欢迎您来到话梅糖工程服务众包平台!
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的一些标准是什么?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发起了问题 • 1 人关注 • 0 个回复 • 1411 次浏览 • 2020-09-01 21:50 • 来自相关话题

设计行业转型浪潮背后八大陷阱!你中招了吗?

谈天论地shania812138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81 次浏览 • 2017-03-22 16:05 • 来自相关话题

陷阱一:跨界? 适用对象:个体设计师 陷阱解析:此类跨界可分两种,一种是转为甲方,多见于年轻设计师,从业时间不长。但甲方本身也在裁员降薪,以有甲方经验的为优先,只会做设计的话毫无优势。甲方内部往往人际关系复杂,形同后宫甄嬛传,单纯的设计师一头扎进去必定屈死无疑。 另一种是跨界经营,彻底转行。但设计师花了小半辈子学设计,不仅养成了高冷范儿,思维和行为方式也都已经定型,到自由市场上去竞争,几乎没优势。 爬出姿势:1.去甲方,就去那些合作过、对你已经高度认可并提供量身定制职位的公司,方有保障。2.要跨界经营,就要洗白自己,忘掉高冷,做回屌丝,积极学习,充分准备好了再动手吧! 陷阱二:互联网营销? ——“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适用对象:设计公司 陷阱解析:大中小设计公司都开始实践以前很少做过互联网营销。为何说这也是个坑?是因为:设计产品属于高端服务业,需要很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互联网虽然能搭建信息桥梁,但是并不能建立信任!每一个设计项目后面都事关巨额投资,互联网线上建立的弱联系和这些投资相比显得非常不可靠。因此,互联网营销带来的效果非常滞后,就像大宗消费品在网上成交率低一样,设计业务在网上成交率也非常低。这样就造成了互联网营销对于建筑设计公司的一种鸡肋状态: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就是互联网给设计行业所带来的陷阱。 爬出姿势:用长期经营的姿态面对,摆正对互联网营销效果的心态,不奢求爆炸性效果,控制成本,力求平衡。 陷阱三:融资上市? ——“落魄屌丝狂追白富美” 适用对象:有一定规模的设计公司 陷阱解析:大部分的设计企业的管理不够规范,所以融资上市之前要大量的上市成本,在这个过程中背上了更大的包袱! 设计公司能上市的非常少,但是能上的去不等于融得到钱。宏观来看,资本很难会去青睐一个正在下行的房地产配套行业和一个已经走向干涸的行业股票。此时设计公司对于资本的期盼心理无异于一个屌丝想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个愿意嫁给他的白富美,Wake up,please。 爬出姿势:与目标财团提前达成协议,依靠专业机构布局上市,完善风险对赌协议。 陷阱四:价格厮杀突围 ——上演《饥饿游戏4》 适用对象:全行业 陷阱解析:“明知是个坑,你为何还要跳?”这是最无力的一种陷阱,但设计师们还是无奈进坑。2015年初的数据:设计院普遍平均裁员30%,而且正在向50%发展。与裁员同时进行的还有降薪,在压缩成本的同时,不断为甲方提供增值服务,价格战也不熄火,甚至于许多创造性的工作也开始有人免费做,彻底失去了知识分子的底线!甲方则趁火打劫:假邀标、骗方案、拖欠设计费、甚至诬陷设计企业。于是乎“你没节操,我也不要脸!”,大家迫于生计一起比着谁更没底线。整个行业身陷囹圄不可自拔。 爬出姿势:客观看待业绩,从量的竞争向质的竞争调整,梳理生产队伍,变体力透支为减肥增肌。 陷阱五:试图提高竞争力来突围 ——从红海游向红海 适用对象:对竞争力无信心者 陷阱解析:入此坑的多为内地以施工图为主的设计院,试图提高自身方案能力,增加前端竞争力,但如此只是从一个红海走向另一个红海。请睁大你们的眼睛看一下,这种项目每抛出一个标段,要么就是国内各知名大院厮杀得头破血流,要么有世界上多家冠衔普利兹克奖得主的机构前来竞标,想要让我们的设计机构在短时间内能够成长到能与国际水准抗衡的高度,从各方面资源配置上都需要大改革。况且当前市场下,中标设计费已成鸡肋,中标难度上升,有的项目无论中标与否对于设计院来讲都是入不敷出,哪里有什么蓝海? 爬出姿势:审视自身特点,摆脱崇拜盲区,告别“过度健身”,冷静寻找出路。采用合作的方式比自身提高来得更切实际和低风险! 陷阱六:联合经营,抱团取暖? ——结果是0+0=0还是0.5×1.2 查看全部
sjyzx1.jpg

陷阱一:跨界?

适用对象:个体设计师
陷阱解析:此类跨界可分两种,一种是转为甲方,多见于年轻设计师,从业时间不长。但甲方本身也在裁员降薪,以有甲方经验的为优先,只会做设计的话毫无优势。甲方内部往往人际关系复杂,形同后宫甄嬛传,单纯的设计师一头扎进去必定屈死无疑。
另一种是跨界经营,彻底转行。但设计师花了小半辈子学设计,不仅养成了高冷范儿,思维和行为方式也都已经定型,到自由市场上去竞争,几乎没优势。

爬出姿势:1.去甲方,就去那些合作过、对你已经高度认可并提供量身定制职位的公司,方有保障。2.要跨界经营,就要洗白自己,忘掉高冷,做回屌丝,积极学习,充分准备好了再动手吧!

陷阱二:互联网营销?

——“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适用对象:设计公司

陷阱解析:大中小设计公司都开始实践以前很少做过互联网营销。为何说这也是个坑?是因为:设计产品属于高端服务业,需要很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互联网虽然能搭建信息桥梁,但是并不能建立信任!每一个设计项目后面都事关巨额投资,互联网线上建立的弱联系和这些投资相比显得非常不可靠。因此,互联网营销带来的效果非常滞后,就像大宗消费品在网上成交率低一样,设计业务在网上成交率也非常低。这样就造成了互联网营销对于建筑设计公司的一种鸡肋状态: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就是互联网给设计行业所带来的陷阱。

爬出姿势:用长期经营的姿态面对,摆正对互联网营销效果的心态,不奢求爆炸性效果,控制成本,力求平衡。
sjyz4.jpg

陷阱三:融资上市?

——“落魄屌丝狂追白富美”

适用对象:有一定规模的设计公司

陷阱解析:大部分的设计企业的管理不够规范,所以融资上市之前要大量的上市成本,在这个过程中背上了更大的包袱! 设计公司能上市的非常少,但是能上的去不等于融得到钱。宏观来看,资本很难会去青睐一个正在下行的房地产配套行业和一个已经走向干涸的行业股票。此时设计公司对于资本的期盼心理无异于一个屌丝想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个愿意嫁给他的白富美,Wake up,please。

爬出姿势:与目标财团提前达成协议,依靠专业机构布局上市,完善风险对赌协议。

陷阱四:价格厮杀突围

——上演《饥饿游戏4》

适用对象:全行业

陷阱解析:“明知是个坑,你为何还要跳?”这是最无力的一种陷阱,但设计师们还是无奈进坑。2015年初的数据:设计院普遍平均裁员30%,而且正在向50%发展。与裁员同时进行的还有降薪,在压缩成本的同时,不断为甲方提供增值服务,价格战也不熄火,甚至于许多创造性的工作也开始有人免费做,彻底失去了知识分子的底线!甲方则趁火打劫:假邀标、骗方案、拖欠设计费、甚至诬陷设计企业。于是乎“你没节操,我也不要脸!”,大家迫于生计一起比着谁更没底线。整个行业身陷囹圄不可自拔。

爬出姿势:客观看待业绩,从量的竞争向质的竞争调整,梳理生产队伍,变体力透支为减肥增肌。

陷阱五:试图提高竞争力来突围

——从红海游向红海

适用对象:对竞争力无信心者

陷阱解析:入此坑的多为内地以施工图为主的设计院,试图提高自身方案能力,增加前端竞争力,但如此只是从一个红海走向另一个红海。请睁大你们的眼睛看一下,这种项目每抛出一个标段,要么就是国内各知名大院厮杀得头破血流,要么有世界上多家冠衔普利兹克奖得主的机构前来竞标,想要让我们的设计机构在短时间内能够成长到能与国际水准抗衡的高度,从各方面资源配置上都需要大改革。况且当前市场下,中标设计费已成鸡肋,中标难度上升,有的项目无论中标与否对于设计院来讲都是入不敷出,哪里有什么蓝海?

爬出姿势:审视自身特点,摆脱崇拜盲区,告别“过度健身”,冷静寻找出路。采用合作的方式比自身提高来得更切实际和低风险!
sjyz3.jpg

陷阱六:联合经营,抱团取暖?

——结果是0+0=0还是0.5×1.2<1

适用对象:中小规模设计公司

陷阱解析:如若同质化的公司联合,无异于0+0=0的逻辑。有特色的的公司找平台型公司联合则发生如下情况:比如一专门做医疗建筑的公司,跟一大型设计院或营销推广方面做的好的设计平台联合,希望能从其中过滤出一些他能够专项合作的项目,在如今的行情下,联合以后所提高的效率,无法对冲掉行业下滑所带来的业绩下滑。比如说原来的利润有百分之20%,而现在利润10%都不到,那么你联合即便带来2%的效率提升,也丝毫解决不了问题,市场下滑远远没有见底。那感觉就像0.5×1.2远小于1。

爬出姿势:着眼长远,重新聚焦,充分锤炼,关注重组的化学反应产生的新生增长点。

陷阱七:投身特色地产领域?

——用大白菜养藏獒

适用对象:全行业

陷阱解析:时下比较火热的新农村,绿色地产,旅游地产,产业园开发以及养老地产市场,这些特色地产是否是市场转型的出路所在呢?总体而言,这些市场的发展有一个趋势——轻资产模式(特点为投资周期长,回收周期更长),重资产的运营模式也日渐减少。这就意味着投身这些市场的设计公司设计费回收会非常靠后,变相的增加了很多以时间成本为主的运营成本,而对设计师来讲,如此消耗等同于慢性自杀,即便有回报,但仍然远水解不了近渴,就像大白菜喂不了藏獒。

爬出姿势:控制投入,专注于真正擅长和有把握的项目领域,充分估量开发风险并严格控制时间因素。
sjyz2.jpg

陷阱八:整合上游参与开发?

