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话梅糖工程服务众包平台!
管理知识

管理知识

唐僧向唐太宗汇报工作(好文,值得一看)

回复

谈天论地KQ大侠 发起了问题 • 1 人关注 • 0 个回复 • 1091 次浏览 • 2017-07-14 20:33 • 来自相关话题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诚,商道酬信,业道酬精

谈天论地zc12123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9118 次浏览 • 2017-03-26 17:26 • 来自相关话题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商道酬信、业道酬精”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最经典表达。得其神髓者,不仅可独善其身,也能兼济天下。 1、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取典于《周易》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尚书》“天道酬勤”,昭示勤奋逆转人生的真谛。 曾国藩是清朝中兴名臣,其思想、修为也砥砺后世,可他天赋并不高。年少时在家读书,有位梁上君子潜伏他家中,希望等曾国藩睡觉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曾还是翻来覆去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立即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曾国藩并没有玻璃心,仍然勤奋好学,终成一时之圣。而那位聪明的梁上君子,却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2、地道酬善 “地道酬善”出自《周易》卦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寓意助人行善,逢凶化吉。 春秋时,赵盾在翳桑看见一人将要饿死,赶紧给他食物。那饿汉却只吃一半,赵盾问他原由,饿汉说想把食物留给母亲。赵盾怜其孝心,让他尽情吃,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后来晋灵公袭杀赵盾,搏斗中有一名晋灵公的武士突然倒戈一击,救出赵盾。赵盾纳闷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道“我就是当年翳桑的那个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时,武士不告而退。原来那名饿汉武士名叫灵辄,是春秋时代着名的侠士之一。 3、人道酬诚 佛学中有“六道轮回”的说法,人道是六道轮回中其中一道。经过儒家的不断发挥,人道一词被赋予了更高的人文含义。人要真诚,做事如做人,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晏殊少年时,张知白以“神童”名义把他推荐给朝廷,召至殿下,正赶上皇帝亲自考试进士,就命晏殊做试卷。晏殊见到试题,就说“臣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题目,有草稿在,请另选试题。”宋真宗非常赞赏他的诚实,便赐他“同进士出身”。 入朝办事后,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而晏殊却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宫中给太子选讲官,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原来,皇上认为:“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 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眷宠日深。仁宗登位后,得以大用(官至宰相)。 4、商道酬信 “商道酬信”出自《论语》“民无信不立”,反映诚信经商,无往不利。 红顶商人胡雪岩因官而商,因官而盛,也因官而败。即使他的商业帝国遭到毁灭性打击后,他的药铺却屹立不倒直至今日。究其原因,归功于他在创店之初,就立下“诚信”之本,卖药货真价实。比如有一种药叫“金鹿丸”,制造这味药需取鹿的30多种东西。为了保证原料质量,胡不惜血本开辟了一个养鹿场,以保证原料品质。 5、业道酬精 “业道酬精”典出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揭示勤学苦练、术业精进。 王献之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有一次向父亲讨教书法的窍门,王羲之指着院子里的18口大水缸,郑重地说:“写字的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面,你把这18缸水写完就知道了。”王献之就这样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终于写干了18缸水,书法造诣不仅继承其父的修为,也开创了一代新气象。 查看全部
IMG_5341.JPG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商道酬信、业道酬精”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最经典表达。得其神髓者,不仅可独善其身,也能兼济天下。

1、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取典于《周易》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尚书》“天道酬勤”,昭示勤奋逆转人生的真谛。

曾国藩是清朝中兴名臣,其思想、修为也砥砺后世,可他天赋并不高。年少时在家读书,有位梁上君子潜伏他家中,希望等曾国藩睡觉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曾还是翻来覆去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立即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曾国藩并没有玻璃心,仍然勤奋好学,终成一时之圣。而那位聪明的梁上君子,却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2、地道酬善

“地道酬善”出自《周易》卦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寓意助人行善,逢凶化吉。

春秋时,赵盾在翳桑看见一人将要饿死,赶紧给他食物。那饿汉却只吃一半,赵盾问他原由,饿汉说想把食物留给母亲。赵盾怜其孝心,让他尽情吃,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后来晋灵公袭杀赵盾,搏斗中有一名晋灵公的武士突然倒戈一击,救出赵盾。赵盾纳闷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道“我就是当年翳桑的那个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时,武士不告而退。原来那名饿汉武士名叫灵辄,是春秋时代着名的侠士之一。

3、人道酬诚

佛学中有“六道轮回”的说法,人道是六道轮回中其中一道。经过儒家的不断发挥,人道一词被赋予了更高的人文含义。人要真诚,做事如做人,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晏殊少年时,张知白以“神童”名义把他推荐给朝廷,召至殿下,正赶上皇帝亲自考试进士,就命晏殊做试卷。晏殊见到试题,就说“臣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题目,有草稿在,请另选试题。”宋真宗非常赞赏他的诚实,便赐他“同进士出身”。

入朝办事后,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而晏殊却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宫中给太子选讲官,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原来,皇上认为:“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

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眷宠日深。仁宗登位后,得以大用(官至宰相)。

4、商道酬信

“商道酬信”出自《论语》“民无信不立”,反映诚信经商,无往不利。

红顶商人胡雪岩因官而商,因官而盛,也因官而败。即使他的商业帝国遭到毁灭性打击后,他的药铺却屹立不倒直至今日。究其原因,归功于他在创店之初,就立下“诚信”之本,卖药货真价实。比如有一种药叫“金鹿丸”,制造这味药需取鹿的30多种东西。为了保证原料质量,胡不惜血本开辟了一个养鹿场,以保证原料品质。

5、业道酬精

“业道酬精”典出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揭示勤学苦练、术业精进。

王献之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有一次向父亲讨教书法的窍门,王羲之指着院子里的18口大水缸,郑重地说:“写字的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面,你把这18缸水写完就知道了。”王献之就这样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终于写干了18缸水,书法造诣不仅继承其父的修为,也开创了一代新气象。

普通人如何崛起成超级个体?

谈天论地zc12123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058 次浏览 • 2017-03-13 15:02 • 来自相关话题

想起两个有趣的事儿。 首先是从人民日报公众号中看到的一份报告。 这是一份关于95后就业观的数据调查报告,在里面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95后已经开始逐渐步入社会,新时代的他们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就业观念和渠道,在毕业后的就业选择上,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和网络化的趋势。 在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排行中,位居榜首的,你猜是什么? 是主播/网红。 如果说70后最看重「铁饭碗」,80后最看重「稳定」,那么95后在就业选择上,则以「兴趣为先」,愿意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一门职业。 当然了,只要不做啃老族,年轻人有多元化选择自力更生,这是好事。 然后另一件事,来自一些有才华小伙伴。 他们拒绝了很多大号的邀请,而是自己开通微信公众号发布自己的原创文章,自己吸引粉丝,哪怕阅读量并不算很高,但坚持写,一点点积累自己的影响力。 问他们一篇文章打赏多少钱?大部分50元不到。可即使开几百块的稿费邀请他们首发投稿,他们还是愿意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坚持写文章。 这说明了什么? 不仅仅是我们那些传统媒体的编辑们意识到规则变了,连95后的年轻人都已经知道,这个世界的规则变了。 世界在飞速改变,我们却经常误读。 一个更加有利于拥有个人品牌的时代正在来临,而这是很多习惯在单位,在集体,在群体中随大流的人没有看到的未来。 未来的世界会越来越多给拥有知识,能够积累专业个人品牌的人发展空间,这是很多人没有看到的趋势。 这些小伙伴不能称为是「网红」,他们是在某个领域非常专业的「知识型IP」。 但「网红」或「知识型IP」绝对不是我们听到的关于个体的唯一描述词汇。 比如你肯定还听过—— 手艺人 自由人 超级IP 斜杠青年 …… 种种人格化标签都在向我们阐述一个事实—— 「个体崛起」时代正在来临。 未来很多领域的商业营销模式,不是围绕着产品,不是围绕着品牌,不是围绕着市场,而是围绕着在专业领域的超级个体,他们是群众通过网络海选出来的信任代理,群众愿意追随自己信任的专业IP的建议,在专业领域内,他们比明星更有号召力。 如果你不了解这些领域,或者并不关心这些领域,你们会完全不知道这样的年轻人正在悄悄行动,他们成为未来商业的一种新可能,于是我们看到了商业变化趋势—— 从买流量入口到买个人品牌入口; 从产品的爆款思维转移到持续化运营思维; 从追求新鲜感营销,逐步转移到建设情感化社群; …… 但在最近的一两年内,超级个体的物种里面,最大的变化,是「知识个体」的壮大。 我们也称之为「知识型IP」,能够把自己的知识进行变现,而且相应的一些知识付费产品也在涌现,于是「知识经济」到来。貌似从来都没有这样一个时代,人们如此地关注「自我」。 我们进入了「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的时代。 那么普通人如何崛起,成为「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的超级个体? 首先,这并不容易,这是个小概率事情。 其次,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努力: 超级大脑、超级眼睛、超级双手、超级大腿。 · 超级大脑——不断深挖专业 · 总得先想想自己占哪一个领域,不妨认真盘点一下自己所擅长的东西,或许专业知识、或许行业经验、或许是工具技能……这是基本。 找到这个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定位,既要不断自我提升,进化专业水平,还要围绕它在各平台上输出,比如公众号推送,比如去知乎答题。 而且得是原创的输出。 如果你做不到大量的原创输出,不好意思,且不说获取影响力的问题,未来你要把你的知识去变现,你才那一点料,够卖吗? 有很多营销号,也一只在抓着一个领域(比如心理学,比如销售,比如社群)一直推送,可为什么成不了超级个体? 你看他基本都是转载,风格也不稳定,谁认你啊? 所以如果你没有某一个领域的专业能力,不能做到原创输出,你就告别今天这个话题吧。 · 超级眼睛——不断刷新认知 · 这是一个不确定性的世界。 想要持续跟上新世界,你得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水平,打开眼界。 比如多向厉害的人请教; 比如多加入一些牛逼的社群; 比如多参加一些高手的线下活动; 比如多听一些大咖的课程或分享; 比如多花点世界与比自己年轻的人在一起。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是因为看得远,才能站得高。 · 超级双手——不断进化能力 · 需要进化哪些能力? @古典 老师在得到专栏中谈到三个能力,说得很好—— 把能力封装成产品的能力(产品能力) 把能力卖出去的能力(营销能力,也包括很多人熟悉的「个人品牌」) 自我管理、持续学习的能力,以及基本的财务、法务能力(运营能力) 如果你能自己一个人拥有这些能力,一个人就是一个公司,你完全拥有了随时自由交易的能力。 · 超级大腿——不断连接跨界 · 能做到前面三点,就算成不了超级个体,至少能成为一个小圈子中的品牌。 一个人在一个圈子中久了,难免会局限,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是,任何一个人目前现有的圈子,通常来讲就是自己本身段位的一个映射。 有句话说「把你身边六个朋友的月收入加起来除以六差不多就是你的月收入」,话糙理不糙。 人很容易在群体中忘掉这个现状,觉得是非常自然的。 所以要刻意跨界去接触不同的领域,新鲜的事物,和不同行业比你厉害的人一起玩,激发灵感,共享影响力——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的时代,需要为「自己」这家无限责任公司用一生的时间和信誉做担保,你,做好经营自己的准备了吗?  @秦阳 自微信公众号:老秦   话梅糖工程服务众包平台 www.huameitang.com 帮您成为工程设计行业的超级个体! 查看全部
想起两个有趣的事儿。
首先是从人民日报公众号中看到的一份报告。

这是一份关于95后就业观的数据调查报告,在里面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95后已经开始逐渐步入社会,新时代的他们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就业观念和渠道,在毕业后的就业选择上,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和网络化的趋势。

在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排行中,位居榜首的,你猜是什么?

是主播/网红。
3.13-1_.png

如果说70后最看重「铁饭碗」,80后最看重「稳定」,那么95后在就业选择上,则以「兴趣为先」,愿意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一门职业。

当然了,只要不做啃老族,年轻人有多元化选择自力更生,这是好事。

然后另一件事,来自一些有才华小伙伴。

他们拒绝了很多大号的邀请,而是自己开通微信公众号发布自己的原创文章,自己吸引粉丝,哪怕阅读量并不算很高,但坚持写,一点点积累自己的影响力。

问他们一篇文章打赏多少钱?大部分50元不到。可即使开几百块的稿费邀请他们首发投稿,他们还是愿意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坚持写文章。

这说明了什么?

不仅仅是我们那些传统媒体的编辑们意识到规则变了,连95后的年轻人都已经知道,这个世界的规则变了。

世界在飞速改变,我们却经常误读。
3.13-2_.png


一个更加有利于拥有个人品牌的时代正在来临,而这是很多习惯在单位,在集体,在群体中随大流的人没有看到的未来。

未来的世界会越来越多给拥有知识,能够积累专业个人品牌的人发展空间,这是很多人没有看到的趋势。

这些小伙伴不能称为是「网红」,他们是在某个领域非常专业的「知识型IP」。

但「网红」或「知识型IP」绝对不是我们听到的关于个体的唯一描述词汇。

比如你肯定还听过——

手艺人

自由人

超级IP

斜杠青年

……


种种人格化标签都在向我们阐述一个事实——

「个体崛起」时代正在来临。
3.13-3_.png

未来很多领域的商业营销模式,不是围绕着产品,不是围绕着品牌,不是围绕着市场,而是围绕着在专业领域的超级个体,他们是群众通过网络海选出来的信任代理,群众愿意追随自己信任的专业IP的建议,在专业领域内,他们比明星更有号召力。

如果你不了解这些领域,或者并不关心这些领域,你们会完全不知道这样的年轻人正在悄悄行动,他们成为未来商业的一种新可能,于是我们看到了商业变化趋势——

从买流量入口到买个人品牌入口;

从产品的爆款思维转移到持续化运营思维;

从追求新鲜感营销,逐步转移到建设情感化社群;

……

但在最近的一两年内,超级个体的物种里面,最大的变化,是「知识个体」的壮大。

我们也称之为「知识型IP」,能够把自己的知识进行变现,而且相应的一些知识付费产品也在涌现,于是「知识经济」到来。貌似从来都没有这样一个时代,人们如此地关注「自我」。

我们进入了「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的时代。
3.13-4_.png

那么普通人如何崛起,成为「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的超级个体?

首先,这并不容易,这是个小概率事情。

其次,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努力:

超级大脑、超级眼睛、超级双手、超级大腿。


· 超级大脑——不断深挖专业 ·

总得先想想自己占哪一个领域,不妨认真盘点一下自己所擅长的东西,或许专业知识、或许行业经验、或许是工具技能……这是基本。

找到这个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定位,既要不断自我提升,进化专业水平,还要围绕它在各平台上输出,比如公众号推送,比如去知乎答题。

而且得是原创的输出。

如果你做不到大量的原创输出,不好意思,且不说获取影响力的问题,未来你要把你的知识去变现,你才那一点料,够卖吗?

有很多营销号,也一只在抓着一个领域(比如心理学,比如销售,比如社群)一直推送,可为什么成不了超级个体?

你看他基本都是转载,风格也不稳定,谁认你啊?

所以如果你没有某一个领域的专业能力,不能做到原创输出,你就告别今天这个话题吧。

· 超级眼睛——不断刷新认知 ·

这是一个不确定性的世界。

想要持续跟上新世界,你得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水平,打开眼界。

比如多向厉害的人请教;

比如多加入一些牛逼的社群;

比如多参加一些高手的线下活动;

比如多听一些大咖的课程或分享;

比如多花点世界与比自己年轻的人在一起。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是因为看得远,才能站得高。

· 超级双手——不断进化能力 ·

需要进化哪些能力?

@古典 老师在得到专栏中谈到三个能力,说得很好——

把能力封装成产品的能力(产品能力)

把能力卖出去的能力(营销能力,也包括很多人熟悉的「个人品牌」)

自我管理、持续学习的能力,以及基本的财务、法务能力(运营能力)

如果你能自己一个人拥有这些能力,一个人就是一个公司,你完全拥有了随时自由交易的能力。


· 超级大腿——不断连接跨界 ·

能做到前面三点,就算成不了超级个体,至少能成为一个小圈子中的品牌。

一个人在一个圈子中久了,难免会局限,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是,任何一个人目前现有的圈子,通常来讲就是自己本身段位的一个映射。

有句话说「把你身边六个朋友的月收入加起来除以六差不多就是你的月收入」,话糙理不糙。

人很容易在群体中忘掉这个现状,觉得是非常自然的。

所以要刻意跨界去接触不同的领域,新鲜的事物,和不同行业比你厉害的人一起玩,激发灵感,共享影响力——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的时代,需要为「自己」这家无限责任公司用一生的时间和信誉做担保,你,做好经营自己的准备了吗?
 @秦阳 自微信公众号:老秦
 
话梅糖工程服务众包平台 www.huameitang.com 帮您成为工程设计行业的超级个体!

设计院向工程公司转型,是必经路,还是不归路?

谈天论地shania812138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51 次浏览 • 2017-03-02 16:27 • 来自相关话题

许多设计院为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把成为工程公司设定为自己的战略愿景,在业务上也开始了从设计转向工程总承包的模式转变。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设计院都应该而且都能向工程公司转型,在思考战略变革时,要区别对待。 今天的勘察设计行业正面临着新的局势:   企业兼并,重组成为普遍的投资模式。大客户的话语权加大,各类供应商面临被强制重组和强制分工的危机。大客户将从简单的需要产品转换到需要系统的解决方案。大客户希望通过外包非核心的业务,专注在核心竞争能力发展上。大客户希望与供应商共同承担经营和投资风险。 这对工程行业意味着,一些超大规模的客户可能出现,他们的运营模式和中小企业完全不同。这些形势的变化,要求设计院适时调整经营思路: 要从产品的供应商变成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要从采购的对象变成外包供应商。 许多设计院为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把成为工程公司设定为自己的战略愿景,在业务上也开始了从设计转向工程总承包的模式转变。 以设计院为主导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可以通过设计优化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和降低工程实施费用;通过对设计计划的合理安排和进行可施工性设计,有效协调采购、施工进度,实现设计、采购、施工深度交叉,缩短建设工期;设计院全面掌握工程的技术特点,对工程把握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有利于指导施工、调试,保证工程整体技术性能最优。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设计院都应该而且都能向工程公司转型,在思考战略变革时,要区别对待。 首先,要明确不同的战略定位,其竞争的重点各有不同。专注于设计咨询的设计集团,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与研发、高端设计和品牌管理等领域;而侧重于工程总承包的勘察设计企业,其竞争重点在于全价值链,尤其注重项目融资与运营维护。 其次,要明确不同类型的设计院转向总承包服务的工程公司,其具备的优劣势各不相同: 市政院:由于历史原因,由国有及事业单位改制而来的设计院与政府的关系仍“藕断丝连”,在市政领域尤为明显,市政院很难凭借自身的力量拿下市政总包业务,以城投或城开为代表的客户,反而在市政领域进行强制分工,以保证自身的利益。 建筑院:建筑领域以土建为主的总承包业务,以设计院为龙头其优势不如以施工为主体的总包;同时,目前的大型建筑或超高层建筑,机电在总成本构成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以机电作为总包商将成为新的趋势。 工业院:由于生产工艺等技术壁垒较高,工业院作为总包商的优势在工业领域比较明显,在选址、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及运营维护等各环节均有突出的价值。 目前来看,设计院在向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为主的工程公司转型的过程中,普遍面临以下方面的问题:   设计院注册资金的规模普遍较小,在总承包业务中抗风险能力差。设计院普遍采购能力较差,采购经验不足,缺乏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传统设计院由于业务划分原因,融资能力较差。项目管理能力偏弱,特别是管理施工队伍的能力与经验不足。 因此,设计院在思考战略变革时,不能盲目的追求“潮流”,要深刻分清目标和自身之间的差距以及实现的可能性。如果不看清形势,盲目追求转型,无疑会四处碰壁,特别是自身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总承包的高风险将使设计院走上不归路。 查看全部
许多设计院为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把成为工程公司设定为自己的战略愿景,在业务上也开始了从设计转向工程总承包的模式转变。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设计院都应该而且都能向工程公司转型,在思考战略变革时,要区别对待。

今天的勘察设计行业正面临着新的局势:
 
  • 企业兼并,重组成为普遍的投资模式。
  • 大客户的话语权加大,各类供应商面临被强制重组和强制分工的危机。
  • 大客户将从简单的需要产品转换到需要系统的解决方案。
  • 大客户希望通过外包非核心的业务,专注在核心竞争能力发展上。
  • 大客户希望与供应商共同承担经营和投资风险。


这对工程行业意味着,一些超大规模的客户可能出现,他们的运营模式和中小企业完全不同。这些形势的变化,要求设计院适时调整经营思路:

要从产品的供应商变成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要从采购的对象变成外包供应商。
shzx1.jpg

许多设计院为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把成为工程公司设定为自己的战略愿景,在业务上也开始了从设计转向工程总承包的模式转变。

以设计院为主导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可以通过设计优化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和降低工程实施费用;通过对设计计划的合理安排和进行可施工性设计,有效协调采购、施工进度,实现设计、采购、施工深度交叉,缩短建设工期;设计院全面掌握工程的技术特点,对工程把握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有利于指导施工、调试,保证工程整体技术性能最优。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设计院都应该而且都能向工程公司转型,在思考战略变革时,要区别对待。

首先,要明确不同的战略定位,其竞争的重点各有不同。专注于设计咨询的设计集团,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与研发、高端设计和品牌管理等领域;而侧重于工程总承包的勘察设计企业,其竞争重点在于全价值链,尤其注重项目融资与运营维护。

其次,要明确不同类型的设计院转向总承包服务的工程公司,其具备的优劣势各不相同:
sjzx2.jpg

市政院:由于历史原因,由国有及事业单位改制而来的设计院与政府的关系仍“藕断丝连”,在市政领域尤为明显,市政院很难凭借自身的力量拿下市政总包业务,以城投或城开为代表的客户,反而在市政领域进行强制分工,以保证自身的利益。

建筑院:建筑领域以土建为主的总承包业务,以设计院为龙头其优势不如以施工为主体的总包;同时,目前的大型建筑或超高层建筑,机电在总成本构成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以机电作为总包商将成为新的趋势。

工业院:由于生产工艺等技术壁垒较高,工业院作为总包商的优势在工业领域比较明显,在选址、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及运营维护等各环节均有突出的价值。

目前来看,设计院在向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为主的工程公司转型的过程中,普遍面临以下方面的问题:
 
  • 设计院注册资金的规模普遍较小,在总承包业务中抗风险能力差。
  • 设计院普遍采购能力较差,采购经验不足,缺乏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 传统设计院由于业务划分原因,融资能力较差。
  • 项目管理能力偏弱,特别是管理施工队伍的能力与经验不足。


因此,设计院在思考战略变革时,不能盲目的追求“潮流”,要深刻分清目标和自身之间的差距以及实现的可能性。如果不看清形势,盲目追求转型,无疑会四处碰壁,特别是自身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总承包的高风险将使设计院走上不归路。

你靠什么在单位立足?此文堪称经典。

谈天论地zc12123 发表了文章 • 1 个评论 • 610 次浏览 • 2017-02-27 22:51 • 来自相关话题

01  忠诚 单位不一定挽留有能力的员工,但对一个忠心耿耿的人,不会有领导愿意让他走,他会成为单位这个铁打营盘中最长久的战士,而且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员工。 01. 站在领导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02. 与上级分享你的想法; 03. 时刻维护单位的利益; 04. 琢磨为单位创造价值; 05. 在外界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 02  敬业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知识背景越来越趋同。学历、文凭已不再是单位考量员工的首要条件。很多单位考察员工的第一条件就是敬业,其次才是专业水平。 01. 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报酬; 02. 提供超出报酬的服务与努力; 03. 乐意为工作作出个人牺牲; 04. 模糊上下班概念,完成工作再谈休息; 05. 重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03  积极 不要事事等人交代,一个人只要能自动自发地做好一切,哪怕起点比别人低,也会有很大的发展,自发的人永远受领导欢迎。 01.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02. 主动分担一些“分外”事; 03. 学会毛遂自荐; 04. 高标准要求:要求一步,做到三步; 05. 拿捏好主动的尺度,不要急于表现、出风头甚至抢别人的工作。 04  负责 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对单位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工作能力可以比别人差,但是一定不能缺乏责任感,凡事推三阻四、找客观原因,而不反思自己,一定会失去上级的信任。 01. 责任的核心在于责任心; 02. 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 03. 言必信,行必果; 04. 错就是错,绝对不要找借口; 05. 让问题的皮球止于你; 06. 不因一点疏忽而铸成大错。 05  效率 高效的工作习惯是每个可望成功的人所必备的,也是每个单位都非常看重的。 01. 跟穷忙瞎忙说“再见”; 02. 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03. 量化、细化每天的工作; 04. 拖延是最狠毒的职业杀手; 05. 防止完美主义成为效率的大敌。 06  结果 “无论黑猫、白猫,抓得到老鼠就是好猫!”,无论苦干、巧干,出成绩的员工才会受到众人的肯定。单位重视的是你有多少“功”,而不是有多少“苦”。 01. 一开始就要想怎样把事情做成; 02. 办法永远要比问题多; 03. 聪明地工作而不仅仅是努力工作; 04.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05. 把任务完成得超出预期。 07  沟通 不好沟通者,即便自己再有才,也只是一个人的才干,既不能传承,又无法进步;好沟通者,哪怕很平庸,也可以边干边学,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 01. 沟通和八卦是两回事; 02. 不说和说得过多都是一种错; 03. 带着方案去提问题,当面沟通,当场解决; 04. 培养接受批评的情商; 05. 胸怀大局,既报喜也报忧; 06. 内部可以有矛盾,对外一定要一致。 08  团队 团队提前,自我退后。不管个人能力多强,只要伤害到团队,单位决不会让你久留——不要认为缺了你一个,团队就无法运转! 01. 滴水融入大海,个人融入团队; 02. 服从总体安排; 03. 遵守纪律才能保证战斗力; 04. 不做团队的“短板”,如果现在是,就要给自己“增高”; 05. 多为别人、为团队考虑。 09  进取 个人永远要跟上单位的步伐,单位永远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记住,一定要前进,停就意味着放弃,意味着出局! 01. 以空杯心态去学习、去汲取; 02. 不要总生气,而要争气; 03. 不要一年经验重复用十年; 04. 挤时间给自己“增高”、“充电”; 05. 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 06. 挑战自我,未雨绸缪。 10  低调 才高不必自傲,不要以为自己不说、不宣扬,别人就看不到你的功劳。所以别在同事面前炫耀。 01. 不要邀功请赏; 02. 克服“大材小用”的心理; 03. 不要摆架子耍资格; 04. 凡是人,皆须敬; 05. 努力做到名实相符,要配的上自己的位置; 06. 成绩只是开始,荣誉当作动力。 11  成本 节约不是抠门,而是美德。不要把单位的钱不当钱,单位“锅”里有,员工“碗”里才有;同样,“锅”里多,“碗”里也自然就多。而掌勺的,恰恰就是你自己。 01. 报销账目,一定要诚信; 02. 不耍小聪明,不贪小便宜; 03. 不浪费单位的资源,哪怕是一张纸; 04. 珍惜工作的每一分钟时间; 05. 每付出成本,都要力争最大收益。 12  感恩 为什么我们能允许自己的过失,却对他人、对单位有这么多的抱怨?再有才华的人,也需要别人给你做事的机会,也需要他人对你或大或小的帮助。你现在的幸福不是你一个人就能成就的。 01. 单位给了你饭碗; 02. 工作给你的不仅是报酬,还有学习、成长的机会; 03. 同事给了你工作中的配合; 04. 服务对象帮你创造了成绩; 05. 对手让你看到距离和发展空间; 06. 批评者让你不断完善自我。   查看全部
靠什么在单位立足.jpeg


01  忠诚


单位不一定挽留有能力的员工,但对一个忠心耿耿的人,不会有领导愿意让他走,他会成为单位这个铁打营盘中最长久的战士,而且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员工。

01. 站在领导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02. 与上级分享你的想法;

03. 时刻维护单位的利益;

04. 琢磨为单位创造价值;

05. 在外界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


02  敬业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知识背景越来越趋同。学历、文凭已不再是单位考量员工的首要条件。很多单位考察员工的第一条件就是敬业,其次才是专业水平。

01. 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报酬;

02. 提供超出报酬的服务与努力;

03. 乐意为工作作出个人牺牲;

04. 模糊上下班概念,完成工作再谈休息;

05. 重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03  积极


不要事事等人交代,一个人只要能自动自发地做好一切,哪怕起点比别人低,也会有很大的发展,自发的人永远受领导欢迎。

01.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02. 主动分担一些“分外”事;

03. 学会毛遂自荐;


04. 高标准要求:要求一步,做到三步;

05. 拿捏好主动的尺度,不要急于表现、出风头甚至抢别人的工作。


04  负责


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对单位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工作能力可以比别人差,但是一定不能缺乏责任感,凡事推三阻四、找客观原因,而不反思自己,一定会失去上级的信任。

01. 责任的核心在于责任心;

02. 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

03. 言必信,行必果;

04. 错就是错,绝对不要找借口;

05. 让问题的皮球止于你;

06. 不因一点疏忽而铸成大错。


05  效率


高效的工作习惯是每个可望成功的人所必备的,也是每个单位都非常看重的。

01. 跟穷忙瞎忙说“再见”;

02. 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03. 量化、细化每天的工作;

04. 拖延是最狠毒的职业杀手;

05. 防止完美主义成为效率的大敌。


06  结果


“无论黑猫、白猫,抓得到老鼠就是好猫!”,无论苦干、巧干,出成绩的员工才会受到众人的肯定。单位重视的是你有多少“功”,而不是有多少“苦”。

01. 一开始就要想怎样把事情做成;

02. 办法永远要比问题多;

03. 聪明地工作而不仅仅是努力工作;

04.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05. 把任务完成得超出预期。


07  沟通


不好沟通者,即便自己再有才,也只是一个人的才干,既不能传承,又无法进步;好沟通者,哪怕很平庸,也可以边干边学,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

01. 沟通和八卦是两回事;

02. 不说和说得过多都是一种错;

03. 带着方案去提问题,当面沟通,当场解决;

04. 培养接受批评的情商;

05. 胸怀大局,既报喜也报忧;

06. 内部可以有矛盾,对外一定要一致。


08  团队


团队提前,自我退后。不管个人能力多强,只要伤害到团队,单位决不会让你久留——不要认为缺了你一个,团队就无法运转!