——像开春之时从冰面上抄近道

适用对象:有投资愿望的设计公司

陷阱解析:在市场难做的情况下,试图向产业链上游游弋是普遍的心理动因。然而上游的春天已经过去,每个项目的销售都极其艰难,贸然参与投资和经营能够拿回本金就不错了。即使许多新兴概念(例如we-work)在吸引着从业者们加入,背后的供应过剩推高了风险。结局就是本来想通过上游企业找到市场,却发现那里如同开春时的冰面,正在慢慢融化,危机四伏。

爬出姿势:坚持技术入股模式,对项目分析需慎之又慎,对于发展趋势不明确的项目不可轻易涉入,对市场的存量状况要有事先的调查和充分的估量,做到适度、精准、有备无患。

亲,你栽了吗?但是:

希望大家对于转型有一个冷静的判断和分析,不要盲目跟风,栽进一个一个坑。

我们相信,拥有远见卓识的设计师们能找到通往光明的路径:已经有很多事例让我们看到了这一个传统行业在这场变革中的冷静与卓越。

栽了没关系,只要爬出来,你还是英雄!

再按套路出牌,五年后设计院将不复存在

谈天论地黎明的曙光1 发表了文章 • 1 个评论 • 862 次浏览 • 2016-11-29 10:50 • 来自相关话题

“建筑行业市场下滑,我看到的多是担心和焦虑,我不太理解,因为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同仁们需要达观一些。” 常有人问我,设计行业会往哪走?这个行业还有没有发展前景?我认为“既有又没有”。按传统的玩法一定没有,不按常理出牌就有大量机会等着我们,关键是你能不能看到这些机会。 经验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我们一直将建筑设计行业称为创意产业,但是你用创意卖过钱吗?再好的创意,最终还要通过15块钱一平米的施工图变现。施工图不是创意,创意在产品里。建筑设计行业是一个靠专业和经验吃饭的行业,但是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技术发展的目的就是减少人的作用,智能机器人以及正在到来的万物互联时代,或许在将来,一个小朋友就可能运用技术解决现在需要工程师才能解决的问题。一旦壁垒被打破,经验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基本逻辑。 我很早以前就说,“五年后设计院将不复存在”,起码我相信,传统的设计院五年内一定会受到巨大的冲击,或者说会有新的设计院组织形式、运营方式产生。20年后这个行业会跟现在完全不一样。进入本世纪以来,很多曾经习以为常的道理开始一个个崩塌,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神话破灭,更见证了许多奇迹的诞生。像诺基亚、苹果、淘宝、UBER这样的故事就不再一一列举。虽然行业壁垒让我们这个圈子相对稳固,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个种状态既很危险,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机会。 新的机会在于重组价值链 一个没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优秀行业人才净流出;②新进入企业数量减少;③重要竞争对手大合并;④新用户增长速度下降;⑤老用户对性能不敏感。而建筑设计行业几乎全部中招。 那新的机会在哪里?行业变迁的实质有三点:一是技术进步,二是代际更替,三是经济转换。 变迁的形式就是价值链的重组。在资本-资源-产品-客户这条价值链上,设计行业不在主线上,而是在产品旁边挂着,这就危险了。因此,要把力量注入到主线上去,要打造创意产业,就要拥有产品,即上接资本、下接客户的产品,要实现这个逻辑并不容易。我们的设计师做好准备了吗?设计师真的懂资产吗?有一句话我在CCDI悉地国际(以下简称“CCDI”)说了五年,“我们要从技术解决方案提供者变成资产解决方案提供者”,我相信懂的人并不多。单纯用原来的公司实现跨越不太可能,必须要有新的办法。 CCDI未来的四个方向 CCDI的未来有四个方向:一升级服务。最近一些国外的项目让我们有机会做升级服务,包括PPP等新鲜事物,都在升级服务的象限里。二创意跨界。我们要为客户创造价值,创意会变得很重要,它需要建筑师们、设计师们更深刻地结合互联网技术,更深刻地接触用户体验,跟原来单纯的设计师思维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我用“跨界”这个词。三拥有产品。这其中包涵了两层含义,一个是客户可以直接拿到的产品,如酒店从设计到运营,再到提供专业的呈现;另一个是供应链里的多个环节,叫建造产品,如悉道科技正在做的事。四退守平台。CCDI做平台的口号喊了10年,为什么用“退”字?2007年开始CCDI打造了一个平台,实现了很多交易环节。我认为CCDI内部的流程是目前建筑设计行业里面做得相当好的,它是非常严谨的,对应投资人、设计师、证监会都没问题,可以“四面玲珑”。这为平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只有“自裁”才能重生 面临市场变化,大家会想到一个词——转型,但事实上75%的企业转不过来。为什么?因为企业有固化的心智模式。如果心智模式改不了,还有一些别的方法,比如把组织变小,比如使投资方式多元化,CCDI也在做这些事。在这些年努力做平台的时候不得不使用“强权”,因此“逼走”了一些自由意志比较强的人,因此CCDI收缩了很多。为什么要做这种类似“自裁”的动作?因为不做不行。近年来,企业生命周期大大加快,技术进步越来越快,产品周期越来越短,像市场破坏企业一样破坏自己,像自然破坏生物一样破坏自己,既然早晚被杀,不如“自裁”,从内部找到好的基因,再跟别的基因重新组合,也只有这样才能重生。这也是一个企业家应该有的责任。我认为,企业的管理者不要当和事佬,要当平衡的破坏者,其责任也不是让员工满意,而是让员工优秀,让他超越自己。 去年开始,CCDI提出CDP,即所谓的“事业合伙人”,鼓励员工为自己做事,做自己的生意,成为绝对的经营者,平台退守为支持者的角色。深化平台,从过去的“公司+员工”进化到“平台+个人”,这件事我认为大有可为。可能五年、十年以后,设计公司就是一个“保险公司”,公司里的员工是“精算师”,对市场上的所有设计团队进行信用评估,设计保险产品,并探索如何用金融方式支持其做大。这是一个畅想,但我觉得并不遥远。 产品端的尝试 深化平台之外,CCDI还在尝试通过做产品进入资本主链条。CCDI投资了内部一名员工的创业项目——悉道科技,它是一个标准的物联网产物。在这个创业团队里有六七位IT人士,负责物联网接口和自动设计。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一幢两三层的小房子,无论四合院还是别墅,一个建筑师按你的要求编辑成虚拟的、一一映射的模型,随后把这个模型输入自主研发的软件,十几分钟后全套设计图就有了,随后进行报批、审图等,最后进入工厂生产流程。这就是我的理想,从接入客户到生产,再到落成,设计院不存在了,只需要一位建筑师,或者说是客户端服务者,跟客户发生直接的交互关系。 再一个是乡建。我们想用文化、创意重新创造新的消费场景帮助资产升值。好多人问我“乡建”能赚钱吗?我的回答是只要创造价值为什么不能赚钱?锁定人,给他价值,把东西卖给他就可以了,就是这么简单,只不过很多人还不懂,这是好事,这样我们才有空间。 还有我最近在做的“呆住堂”。5G、物联网出现后,人们的生活工作都不会局限在一个空间里,人类使用房子的行为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我做的乡建实际上是做业务生态,生态里面要有一些种子,于是又做了很多种子。比如文化IP “阿呆”,衍生出酒店品牌,我入股25%。明年会在北上广深开10间到12间城市店,加上6间到7间乡村店。我想做一个种子,用我所谓的创意、专业知识注入到有资本逻辑的产品里,给设计师做出明确的示范。它也有很好的盈利模式,并且已经具备大规模复制的可能性。 CCDI还入小股投资了一个做娱乐的公司“悉乐”,研发了一款服务于孩子的“轻乐园”。在城市中心地段,设置了一些从国外拿到独家代理权的项目。 CCDI在以上这些尝试中,基本涵盖了产业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虽然尺度非常小,但从投资品牌、建造、资产处置、运营到最终的客户体验,实现了资本循环的闭环,我认为这条路是久远的。建筑设计行业正在遭遇的转折契机是以冲击的形式呈现的,我们确实有标准IT互联网人群难以企及的资源和能力,希望我们能够创造更多价值。   话梅糖工程服务众包平台助力工程设计公司转型升级。 www.huameitang.com 查看全部
laotaolu1.jpg

“建筑行业市场下滑,我看到的多是担心和焦虑,我不太理解,因为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同仁们需要达观一些。”

常有人问我,设计行业会往哪走?这个行业还有没有发展前景?我认为“既有又没有”。按传统的玩法一定没有,不按常理出牌就有大量机会等着我们,关键是你能不能看到这些机会。

经验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我们一直将建筑设计行业称为创意产业,但是你用创意卖过钱吗?再好的创意,最终还要通过15块钱一平米的施工图变现。施工图不是创意,创意在产品里。建筑设计行业是一个靠专业和经验吃饭的行业,但是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技术发展的目的就是减少人的作用,智能机器人以及正在到来的万物互联时代,或许在将来,一个小朋友就可能运用技术解决现在需要工程师才能解决的问题。一旦壁垒被打破,经验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基本逻辑。

我很早以前就说,“五年后设计院将不复存在”,起码我相信,传统的设计院五年内一定会受到巨大的冲击,或者说会有新的设计院组织形式、运营方式产生。20年后这个行业会跟现在完全不一样。进入本世纪以来,很多曾经习以为常的道理开始一个个崩塌,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神话破灭,更见证了许多奇迹的诞生。像诺基亚、苹果、淘宝、UBER这样的故事就不再一一列举。虽然行业壁垒让我们这个圈子相对稳固,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个种状态既很危险,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机会。

新的机会在于重组价值链

一个没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优秀行业人才净流出;②新进入企业数量减少;③重要竞争对手大合并;④新用户增长速度下降;⑤老用户对性能不敏感。而建筑设计行业几乎全部中招。

那新的机会在哪里?行业变迁的实质有三点:一是技术进步,二是代际更替,三是经济转换。

变迁的形式就是价值链的重组。在资本-资源-产品-客户这条价值链上,设计行业不在主线上,而是在产品旁边挂着,这就危险了。因此,要把力量注入到主线上去,要打造创意产业,就要拥有产品,即上接资本、下接客户的产品,要实现这个逻辑并不容易。我们的设计师做好准备了吗?设计师真的懂资产吗?有一句话我在CCDI悉地国际(以下简称“CCDI”)说了五年,“我们要从技术解决方案提供者变成资产解决方案提供者”,我相信懂的人并不多。单纯用原来的公司实现跨越不太可能,必须要有新的办法。