01. 滴水融入大海,个人融入团队;

02. 服从总体安排;

03. 遵守纪律才能保证战斗力;

04. 不做团队的“短板”,如果现在是,就要给自己“增高”;

05. 多为别人、为团队考虑。


09  进取


个人永远要跟上单位的步伐,单位永远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记住,一定要前进,停就意味着放弃,意味着出局!

01. 以空杯心态去学习、去汲取;

02. 不要总生气,而要争气;

03. 不要一年经验重复用十年;

04. 挤时间给自己“增高”、“充电”;

05. 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

06. 挑战自我,未雨绸缪。


10  低调



才高不必自傲,不要以为自己不说、不宣扬,别人就看不到你的功劳。所以别在同事面前炫耀。

01. 不要邀功请赏;

02. 克服“大材小用”的心理;

03. 不要摆架子耍资格;

04. 凡是人,皆须敬;

05. 努力做到名实相符,要配的上自己的位置;

06. 成绩只是开始,荣誉当作动力。


11  成本


节约不是抠门,而是美德。不要把单位的钱不当钱,单位“锅”里有,员工“碗”里才有;同样,“锅”里多,“碗”里也自然就多。而掌勺的,恰恰就是你自己。

01. 报销账目,一定要诚信;

02. 不耍小聪明,不贪小便宜;

03. 不浪费单位的资源,哪怕是一张纸;

04. 珍惜工作的每一分钟时间;

05. 每付出成本,都要力争最大收益。


12  感恩


为什么我们能允许自己的过失,却对他人、对单位有这么多的抱怨?再有才华的人,也需要别人给你做事的机会,也需要他人对你或大或小的帮助。你现在的幸福不是你一个人就能成就的。

01. 单位给了你饭碗;

02. 工作给你的不仅是报酬,还有学习、成长的机会;

03. 同事给了你工作中的配合;

04. 服务对象帮你创造了成绩;

05. 对手让你看到距离和发展空间;

06. 批评者让你不断完善自我。
 

成功人士是怎样在周四就完成所有工作的?

谈天论地shania812138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050 次浏览 • 2017-02-24 16:09 • 来自相关话题

我们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工作日过的总是十分缓慢,而周末假期过得却是非常快。常常是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周末就过去了。当然,这些都讲得通。但是你是否可以改变这一切呢?如果你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从而在周四的时候就把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做完呢? 即使你实际上并不能在每个周五的时候离开办公室去提前享受假期(我们希望如此,不是吗?),可以有一整天的调整时间,从容进入下个星期的工作,而不是一整天都在火急火燎地赶工也是一件很好的事。你甚至还可以用这一天时间去实现你内心深处更大的愿望。 我知道,这听起来是不可能的。但是请将心中的怀疑放到一边,如果你可以更有效地去利用自己的时间的话,这绝对是可以实现的。事实上,很多公司都开始为员工为员工提供更加灵活的工作制度或是四天工作制。 那么成功人士是如何去实现这一切的呢?其实并不像你所想的那么困难。 1、他们的日程安排更有目的性。 你的目标应当是把周五排除在工作日之外,将其视作你可以以一个头脑相对清醒,没有工作的状态过完这一周的一天。 这也就意味着你会避免将会议,电话,以及其他更加重要的聚会安排在这一天(除非只是出去随便喝点咖啡)。你希望在周五一整天可以不被人打扰,这样你就可以随意支配一天的时间。 达斯汀·莫斯科维茨是阿萨纳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担任这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就是这种“无会议安排”理念的忠实执行者,只不过他将这一天安排在星期三。“无论你是执行者还是管理者,你每周都应该至少留出一天没有任何安排的时间,不应该有例外,”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方法,可以确保你有一段连续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项目工作。” 在整个工作日期间,你都应该采用这种目的性很强的日程安排。为了让你可以有一个没有工作任务的周五,你在其他的工作日也要关注自己的日程。 这并不是说你要时刻完全控制自己的行程。不过,经常查看你的日程,从而确保你的一周保持在正轨之上确实很重要。如果你的事情太多导致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真正投入在工作中,你就需要去看看有什么事情是可以调整或者推迟的。 2、他们关注最重要的事情。 你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开始了一周的工作,并且列出了一个你这个星期要在办公室里处理的事情的清单。但是当周五的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根本没完成几件事,总是忙于那些突然出现的紧急事务。 正如成功的商人和作家斯蒂芬··R·科维所说的那样:“大部分人都在急事上花了太多时间,结果没有时间去做那些重要的事情了。” 那些在周五之前就把所有事情处理完毕的人们深知效率和分清主次的重要性。他们会时常反省自己,重新调整自己的关注点,来让自己的精力花在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被时间压得喘不过气。 通常来说,“你把时间实际上都花在哪里了”和“你应该把时间花在哪里”之间有巨大的差异。如果你想要有一个自由的周五,你就需要不断评估自己最重要的事情,确保你可以将自己的精力都花在正确的事情上。 3、他们会拒绝那些会让自己分心的事情。 当然,你需要让自己工作的每一分钟时间的效率最大化,这也就意味着,你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避免那些会让自己分心的事情。 如果你不能在周围充满聊天的声音和不断的电话铃声的情况下依然专注于自己桌面上的事情,那你就去试着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如果你不在意他人异样的眼光的话,你还可以戴一个防噪音耳机)。这样你就可以投入到自己需要做的事情中。 还有什么事情是会让你分心,唯恐避之不及的呢?那就是邮件了。所以关掉你的浏览器,也不要去听电脑里保存的那些悦耳的音乐。你还可以借鉴Tom John公司首席执行官汤姆·帕特森的做法:他会给办公室的所有人群发一条信息,告诉他们自己只会在某一个特定时间阅读邮件。这样你就不会时刻有想要检查自己邮箱的想法了。 4、他们会寻找捷径。 你或许听过“捷径”这个词,觉得这个词的意思大概是在工作中偷懒耍滑。不过这完全不是“找捷径”的实际意思。 成功人士总是在思考如何才能得到最佳结果,不过他们也能在这一过程中找到一些可以节省时间的方法。所以,仔细认真地审视一下你平常的做法,看看自己是不是在什么地方花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 也许你经常需要发一些内容相同的文件,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可以保存一个模板。你是不是常常要发同样内容的邮件?你应该保存一份回复邮件,这样你就无需一次又一次编辑相同的信息。你是不是每天或者每个星期都要去完成一些无意义的工作?你可以去找一下有没有可以自动完成这些工作的方法。 这些改变看上去不大,但是如果你在周一到周四期间每天可以节约15分钟时间,你在周五的时候就省下了整整一小时的时间。看到了吗?这些时间都是可以累加的。 减少一个工作日看起来似乎一定会让你完不成自己的工作,但是情况并非总是如此。事实上,四天工作制已经被证明有多重优点,包括提高生产率,更高质量的工作安排,以及员工幸福感的提升。 研究同时还表明,工作时间更长并不总是等同于完成更多工作。在某一个节点之后,我们的生产率曲线会趋于平坦,甚至完全呈急剧下降趋势。 所以,即使你的公司没有实行这样压缩式的工作制度,你也可以卷起袖子,在周一到周四的时间里实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这样你在周五的时候就会更加轻松,从而可以实现更高的理想,或是为下个星期的成功做好准备。毕竟,这是迎接周末最好的状态了。 查看全部
我们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工作日过的总是十分缓慢,而周末假期过得却是非常快。常常是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周末就过去了。当然,这些都讲得通。但是你是否可以改变这一切呢?如果你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从而在周四的时候就把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做完呢?

即使你实际上并不能在每个周五的时候离开办公室去提前享受假期(我们希望如此,不是吗?),可以有一整天的调整时间,从容进入下个星期的工作,而不是一整天都在火急火燎地赶工也是一件很好的事。你甚至还可以用这一天时间去实现你内心深处更大的愿望。
cgzs4.jpg

我知道,这听起来是不可能的。但是请将心中的怀疑放到一边,如果你可以更有效地去利用自己的时间的话,这绝对是可以实现的。事实上,很多公司都开始为员工为员工提供更加灵活的工作制度或是四天工作制。

那么成功人士是如何去实现这一切的呢?其实并不像你所想的那么困难。

1、他们的日程安排更有目的性。

你的目标应当是把周五排除在工作日之外,将其视作你可以以一个头脑相对清醒,没有工作的状态过完这一周的一天。

这也就意味着你会避免将会议,电话,以及其他更加重要的聚会安排在这一天(除非只是出去随便喝点咖啡)。你希望在周五一整天可以不被人打扰,这样你就可以随意支配一天的时间。
cgzs1.jpg

达斯汀·莫斯科维茨是阿萨纳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担任这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就是这种“无会议安排”理念的忠实执行者,只不过他将这一天安排在星期三。“无论你是执行者还是管理者,你每周都应该至少留出一天没有任何安排的时间,不应该有例外,”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方法,可以确保你有一段连续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项目工作。”

在整个工作日期间,你都应该采用这种目的性很强的日程安排。为了让你可以有一个没有工作任务的周五,你在其他的工作日也要关注自己的日程。

这并不是说你要时刻完全控制自己的行程。不过,经常查看你的日程,从而确保你的一周保持在正轨之上确实很重要。如果你的事情太多导致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真正投入在工作中,你就需要去看看有什么事情是可以调整或者推迟的。

2、他们关注最重要的事情。

你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开始了一周的工作,并且列出了一个你这个星期要在办公室里处理的事情的清单。但是当周五的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根本没完成几件事,总是忙于那些突然出现的紧急事务。

正如成功的商人和作家斯蒂芬··R·科维所说的那样:“大部分人都在急事上花了太多时间,结果没有时间去做那些重要的事情了。”
cgzs5.jpg

那些在周五之前就把所有事情处理完毕的人们深知效率和分清主次的重要性。他们会时常反省自己,重新调整自己的关注点,来让自己的精力花在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被时间压得喘不过气。

通常来说,“你把时间实际上都花在哪里了”和“你应该把时间花在哪里”之间有巨大的差异。如果你想要有一个自由的周五,你就需要不断评估自己最重要的事情,确保你可以将自己的精力都花在正确的事情上。

3、他们会拒绝那些会让自己分心的事情。

当然,你需要让自己工作的每一分钟时间的效率最大化,这也就意味着,你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避免那些会让自己分心的事情。

如果你不能在周围充满聊天的声音和不断的电话铃声的情况下依然专注于自己桌面上的事情,那你就去试着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如果你不在意他人异样的眼光的话,你还可以戴一个防噪音耳机)。这样你就可以投入到自己需要做的事情中。
cgzs3.jpg

还有什么事情是会让你分心,唯恐避之不及的呢?那就是邮件了。所以关掉你的浏览器,也不要去听电脑里保存的那些悦耳的音乐。你还可以借鉴Tom John公司首席执行官汤姆·帕特森的做法:他会给办公室的所有人群发一条信息,告诉他们自己只会在某一个特定时间阅读邮件。这样你就不会时刻有想要检查自己邮箱的想法了。

4、他们会寻找捷径。

你或许听过“捷径”这个词,觉得这个词的意思大概是在工作中偷懒耍滑。不过这完全不是“找捷径”的实际意思。

成功人士总是在思考如何才能得到最佳结果,不过他们也能在这一过程中找到一些可以节省时间的方法。所以,仔细认真地审视一下你平常的做法,看看自己是不是在什么地方花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

也许你经常需要发一些内容相同的文件,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可以保存一个模板。你是不是常常要发同样内容的邮件?你应该保存一份回复邮件,这样你就无需一次又一次编辑相同的信息。你是不是每天或者每个星期都要去完成一些无意义的工作?你可以去找一下有没有可以自动完成这些工作的方法。

这些改变看上去不大,但是如果你在周一到周四期间每天可以节约15分钟时间,你在周五的时候就省下了整整一小时的时间。看到了吗?这些时间都是可以累加的。
cgzs2.jpg

减少一个工作日看起来似乎一定会让你完不成自己的工作,但是情况并非总是如此。事实上,四天工作制已经被证明有多重优点,包括提高生产率,更高质量的工作安排,以及员工幸福感的提升。

研究同时还表明,工作时间更长并不总是等同于完成更多工作。在某一个节点之后,我们的生产率曲线会趋于平坦,甚至完全呈急剧下降趋势。

所以,即使你的公司没有实行这样压缩式的工作制度,你也可以卷起袖子,在周一到周四的时间里实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这样你在周五的时候就会更加轻松,从而可以实现更高的理想,或是为下个星期的成功做好准备。毕竟,这是迎接周末最好的状态了。

用人,不看能力,先看这几点

谈天论地zc12123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34 次浏览 • 2017-01-12 23:06 • 来自相关话题

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学历,是人能力施展的基础,是当今社会稀缺而珍贵的品质标签。 人品和能力,如同左手和右手:单有能力,没有人品,人将残缺不全。人品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着最后的结果。 人品意义深远,没有人会愿意信任、重用一个人品欠佳的员工。好人品已成为现代人职业晋升的敬业标杆与成功人生的坚实根基。 比能力更重要的12种品格: 01. 忠诚。 站在公司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忠心维护公司的利益,在诱惑面前经得住考验。 02.  敬业。 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报酬,提供超出报酬的服务,乐意为工作做出个人牺牲。 03. 自动自发。 不要事事等人交待,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主动做一些“分外”事,先做后说。高要求:要求一步,做到三步。 04. 负责。 责任的核心在于责任心,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一诺千金,绝对没有借口,让问题的皮球止于你,不因一点疏忽而铸成大错。 05. 注重效率。 心无旁骛,专心致志,量化每日工作,拖延是最狠毒的事业杀手;注重主次,防止完美主义成为效率的大敌。 06.  结果导向。 开始就要想怎样把事情做成,办法总比问题多,创造条件去完成任务,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把任务完成得超出预期。 07.  善于沟通。 当面开口,当场解决,沟通和八卦是两回事,不说和说得过多都是一种错,带着方案去提问题,培养起接受批评的情商。 08. 合作。 团队提前,自我退后,滴水融入大海,个人融入团队,服从总体安排,遵守纪律才能保证战斗力;不当团队的“短板”,多为别人考虑,让能力在团队中被放大。 09. 积极进取。 永远跟上企业的步伐,以空杯心态去学习、去汲取,挤时间充电,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挑战自我。 10. 低调。 才高不自傲,克服“大材小用”的心理,不摆架子耍资格;给人一分尊敬,努力做到名实相符,成绩只是起点,荣誉可作动力。 11. 节约。 别把老板的钱不当钱,要诚信不耍小聪明,不浪费每一张纸,不浪费每一分钟工作时间;花公司每一分钱,都要收到最大效益:省下的都是利润。 12. 感恩。 想想是谁成就了今天的你?公司给了你工作,工作给你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同事给予你配合,客户帮助你创造业绩,对手让你看到距离,批评者让你趋向完美。 查看全部
用人.jpg

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学历,是人能力施展的基础,是当今社会稀缺而珍贵的品质标签。

人品和能力,如同左手和右手:单有能力,没有人品,人将残缺不全。人品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着最后的结果。

人品意义深远,没有人会愿意信任、重用一个人品欠佳的员工。好人品已成为现代人职业晋升的敬业标杆与成功人生的坚实根基。

比能力更重要的12种品格:


01. 忠诚。

站在公司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忠心维护公司的利益,在诱惑面前经得住考验。

02.  敬业。

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报酬,提供超出报酬的服务,乐意为工作做出个人牺牲。

03. 自动自发。

不要事事等人交待,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主动做一些“分外”事,先做后说。高要求:要求一步,做到三步。

04. 负责。

责任的核心在于责任心,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一诺千金,绝对没有借口,让问题的皮球止于你,不因一点疏忽而铸成大错。

05. 注重效率。

心无旁骛,专心致志,量化每日工作,拖延是最狠毒的事业杀手;注重主次,防止完美主义成为效率的大敌。

06.  结果导向。

开始就要想怎样把事情做成,办法总比问题多,创造条件去完成任务,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把任务完成得超出预期。

07.  善于沟通。

当面开口,当场解决,沟通和八卦是两回事,不说和说得过多都是一种错,带着方案去提问题,培养起接受批评的情商。

08. 合作。

团队提前,自我退后,滴水融入大海,个人融入团队,服从总体安排,遵守纪律才能保证战斗力;不当团队的“短板”,多为别人考虑,让能力在团队中被放大。

09. 积极进取。

永远跟上企业的步伐,以空杯心态去学习、去汲取,挤时间充电,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挑战自我。

10. 低调。

才高不自傲,克服“大材小用”的心理,不摆架子耍资格;给人一分尊敬,努力做到名实相符,成绩只是起点,荣誉可作动力。

11. 节约。

别把老板的钱不当钱,要诚信不耍小聪明,不浪费每一张纸,不浪费每一分钟工作时间;花公司每一分钱,都要收到最大效益:省下的都是利润。

12. 感恩。

想想是谁成就了今天的你?公司给了你工作,工作给你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同事给予你配合,客户帮助你创造业绩,对手让你看到距离,批评者让你趋向完美。

预测 | 2017年,中国即将发生的50个重大变化!

谈天论地zc12123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47 次浏览 • 2016-12-30 22:15 • 来自相关话题

纵观中国发展大势,2017年将是伟大而又转折的一年,那么2017年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1、一大批企业将倒闭,而同时一大批人将成为自由职业者; 2、2016年倒闭的是传统制造业,2017年倒闭的是互联网泡沫企业; 3、很多互联网企业开始抢占线下地盘、实体店开始复苏,并和线上深度融合; 4、供应链开始逆袭,消费者开始决定生产者,并且开始参与生产制造环节; 5、中国传统的暴利产品、暴富手段将彻底消失,而产品的厚利时代(增值)到来; 6、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关系和资源,而是一个优秀的机制; 7、由于企业越做越纵深,外部竞争越来越少,内部创新的要求却越来越高; 8、美国强力维持传统全球贸易结构,进一步打压中国的电子商务; 9、一部分产品未来进入中国市场,开始被中国贴牌; 10、如何更快、更好的对接到到消费者的需求,成为各大平台的核心任务; 11、房价从三四线城市开始回落,但不是急落; 12、O2O、P2P等概念将彻底消失在人们视线; 13、融合、跨界、互联依然是企业征战的主题; 14、各地的产业园区开始萧条,特色小镇却迅速成长; 15、中国将进一步成为世界物流、贸易的重要节点; 16、白领这个职业将在中国彻底消失,未来只有创造者; 17、定制化、个性化、个体化是产品三大主题,并且附带着强烈的文化气息; 18、传统创业浪潮已经过去,但新个体时代正在来临; 19、社会分工进一步精细化,冒出更多的垂直领域; 20、2017年是工薪阶层最纠结的一年,是创业者最苦难的一年; 21、中国召开国际性会议的频率进一步增加; 22、中国的经济、金融体系开始和西方分道扬镳,进行自我探索; 23、金融产业开始大众化,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金融的支持和红利; 24、90后将继续在各个领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25、政府将打破选拔、提拔人才的传统惯例,让有才之人获得施展机会; 26、很多国际性快消品牌,将越来越不适应中国的市场; 27、外国的节日在中国欢迎程度开始降低 28、各种APP将大量消失,应用程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们生活进一步便利化; 29、之前官员因为腐败问题而下台,2017年开始将有官员因为能力问题而下台; 30、2017年中国最大的红利,是重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31、中国会扶持部分二线城市,往一线城市去靠拢; 32、年轻人结婚的意愿越来越弱,老龄化会进一步加剧,养老产业进一步发展; 33、工厂数量在减少,大量蓝领将失业,同时服务业进一步兴起,吸纳大量服务业从业人员; 34、财富分化进一步加大,底层的人们为了出路,会不断的博出位; 35、健康问题、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凸显,大健康产业会进一步扩大; 36、勤劳虽然不再致富,但勤劳一定能糊口; 37、我们将从自然资源的开发,转向文化资源的开发 38、人们不再研究如何竞争,而是研究如何合作; 39、舆论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政策导向的主动力; 40、大量劳动型人口转向智力型人口,因此社会的治理力度要加强; 41、中国北方的经济环境会进一步下降,优秀的人才和资源向南方输送; 42、大量农村的优秀产品,有了更多机会往城市输送;而大量城市的流量,更多的指向了农村; 43、农村的土地正在形成一个市场,农村的活力有一定提升; 44、将出现重组和并购的热潮,股权投资依然是2017年最好的投资; 45、有钱人的财富,将越来越趋向于虚拟,比如估值、市值; 46、一批国产的产品的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47、在世界的新技术领域,中国崭露头角的机会越来越多; 48、人与人之间的独立性在增强,人们更加愿意追求内心的幸福; 49、中国的红利:将从制度红利、人口红利,转入到文化红利; 50、中国的竞争力:以前靠自然资源,后来靠制度,现在正切换成靠文明; 总之: 危机危机,有危也有机! 机遇与挑战并存! 让我们一起努力! 查看全部

纵观中国发展大势,2017年将是伟大而又转折的一年,那么2017年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1、一大批企业将倒闭,而同时一大批人将成为自由职业者;

2、2016年倒闭的是传统制造业,2017年倒闭的是互联网泡沫企业;

3、很多互联网企业开始抢占线下地盘、实体店开始复苏,并和线上深度融合;

4、供应链开始逆袭,消费者开始决定生产者,并且开始参与生产制造环节;

5、中国传统的暴利产品、暴富手段将彻底消失,而产品的厚利时代(增值)到来;

6、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关系和资源,而是一个优秀的机制;

7、由于企业越做越纵深,外部竞争越来越少,内部创新的要求却越来越高;

8、美国强力维持传统全球贸易结构,进一步打压中国的电子商务;

9、一部分产品未来进入中国市场,开始被中国贴牌;

10、如何更快、更好的对接到到消费者的需求,成为各大平台的核心任务;

11、房价从三四线城市开始回落,但不是急落;

12、O2O、P2P等概念将彻底消失在人们视线;

13、融合、跨界、互联依然是企业征战的主题;

14、各地的产业园区开始萧条,特色小镇却迅速成长;

15、中国将进一步成为世界物流、贸易的重要节点;

16、白领这个职业将在中国彻底消失,未来只有创造者;

17、定制化、个性化、个体化是产品三大主题,并且附带着强烈的文化气息;

18、传统创业浪潮已经过去,但新个体时代正在来临;

19、社会分工进一步精细化,冒出更多的垂直领域;

20、2017年是工薪阶层最纠结的一年,是创业者最苦难的一年;

21、中国召开国际性会议的频率进一步增加;

22、中国的经济、金融体系开始和西方分道扬镳,进行自我探索;

23、金融产业开始大众化,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金融的支持和红利;

24、90后将继续在各个领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25、政府将打破选拔、提拔人才的传统惯例,让有才之人获得施展机会;

26、很多国际性快消品牌,将越来越不适应中国的市场;

27、外国的节日在中国欢迎程度开始降低

28、各种APP将大量消失,应用程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们生活进一步便利化;

29、之前官员因为腐败问题而下台,2017年开始将有官员因为能力问题而下台;

30、2017年中国最大的红利,是重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31、中国会扶持部分二线城市,往一线城市去靠拢;

32、年轻人结婚的意愿越来越弱,老龄化会进一步加剧,养老产业进一步发展;

33、工厂数量在减少,大量蓝领将失业,同时服务业进一步兴起,吸纳大量服务业从业人员;

34、财富分化进一步加大,底层的人们为了出路,会不断的博出位;

35、健康问题、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凸显,大健康产业会进一步扩大;

36、勤劳虽然不再致富,但勤劳一定能糊口;

37、我们将从自然资源的开发,转向文化资源的开发

38、人们不再研究如何竞争,而是研究如何合作;

39、舆论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政策导向的主动力;

40、大量劳动型人口转向智力型人口,因此社会的治理力度要加强;

41、中国北方的经济环境会进一步下降,优秀的人才和资源向南方输送;

42、大量农村的优秀产品,有了更多机会往城市输送;而大量城市的流量,更多的指向了农村;

43、农村的土地正在形成一个市场,农村的活力有一定提升;

44、将出现重组和并购的热潮,股权投资依然是2017年最好的投资;

45、有钱人的财富,将越来越趋向于虚拟,比如估值、市值;

46、一批国产的产品的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47、在世界的新技术领域,中国崭露头角的机会越来越多;

48、人与人之间的独立性在增强,人们更加愿意追求内心的幸福;

49、中国的红利:将从制度红利、人口红利,转入到文化红利;

50、中国的竞争力:以前靠自然资源,后来靠制度,现在正切换成靠文明;




总之:

危机危机,有危也有机!

机遇与挑战并存!

让我们一起努力!
IMG_3077(20161230-190909).jpg

企业运行12种最可怕的隐形成本,你知道么?