CCDI未来的四个方向

CCDI的未来有四个方向:一升级服务。最近一些国外的项目让我们有机会做升级服务,包括PPP等新鲜事物,都在升级服务的象限里。二创意跨界。我们要为客户创造价值,创意会变得很重要,它需要建筑师们、设计师们更深刻地结合互联网技术,更深刻地接触用户体验,跟原来单纯的设计师思维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我用“跨界”这个词。三拥有产品。这其中包涵了两层含义,一个是客户可以直接拿到的产品,如酒店从设计到运营,再到提供专业的呈现;另一个是供应链里的多个环节,叫建造产品,如悉道科技正在做的事。四退守平台。CCDI做平台的口号喊了10年,为什么用“退”字?2007年开始CCDI打造了一个平台,实现了很多交易环节。我认为CCDI内部的流程是目前建筑设计行业里面做得相当好的,它是非常严谨的,对应投资人、设计师、证监会都没问题,可以“四面玲珑”。这为平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只有“自裁”才能重生

面临市场变化,大家会想到一个词——转型,但事实上75%的企业转不过来。为什么?因为企业有固化的心智模式。如果心智模式改不了,还有一些别的方法,比如把组织变小,比如使投资方式多元化,CCDI也在做这些事。在这些年努力做平台的时候不得不使用“强权”,因此“逼走”了一些自由意志比较强的人,因此CCDI收缩了很多。为什么要做这种类似“自裁”的动作?因为不做不行。近年来,企业生命周期大大加快,技术进步越来越快,产品周期越来越短,像市场破坏企业一样破坏自己,像自然破坏生物一样破坏自己,既然早晚被杀,不如“自裁”,从内部找到好的基因,再跟别的基因重新组合,也只有这样才能重生。这也是一个企业家应该有的责任。我认为,企业的管理者不要当和事佬,要当平衡的破坏者,其责任也不是让员工满意,而是让员工优秀,让他超越自己。

去年开始,CCDI提出CDP,即所谓的“事业合伙人”,鼓励员工为自己做事,做自己的生意,成为绝对的经营者,平台退守为支持者的角色。深化平台,从过去的“公司+员工”进化到“平台+个人”,这件事我认为大有可为。可能五年、十年以后,设计公司就是一个“保险公司”,公司里的员工是“精算师”,对市场上的所有设计团队进行信用评估,设计保险产品,并探索如何用金融方式支持其做大。这是一个畅想,但我觉得并不遥远。

产品端的尝试

深化平台之外,CCDI还在尝试通过做产品进入资本主链条。CCDI投资了内部一名员工的创业项目——悉道科技,它是一个标准的物联网产物。在这个创业团队里有六七位IT人士,负责物联网接口和自动设计。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一幢两三层的小房子,无论四合院还是别墅,一个建筑师按你的要求编辑成虚拟的、一一映射的模型,随后把这个模型输入自主研发的软件,十几分钟后全套设计图就有了,随后进行报批、审图等,最后进入工厂生产流程。这就是我的理想,从接入客户到生产,再到落成,设计院不存在了,只需要一位建筑师,或者说是客户端服务者,跟客户发生直接的交互关系。

再一个是乡建。我们想用文化、创意重新创造新的消费场景帮助资产升值。好多人问我“乡建”能赚钱吗?我的回答是只要创造价值为什么不能赚钱?锁定人,给他价值,把东西卖给他就可以了,就是这么简单,只不过很多人还不懂,这是好事,这样我们才有空间。

还有我最近在做的“呆住堂”。5G、物联网出现后,人们的生活工作都不会局限在一个空间里,人类使用房子的行为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我做的乡建实际上是做业务生态,生态里面要有一些种子,于是又做了很多种子。比如文化IP “阿呆”,衍生出酒店品牌,我入股25%。明年会在北上广深开10间到12间城市店,加上6间到7间乡村店。我想做一个种子,用我所谓的创意、专业知识注入到有资本逻辑的产品里,给设计师做出明确的示范。它也有很好的盈利模式,并且已经具备大规模复制的可能性。

CCDI还入小股投资了一个做娱乐的公司“悉乐”,研发了一款服务于孩子的“轻乐园”。在城市中心地段,设置了一些从国外拿到独家代理权的项目。

CCDI在以上这些尝试中,基本涵盖了产业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虽然尺度非常小,但从投资品牌、建造、资产处置、运营到最终的客户体验,实现了资本循环的闭环,我认为这条路是久远的。建筑设计行业正在遭遇的转折契机是以冲击的形式呈现的,我们确实有标准IT互联网人群难以企及的资源和能力,希望我们能够创造更多价值。
 
话梅糖工程服务众包平台助力工程设计公司转型升级。
www.huameitang.com

权威-住建部发布2015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啦!

谈天论地黎明的曙光1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883 次浏览 • 2016-09-02 17:28 • 来自相关话题

根据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制度相关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对2015年全国具有资质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基本数据进行了统计,现公布如下: 一、企业总体情况 2015年全国共有20480个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参加了统计,与上年相比增长6.3%,其中,工程勘察企业1822个,占企业总数8.9%;工程设计企业14982个,占企业总数73.2%;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企业3676个,占企业总数17.9%。 小编注解: 要是有资质专业、等级细分数据,对市场的指导意义就更强了,住建部加油! 二、从业人员情况 2015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年末从业人员304.3万人,与上年相比增长21.6%。年末专业技术人员137.1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2.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0.6%;具有中级职称人员51.4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6.9%。年末取得注册执业资格人员累计30.1万人次,占年末从业人员总数的9.9%。 小编注解: 从业人员中,高级职称+中级职称不到30%,取得执业资格的不到10%,这就是行业水平呀。 三、业务完成情况 工程勘察完成合同额合计648.1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6.8%。工程设计完成合同额合计3058.4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14.0%。 工程总承包完成合同额合计12826.7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6.7%。工程技术管理服务完成合同额合计483.3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6.6%,其中,工程咨询完成合同额178.9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1.1%。境外工程完成合同额合计1255.1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27.6%。 小编注解: 1、在前文说“参加统计企业增加6.3%”的情况下,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完成合同额双双下降,行业温度可见一斑,今年勘察设计冷,明年施工企业寒呀; 2、工程总承包合同额上升的很温和,住建部还得加把劲推动; 3、海外市场爆发呀,一带一路战略效果显现; 4、不清楚,上述2和3之间有多大的重合度。 四、财务情况 2015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总计27089.0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8.6%,其中,工程勘察收入743.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7%;工程设计收入3365.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2.4%;工程总承包收入9498.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5.1%;工程技术管理服务收入377.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全年利润总额1623.9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9.4%;应交所得税303.4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3.5%;企业净利润1320.5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8.6%。 小编注解: 1、完成合同额下降,营业收入却在增加,这是在吃老本吗? 2、工程总承包收入已占领总营收1/3江山; 3、在本年参加统计企业上升、营业收上升的情况下,利税也跟随上升了,还是希望多给行业减免税费,保证行业小伙伴收入只增不减。 4、2016年5月1日开始营改增了,税负效果如何,看明年数据吧。 五、科技活动情况 2015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科技活动费用支出总额为526.4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22.3%;企业累计拥有专利93885项,与上年相比增加33.2%;企业累计拥有专有技术26798项,与上年相比减少18.2%。 小编注解: 参加统计企业增加6.3%,科技活动费用支出减少1/5强,企业拥有专利数量大增1/3,只能理解是以前的科技投入很大,今年是摘果子年。   数据来源:http://www.mohurd.gov.cn/wjfb/201608/t20160830_228721.html  查看全部
根据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制度相关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对2015年全国具有资质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基本数据进行了统计,现公布如下:

一、企业总体情况

2015年全国共有20480个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参加了统计,与上年相比增长6.3%,其中,工程勘察企业1822个,占企业总数8.9%;工程设计企业14982个,占企业总数73.2%;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企业3676个,占企业总数17.9%。

小编注解:

要是有资质专业、等级细分数据,对市场的指导意义就更强了,住建部加油!

二、从业人员情况

2015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年末从业人员304.3万人,与上年相比增长21.6%。年末专业技术人员137.1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2.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0.6%;具有中级职称人员51.4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6.9%。年末取得注册执业资格人员累计30.1万人次,占年末从业人员总数的9.9%。

小编注解:

从业人员中,高级职称+中级职称不到30%,取得执业资格的不到10%,这就是行业水平呀。

三、业务完成情况

工程勘察完成合同额合计648.1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6.8%。工程设计完成合同额合计3058.4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14.0%。

工程总承包完成合同额合计12826.7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6.7%。工程技术管理服务完成合同额合计483.3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6.6%,其中,工程咨询完成合同额178.9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1.1%。境外工程完成合同额合计1255.1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27.6%。

小编注解:

1、在前文说“参加统计企业增加6.3%”的情况下,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完成合同额双双下降,行业温度可见一斑,今年勘察设计冷,明年施工企业寒呀;

2、工程总承包合同额上升的很温和,住建部还得加把劲推动;

3、海外市场爆发呀,一带一路战略效果显现;

4、不清楚,上述2和3之间有多大的重合度。

四、财务情况

2015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总计27089.0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8.6%,其中,工程勘察收入743.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7%;工程设计收入3365.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2.4%;工程总承包收入9498.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5.1%;工程技术管理服务收入377.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全年利润总额1623.9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9.4%;应交所得税303.4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3.5%;企业净利润1320.5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8.6%。

小编注解:

1、完成合同额下降,营业收入却在增加,这是在吃老本吗?

2、工程总承包收入已占领总营收1/3江山;

3、在本年参加统计企业上升、营业收上升的情况下,利税也跟随上升了,还是希望多给行业减免税费,保证行业小伙伴收入只增不减。

4、2016年5月1日开始营改增了,税负效果如何,看明年数据吧。

五、科技活动情况

2015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科技活动费用支出总额为526.4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22.3%;企业累计拥有专利93885项,与上年相比增加33.2%;企业累计拥有专有技术26798项,与上年相比减少18.2%。

小编注解:

参加统计企业增加6.3%,科技活动费用支出减少1/5强,企业拥有专利数量大增1/3,只能理解是以前的科技投入很大,今年是摘果子年。
 
数据来源:http://www.mohurd.gov.cn/wjfb/201608/t20160830_228721.html 
公报.png

工程新闻-“十三五”规划纲要165项重大工程将“最大程度”放开市场准入!