谈天论地黎明的曙光1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50 次浏览 • 2016-12-27 16:35 • 来自相关话题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瓶颈,觉得运营成本高涨,却又难以找到成本的所在,我们称之为“隐形成本”。这如同生命体暗藏的疾病,久治不愈,挥之不去,让经营者颇为头疼。 一、会议成本 会议是企业解决问题和发布指令的集体活动,但是也是一个高成本的经营活动。因为这个活动往往是很多领导者参与的集体活动,每过一分钟,意味着与会人员总数的分钟数,而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并未掌握开会的技巧,都存在“会前无准备,会中无主题,会后无执行,与会无必要,时间无控制,发言无边际”的六无现象。 当每个月发放薪水和总结收入时,财务报表的数字总是成为经营者奇效的“失眠药”,殊不知这颗“药”的很大一部分成分就是会议。 二、采购成本 采购在不同公司有不同的方式,但这是影响企业经营的重要成本。我们常常只会将此成本关注在采购的价格和数量上,而难以看到除此之外的其他因素。 曾经有一家企业,在做一个新项目时,项目组每天的运营成本为8万元,可是其在产品上市前夕,采购部门为了采购10万余元的包装,竟然耗费了一周时间,理由是要找价格低廉的供应商以节约采购成本。整个营销团队因此多等待一周时间无法和客户签约。 而这种现象其实在很多企业里均存在。一味的追求降低采购的直接成本而忽略了同时并存的“隐形成本”。当然,降低采购直接成本与本文并无冲突,在这里,我们要说的是企业的采购部门,要站在整体经营的角度综合权衡的各项指标,才能真正控制采购的成本支出。 三、沟通成本 沟通,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环节,很多企业在做众多的制度培训,精神层面的培训,可是大多没有“沟通能力”培训。 在大多数企业,你会发现,在同事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会出现严重失真的现象,或词不达意,或答非所问,或百人百解……这种现象,说小了,让很多工序成为无效工序,或失去很多重要机会。说大了,有可能因此给企业带来隐患。 四、加班隐患 加班成本很多老板总认为,员工在下班后“废寝忘食”的“加班”是一种敬业现象。殊不知,这可能隐含着很高的成本。理由有三: 第一,加班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工作任务太重,而是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的,加班意味着低效率。 第二,加班耗费更多的员工精力和体力,严重透支员工的健康,长期下去,会让一些重要员工不能长期发挥其效能,并且有为公司带来负担的隐患,比如有的机械操作员工因为长时间加班而导致疲累,造成事故,而企业要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第三,加班员工并不一定“务正业”,有些员工在下班之余,名为加班,利用公司的资源,从事其个人事情,同时还领取公司的加班费,很多企业的重要损失、数据丢失等都发生在下班时间,而加班成为企业“藏污纳垢”的死角。 五、人才流动成本 有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都是很欠缺的,他们认为人才是无限的,成为“铁打的营盘”,员工自然也就成为了那“流水的兵”了。不能不说,一个员工的离开对公司都是一笔成本,因为公司要承担对这个员工的培训费等前期投入,还要承担新招聘该岗位员工的前期成本,还要承担新员工是否适合岗位的风险,而老员工的离 职也会因为职业素养的关系,可能会流失重要的内部资料或信息,而其离职后,很可能会进入自己的竞争对手的企业。 所以,员工特别是老员工的流失无疑会给企业带来高出其收入几倍的支出。很多小企业在经营多年后,你发现他们一直是那么小的团队,而除了老板之外,没有一个员工是从企业成立当初留下来的。 六、岗位错位成本 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句名言“将正确的人放到正确的位置”。可惜,真能做到这点的企业的真的不多。 曾经在一家人才市场招聘,听到其员工之间的谈话,说每次招聘会都要他们全体职员去搬桌子和椅子,因为是租借的体育馆作为招聘场地。上到职业经理人,下到普通职员,都成为了“搬运工”,我不禁叹息,这家企业从事的是人才招聘与管理,怎么会花那么高工资请来并不专业的搬运工。 其实这体现了老板们一个非常清晰的心理,他们认为这些员工招聘回来就是要用的,只要自己有人手能做的,就不用再花更多的钱去做。但是我们发现他们因此付出的代价很高。该企业的员工一直抱怨不停,因为相当多的都是女职员,根本没有力气搬运桌椅,那些高官们也从来没有经受过这等“礼遇”,有些纷纷离职。我们也 从此不在该招聘会招聘,因为我不相信这样的团队能给我提供很好的服务。 七、流程成本 企业的乱,有太多都是因为流程,这在企业管理中是一个通病,凡是发展缓慢的企业,其流程一定是混乱或不合理。他们为此承担着很高的成本,然而一直却视而不见。流程,是企业运营的产业链,如同流水线一样,没有科学合理的流程,也就失去对各项工作系统性的控制,很多工作半途而废,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返工,无奇不 有。这会成为裹住企业前进双脚的乱麻。 八、停滞资源成本 停滞的资源在企业里可以说是最广泛的“隐形成本”,例如闲置的设备,积压的库存,低利用率的岗位职业,闲置的资金、搁置的业务等,他们虽然不一定会继续消耗企业的投入,但是他们却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企业会为此承担着利息等隐形成本。所以说,一个企业里,停滞资源的多少,体现着企业资源利用率的高低。 九、企业文化成本 有人说企业文化如同一个企业的魂,会在其每一个成员的精神面貌中得以体现。这种文化在企业成立的初期阶段就开始建立,他受企业的创始人的文化、习惯、技能、职业、好恶等影响,因此有人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 但是说企业文化会成为成本,或许很多人不以为然,但事实如此。我们会发现一些企业的员工精神萎靡,做事效率极其低下,无论多么优秀的员工只要进入,不久要么离开,要么也会变成那样,我们不能不说,这是“环境”问题。而这个“环境”正是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如同企业的生命,会伴随企业的一生,只能调整,无法重造。 十、信用成本 这是一个牵扯到远期回报的成本,诚信经营如同诚信做人。我们发现,很多企业,习惯拖欠供应商货款,习惯拖欠员工薪资,习惯克扣他人,习惯拖欠银行贷款等等,认为这样可以减轻企业流动资金压力。 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会成为企业经营的严重隐形成本,首先,供应商一定会将时间成本算在其报价中,这类企业无法采购到最低价格的原料或服务。其次,员工薪资拖欠,违背劳动法规,有被惩罚的危险。而拖欠银行贷款,克扣他人,会给其信用度大打折扣,在企业某一天遇到困难时,会四面楚歌的。无疑,企业为此要付出惨 重的代价,而其实其并没有因此获得任何益处。 十一、风险成本 将企业推向快车道是每个企业家的梦想。但是风险系数也因此而同步增加。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他们虽然发展迅猛,收入丰厚,但是一旦出现危机,将是灾难性的。多个案例证明,企业的风险很多都是因为预料不足或管理不善造成的,在风险发生前,都早已埋下隐患。而很多大型企业或者知名企业因为一次风险而消亡。 可见,风险是举足轻重的隐形成本。而这种现象并非显而易见,实在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十二、企业家成本 “企业家成本”是指的是企业的老板本身给企业带来的成本。有一句话说的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企业家如同一支军队的首领,其本身是企业支付成本最高的员工。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板把自己变成了企业的“皇帝”,一切自己说了算,全体员工变成了执行的机器。但是,企业家个人因素的缺陷,将会为企业增加沉重的 成本负担。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小型企业,但在大型企业里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我们也可以将这种成本延伸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甚至是每一个职员。因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工作负责,我们常常强调,在你的范围,你就是领导,你有权决策。而很多领导者一直以自己为中心,这将大大降低了团队的作战能力,增加了高额的隐形成本。记 得曾经对一个抱怨公司缺乏人才的老板说过一句话:“你们公司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和善用人才的智慧”。 查看全部

4296547_173818101662_2.jpg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瓶颈,觉得运营成本高涨,却又难以找到成本的所在,我们称之为“隐形成本”。这如同生命体暗藏的疾病,久治不愈,挥之不去,让经营者颇为头疼。

一、会议成本

会议是企业解决问题和发布指令的集体活动,但是也是一个高成本的经营活动。因为这个活动往往是很多领导者参与的集体活动,每过一分钟,意味着与会人员总数的分钟数,而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并未掌握开会的技巧,都存在“会前无准备,会中无主题,会后无执行,与会无必要,时间无控制,发言无边际”的六无现象。

当每个月发放薪水和总结收入时,财务报表的数字总是成为经营者奇效的“失眠药”,殊不知这颗“药”的很大一部分成分就是会议。

二、采购成本

采购在不同公司有不同的方式,但这是影响企业经营的重要成本。我们常常只会将此成本关注在采购的价格和数量上,而难以看到除此之外的其他因素。

曾经有一家企业,在做一个新项目时,项目组每天的运营成本为8万元,可是其在产品上市前夕,采购部门为了采购10万余元的包装,竟然耗费了一周时间,理由是要找价格低廉的供应商以节约采购成本。整个营销团队因此多等待一周时间无法和客户签约。

而这种现象其实在很多企业里均存在。一味的追求降低采购的直接成本而忽略了同时并存的“隐形成本”。当然,降低采购直接成本与本文并无冲突,在这里,我们要说的是企业的采购部门,要站在整体经营的角度综合权衡的各项指标,才能真正控制采购的成本支出。

三、沟通成本

沟通,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环节,很多企业在做众多的制度培训,精神层面的培训,可是大多没有“沟通能力”培训。

在大多数企业,你会发现,在同事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会出现严重失真的现象,或词不达意,或答非所问,或百人百解……这种现象,说小了,让很多工序成为无效工序,或失去很多重要机会。说大了,有可能因此给企业带来隐患。

四、加班隐患

加班成本很多老板总认为,员工在下班后“废寝忘食”的“加班”是一种敬业现象。殊不知,这可能隐含着很高的成本。理由有三:

第一,加班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工作任务太重,而是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的,加班意味着低效率。

第二,加班耗费更多的员工精力和体力,严重透支员工的健康,长期下去,会让一些重要员工不能长期发挥其效能,并且有为公司带来负担的隐患,比如有的机械操作员工因为长时间加班而导致疲累,造成事故,而企业要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第三,加班员工并不一定“务正业”,有些员工在下班之余,名为加班,利用公司的资源,从事其个人事情,同时还领取公司的加班费,很多企业的重要损失、数据丢失等都发生在下班时间,而加班成为企业“藏污纳垢”的死角。

五、人才流动成本

有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都是很欠缺的,他们认为人才是无限的,成为“铁打的营盘”,员工自然也就成为了那“流水的兵”了。不能不说,一个员工的离开对公司都是一笔成本,因为公司要承担对这个员工的培训费等前期投入,还要承担新招聘该岗位员工的前期成本,还要承担新员工是否适合岗位的风险,而老员工的离 职也会因为职业素养的关系,可能会流失重要的内部资料或信息,而其离职后,很可能会进入自己的竞争对手的企业。

所以,员工特别是老员工的流失无疑会给企业带来高出其收入几倍的支出。很多小企业在经营多年后,你发现他们一直是那么小的团队,而除了老板之外,没有一个员工是从企业成立当初留下来的。

六、岗位错位成本

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句名言“将正确的人放到正确的位置”。可惜,真能做到这点的企业的真的不多。

曾经在一家人才市场招聘,听到其员工之间的谈话,说每次招聘会都要他们全体职员去搬桌子和椅子,因为是租借的体育馆作为招聘场地。上到职业经理人,下到普通职员,都成为了“搬运工”,我不禁叹息,这家企业从事的是人才招聘与管理,怎么会花那么高工资请来并不专业的搬运工。

其实这体现了老板们一个非常清晰的心理,他们认为这些员工招聘回来就是要用的,只要自己有人手能做的,就不用再花更多的钱去做。但是我们发现他们因此付出的代价很高。该企业的员工一直抱怨不停,因为相当多的都是女职员,根本没有力气搬运桌椅,那些高官们也从来没有经受过这等“礼遇”,有些纷纷离职。我们也 从此不在该招聘会招聘,因为我不相信这样的团队能给我提供很好的服务。

七、流程成本

企业的乱,有太多都是因为流程,这在企业管理中是一个通病,凡是发展缓慢的企业,其流程一定是混乱或不合理。他们为此承担着很高的成本,然而一直却视而不见。流程,是企业运营的产业链,如同流水线一样,没有科学合理的流程,也就失去对各项工作系统性的控制,很多工作半途而废,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返工,无奇不 有。这会成为裹住企业前进双脚的乱麻。

八、停滞资源成本

停滞的资源在企业里可以说是最广泛的“隐形成本”,例如闲置的设备,积压的库存,低利用率的岗位职业,闲置的资金、搁置的业务等,他们虽然不一定会继续消耗企业的投入,但是他们却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企业会为此承担着利息等隐形成本。所以说,一个企业里,停滞资源的多少,体现着企业资源利用率的高低。

九、企业文化成本

有人说企业文化如同一个企业的魂,会在其每一个成员的精神面貌中得以体现。这种文化在企业成立的初期阶段就开始建立,他受企业的创始人的文化、习惯、技能、职业、好恶等影响,因此有人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

但是说企业文化会成为成本,或许很多人不以为然,但事实如此。我们会发现一些企业的员工精神萎靡,做事效率极其低下,无论多么优秀的员工只要进入,不久要么离开,要么也会变成那样,我们不能不说,这是“环境”问题。而这个“环境”正是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如同企业的生命,会伴随企业的一生,只能调整,无法重造。

十、信用成本

这是一个牵扯到远期回报的成本,诚信经营如同诚信做人。我们发现,很多企业,习惯拖欠供应商货款,习惯拖欠员工薪资,习惯克扣他人,习惯拖欠银行贷款等等,认为这样可以减轻企业流动资金压力。

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会成为企业经营的严重隐形成本,首先,供应商一定会将时间成本算在其报价中,这类企业无法采购到最低价格的原料或服务。其次,员工薪资拖欠,违背劳动法规,有被惩罚的危险。而拖欠银行贷款,克扣他人,会给其信用度大打折扣,在企业某一天遇到困难时,会四面楚歌的。无疑,企业为此要付出惨 重的代价,而其实其并没有因此获得任何益处。

十一、风险成本

将企业推向快车道是每个企业家的梦想。但是风险系数也因此而同步增加。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他们虽然发展迅猛,收入丰厚,但是一旦出现危机,将是灾难性的。多个案例证明,企业的风险很多都是因为预料不足或管理不善造成的,在风险发生前,都早已埋下隐患。而很多大型企业或者知名企业因为一次风险而消亡。

可见,风险是举足轻重的隐形成本。而这种现象并非显而易见,实在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十二、企业家成本

“企业家成本”是指的是企业的老板本身给企业带来的成本。有一句话说的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企业家如同一支军队的首领,其本身是企业支付成本最高的员工。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板把自己变成了企业的“皇帝”,一切自己说了算,全体员工变成了执行的机器。但是,企业家个人因素的缺陷,将会为企业增加沉重的 成本负担。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小型企业,但在大型企业里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我们也可以将这种成本延伸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甚至是每一个职员。因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工作负责,我们常常强调,在你的范围,你就是领导,你有权决策。而很多领导者一直以自己为中心,这将大大降低了团队的作战能力,增加了高额的隐形成本。记 得曾经对一个抱怨公司缺乏人才的老板说过一句话:“你们公司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和善用人才的智慧”。

勘察设计业行业:将信息化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

项目管理zc12123 发表了文章 • 1 个评论 • 1009 次浏览 • 2016-12-27 16:31 • 来自相关话题

针对我国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工作存在认识高度还不一致、信息化应用呈现碎片化、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12月8日,在厦门召开的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工作交流会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信息化推进工作委员会2016年年会提出,信息化对提升勘察设计水平、设计质量和工程质量以及工作效率有着革命性的重大意义,应当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上来重视,以数字化、设计无纸化、智能化、一体化为目标推动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发展和应用。   勘察设计行业的信息化工作起步早、发展快,从率先甩图板、CAD技术应用开始,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一直对整个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李如生在会上指出,信息化是国家发展战略之一,也是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希望协会发挥行业优势和平台作用,促进建设领域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及时跟进总结勘察设计行业“互联网+”形势下管理、生产的新模式,推动引领新业态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单位以“高端引领、深化应用、因地制宜”为方针,不断加大投入和推广力度,积极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为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完成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的勘察设计任务,落实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提供了重要支撑。大型骨干勘察、设计企业基本建立了协同设计、三维设计和三维地层信息系统,企业综合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和文档管理系统等管理信息化应用基本普及,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工程数据共享和应用系统集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中小型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与信息技术应用先进企业的差距逐步缩小,信息资源体系和信息化标准建设稳步推进,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模式建设已初见成效。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 施设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施设坦言,勘察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尚存四方面问题: 一是在对信息化工作有了普遍认识的基础上,认识的高度还不一致。很多企业还没有放到战略高度,没有务实推进的打算及长远规划,更谈不上顶层设计。 二是信息化应用呈现碎片化。很多企业为了应用而应用,BIM的应用与企业管理的脱节使信息的效率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三是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信息化应用的水平不断提高,而中小型企业应用水平相对较弱。福建、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应用较好,部分地区应用滞后。 四是进口和国产软件供应商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给勘察设计企业的技术支持水平不断提高,但在规模性和系统性上尚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施设强调,信息化对提升勘察设计水平、设计质量和工程质量以及工作效率,有着革命性的重大意义,务必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上来重视。应用BIM技术是勘察设计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数字化、设计无纸化、智能化、一体化是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应用的目标。勘察设计行业发展信息化还需对实现动态精准设计、BIM设计和虚拟现实、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和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研究。协会要成为信息化技术研究和协作的开发团队、成为信息化交流和培训的平台、成为发展和推广信息技术和产品的服务单位和平台。 会议对“十二五”期间实施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及个人进行了表彰。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等128家单位获评先进单位,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任天新等141人获评先进个人。来自全国各地各专业领域的勘察设计企业,软件、硬件研发企业的300多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来源:中国建设报   查看全部

针对我国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工作存在认识高度还不一致、信息化应用呈现碎片化、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12月8日,在厦门召开的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工作交流会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信息化推进工作委员会2016年年会提出,信息化对提升勘察设计水平、设计质量和工程质量以及工作效率有着革命性的重大意义,应当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上来重视,以数字化、设计无纸化、智能化、一体化为目标推动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发展和应用。
 

信息化.jpg

勘察设计行业的信息化工作起步早、发展快,从率先甩图板、CAD技术应用开始,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一直对整个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李如生在会上指出,信息化是国家发展战略之一,也是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希望协会发挥行业优势和平台作用,促进建设领域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及时跟进总结勘察设计行业“互联网+”形势下管理、生产的新模式,推动引领新业态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单位以“高端引领、深化应用、因地制宜”为方针,不断加大投入和推广力度,积极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为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完成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的勘察设计任务,落实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提供了重要支撑。大型骨干勘察、设计企业基本建立了协同设计、三维设计和三维地层信息系统,企业综合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和文档管理系统等管理信息化应用基本普及,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工程数据共享和应用系统集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中小型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与信息技术应用先进企业的差距逐步缩小,信息资源体系和信息化标准建设稳步推进,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模式建设已初见成效。
2016-信息化大会4施总_副本.jpg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 施设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施设坦言,勘察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尚存四方面问题:

一是在对信息化工作有了普遍认识的基础上,认识的高度还不一致。很多企业还没有放到战略高度,没有务实推进的打算及长远规划,更谈不上顶层设计。

二是信息化应用呈现碎片化。很多企业为了应用而应用,BIM的应用与企业管理的脱节使信息的效率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三是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信息化应用的水平不断提高,而中小型企业应用水平相对较弱。福建、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应用较好,部分地区应用滞后。

四是进口和国产软件供应商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给勘察设计企业的技术支持水平不断提高,但在规模性和系统性上尚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施设强调,信息化对提升勘察设计水平、设计质量和工程质量以及工作效率,有着革命性的重大意义,务必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上来重视。应用BIM技术是勘察设计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数字化、设计无纸化、智能化、一体化是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应用的目标。勘察设计行业发展信息化还需对实现动态精准设计、BIM设计和虚拟现实、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和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研究。协会要成为信息化技术研究和协作的开发团队、成为信息化交流和培训的平台、成为发展和推广信息技术和产品的服务单位和平台。
2016-信息化大会表彰1.png

2016-信息化大会表彰2.png

会议对“十二五”期间实施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及个人进行了表彰。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等128家单位获评先进单位,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任天新等141人获评先进个人。来自全国各地各专业领域的勘察设计企业,软件、硬件研发企业的300多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来源:中国建设报  
信息化2.jpg


唐僧向唐太宗汇报工作(好文,值得一看)

回复

谈天论地KQ大侠 发起了问题 • 1 人关注 • 0 个回复 • 1091 次浏览 • 2017-07-14 20:33 • 来自相关话题

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探讨

回复

项目管理轻舞飞扬 回复了问题 • 3 人关注 • 1 个回复 • 1473 次浏览 • 2016-07-05 21:39 • 来自相关话题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诚,商道酬信,业道酬精

谈天论地zc12123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9118 次浏览 • 2017-03-26 17:26 • 来自相关话题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商道酬信、业道酬精”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最经典表达。得其神髓者,不仅可独善其身,也能兼济天下。 1、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取典于《周易》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尚书》“天道酬勤”,昭示勤奋逆转人生的真谛。 曾国藩是清朝中兴名臣,其思想、修为也砥砺后世,可他天赋并不高。年少时在家读书,有位梁上君子潜伏他家中,希望等曾国藩睡觉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曾还是翻来覆去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立即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曾国藩并没有玻璃心,仍然勤奋好学,终成一时之圣。而那位聪明的梁上君子,却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2、地道酬善 “地道酬善”出自《周易》卦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寓意助人行善,逢凶化吉。 春秋时,赵盾在翳桑看见一人将要饿死,赶紧给他食物。那饿汉却只吃一半,赵盾问他原由,饿汉说想把食物留给母亲。赵盾怜其孝心,让他尽情吃,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后来晋灵公袭杀赵盾,搏斗中有一名晋灵公的武士突然倒戈一击,救出赵盾。赵盾纳闷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道“我就是当年翳桑的那个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时,武士不告而退。原来那名饿汉武士名叫灵辄,是春秋时代着名的侠士之一。 3、人道酬诚 佛学中有“六道轮回”的说法,人道是六道轮回中其中一道。经过儒家的不断发挥,人道一词被赋予了更高的人文含义。人要真诚,做事如做人,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晏殊少年时,张知白以“神童”名义把他推荐给朝廷,召至殿下,正赶上皇帝亲自考试进士,就命晏殊做试卷。晏殊见到试题,就说“臣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题目,有草稿在,请另选试题。”宋真宗非常赞赏他的诚实,便赐他“同进士出身”。 入朝办事后,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而晏殊却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宫中给太子选讲官,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原来,皇上认为:“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 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眷宠日深。仁宗登位后,得以大用(官至宰相)。 4、商道酬信 “商道酬信”出自《论语》“民无信不立”,反映诚信经商,无往不利。 红顶商人胡雪岩因官而商,因官而盛,也因官而败。即使他的商业帝国遭到毁灭性打击后,他的药铺却屹立不倒直至今日。究其原因,归功于他在创店之初,就立下“诚信”之本,卖药货真价实。比如有一种药叫“金鹿丸”,制造这味药需取鹿的30多种东西。为了保证原料质量,胡不惜血本开辟了一个养鹿场,以保证原料品质。 5、业道酬精 “业道酬精”典出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揭示勤学苦练、术业精进。 王献之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有一次向父亲讨教书法的窍门,王羲之指着院子里的18口大水缸,郑重地说:“写字的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面,你把这18缸水写完就知道了。”王献之就这样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终于写干了18缸水,书法造诣不仅继承其父的修为,也开创了一代新气象。 查看全部
IMG_5341.JPG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商道酬信、业道酬精”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最经典表达。得其神髓者,不仅可独善其身,也能兼济天下。

1、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取典于《周易》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尚书》“天道酬勤”,昭示勤奋逆转人生的真谛。

曾国藩是清朝中兴名臣,其思想、修为也砥砺后世,可他天赋并不高。年少时在家读书,有位梁上君子潜伏他家中,希望等曾国藩睡觉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曾还是翻来覆去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立即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曾国藩并没有玻璃心,仍然勤奋好学,终成一时之圣。而那位聪明的梁上君子,却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2、地道酬善

“地道酬善”出自《周易》卦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寓意助人行善,逢凶化吉。

春秋时,赵盾在翳桑看见一人将要饿死,赶紧给他食物。那饿汉却只吃一半,赵盾问他原由,饿汉说想把食物留给母亲。赵盾怜其孝心,让他尽情吃,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后来晋灵公袭杀赵盾,搏斗中有一名晋灵公的武士突然倒戈一击,救出赵盾。赵盾纳闷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道“我就是当年翳桑的那个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时,武士不告而退。原来那名饿汉武士名叫灵辄,是春秋时代着名的侠士之一。

3、人道酬诚

佛学中有“六道轮回”的说法,人道是六道轮回中其中一道。经过儒家的不断发挥,人道一词被赋予了更高的人文含义。人要真诚,做事如做人,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晏殊少年时,张知白以“神童”名义把他推荐给朝廷,召至殿下,正赶上皇帝亲自考试进士,就命晏殊做试卷。晏殊见到试题,就说“臣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题目,有草稿在,请另选试题。”宋真宗非常赞赏他的诚实,便赐他“同进士出身”。

入朝办事后,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而晏殊却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宫中给太子选讲官,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原来,皇上认为:“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

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眷宠日深。仁宗登位后,得以大用(官至宰相)。

4、商道酬信

“商道酬信”出自《论语》“民无信不立”,反映诚信经商,无往不利。

红顶商人胡雪岩因官而商,因官而盛,也因官而败。即使他的商业帝国遭到毁灭性打击后,他的药铺却屹立不倒直至今日。究其原因,归功于他在创店之初,就立下“诚信”之本,卖药货真价实。比如有一种药叫“金鹿丸”,制造这味药需取鹿的30多种东西。为了保证原料质量,胡不惜血本开辟了一个养鹿场,以保证原料品质。

5、业道酬精

“业道酬精”典出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揭示勤学苦练、术业精进。

王献之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有一次向父亲讨教书法的窍门,王羲之指着院子里的18口大水缸,郑重地说:“写字的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面,你把这18缸水写完就知道了。”王献之就这样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终于写干了18缸水,书法造诣不仅继承其父的修为,也开创了一代新气象。

普通人如何崛起成超级个体?

谈天论地zc12123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058 次浏览 • 2017-03-13 15:02 • 来自相关话题

想起两个有趣的事儿。 首先是从人民日报公众号中看到的一份报告。 这是一份关于95后就业观的数据调查报告,在里面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95后已经开始逐渐步入社会,新时代的他们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就业观念和渠道,在毕业后的就业选择上,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和网络化的趋势。 在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排行中,位居榜首的,你猜是什么? 是主播/网红。 如果说70后最看重「铁饭碗」,80后最看重「稳定」,那么95后在就业选择上,则以「兴趣为先」,愿意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一门职业。 当然了,只要不做啃老族,年轻人有多元化选择自力更生,这是好事。 然后另一件事,来自一些有才华小伙伴。 他们拒绝了很多大号的邀请,而是自己开通微信公众号发布自己的原创文章,自己吸引粉丝,哪怕阅读量并不算很高,但坚持写,一点点积累自己的影响力。 问他们一篇文章打赏多少钱?大部分50元不到。可即使开几百块的稿费邀请他们首发投稿,他们还是愿意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坚持写文章。 这说明了什么? 不仅仅是我们那些传统媒体的编辑们意识到规则变了,连95后的年轻人都已经知道,这个世界的规则变了。 世界在飞速改变,我们却经常误读。 一个更加有利于拥有个人品牌的时代正在来临,而这是很多习惯在单位,在集体,在群体中随大流的人没有看到的未来。 未来的世界会越来越多给拥有知识,能够积累专业个人品牌的人发展空间,这是很多人没有看到的趋势。 这些小伙伴不能称为是「网红」,他们是在某个领域非常专业的「知识型IP」。 但「网红」或「知识型IP」绝对不是我们听到的关于个体的唯一描述词汇。 比如你肯定还听过—— 手艺人 自由人 超级IP 斜杠青年 …… 种种人格化标签都在向我们阐述一个事实—— 「个体崛起」时代正在来临。 未来很多领域的商业营销模式,不是围绕着产品,不是围绕着品牌,不是围绕着市场,而是围绕着在专业领域的超级个体,他们是群众通过网络海选出来的信任代理,群众愿意追随自己信任的专业IP的建议,在专业领域内,他们比明星更有号召力。 如果你不了解这些领域,或者并不关心这些领域,你们会完全不知道这样的年轻人正在悄悄行动,他们成为未来商业的一种新可能,于是我们看到了商业变化趋势—— 从买流量入口到买个人品牌入口; 从产品的爆款思维转移到持续化运营思维; 从追求新鲜感营销,逐步转移到建设情感化社群; …… 但在最近的一两年内,超级个体的物种里面,最大的变化,是「知识个体」的壮大。 我们也称之为「知识型IP」,能够把自己的知识进行变现,而且相应的一些知识付费产品也在涌现,于是「知识经济」到来。貌似从来都没有这样一个时代,人们如此地关注「自我」。 我们进入了「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的时代。 那么普通人如何崛起,成为「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的超级个体? 首先,这并不容易,这是个小概率事情。 其次,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努力: 超级大脑、超级眼睛、超级双手、超级大腿。 · 超级大脑——不断深挖专业 · 总得先想想自己占哪一个领域,不妨认真盘点一下自己所擅长的东西,或许专业知识、或许行业经验、或许是工具技能……这是基本。 找到这个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定位,既要不断自我提升,进化专业水平,还要围绕它在各平台上输出,比如公众号推送,比如去知乎答题。 而且得是原创的输出。 如果你做不到大量的原创输出,不好意思,且不说获取影响力的问题,未来你要把你的知识去变现,你才那一点料,够卖吗? 有很多营销号,也一只在抓着一个领域(比如心理学,比如销售,比如社群)一直推送,可为什么成不了超级个体? 你看他基本都是转载,风格也不稳定,谁认你啊? 所以如果你没有某一个领域的专业能力,不能做到原创输出,你就告别今天这个话题吧。 · 超级眼睛——不断刷新认知 · 这是一个不确定性的世界。 想要持续跟上新世界,你得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水平,打开眼界。 比如多向厉害的人请教; 比如多加入一些牛逼的社群; 比如多参加一些高手的线下活动; 比如多听一些大咖的课程或分享; 比如多花点世界与比自己年轻的人在一起。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是因为看得远,才能站得高。 · 超级双手——不断进化能力 · 需要进化哪些能力? @古典 老师在得到专栏中谈到三个能力,说得很好—— 把能力封装成产品的能力(产品能力) 把能力卖出去的能力(营销能力,也包括很多人熟悉的「个人品牌」) 自我管理、持续学习的能力,以及基本的财务、法务能力(运营能力) 如果你能自己一个人拥有这些能力,一个人就是一个公司,你完全拥有了随时自由交易的能力。 · 超级大腿——不断连接跨界 · 能做到前面三点,就算成不了超级个体,至少能成为一个小圈子中的品牌。 一个人在一个圈子中久了,难免会局限,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是,任何一个人目前现有的圈子,通常来讲就是自己本身段位的一个映射。 有句话说「把你身边六个朋友的月收入加起来除以六差不多就是你的月收入」,话糙理不糙。 人很容易在群体中忘掉这个现状,觉得是非常自然的。 所以要刻意跨界去接触不同的领域,新鲜的事物,和不同行业比你厉害的人一起玩,激发灵感,共享影响力——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的时代,需要为「自己」这家无限责任公司用一生的时间和信誉做担保,你,做好经营自己的准备了吗?  @秦阳 自微信公众号:老秦   话梅糖工程服务众包平台 www.huameitang.com 帮您成为工程设计行业的超级个体! 查看全部
想起两个有趣的事儿。
首先是从人民日报公众号中看到的一份报告。

这是一份关于95后就业观的数据调查报告,在里面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95后已经开始逐渐步入社会,新时代的他们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就业观念和渠道,在毕业后的就业选择上,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和网络化的趋势。

在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排行中,位居榜首的,你猜是什么?