谈天论地黎明的曙光1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64 次浏览 • 2016-08-30 10:37 • 来自相关话题

8月23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紧密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这些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将给民间资本带来巨大商机。为此,政府将进一步破除阻碍民间投资进入市场、进入到重大工程当中的政策障碍,最大程度地放开市场准入。 放开民营机场、油气勘探等领域胡祖才说,“十三五”规划纲要在23个专栏中明确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推进这些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既能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有效需求,又能增加有效供给、推动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  以交通建设重点工程为例,“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新增民用运输机场50个以上、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3000公里。这些项目对扩大有效投资有重要牵引作用。 “这些重大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推动,离不开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需要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形成推动纲要实施的强大合力。”胡祖才说,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特别是对民间投资要给予一视同仁的投资环境,最重要的就是最大程度地放开市场准入。 据透露,国务院已经明确要求抓紧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其中特别提到,要进一步放开民营机场、基础电信运营、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要消除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市场壁垒,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出台更有效的举措,使得民营投资能够公平参与。 “还要解决好民营投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创新民间投资的参与方式。适合购买服务的,就尽可能通过购买服务,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适合通过PPP的,就通过PPP的模式,广泛吸引社会投资。”他说。 最近发改委专门召开会议,探讨如何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复制推广相关经验。“现在我们已经批复了42个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还要创造更多的方式,使社会资本能够便捷、顺畅地进入到重大工程项目中来。”胡祖才说。   加大重大工程项目推进力度 胡祖才表示,165项重大工程项目不仅对民资是巨大机会,更事关全局。为此,发改委将进一步加大重大工程项目的推进力度,细化实施方案,加大前期工作力度。 据介绍,前不久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十三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工作的意见》,对165项重大工程项目的落地作出了具体部署。目前,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完善“十三五”规划实施机制的意见》,已经上报党中央、国务院,以求用机制来保障五年规划真正落地。  胡祖才透露,为了加快项目推进,对于这些重大工程项目,原则上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直接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对正在审批核准的项目,各地区、各部门要最大限度简化审批程序,大幅缩减审批时间。对已经审批核准尚未开工的重大工程项目,要抓紧落实建设条件,确保及时开工。对已经开工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要加强跟踪服务,及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大力推进、确保实施进度。”他说。 另外,“‘十三五’规划纲要是顶层设计,支撑着纲要的还有专项规划、地方规划等。我们要求各专项规划和地方规划都要体现和细化这165项重点工程。国务院已经确定了22个重点专项规划,这22个规划今年将全面出台。”胡祖才说。   查看全部
183729931.png

8月23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紧密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这些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将给民间资本带来巨大商机。为此,政府将进一步破除阻碍民间投资进入市场、进入到重大工程当中的政策障碍,最大程度地放开市场准入。

放开民营机场、油气勘探等领域胡祖才说,“十三五”规划纲要在23个专栏中明确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推进这些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既能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有效需求,又能增加有效供给、推动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

 以交通建设重点工程为例,“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新增民用运输机场50个以上、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3000公里。这些项目对扩大有效投资有重要牵引作用。

“这些重大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推动,离不开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需要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形成推动纲要实施的强大合力。”胡祖才说,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特别是对民间投资要给予一视同仁的投资环境,最重要的就是最大程度地放开市场准入。

据透露,国务院已经明确要求抓紧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其中特别提到,要进一步放开民营机场、基础电信运营、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要消除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市场壁垒,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出台更有效的举措,使得民营投资能够公平参与。

“还要解决好民营投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创新民间投资的参与方式。适合购买服务的,就尽可能通过购买服务,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适合通过PPP的,就通过PPP的模式,广泛吸引社会投资。”他说。

最近发改委专门召开会议,探讨如何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复制推广相关经验。“现在我们已经批复了42个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还要创造更多的方式,使社会资本能够便捷、顺畅地进入到重大工程项目中来。”胡祖才说。
 
加大重大工程项目推进力度

胡祖才表示,165项重大工程项目不仅对民资是巨大机会,更事关全局。为此,发改委将进一步加大重大工程项目的推进力度,细化实施方案,加大前期工作力度。

据介绍,前不久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十三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工作的意见》,对165项重大工程项目的落地作出了具体部署。目前,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完善“十三五”规划实施机制的意见》,已经上报党中央、国务院,以求用机制来保障五年规划真正落地。

 胡祖才透露,为了加快项目推进,对于这些重大工程项目,原则上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直接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对正在审批核准的项目,各地区、各部门要最大限度简化审批程序,大幅缩减审批时间。对已经审批核准尚未开工的重大工程项目,要抓紧落实建设条件,确保及时开工。对已经开工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要加强跟踪服务,及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大力推进、确保实施进度。”他说。

另外,“‘十三五’规划纲要是顶层设计,支撑着纲要的还有专项规划、地方规划等。我们要求各专项规划和地方规划都要体现和细化这165项重点工程。国务院已经确定了22个重点专项规划,这22个规划今年将全面出台。”胡祖才说。
 

未来工程设计企业的多种发展方向,你觉得会是哪种可能?

项目管理黎明的曙光1 发表了文章 • 2 个评论 • 280 次浏览 • 2016-06-28 09:01 • 来自相关话题

未来设计行业的发展需要立足于从产业层面去思考,以大设计的理念促进商业模式的重构。大设计不仅仅是指设计的项目体量大,更加强调的是基于价值服务、价值创造、价值衡量的融合发展,即“设计+”的概念。 目前,不少设计企业在推动设计与资本、产业、技术、文化等结合促进业务模式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设计与产业融合,立足于产业视角,展开设计与产业多层次的深度融合设计与产业的融合首先发生在设计内部。各专业之间分工明确、独立工作的生产方式已经显现出效率低下、沟通障碍、存在潜在隐患等弊端,协同设计的概念正在行业内逐步推广。在协同设计平台之下,设计从原有的“人机交互”上升到“人人交互”,结构、暖通、设备等各专业设计团队展开紧密协作,从注重单点效率向提高整体效率过渡,有效提升整体设计质量。去年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标志着我国工业4.0时代的来临。工业4.0本质上是产业的“闭环化”发展,通过实现横向、垂直以及端对端的集成价值网络促进竞争要素的重构,而这不仅局限于制造业。未来建造和制造的界限将发生改变,设计企业也将基于产业视角重新定位。建筑产业化是行业中产业思维的集中体现,它将推动产业链上融投资、科研、勘察、设计、施工、生产、运营等各环节的有机融合,衍生出多元化的业务模式,促进行业服务层次及服务水平的提升。随着行业边界的不断模糊,设计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不断加剧。目前,部分设计单位正在尝试进入养老、医疗等服务性产业领域,根据其特殊需求形成定制化产品,这已经不再局限于提供设计服务,而是基于价值链的服务延伸。尤其是在PPP模式的推动下,社会资本将进入社会基础设施领域,参与甚至主导相关基础设施运营。 2、设计与资本结合,提升设计企业的服务外延资本作为关键成功要素的定位正在日益强化,部分设计企业已经将资本运作作为谋求深层次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资本市场,资本运作的真正意义并未被深刻认识。对于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而言,资本运作仅是一种达成战略意图的有效手段,成功上市并不意味着资本运作的成功。只有资本与设计深度结合,才能真正发挥资本的价值。过去一年来,出台一系列PPP试点工程,我国PPP模式推行获得了实质性进展。PPP模式的有效推进将改变工程建设产业链条的原有分工模式,并促进工程建设产业链的价值创造模式的重新调整。此外,PPP模式还会改变过去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行业“条块分割”的格局,原有细分行业之间的边界将会逐步模糊,进而构建起新的格局。 3、设计与文化融通,注重文化在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2014年10月,提出的“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在抨击当前设计行业“以奇为美”的通病的同时,更是在强调设计与文化的融通。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行以及国家对于文化的重视,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越来越受到业内企业的关注,在设计中凸显地域、历史、民族等特色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打造差异化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查看全部

工程建设.png

未来设计行业的发展需要立足于从产业层面去思考,以大设计的理念促进商业模式的重构。大设计不仅仅是指设计的项目体量大,更加强调的是基于价值服务、价值创造、价值衡量的融合发展,即“设计+”的概念。

目前,不少设计企业在推动设计与资本、产业、技术、文化等结合促进业务模式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设计与产业融合,立足于产业视角,展开设计与产业多层次的深度融合设计与产业的融合首先发生在设计内部。各专业之间分工明确、独立工作的生产方式已经显现出效率低下、沟通障碍、存在潜在隐患等弊端,协同设计的概念正在行业内逐步推广。在协同设计平台之下,设计从原有的“人机交互”上升到“人人交互”,结构、暖通、设备等各专业设计团队展开紧密协作,从注重单点效率向提高整体效率过渡,有效提升整体设计质量。去年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标志着我国工业4.0时代的来临。工业4.0本质上是产业的“闭环化”发展,通过实现横向、垂直以及端对端的集成价值网络促进竞争要素的重构,而这不仅局限于制造业。未来建造和制造的界限将发生改变,设计企业也将基于产业视角重新定位。建筑产业化是行业中产业思维的集中体现,它将推动产业链上融投资、科研、勘察、设计、施工、生产、运营等各环节的有机融合,衍生出多元化的业务模式,促进行业服务层次及服务水平的提升。随着行业边界的不断模糊,设计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不断加剧。目前,部分设计单位正在尝试进入养老、医疗等服务性产业领域,根据其特殊需求形成定制化产品,这已经不再局限于提供设计服务,而是基于价值链的服务延伸。尤其是在PPP模式的推动下,社会资本将进入社会基础设施领域,参与甚至主导相关基础设施运营。

2、设计与资本结合,提升设计企业的服务外延资本作为关键成功要素的定位正在日益强化,部分设计企业已经将资本运作作为谋求深层次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资本市场,资本运作的真正意义并未被深刻认识。对于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而言,资本运作仅是一种达成战略意图的有效手段,成功上市并不意味着资本运作的成功。只有资本与设计深度结合,才能真正发挥资本的价值。过去一年来,出台一系列PPP试点工程,我国PPP模式推行获得了实质性进展。PPP模式的有效推进将改变工程建设产业链条的原有分工模式,并促进工程建设产业链的价值创造模式的重新调整。此外,PPP模式还会改变过去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行业“条块分割”的格局,原有细分行业之间的边界将会逐步模糊,进而构建起新的格局。

3、设计与文化融通,注重文化在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2014年10月,提出的“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在抨击当前设计行业“以奇为美”的通病的同时,更是在强调设计与文化的融通。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行以及国家对于文化的重视,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越来越受到业内企业的关注,在设计中凸显地域、历史、民族等特色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打造差异化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工程设计的一些标准是什么?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发起了问题 • 1 人关注 • 0 个回复 • 1411 次浏览 • 2020-09-01 21:50 • 来自相关话题

设计行业转型浪潮背后八大陷阱!你中招了吗?

谈天论地shania812138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81 次浏览 • 2017-03-22 16:05 • 来自相关话题

陷阱一:跨界? 适用对象:个体设计师 陷阱解析:此类跨界可分两种,一种是转为甲方,多见于年轻设计师,从业时间不长。但甲方本身也在裁员降薪,以有甲方经验的为优先,只会做设计的话毫无优势。甲方内部往往人际关系复杂,形同后宫甄嬛传,单纯的设计师一头扎进去必定屈死无疑。 另一种是跨界经营,彻底转行。但设计师花了小半辈子学设计,不仅养成了高冷范儿,思维和行为方式也都已经定型,到自由市场上去竞争,几乎没优势。 爬出姿势:1.去甲方,就去那些合作过、对你已经高度认可并提供量身定制职位的公司,方有保障。2.要跨界经营,就要洗白自己,忘掉高冷,做回屌丝,积极学习,充分准备好了再动手吧! 陷阱二:互联网营销? ——“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适用对象:设计公司 陷阱解析:大中小设计公司都开始实践以前很少做过互联网营销。为何说这也是个坑?是因为:设计产品属于高端服务业,需要很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互联网虽然能搭建信息桥梁,但是并不能建立信任!每一个设计项目后面都事关巨额投资,互联网线上建立的弱联系和这些投资相比显得非常不可靠。因此,互联网营销带来的效果非常滞后,就像大宗消费品在网上成交率低一样,设计业务在网上成交率也非常低。这样就造成了互联网营销对于建筑设计公司的一种鸡肋状态: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就是互联网给设计行业所带来的陷阱。 爬出姿势:用长期经营的姿态面对,摆正对互联网营销效果的心态,不奢求爆炸性效果,控制成本,力求平衡。 陷阱三:融资上市? ——“落魄屌丝狂追白富美” 适用对象:有一定规模的设计公司 陷阱解析:大部分的设计企业的管理不够规范,所以融资上市之前要大量的上市成本,在这个过程中背上了更大的包袱! 设计公司能上市的非常少,但是能上的去不等于融得到钱。宏观来看,资本很难会去青睐一个正在下行的房地产配套行业和一个已经走向干涸的行业股票。此时设计公司对于资本的期盼心理无异于一个屌丝想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个愿意嫁给他的白富美,Wake up,please。 爬出姿势:与目标财团提前达成协议,依靠专业机构布局上市,完善风险对赌协议。 陷阱四:价格厮杀突围 ——上演《饥饿游戏4》 适用对象:全行业 陷阱解析:“明知是个坑,你为何还要跳?”这是最无力的一种陷阱,但设计师们还是无奈进坑。2015年初的数据:设计院普遍平均裁员30%,而且正在向50%发展。与裁员同时进行的还有降薪,在压缩成本的同时,不断为甲方提供增值服务,价格战也不熄火,甚至于许多创造性的工作也开始有人免费做,彻底失去了知识分子的底线!甲方则趁火打劫:假邀标、骗方案、拖欠设计费、甚至诬陷设计企业。于是乎“你没节操,我也不要脸!”,大家迫于生计一起比着谁更没底线。整个行业身陷囹圄不可自拔。 爬出姿势:客观看待业绩,从量的竞争向质的竞争调整,梳理生产队伍,变体力透支为减肥增肌。 陷阱五:试图提高竞争力来突围 ——从红海游向红海 适用对象:对竞争力无信心者 陷阱解析:入此坑的多为内地以施工图为主的设计院,试图提高自身方案能力,增加前端竞争力,但如此只是从一个红海走向另一个红海。请睁大你们的眼睛看一下,这种项目每抛出一个标段,要么就是国内各知名大院厮杀得头破血流,要么有世界上多家冠衔普利兹克奖得主的机构前来竞标,想要让我们的设计机构在短时间内能够成长到能与国际水准抗衡的高度,从各方面资源配置上都需要大改革。况且当前市场下,中标设计费已成鸡肋,中标难度上升,有的项目无论中标与否对于设计院来讲都是入不敷出,哪里有什么蓝海? 爬出姿势:审视自身特点,摆脱崇拜盲区,告别“过度健身”,冷静寻找出路。采用合作的方式比自身提高来得更切实际和低风险! 陷阱六:联合经营,抱团取暖? ——结果是0+0=0还是0.5×1.2 查看全部
sjyzx1.jpg

陷阱一:跨界?

适用对象:个体设计师
陷阱解析:此类跨界可分两种,一种是转为甲方,多见于年轻设计师,从业时间不长。但甲方本身也在裁员降薪,以有甲方经验的为优先,只会做设计的话毫无优势。甲方内部往往人际关系复杂,形同后宫甄嬛传,单纯的设计师一头扎进去必定屈死无疑。
另一种是跨界经营,彻底转行。但设计师花了小半辈子学设计,不仅养成了高冷范儿,思维和行为方式也都已经定型,到自由市场上去竞争,几乎没优势。

爬出姿势:1.去甲方,就去那些合作过、对你已经高度认可并提供量身定制职位的公司,方有保障。2.要跨界经营,就要洗白自己,忘掉高冷,做回屌丝,积极学习,充分准备好了再动手吧!

陷阱二:互联网营销?

——“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适用对象:设计公司

陷阱解析:大中小设计公司都开始实践以前很少做过互联网营销。为何说这也是个坑?是因为:设计产品属于高端服务业,需要很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互联网虽然能搭建信息桥梁,但是并不能建立信任!每一个设计项目后面都事关巨额投资,互联网线上建立的弱联系和这些投资相比显得非常不可靠。因此,互联网营销带来的效果非常滞后,就像大宗消费品在网上成交率低一样,设计业务在网上成交率也非常低。这样就造成了互联网营销对于建筑设计公司的一种鸡肋状态: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就是互联网给设计行业所带来的陷阱。

爬出姿势:用长期经营的姿态面对,摆正对互联网营销效果的心态,不奢求爆炸性效果,控制成本,力求平衡。
sjyz4.jpg

陷阱三:融资上市?

——“落魄屌丝狂追白富美”

适用对象:有一定规模的设计公司

陷阱解析:大部分的设计企业的管理不够规范,所以融资上市之前要大量的上市成本,在这个过程中背上了更大的包袱! 设计公司能上市的非常少,但是能上的去不等于融得到钱。宏观来看,资本很难会去青睐一个正在下行的房地产配套行业和一个已经走向干涸的行业股票。此时设计公司对于资本的期盼心理无异于一个屌丝想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个愿意嫁给他的白富美,Wake up,please。

爬出姿势:与目标财团提前达成协议,依靠专业机构布局上市,完善风险对赌协议。

陷阱四:价格厮杀突围

——上演《饥饿游戏4》

适用对象:全行业

陷阱解析:“明知是个坑,你为何还要跳?”这是最无力的一种陷阱,但设计师们还是无奈进坑。2015年初的数据:设计院普遍平均裁员30%,而且正在向50%发展。与裁员同时进行的还有降薪,在压缩成本的同时,不断为甲方提供增值服务,价格战也不熄火,甚至于许多创造性的工作也开始有人免费做,彻底失去了知识分子的底线!甲方则趁火打劫:假邀标、骗方案、拖欠设计费、甚至诬陷设计企业。于是乎“你没节操,我也不要脸!”,大家迫于生计一起比着谁更没底线。整个行业身陷囹圄不可自拔。

爬出姿势:客观看待业绩,从量的竞争向质的竞争调整,梳理生产队伍,变体力透支为减肥增肌。

陷阱五:试图提高竞争力来突围

——从红海游向红海

适用对象:对竞争力无信心者

陷阱解析:入此坑的多为内地以施工图为主的设计院,试图提高自身方案能力,增加前端竞争力,但如此只是从一个红海走向另一个红海。请睁大你们的眼睛看一下,这种项目每抛出一个标段,要么就是国内各知名大院厮杀得头破血流,要么有世界上多家冠衔普利兹克奖得主的机构前来竞标,想要让我们的设计机构在短时间内能够成长到能与国际水准抗衡的高度,从各方面资源配置上都需要大改革。况且当前市场下,中标设计费已成鸡肋,中标难度上升,有的项目无论中标与否对于设计院来讲都是入不敷出,哪里有什么蓝海?

爬出姿势:审视自身特点,摆脱崇拜盲区,告别“过度健身”,冷静寻找出路。采用合作的方式比自身提高来得更切实际和低风险!
sjyz3.jpg

陷阱六:联合经营,抱团取暖?

——结果是0+0=0还是0.5×1.2<1

适用对象:中小规模设计公司

陷阱解析:如若同质化的公司联合,无异于0+0=0的逻辑。有特色的的公司找平台型公司联合则发生如下情况:比如一专门做医疗建筑的公司,跟一大型设计院或营销推广方面做的好的设计平台联合,希望能从其中过滤出一些他能够专项合作的项目,在如今的行情下,联合以后所提高的效率,无法对冲掉行业下滑所带来的业绩下滑。比如说原来的利润有百分之20%,而现在利润10%都不到,那么你联合即便带来2%的效率提升,也丝毫解决不了问题,市场下滑远远没有见底。那感觉就像0.5×1.2远小于1。

爬出姿势:着眼长远,重新聚焦,充分锤炼,关注重组的化学反应产生的新生增长点。

陷阱七:投身特色地产领域?

——用大白菜养藏獒

适用对象:全行业

陷阱解析:时下比较火热的新农村,绿色地产,旅游地产,产业园开发以及养老地产市场,这些特色地产是否是市场转型的出路所在呢?总体而言,这些市场的发展有一个趋势——轻资产模式(特点为投资周期长,回收周期更长),重资产的运营模式也日渐减少。这就意味着投身这些市场的设计公司设计费回收会非常靠后,变相的增加了很多以时间成本为主的运营成本,而对设计师来讲,如此消耗等同于慢性自杀,即便有回报,但仍然远水解不了近渴,就像大白菜喂不了藏獒。

爬出姿势:控制投入,专注于真正擅长和有把握的项目领域,充分估量开发风险并严格控制时间因素。
sjyz2.jpg

陷阱八:整合上游参与开发?