是主播/网红。
3.13-1_.png

如果说70后最看重「铁饭碗」,80后最看重「稳定」,那么95后在就业选择上,则以「兴趣为先」,愿意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一门职业。

当然了,只要不做啃老族,年轻人有多元化选择自力更生,这是好事。

然后另一件事,来自一些有才华小伙伴。

他们拒绝了很多大号的邀请,而是自己开通微信公众号发布自己的原创文章,自己吸引粉丝,哪怕阅读量并不算很高,但坚持写,一点点积累自己的影响力。

问他们一篇文章打赏多少钱?大部分50元不到。可即使开几百块的稿费邀请他们首发投稿,他们还是愿意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坚持写文章。

这说明了什么?

不仅仅是我们那些传统媒体的编辑们意识到规则变了,连95后的年轻人都已经知道,这个世界的规则变了。

世界在飞速改变,我们却经常误读。
3.13-2_.png


一个更加有利于拥有个人品牌的时代正在来临,而这是很多习惯在单位,在集体,在群体中随大流的人没有看到的未来。

未来的世界会越来越多给拥有知识,能够积累专业个人品牌的人发展空间,这是很多人没有看到的趋势。

这些小伙伴不能称为是「网红」,他们是在某个领域非常专业的「知识型IP」。

但「网红」或「知识型IP」绝对不是我们听到的关于个体的唯一描述词汇。

比如你肯定还听过——

手艺人

自由人

超级IP

斜杠青年

……


种种人格化标签都在向我们阐述一个事实——

「个体崛起」时代正在来临。
3.13-3_.png

未来很多领域的商业营销模式,不是围绕着产品,不是围绕着品牌,不是围绕着市场,而是围绕着在专业领域的超级个体,他们是群众通过网络海选出来的信任代理,群众愿意追随自己信任的专业IP的建议,在专业领域内,他们比明星更有号召力。

如果你不了解这些领域,或者并不关心这些领域,你们会完全不知道这样的年轻人正在悄悄行动,他们成为未来商业的一种新可能,于是我们看到了商业变化趋势——

从买流量入口到买个人品牌入口;

从产品的爆款思维转移到持续化运营思维;

从追求新鲜感营销,逐步转移到建设情感化社群;

……

但在最近的一两年内,超级个体的物种里面,最大的变化,是「知识个体」的壮大。

我们也称之为「知识型IP」,能够把自己的知识进行变现,而且相应的一些知识付费产品也在涌现,于是「知识经济」到来。貌似从来都没有这样一个时代,人们如此地关注「自我」。

我们进入了「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的时代。
3.13-4_.png

那么普通人如何崛起,成为「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的超级个体?

首先,这并不容易,这是个小概率事情。

其次,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努力:

超级大脑、超级眼睛、超级双手、超级大腿。


· 超级大脑——不断深挖专业 ·

总得先想想自己占哪一个领域,不妨认真盘点一下自己所擅长的东西,或许专业知识、或许行业经验、或许是工具技能……这是基本。

找到这个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定位,既要不断自我提升,进化专业水平,还要围绕它在各平台上输出,比如公众号推送,比如去知乎答题。

而且得是原创的输出。

如果你做不到大量的原创输出,不好意思,且不说获取影响力的问题,未来你要把你的知识去变现,你才那一点料,够卖吗?

有很多营销号,也一只在抓着一个领域(比如心理学,比如销售,比如社群)一直推送,可为什么成不了超级个体?

你看他基本都是转载,风格也不稳定,谁认你啊?

所以如果你没有某一个领域的专业能力,不能做到原创输出,你就告别今天这个话题吧。

· 超级眼睛——不断刷新认知 ·

这是一个不确定性的世界。

想要持续跟上新世界,你得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水平,打开眼界。

比如多向厉害的人请教;

比如多加入一些牛逼的社群;

比如多参加一些高手的线下活动;

比如多听一些大咖的课程或分享;

比如多花点世界与比自己年轻的人在一起。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是因为看得远,才能站得高。

· 超级双手——不断进化能力 ·

需要进化哪些能力?

@古典 老师在得到专栏中谈到三个能力,说得很好——

把能力封装成产品的能力(产品能力)

把能力卖出去的能力(营销能力,也包括很多人熟悉的「个人品牌」)

自我管理、持续学习的能力,以及基本的财务、法务能力(运营能力)

如果你能自己一个人拥有这些能力,一个人就是一个公司,你完全拥有了随时自由交易的能力。


· 超级大腿——不断连接跨界 ·

能做到前面三点,就算成不了超级个体,至少能成为一个小圈子中的品牌。

一个人在一个圈子中久了,难免会局限,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是,任何一个人目前现有的圈子,通常来讲就是自己本身段位的一个映射。

有句话说「把你身边六个朋友的月收入加起来除以六差不多就是你的月收入」,话糙理不糙。

人很容易在群体中忘掉这个现状,觉得是非常自然的。

所以要刻意跨界去接触不同的领域,新鲜的事物,和不同行业比你厉害的人一起玩,激发灵感,共享影响力——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的时代,需要为「自己」这家无限责任公司用一生的时间和信誉做担保,你,做好经营自己的准备了吗?
 @秦阳 自微信公众号:老秦
 
话梅糖工程服务众包平台 www.huameitang.com 帮您成为工程设计行业的超级个体!

设计院向工程公司转型,是必经路,还是不归路?

谈天论地shania812138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51 次浏览 • 2017-03-02 16:27 • 来自相关话题

许多设计院为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把成为工程公司设定为自己的战略愿景,在业务上也开始了从设计转向工程总承包的模式转变。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设计院都应该而且都能向工程公司转型,在思考战略变革时,要区别对待。 今天的勘察设计行业正面临着新的局势:   企业兼并,重组成为普遍的投资模式。大客户的话语权加大,各类供应商面临被强制重组和强制分工的危机。大客户将从简单的需要产品转换到需要系统的解决方案。大客户希望通过外包非核心的业务,专注在核心竞争能力发展上。大客户希望与供应商共同承担经营和投资风险。 这对工程行业意味着,一些超大规模的客户可能出现,他们的运营模式和中小企业完全不同。这些形势的变化,要求设计院适时调整经营思路: 要从产品的供应商变成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要从采购的对象变成外包供应商。 许多设计院为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把成为工程公司设定为自己的战略愿景,在业务上也开始了从设计转向工程总承包的模式转变。 以设计院为主导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可以通过设计优化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和降低工程实施费用;通过对设计计划的合理安排和进行可施工性设计,有效协调采购、施工进度,实现设计、采购、施工深度交叉,缩短建设工期;设计院全面掌握工程的技术特点,对工程把握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有利于指导施工、调试,保证工程整体技术性能最优。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设计院都应该而且都能向工程公司转型,在思考战略变革时,要区别对待。 首先,要明确不同的战略定位,其竞争的重点各有不同。专注于设计咨询的设计集团,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与研发、高端设计和品牌管理等领域;而侧重于工程总承包的勘察设计企业,其竞争重点在于全价值链,尤其注重项目融资与运营维护。 其次,要明确不同类型的设计院转向总承包服务的工程公司,其具备的优劣势各不相同: 市政院:由于历史原因,由国有及事业单位改制而来的设计院与政府的关系仍“藕断丝连”,在市政领域尤为明显,市政院很难凭借自身的力量拿下市政总包业务,以城投或城开为代表的客户,反而在市政领域进行强制分工,以保证自身的利益。 建筑院:建筑领域以土建为主的总承包业务,以设计院为龙头其优势不如以施工为主体的总包;同时,目前的大型建筑或超高层建筑,机电在总成本构成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以机电作为总包商将成为新的趋势。 工业院:由于生产工艺等技术壁垒较高,工业院作为总包商的优势在工业领域比较明显,在选址、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及运营维护等各环节均有突出的价值。 目前来看,设计院在向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为主的工程公司转型的过程中,普遍面临以下方面的问题:   设计院注册资金的规模普遍较小,在总承包业务中抗风险能力差。设计院普遍采购能力较差,采购经验不足,缺乏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传统设计院由于业务划分原因,融资能力较差。项目管理能力偏弱,特别是管理施工队伍的能力与经验不足。 因此,设计院在思考战略变革时,不能盲目的追求“潮流”,要深刻分清目标和自身之间的差距以及实现的可能性。如果不看清形势,盲目追求转型,无疑会四处碰壁,特别是自身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总承包的高风险将使设计院走上不归路。 查看全部
许多设计院为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把成为工程公司设定为自己的战略愿景,在业务上也开始了从设计转向工程总承包的模式转变。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设计院都应该而且都能向工程公司转型,在思考战略变革时,要区别对待。

今天的勘察设计行业正面临着新的局势:
 
  • 企业兼并,重组成为普遍的投资模式。
  • 大客户的话语权加大,各类供应商面临被强制重组和强制分工的危机。
  • 大客户将从简单的需要产品转换到需要系统的解决方案。
  • 大客户希望通过外包非核心的业务,专注在核心竞争能力发展上。
  • 大客户希望与供应商共同承担经营和投资风险。


这对工程行业意味着,一些超大规模的客户可能出现,他们的运营模式和中小企业完全不同。这些形势的变化,要求设计院适时调整经营思路:

要从产品的供应商变成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要从采购的对象变成外包供应商。
shzx1.jpg

许多设计院为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把成为工程公司设定为自己的战略愿景,在业务上也开始了从设计转向工程总承包的模式转变。

以设计院为主导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可以通过设计优化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和降低工程实施费用;通过对设计计划的合理安排和进行可施工性设计,有效协调采购、施工进度,实现设计、采购、施工深度交叉,缩短建设工期;设计院全面掌握工程的技术特点,对工程把握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有利于指导施工、调试,保证工程整体技术性能最优。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设计院都应该而且都能向工程公司转型,在思考战略变革时,要区别对待。

首先,要明确不同的战略定位,其竞争的重点各有不同。专注于设计咨询的设计集团,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与研发、高端设计和品牌管理等领域;而侧重于工程总承包的勘察设计企业,其竞争重点在于全价值链,尤其注重项目融资与运营维护。

其次,要明确不同类型的设计院转向总承包服务的工程公司,其具备的优劣势各不相同:
sjzx2.jpg

市政院:由于历史原因,由国有及事业单位改制而来的设计院与政府的关系仍“藕断丝连”,在市政领域尤为明显,市政院很难凭借自身的力量拿下市政总包业务,以城投或城开为代表的客户,反而在市政领域进行强制分工,以保证自身的利益。

建筑院:建筑领域以土建为主的总承包业务,以设计院为龙头其优势不如以施工为主体的总包;同时,目前的大型建筑或超高层建筑,机电在总成本构成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以机电作为总包商将成为新的趋势。

工业院:由于生产工艺等技术壁垒较高,工业院作为总包商的优势在工业领域比较明显,在选址、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及运营维护等各环节均有突出的价值。

目前来看,设计院在向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为主的工程公司转型的过程中,普遍面临以下方面的问题:
 
  • 设计院注册资金的规模普遍较小,在总承包业务中抗风险能力差。
  • 设计院普遍采购能力较差,采购经验不足,缺乏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 传统设计院由于业务划分原因,融资能力较差。
  • 项目管理能力偏弱,特别是管理施工队伍的能力与经验不足。


因此,设计院在思考战略变革时,不能盲目的追求“潮流”,要深刻分清目标和自身之间的差距以及实现的可能性。如果不看清形势,盲目追求转型,无疑会四处碰壁,特别是自身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总承包的高风险将使设计院走上不归路。

你靠什么在单位立足?此文堪称经典。

谈天论地zc12123 发表了文章 • 1 个评论 • 610 次浏览 • 2017-02-27 22:51 • 来自相关话题

01  忠诚 单位不一定挽留有能力的员工,但对一个忠心耿耿的人,不会有领导愿意让他走,他会成为单位这个铁打营盘中最长久的战士,而且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员工。 01. 站在领导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02. 与上级分享你的想法; 03. 时刻维护单位的利益; 04. 琢磨为单位创造价值; 05. 在外界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 02  敬业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知识背景越来越趋同。学历、文凭已不再是单位考量员工的首要条件。很多单位考察员工的第一条件就是敬业,其次才是专业水平。 01. 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报酬; 02. 提供超出报酬的服务与努力; 03. 乐意为工作作出个人牺牲; 04. 模糊上下班概念,完成工作再谈休息; 05. 重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03  积极 不要事事等人交代,一个人只要能自动自发地做好一切,哪怕起点比别人低,也会有很大的发展,自发的人永远受领导欢迎。 01.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02. 主动分担一些“分外”事; 03. 学会毛遂自荐; 04. 高标准要求:要求一步,做到三步; 05. 拿捏好主动的尺度,不要急于表现、出风头甚至抢别人的工作。 04  负责 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对单位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工作能力可以比别人差,但是一定不能缺乏责任感,凡事推三阻四、找客观原因,而不反思自己,一定会失去上级的信任。 01. 责任的核心在于责任心; 02. 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 03. 言必信,行必果; 04. 错就是错,绝对不要找借口; 05. 让问题的皮球止于你; 06. 不因一点疏忽而铸成大错。 05  效率 高效的工作习惯是每个可望成功的人所必备的,也是每个单位都非常看重的。 01. 跟穷忙瞎忙说“再见”; 02. 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03. 量化、细化每天的工作; 04. 拖延是最狠毒的职业杀手; 05. 防止完美主义成为效率的大敌。 06  结果 “无论黑猫、白猫,抓得到老鼠就是好猫!”,无论苦干、巧干,出成绩的员工才会受到众人的肯定。单位重视的是你有多少“功”,而不是有多少“苦”。 01. 一开始就要想怎样把事情做成; 02. 办法永远要比问题多; 03. 聪明地工作而不仅仅是努力工作; 04.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05. 把任务完成得超出预期。 07  沟通 不好沟通者,即便自己再有才,也只是一个人的才干,既不能传承,又无法进步;好沟通者,哪怕很平庸,也可以边干边学,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 01. 沟通和八卦是两回事; 02. 不说和说得过多都是一种错; 03. 带着方案去提问题,当面沟通,当场解决; 04. 培养接受批评的情商; 05. 胸怀大局,既报喜也报忧; 06. 内部可以有矛盾,对外一定要一致。 08  团队 团队提前,自我退后。不管个人能力多强,只要伤害到团队,单位决不会让你久留——不要认为缺了你一个,团队就无法运转! 01. 滴水融入大海,个人融入团队; 02. 服从总体安排; 03. 遵守纪律才能保证战斗力; 04. 不做团队的“短板”,如果现在是,就要给自己“增高”; 05. 多为别人、为团队考虑。 09  进取 个人永远要跟上单位的步伐,单位永远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记住,一定要前进,停就意味着放弃,意味着出局! 01. 以空杯心态去学习、去汲取; 02. 不要总生气,而要争气; 03. 不要一年经验重复用十年; 04. 挤时间给自己“增高”、“充电”; 05. 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 06. 挑战自我,未雨绸缪。 10  低调 才高不必自傲,不要以为自己不说、不宣扬,别人就看不到你的功劳。所以别在同事面前炫耀。 01. 不要邀功请赏; 02. 克服“大材小用”的心理; 03. 不要摆架子耍资格; 04. 凡是人,皆须敬; 05. 努力做到名实相符,要配的上自己的位置; 06. 成绩只是开始,荣誉当作动力。 11  成本 节约不是抠门,而是美德。不要把单位的钱不当钱,单位“锅”里有,员工“碗”里才有;同样,“锅”里多,“碗”里也自然就多。而掌勺的,恰恰就是你自己。 01. 报销账目,一定要诚信; 02. 不耍小聪明,不贪小便宜; 03. 不浪费单位的资源,哪怕是一张纸; 04. 珍惜工作的每一分钟时间; 05. 每付出成本,都要力争最大收益。 12  感恩 为什么我们能允许自己的过失,却对他人、对单位有这么多的抱怨?再有才华的人,也需要别人给你做事的机会,也需要他人对你或大或小的帮助。你现在的幸福不是你一个人就能成就的。 01. 单位给了你饭碗; 02. 工作给你的不仅是报酬,还有学习、成长的机会; 03. 同事给了你工作中的配合; 04. 服务对象帮你创造了成绩; 05. 对手让你看到距离和发展空间; 06. 批评者让你不断完善自我。   查看全部
靠什么在单位立足.jpeg