——像开春之时从冰面上抄近道

适用对象:有投资愿望的设计公司

陷阱解析:在市场难做的情况下,试图向产业链上游游弋是普遍的心理动因。然而上游的春天已经过去,每个项目的销售都极其艰难,贸然参与投资和经营能够拿回本金就不错了。即使许多新兴概念(例如we-work)在吸引着从业者们加入,背后的供应过剩推高了风险。结局就是本来想通过上游企业找到市场,却发现那里如同开春时的冰面,正在慢慢融化,危机四伏。

爬出姿势:坚持技术入股模式,对项目分析需慎之又慎,对于发展趋势不明确的项目不可轻易涉入,对市场的存量状况要有事先的调查和充分的估量,做到适度、精准、有备无患。

亲,你栽了吗?但是:

希望大家对于转型有一个冷静的判断和分析,不要盲目跟风,栽进一个一个坑。

我们相信,拥有远见卓识的设计师们能找到通往光明的路径:已经有很多事例让我们看到了这一个传统行业在这场变革中的冷静与卓越。

栽了没关系,只要爬出来,你还是英雄!

再按套路出牌,五年后设计院将不复存在

谈天论地黎明的曙光1 发表了文章 • 1 个评论 • 862 次浏览 • 2016-11-29 10:50 • 来自相关话题

“建筑行业市场下滑,我看到的多是担心和焦虑,我不太理解,因为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同仁们需要达观一些。” 常有人问我,设计行业会往哪走?这个行业还有没有发展前景?我认为“既有又没有”。按传统的玩法一定没有,不按常理出牌就有大量机会等着我们,关键是你能不能看到这些机会。 经验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我们一直将建筑设计行业称为创意产业,但是你用创意卖过钱吗?再好的创意,最终还要通过15块钱一平米的施工图变现。施工图不是创意,创意在产品里。建筑设计行业是一个靠专业和经验吃饭的行业,但是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技术发展的目的就是减少人的作用,智能机器人以及正在到来的万物互联时代,或许在将来,一个小朋友就可能运用技术解决现在需要工程师才能解决的问题。一旦壁垒被打破,经验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基本逻辑。 我很早以前就说,“五年后设计院将不复存在”,起码我相信,传统的设计院五年内一定会受到巨大的冲击,或者说会有新的设计院组织形式、运营方式产生。20年后这个行业会跟现在完全不一样。进入本世纪以来,很多曾经习以为常的道理开始一个个崩塌,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神话破灭,更见证了许多奇迹的诞生。像诺基亚、苹果、淘宝、UBER这样的故事就不再一一列举。虽然行业壁垒让我们这个圈子相对稳固,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个种状态既很危险,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机会。 新的机会在于重组价值链 一个没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优秀行业人才净流出;②新进入企业数量减少;③重要竞争对手大合并;④新用户增长速度下降;⑤老用户对性能不敏感。而建筑设计行业几乎全部中招。 那新的机会在哪里?行业变迁的实质有三点:一是技术进步,二是代际更替,三是经济转换。 变迁的形式就是价值链的重组。在资本-资源-产品-客户这条价值链上,设计行业不在主线上,而是在产品旁边挂着,这就危险了。因此,要把力量注入到主线上去,要打造创意产业,就要拥有产品,即上接资本、下接客户的产品,要实现这个逻辑并不容易。我们的设计师做好准备了吗?设计师真的懂资产吗?有一句话我在CCDI悉地国际(以下简称“CCDI”)说了五年,“我们要从技术解决方案提供者变成资产解决方案提供者”,我相信懂的人并不多。单纯用原来的公司实现跨越不太可能,必须要有新的办法。 CCDI未来的四个方向 CCDI的未来有四个方向:一升级服务。最近一些国外的项目让我们有机会做升级服务,包括PPP等新鲜事物,都在升级服务的象限里。二创意跨界。我们要为客户创造价值,创意会变得很重要,它需要建筑师们、设计师们更深刻地结合互联网技术,更深刻地接触用户体验,跟原来单纯的设计师思维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我用“跨界”这个词。三拥有产品。这其中包涵了两层含义,一个是客户可以直接拿到的产品,如酒店从设计到运营,再到提供专业的呈现;另一个是供应链里的多个环节,叫建造产品,如悉道科技正在做的事。四退守平台。CCDI做平台的口号喊了10年,为什么用“退”字?2007年开始CCDI打造了一个平台,实现了很多交易环节。我认为CCDI内部的流程是目前建筑设计行业里面做得相当好的,它是非常严谨的,对应投资人、设计师、证监会都没问题,可以“四面玲珑”。这为平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只有“自裁”才能重生 面临市场变化,大家会想到一个词——转型,但事实上75%的企业转不过来。为什么?因为企业有固化的心智模式。如果心智模式改不了,还有一些别的方法,比如把组织变小,比如使投资方式多元化,CCDI也在做这些事。在这些年努力做平台的时候不得不使用“强权”,因此“逼走”了一些自由意志比较强的人,因此CCDI收缩了很多。为什么要做这种类似“自裁”的动作?因为不做不行。近年来,企业生命周期大大加快,技术进步越来越快,产品周期越来越短,像市场破坏企业一样破坏自己,像自然破坏生物一样破坏自己,既然早晚被杀,不如“自裁”,从内部找到好的基因,再跟别的基因重新组合,也只有这样才能重生。这也是一个企业家应该有的责任。我认为,企业的管理者不要当和事佬,要当平衡的破坏者,其责任也不是让员工满意,而是让员工优秀,让他超越自己。 去年开始,CCDI提出CDP,即所谓的“事业合伙人”,鼓励员工为自己做事,做自己的生意,成为绝对的经营者,平台退守为支持者的角色。深化平台,从过去的“公司+员工”进化到“平台+个人”,这件事我认为大有可为。可能五年、十年以后,设计公司就是一个“保险公司”,公司里的员工是“精算师”,对市场上的所有设计团队进行信用评估,设计保险产品,并探索如何用金融方式支持其做大。这是一个畅想,但我觉得并不遥远。 产品端的尝试 深化平台之外,CCDI还在尝试通过做产品进入资本主链条。CCDI投资了内部一名员工的创业项目——悉道科技,它是一个标准的物联网产物。在这个创业团队里有六七位IT人士,负责物联网接口和自动设计。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一幢两三层的小房子,无论四合院还是别墅,一个建筑师按你的要求编辑成虚拟的、一一映射的模型,随后把这个模型输入自主研发的软件,十几分钟后全套设计图就有了,随后进行报批、审图等,最后进入工厂生产流程。这就是我的理想,从接入客户到生产,再到落成,设计院不存在了,只需要一位建筑师,或者说是客户端服务者,跟客户发生直接的交互关系。 再一个是乡建。我们想用文化、创意重新创造新的消费场景帮助资产升值。好多人问我“乡建”能赚钱吗?我的回答是只要创造价值为什么不能赚钱?锁定人,给他价值,把东西卖给他就可以了,就是这么简单,只不过很多人还不懂,这是好事,这样我们才有空间。 还有我最近在做的“呆住堂”。5G、物联网出现后,人们的生活工作都不会局限在一个空间里,人类使用房子的行为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我做的乡建实际上是做业务生态,生态里面要有一些种子,于是又做了很多种子。比如文化IP “阿呆”,衍生出酒店品牌,我入股25%。明年会在北上广深开10间到12间城市店,加上6间到7间乡村店。我想做一个种子,用我所谓的创意、专业知识注入到有资本逻辑的产品里,给设计师做出明确的示范。它也有很好的盈利模式,并且已经具备大规模复制的可能性。 CCDI还入小股投资了一个做娱乐的公司“悉乐”,研发了一款服务于孩子的“轻乐园”。在城市中心地段,设置了一些从国外拿到独家代理权的项目。 CCDI在以上这些尝试中,基本涵盖了产业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虽然尺度非常小,但从投资品牌、建造、资产处置、运营到最终的客户体验,实现了资本循环的闭环,我认为这条路是久远的。建筑设计行业正在遭遇的转折契机是以冲击的形式呈现的,我们确实有标准IT互联网人群难以企及的资源和能力,希望我们能够创造更多价值。   话梅糖工程服务众包平台助力工程设计公司转型升级。 www.huameitang.com 查看全部
laotaolu1.jpg

“建筑行业市场下滑,我看到的多是担心和焦虑,我不太理解,因为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同仁们需要达观一些。”

常有人问我,设计行业会往哪走?这个行业还有没有发展前景?我认为“既有又没有”。按传统的玩法一定没有,不按常理出牌就有大量机会等着我们,关键是你能不能看到这些机会。

经验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我们一直将建筑设计行业称为创意产业,但是你用创意卖过钱吗?再好的创意,最终还要通过15块钱一平米的施工图变现。施工图不是创意,创意在产品里。建筑设计行业是一个靠专业和经验吃饭的行业,但是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技术发展的目的就是减少人的作用,智能机器人以及正在到来的万物互联时代,或许在将来,一个小朋友就可能运用技术解决现在需要工程师才能解决的问题。一旦壁垒被打破,经验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基本逻辑。

我很早以前就说,“五年后设计院将不复存在”,起码我相信,传统的设计院五年内一定会受到巨大的冲击,或者说会有新的设计院组织形式、运营方式产生。20年后这个行业会跟现在完全不一样。进入本世纪以来,很多曾经习以为常的道理开始一个个崩塌,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神话破灭,更见证了许多奇迹的诞生。像诺基亚、苹果、淘宝、UBER这样的故事就不再一一列举。虽然行业壁垒让我们这个圈子相对稳固,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个种状态既很危险,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机会。

新的机会在于重组价值链

一个没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优秀行业人才净流出;②新进入企业数量减少;③重要竞争对手大合并;④新用户增长速度下降;⑤老用户对性能不敏感。而建筑设计行业几乎全部中招。

那新的机会在哪里?行业变迁的实质有三点:一是技术进步,二是代际更替,三是经济转换。

变迁的形式就是价值链的重组。在资本-资源-产品-客户这条价值链上,设计行业不在主线上,而是在产品旁边挂着,这就危险了。因此,要把力量注入到主线上去,要打造创意产业,就要拥有产品,即上接资本、下接客户的产品,要实现这个逻辑并不容易。我们的设计师做好准备了吗?设计师真的懂资产吗?有一句话我在CCDI悉地国际(以下简称“CCDI”)说了五年,“我们要从技术解决方案提供者变成资产解决方案提供者”,我相信懂的人并不多。单纯用原来的公司实现跨越不太可能,必须要有新的办法。

CCDI未来的四个方向

CCDI的未来有四个方向:一升级服务。最近一些国外的项目让我们有机会做升级服务,包括PPP等新鲜事物,都在升级服务的象限里。二创意跨界。我们要为客户创造价值,创意会变得很重要,它需要建筑师们、设计师们更深刻地结合互联网技术,更深刻地接触用户体验,跟原来单纯的设计师思维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我用“跨界”这个词。三拥有产品。这其中包涵了两层含义,一个是客户可以直接拿到的产品,如酒店从设计到运营,再到提供专业的呈现;另一个是供应链里的多个环节,叫建造产品,如悉道科技正在做的事。四退守平台。CCDI做平台的口号喊了10年,为什么用“退”字?2007年开始CCDI打造了一个平台,实现了很多交易环节。我认为CCDI内部的流程是目前建筑设计行业里面做得相当好的,它是非常严谨的,对应投资人、设计师、证监会都没问题,可以“四面玲珑”。这为平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只有“自裁”才能重生

面临市场变化,大家会想到一个词——转型,但事实上75%的企业转不过来。为什么?因为企业有固化的心智模式。如果心智模式改不了,还有一些别的方法,比如把组织变小,比如使投资方式多元化,CCDI也在做这些事。在这些年努力做平台的时候不得不使用“强权”,因此“逼走”了一些自由意志比较强的人,因此CCDI收缩了很多。为什么要做这种类似“自裁”的动作?因为不做不行。近年来,企业生命周期大大加快,技术进步越来越快,产品周期越来越短,像市场破坏企业一样破坏自己,像自然破坏生物一样破坏自己,既然早晚被杀,不如“自裁”,从内部找到好的基因,再跟别的基因重新组合,也只有这样才能重生。这也是一个企业家应该有的责任。我认为,企业的管理者不要当和事佬,要当平衡的破坏者,其责任也不是让员工满意,而是让员工优秀,让他超越自己。

去年开始,CCDI提出CDP,即所谓的“事业合伙人”,鼓励员工为自己做事,做自己的生意,成为绝对的经营者,平台退守为支持者的角色。深化平台,从过去的“公司+员工”进化到“平台+个人”,这件事我认为大有可为。可能五年、十年以后,设计公司就是一个“保险公司”,公司里的员工是“精算师”,对市场上的所有设计团队进行信用评估,设计保险产品,并探索如何用金融方式支持其做大。这是一个畅想,但我觉得并不遥远。

产品端的尝试

深化平台之外,CCDI还在尝试通过做产品进入资本主链条。CCDI投资了内部一名员工的创业项目——悉道科技,它是一个标准的物联网产物。在这个创业团队里有六七位IT人士,负责物联网接口和自动设计。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一幢两三层的小房子,无论四合院还是别墅,一个建筑师按你的要求编辑成虚拟的、一一映射的模型,随后把这个模型输入自主研发的软件,十几分钟后全套设计图就有了,随后进行报批、审图等,最后进入工厂生产流程。这就是我的理想,从接入客户到生产,再到落成,设计院不存在了,只需要一位建筑师,或者说是客户端服务者,跟客户发生直接的交互关系。

再一个是乡建。我们想用文化、创意重新创造新的消费场景帮助资产升值。好多人问我“乡建”能赚钱吗?我的回答是只要创造价值为什么不能赚钱?锁定人,给他价值,把东西卖给他就可以了,就是这么简单,只不过很多人还不懂,这是好事,这样我们才有空间。

还有我最近在做的“呆住堂”。5G、物联网出现后,人们的生活工作都不会局限在一个空间里,人类使用房子的行为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我做的乡建实际上是做业务生态,生态里面要有一些种子,于是又做了很多种子。比如文化IP “阿呆”,衍生出酒店品牌,我入股25%。明年会在北上广深开10间到12间城市店,加上6间到7间乡村店。我想做一个种子,用我所谓的创意、专业知识注入到有资本逻辑的产品里,给设计师做出明确的示范。它也有很好的盈利模式,并且已经具备大规模复制的可能性。

CCDI还入小股投资了一个做娱乐的公司“悉乐”,研发了一款服务于孩子的“轻乐园”。在城市中心地段,设置了一些从国外拿到独家代理权的项目。

CCDI在以上这些尝试中,基本涵盖了产业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虽然尺度非常小,但从投资品牌、建造、资产处置、运营到最终的客户体验,实现了资本循环的闭环,我认为这条路是久远的。建筑设计行业正在遭遇的转折契机是以冲击的形式呈现的,我们确实有标准IT互联网人群难以企及的资源和能力,希望我们能够创造更多价值。
 
话梅糖工程服务众包平台助力工程设计公司转型升级。
www.huameitang.com

权威-住建部发布2015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啦!

谈天论地黎明的曙光1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883 次浏览 • 2016-09-02 17:28 • 来自相关话题

根据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制度相关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对2015年全国具有资质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基本数据进行了统计,现公布如下: 一、企业总体情况 2015年全国共有20480个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参加了统计,与上年相比增长6.3%,其中,工程勘察企业1822个,占企业总数8.9%;工程设计企业14982个,占企业总数73.2%;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企业3676个,占企业总数17.9%。 小编注解: 要是有资质专业、等级细分数据,对市场的指导意义就更强了,住建部加油! 二、从业人员情况 2015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年末从业人员304.3万人,与上年相比增长21.6%。年末专业技术人员137.1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2.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0.6%;具有中级职称人员51.4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6.9%。年末取得注册执业资格人员累计30.1万人次,占年末从业人员总数的9.9%。 小编注解: 从业人员中,高级职称+中级职称不到30%,取得执业资格的不到10%,这就是行业水平呀。 三、业务完成情况 工程勘察完成合同额合计648.1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6.8%。工程设计完成合同额合计3058.4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14.0%。 工程总承包完成合同额合计12826.7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6.7%。工程技术管理服务完成合同额合计483.3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6.6%,其中,工程咨询完成合同额178.9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1.1%。境外工程完成合同额合计1255.1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27.6%。 小编注解: 1、在前文说“参加统计企业增加6.3%”的情况下,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完成合同额双双下降,行业温度可见一斑,今年勘察设计冷,明年施工企业寒呀; 2、工程总承包合同额上升的很温和,住建部还得加把劲推动; 3、海外市场爆发呀,一带一路战略效果显现; 4、不清楚,上述2和3之间有多大的重合度。 四、财务情况 2015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总计27089.0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8.6%,其中,工程勘察收入743.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7%;工程设计收入3365.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2.4%;工程总承包收入9498.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5.1%;工程技术管理服务收入377.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全年利润总额1623.9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9.4%;应交所得税303.4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3.5%;企业净利润1320.5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8.6%。 小编注解: 1、完成合同额下降,营业收入却在增加,这是在吃老本吗? 2、工程总承包收入已占领总营收1/3江山; 3、在本年参加统计企业上升、营业收上升的情况下,利税也跟随上升了,还是希望多给行业减免税费,保证行业小伙伴收入只增不减。 4、2016年5月1日开始营改增了,税负效果如何,看明年数据吧。 五、科技活动情况 2015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科技活动费用支出总额为526.4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22.3%;企业累计拥有专利93885项,与上年相比增加33.2%;企业累计拥有专有技术26798项,与上年相比减少18.2%。 小编注解: 参加统计企业增加6.3%,科技活动费用支出减少1/5强,企业拥有专利数量大增1/3,只能理解是以前的科技投入很大,今年是摘果子年。   数据来源:http://www.mohurd.gov.cn/wjfb/201608/t20160830_228721.html  查看全部
根据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制度相关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对2015年全国具有资质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基本数据进行了统计,现公布如下:

一、企业总体情况

2015年全国共有20480个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参加了统计,与上年相比增长6.3%,其中,工程勘察企业1822个,占企业总数8.9%;工程设计企业14982个,占企业总数73.2%;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企业3676个,占企业总数17.9%。

小编注解:

要是有资质专业、等级细分数据,对市场的指导意义就更强了,住建部加油!

二、从业人员情况

2015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年末从业人员304.3万人,与上年相比增长21.6%。年末专业技术人员137.1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2.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0.6%;具有中级职称人员51.4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6.9%。年末取得注册执业资格人员累计30.1万人次,占年末从业人员总数的9.9%。

小编注解:

从业人员中,高级职称+中级职称不到30%,取得执业资格的不到10%,这就是行业水平呀。

三、业务完成情况

工程勘察完成合同额合计648.1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6.8%。工程设计完成合同额合计3058.4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14.0%。

工程总承包完成合同额合计12826.7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6.7%。工程技术管理服务完成合同额合计483.3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6.6%,其中,工程咨询完成合同额178.9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1.1%。境外工程完成合同额合计1255.1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27.6%。

小编注解:

1、在前文说“参加统计企业增加6.3%”的情况下,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完成合同额双双下降,行业温度可见一斑,今年勘察设计冷,明年施工企业寒呀;

2、工程总承包合同额上升的很温和,住建部还得加把劲推动;

3、海外市场爆发呀,一带一路战略效果显现;

4、不清楚,上述2和3之间有多大的重合度。

四、财务情况

2015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总计27089.0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8.6%,其中,工程勘察收入743.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7%;工程设计收入3365.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2.4%;工程总承包收入9498.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5.1%;工程技术管理服务收入377.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全年利润总额1623.9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9.4%;应交所得税303.4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3.5%;企业净利润1320.5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8.6%。

小编注解:

1、完成合同额下降,营业收入却在增加,这是在吃老本吗?

2、工程总承包收入已占领总营收1/3江山;

3、在本年参加统计企业上升、营业收上升的情况下,利税也跟随上升了,还是希望多给行业减免税费,保证行业小伙伴收入只增不减。

4、2016年5月1日开始营改增了,税负效果如何,看明年数据吧。

五、科技活动情况

2015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科技活动费用支出总额为526.4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22.3%;企业累计拥有专利93885项,与上年相比增加33.2%;企业累计拥有专有技术26798项,与上年相比减少18.2%。

小编注解:

参加统计企业增加6.3%,科技活动费用支出减少1/5强,企业拥有专利数量大增1/3,只能理解是以前的科技投入很大,今年是摘果子年。
 
数据来源:http://www.mohurd.gov.cn/wjfb/201608/t20160830_228721.html 
公报.png

工程新闻-“十三五”规划纲要165项重大工程将“最大程度”放开市场准入!

谈天论地黎明的曙光1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64 次浏览 • 2016-08-30 10:37 • 来自相关话题

8月23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紧密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这些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将给民间资本带来巨大商机。为此,政府将进一步破除阻碍民间投资进入市场、进入到重大工程当中的政策障碍,最大程度地放开市场准入。 放开民营机场、油气勘探等领域胡祖才说,“十三五”规划纲要在23个专栏中明确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推进这些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既能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有效需求,又能增加有效供给、推动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  以交通建设重点工程为例,“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新增民用运输机场50个以上、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3000公里。这些项目对扩大有效投资有重要牵引作用。 “这些重大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推动,离不开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需要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形成推动纲要实施的强大合力。”胡祖才说,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特别是对民间投资要给予一视同仁的投资环境,最重要的就是最大程度地放开市场准入。 据透露,国务院已经明确要求抓紧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其中特别提到,要进一步放开民营机场、基础电信运营、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要消除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市场壁垒,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出台更有效的举措,使得民营投资能够公平参与。 “还要解决好民营投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创新民间投资的参与方式。适合购买服务的,就尽可能通过购买服务,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适合通过PPP的,就通过PPP的模式,广泛吸引社会投资。”他说。 最近发改委专门召开会议,探讨如何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复制推广相关经验。“现在我们已经批复了42个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还要创造更多的方式,使社会资本能够便捷、顺畅地进入到重大工程项目中来。”胡祖才说。   加大重大工程项目推进力度 胡祖才表示,165项重大工程项目不仅对民资是巨大机会,更事关全局。为此,发改委将进一步加大重大工程项目的推进力度,细化实施方案,加大前期工作力度。 据介绍,前不久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十三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工作的意见》,对165项重大工程项目的落地作出了具体部署。目前,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完善“十三五”规划实施机制的意见》,已经上报党中央、国务院,以求用机制来保障五年规划真正落地。  胡祖才透露,为了加快项目推进,对于这些重大工程项目,原则上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直接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对正在审批核准的项目,各地区、各部门要最大限度简化审批程序,大幅缩减审批时间。对已经审批核准尚未开工的重大工程项目,要抓紧落实建设条件,确保及时开工。对已经开工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要加强跟踪服务,及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大力推进、确保实施进度。”他说。 另外,“‘十三五’规划纲要是顶层设计,支撑着纲要的还有专项规划、地方规划等。我们要求各专项规划和地方规划都要体现和细化这165项重点工程。国务院已经确定了22个重点专项规划,这22个规划今年将全面出台。”胡祖才说。   查看全部
183729931.png

8月23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紧密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这些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将给民间资本带来巨大商机。为此,政府将进一步破除阻碍民间投资进入市场、进入到重大工程当中的政策障碍,最大程度地放开市场准入。

放开民营机场、油气勘探等领域胡祖才说,“十三五”规划纲要在23个专栏中明确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推进这些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既能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有效需求,又能增加有效供给、推动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

 以交通建设重点工程为例,“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新增民用运输机场50个以上、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3000公里。这些项目对扩大有效投资有重要牵引作用。

“这些重大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推动,离不开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需要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形成推动纲要实施的强大合力。”胡祖才说,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特别是对民间投资要给予一视同仁的投资环境,最重要的就是最大程度地放开市场准入。

据透露,国务院已经明确要求抓紧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其中特别提到,要进一步放开民营机场、基础电信运营、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要消除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市场壁垒,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出台更有效的举措,使得民营投资能够公平参与。

“还要解决好民营投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创新民间投资的参与方式。适合购买服务的,就尽可能通过购买服务,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适合通过PPP的,就通过PPP的模式,广泛吸引社会投资。”他说。

最近发改委专门召开会议,探讨如何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复制推广相关经验。“现在我们已经批复了42个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还要创造更多的方式,使社会资本能够便捷、顺畅地进入到重大工程项目中来。”胡祖才说。
 
加大重大工程项目推进力度

胡祖才表示,165项重大工程项目不仅对民资是巨大机会,更事关全局。为此,发改委将进一步加大重大工程项目的推进力度,细化实施方案,加大前期工作力度。

据介绍,前不久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十三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工作的意见》,对165项重大工程项目的落地作出了具体部署。目前,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完善“十三五”规划实施机制的意见》,已经上报党中央、国务院,以求用机制来保障五年规划真正落地。

 胡祖才透露,为了加快项目推进,对于这些重大工程项目,原则上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直接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对正在审批核准的项目,各地区、各部门要最大限度简化审批程序,大幅缩减审批时间。对已经审批核准尚未开工的重大工程项目,要抓紧落实建设条件,确保及时开工。对已经开工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要加强跟踪服务,及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大力推进、确保实施进度。”他说。

另外,“‘十三五’规划纲要是顶层设计,支撑着纲要的还有专项规划、地方规划等。我们要求各专项规划和地方规划都要体现和细化这165项重点工程。国务院已经确定了22个重点专项规划,这22个规划今年将全面出台。”胡祖才说。
 

未来工程设计企业的多种发展方向,你觉得会是哪种可能?

项目管理黎明的曙光1 发表了文章 • 2 个评论 • 280 次浏览 • 2016-06-28 09:01 • 来自相关话题

未来设计行业的发展需要立足于从产业层面去思考,以大设计的理念促进商业模式的重构。大设计不仅仅是指设计的项目体量大,更加强调的是基于价值服务、价值创造、价值衡量的融合发展,即“设计+”的概念。 目前,不少设计企业在推动设计与资本、产业、技术、文化等结合促进业务模式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设计与产业融合,立足于产业视角,展开设计与产业多层次的深度融合设计与产业的融合首先发生在设计内部。各专业之间分工明确、独立工作的生产方式已经显现出效率低下、沟通障碍、存在潜在隐患等弊端,协同设计的概念正在行业内逐步推广。在协同设计平台之下,设计从原有的“人机交互”上升到“人人交互”,结构、暖通、设备等各专业设计团队展开紧密协作,从注重单点效率向提高整体效率过渡,有效提升整体设计质量。去年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标志着我国工业4.0时代的来临。工业4.0本质上是产业的“闭环化”发展,通过实现横向、垂直以及端对端的集成价值网络促进竞争要素的重构,而这不仅局限于制造业。未来建造和制造的界限将发生改变,设计企业也将基于产业视角重新定位。建筑产业化是行业中产业思维的集中体现,它将推动产业链上融投资、科研、勘察、设计、施工、生产、运营等各环节的有机融合,衍生出多元化的业务模式,促进行业服务层次及服务水平的提升。随着行业边界的不断模糊,设计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不断加剧。目前,部分设计单位正在尝试进入养老、医疗等服务性产业领域,根据其特殊需求形成定制化产品,这已经不再局限于提供设计服务,而是基于价值链的服务延伸。尤其是在PPP模式的推动下,社会资本将进入社会基础设施领域,参与甚至主导相关基础设施运营。 2、设计与资本结合,提升设计企业的服务外延资本作为关键成功要素的定位正在日益强化,部分设计企业已经将资本运作作为谋求深层次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资本市场,资本运作的真正意义并未被深刻认识。对于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而言,资本运作仅是一种达成战略意图的有效手段,成功上市并不意味着资本运作的成功。只有资本与设计深度结合,才能真正发挥资本的价值。过去一年来,出台一系列PPP试点工程,我国PPP模式推行获得了实质性进展。PPP模式的有效推进将改变工程建设产业链条的原有分工模式,并促进工程建设产业链的价值创造模式的重新调整。此外,PPP模式还会改变过去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行业“条块分割”的格局,原有细分行业之间的边界将会逐步模糊,进而构建起新的格局。 3、设计与文化融通,注重文化在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2014年10月,提出的“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在抨击当前设计行业“以奇为美”的通病的同时,更是在强调设计与文化的融通。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行以及国家对于文化的重视,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越来越受到业内企业的关注,在设计中凸显地域、历史、民族等特色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打造差异化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查看全部

工程建设.png

未来设计行业的发展需要立足于从产业层面去思考,以大设计的理念促进商业模式的重构。大设计不仅仅是指设计的项目体量大,更加强调的是基于价值服务、价值创造、价值衡量的融合发展,即“设计+”的概念。

目前,不少设计企业在推动设计与资本、产业、技术、文化等结合促进业务模式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设计与产业融合,立足于产业视角,展开设计与产业多层次的深度融合设计与产业的融合首先发生在设计内部。各专业之间分工明确、独立工作的生产方式已经显现出效率低下、沟通障碍、存在潜在隐患等弊端,协同设计的概念正在行业内逐步推广。在协同设计平台之下,设计从原有的“人机交互”上升到“人人交互”,结构、暖通、设备等各专业设计团队展开紧密协作,从注重单点效率向提高整体效率过渡,有效提升整体设计质量。去年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标志着我国工业4.0时代的来临。工业4.0本质上是产业的“闭环化”发展,通过实现横向、垂直以及端对端的集成价值网络促进竞争要素的重构,而这不仅局限于制造业。未来建造和制造的界限将发生改变,设计企业也将基于产业视角重新定位。建筑产业化是行业中产业思维的集中体现,它将推动产业链上融投资、科研、勘察、设计、施工、生产、运营等各环节的有机融合,衍生出多元化的业务模式,促进行业服务层次及服务水平的提升。随着行业边界的不断模糊,设计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不断加剧。目前,部分设计单位正在尝试进入养老、医疗等服务性产业领域,根据其特殊需求形成定制化产品,这已经不再局限于提供设计服务,而是基于价值链的服务延伸。尤其是在PPP模式的推动下,社会资本将进入社会基础设施领域,参与甚至主导相关基础设施运营。

2、设计与资本结合,提升设计企业的服务外延资本作为关键成功要素的定位正在日益强化,部分设计企业已经将资本运作作为谋求深层次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资本市场,资本运作的真正意义并未被深刻认识。对于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而言,资本运作仅是一种达成战略意图的有效手段,成功上市并不意味着资本运作的成功。只有资本与设计深度结合,才能真正发挥资本的价值。过去一年来,出台一系列PPP试点工程,我国PPP模式推行获得了实质性进展。PPP模式的有效推进将改变工程建设产业链条的原有分工模式,并促进工程建设产业链的价值创造模式的重新调整。此外,PPP模式还会改变过去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行业“条块分割”的格局,原有细分行业之间的边界将会逐步模糊,进而构建起新的格局。

3、设计与文化融通,注重文化在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2014年10月,提出的“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在抨击当前设计行业“以奇为美”的通病的同时,更是在强调设计与文化的融通。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行以及国家对于文化的重视,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越来越受到业内企业的关注,在设计中凸显地域、历史、民族等特色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打造差异化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天津话梅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津ICP备15007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