01  忠诚


单位不一定挽留有能力的员工,但对一个忠心耿耿的人,不会有领导愿意让他走,他会成为单位这个铁打营盘中最长久的战士,而且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员工。

01. 站在领导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02. 与上级分享你的想法;

03. 时刻维护单位的利益;

04. 琢磨为单位创造价值;

05. 在外界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


02  敬业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知识背景越来越趋同。学历、文凭已不再是单位考量员工的首要条件。很多单位考察员工的第一条件就是敬业,其次才是专业水平。

01. 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报酬;

02. 提供超出报酬的服务与努力;

03. 乐意为工作作出个人牺牲;

04. 模糊上下班概念,完成工作再谈休息;

05. 重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03  积极


不要事事等人交代,一个人只要能自动自发地做好一切,哪怕起点比别人低,也会有很大的发展,自发的人永远受领导欢迎。

01.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02. 主动分担一些“分外”事;

03. 学会毛遂自荐;


04. 高标准要求:要求一步,做到三步;

05. 拿捏好主动的尺度,不要急于表现、出风头甚至抢别人的工作。


04  负责


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对单位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工作能力可以比别人差,但是一定不能缺乏责任感,凡事推三阻四、找客观原因,而不反思自己,一定会失去上级的信任。

01. 责任的核心在于责任心;

02. 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

03. 言必信,行必果;

04. 错就是错,绝对不要找借口;

05. 让问题的皮球止于你;

06. 不因一点疏忽而铸成大错。


05  效率


高效的工作习惯是每个可望成功的人所必备的,也是每个单位都非常看重的。

01. 跟穷忙瞎忙说“再见”;

02. 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03. 量化、细化每天的工作;

04. 拖延是最狠毒的职业杀手;

05. 防止完美主义成为效率的大敌。


06  结果


“无论黑猫、白猫,抓得到老鼠就是好猫!”,无论苦干、巧干,出成绩的员工才会受到众人的肯定。单位重视的是你有多少“功”,而不是有多少“苦”。

01. 一开始就要想怎样把事情做成;

02. 办法永远要比问题多;

03. 聪明地工作而不仅仅是努力工作;

04.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05. 把任务完成得超出预期。


07  沟通


不好沟通者,即便自己再有才,也只是一个人的才干,既不能传承,又无法进步;好沟通者,哪怕很平庸,也可以边干边学,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

01. 沟通和八卦是两回事;

02. 不说和说得过多都是一种错;

03. 带着方案去提问题,当面沟通,当场解决;

04. 培养接受批评的情商;

05. 胸怀大局,既报喜也报忧;

06. 内部可以有矛盾,对外一定要一致。


08  团队


团队提前,自我退后。不管个人能力多强,只要伤害到团队,单位决不会让你久留——不要认为缺了你一个,团队就无法运转!

01. 滴水融入大海,个人融入团队;

02. 服从总体安排;

03. 遵守纪律才能保证战斗力;

04. 不做团队的“短板”,如果现在是,就要给自己“增高”;

05. 多为别人、为团队考虑。


09  进取


个人永远要跟上单位的步伐,单位永远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记住,一定要前进,停就意味着放弃,意味着出局!

01. 以空杯心态去学习、去汲取;

02. 不要总生气,而要争气;

03. 不要一年经验重复用十年;

04. 挤时间给自己“增高”、“充电”;

05. 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

06. 挑战自我,未雨绸缪。


10  低调



才高不必自傲,不要以为自己不说、不宣扬,别人就看不到你的功劳。所以别在同事面前炫耀。

01. 不要邀功请赏;

02. 克服“大材小用”的心理;

03. 不要摆架子耍资格;

04. 凡是人,皆须敬;

05. 努力做到名实相符,要配的上自己的位置;

06. 成绩只是开始,荣誉当作动力。


11  成本


节约不是抠门,而是美德。不要把单位的钱不当钱,单位“锅”里有,员工“碗”里才有;同样,“锅”里多,“碗”里也自然就多。而掌勺的,恰恰就是你自己。

01. 报销账目,一定要诚信;

02. 不耍小聪明,不贪小便宜;

03. 不浪费单位的资源,哪怕是一张纸;

04. 珍惜工作的每一分钟时间;

05. 每付出成本,都要力争最大收益。


12  感恩


为什么我们能允许自己的过失,却对他人、对单位有这么多的抱怨?再有才华的人,也需要别人给你做事的机会,也需要他人对你或大或小的帮助。你现在的幸福不是你一个人就能成就的。

01. 单位给了你饭碗;

02. 工作给你的不仅是报酬,还有学习、成长的机会;

03. 同事给了你工作中的配合;

04. 服务对象帮你创造了成绩;

05. 对手让你看到距离和发展空间;

06. 批评者让你不断完善自我。
 

成功人士是怎样在周四就完成所有工作的?

谈天论地shania812138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050 次浏览 • 2017-02-24 16:09 • 来自相关话题

我们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工作日过的总是十分缓慢,而周末假期过得却是非常快。常常是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周末就过去了。当然,这些都讲得通。但是你是否可以改变这一切呢?如果你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从而在周四的时候就把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做完呢? 即使你实际上并不能在每个周五的时候离开办公室去提前享受假期(我们希望如此,不是吗?),可以有一整天的调整时间,从容进入下个星期的工作,而不是一整天都在火急火燎地赶工也是一件很好的事。你甚至还可以用这一天时间去实现你内心深处更大的愿望。 我知道,这听起来是不可能的。但是请将心中的怀疑放到一边,如果你可以更有效地去利用自己的时间的话,这绝对是可以实现的。事实上,很多公司都开始为员工为员工提供更加灵活的工作制度或是四天工作制。 那么成功人士是如何去实现这一切的呢?其实并不像你所想的那么困难。 1、他们的日程安排更有目的性。 你的目标应当是把周五排除在工作日之外,将其视作你可以以一个头脑相对清醒,没有工作的状态过完这一周的一天。 这也就意味着你会避免将会议,电话,以及其他更加重要的聚会安排在这一天(除非只是出去随便喝点咖啡)。你希望在周五一整天可以不被人打扰,这样你就可以随意支配一天的时间。 达斯汀·莫斯科维茨是阿萨纳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担任这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就是这种“无会议安排”理念的忠实执行者,只不过他将这一天安排在星期三。“无论你是执行者还是管理者,你每周都应该至少留出一天没有任何安排的时间,不应该有例外,”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方法,可以确保你有一段连续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项目工作。” 在整个工作日期间,你都应该采用这种目的性很强的日程安排。为了让你可以有一个没有工作任务的周五,你在其他的工作日也要关注自己的日程。 这并不是说你要时刻完全控制自己的行程。不过,经常查看你的日程,从而确保你的一周保持在正轨之上确实很重要。如果你的事情太多导致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真正投入在工作中,你就需要去看看有什么事情是可以调整或者推迟的。 2、他们关注最重要的事情。 你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开始了一周的工作,并且列出了一个你这个星期要在办公室里处理的事情的清单。但是当周五的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根本没完成几件事,总是忙于那些突然出现的紧急事务。 正如成功的商人和作家斯蒂芬··R·科维所说的那样:“大部分人都在急事上花了太多时间,结果没有时间去做那些重要的事情了。” 那些在周五之前就把所有事情处理完毕的人们深知效率和分清主次的重要性。他们会时常反省自己,重新调整自己的关注点,来让自己的精力花在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被时间压得喘不过气。 通常来说,“你把时间实际上都花在哪里了”和“你应该把时间花在哪里”之间有巨大的差异。如果你想要有一个自由的周五,你就需要不断评估自己最重要的事情,确保你可以将自己的精力都花在正确的事情上。 3、他们会拒绝那些会让自己分心的事情。 当然,你需要让自己工作的每一分钟时间的效率最大化,这也就意味着,你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避免那些会让自己分心的事情。 如果你不能在周围充满聊天的声音和不断的电话铃声的情况下依然专注于自己桌面上的事情,那你就去试着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如果你不在意他人异样的眼光的话,你还可以戴一个防噪音耳机)。这样你就可以投入到自己需要做的事情中。 还有什么事情是会让你分心,唯恐避之不及的呢?那就是邮件了。所以关掉你的浏览器,也不要去听电脑里保存的那些悦耳的音乐。你还可以借鉴Tom John公司首席执行官汤姆·帕特森的做法:他会给办公室的所有人群发一条信息,告诉他们自己只会在某一个特定时间阅读邮件。这样你就不会时刻有想要检查自己邮箱的想法了。 4、他们会寻找捷径。 你或许听过“捷径”这个词,觉得这个词的意思大概是在工作中偷懒耍滑。不过这完全不是“找捷径”的实际意思。 成功人士总是在思考如何才能得到最佳结果,不过他们也能在这一过程中找到一些可以节省时间的方法。所以,仔细认真地审视一下你平常的做法,看看自己是不是在什么地方花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 也许你经常需要发一些内容相同的文件,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可以保存一个模板。你是不是常常要发同样内容的邮件?你应该保存一份回复邮件,这样你就无需一次又一次编辑相同的信息。你是不是每天或者每个星期都要去完成一些无意义的工作?你可以去找一下有没有可以自动完成这些工作的方法。 这些改变看上去不大,但是如果你在周一到周四期间每天可以节约15分钟时间,你在周五的时候就省下了整整一小时的时间。看到了吗?这些时间都是可以累加的。 减少一个工作日看起来似乎一定会让你完不成自己的工作,但是情况并非总是如此。事实上,四天工作制已经被证明有多重优点,包括提高生产率,更高质量的工作安排,以及员工幸福感的提升。 研究同时还表明,工作时间更长并不总是等同于完成更多工作。在某一个节点之后,我们的生产率曲线会趋于平坦,甚至完全呈急剧下降趋势。 所以,即使你的公司没有实行这样压缩式的工作制度,你也可以卷起袖子,在周一到周四的时间里实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这样你在周五的时候就会更加轻松,从而可以实现更高的理想,或是为下个星期的成功做好准备。毕竟,这是迎接周末最好的状态了。 查看全部
我们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工作日过的总是十分缓慢,而周末假期过得却是非常快。常常是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周末就过去了。当然,这些都讲得通。但是你是否可以改变这一切呢?如果你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从而在周四的时候就把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做完呢?

即使你实际上并不能在每个周五的时候离开办公室去提前享受假期(我们希望如此,不是吗?),可以有一整天的调整时间,从容进入下个星期的工作,而不是一整天都在火急火燎地赶工也是一件很好的事。你甚至还可以用这一天时间去实现你内心深处更大的愿望。
cgzs4.jpg

我知道,这听起来是不可能的。但是请将心中的怀疑放到一边,如果你可以更有效地去利用自己的时间的话,这绝对是可以实现的。事实上,很多公司都开始为员工为员工提供更加灵活的工作制度或是四天工作制。

那么成功人士是如何去实现这一切的呢?其实并不像你所想的那么困难。

1、他们的日程安排更有目的性。

你的目标应当是把周五排除在工作日之外,将其视作你可以以一个头脑相对清醒,没有工作的状态过完这一周的一天。

这也就意味着你会避免将会议,电话,以及其他更加重要的聚会安排在这一天(除非只是出去随便喝点咖啡)。你希望在周五一整天可以不被人打扰,这样你就可以随意支配一天的时间。
cgzs1.jpg

达斯汀·莫斯科维茨是阿萨纳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担任这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就是这种“无会议安排”理念的忠实执行者,只不过他将这一天安排在星期三。“无论你是执行者还是管理者,你每周都应该至少留出一天没有任何安排的时间,不应该有例外,”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方法,可以确保你有一段连续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项目工作。”

在整个工作日期间,你都应该采用这种目的性很强的日程安排。为了让你可以有一个没有工作任务的周五,你在其他的工作日也要关注自己的日程。

这并不是说你要时刻完全控制自己的行程。不过,经常查看你的日程,从而确保你的一周保持在正轨之上确实很重要。如果你的事情太多导致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真正投入在工作中,你就需要去看看有什么事情是可以调整或者推迟的。

2、他们关注最重要的事情。

你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开始了一周的工作,并且列出了一个你这个星期要在办公室里处理的事情的清单。但是当周五的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根本没完成几件事,总是忙于那些突然出现的紧急事务。

正如成功的商人和作家斯蒂芬··R·科维所说的那样:“大部分人都在急事上花了太多时间,结果没有时间去做那些重要的事情了。”
cgzs5.jpg

那些在周五之前就把所有事情处理完毕的人们深知效率和分清主次的重要性。他们会时常反省自己,重新调整自己的关注点,来让自己的精力花在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被时间压得喘不过气。

通常来说,“你把时间实际上都花在哪里了”和“你应该把时间花在哪里”之间有巨大的差异。如果你想要有一个自由的周五,你就需要不断评估自己最重要的事情,确保你可以将自己的精力都花在正确的事情上。

3、他们会拒绝那些会让自己分心的事情。

当然,你需要让自己工作的每一分钟时间的效率最大化,这也就意味着,你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避免那些会让自己分心的事情。

如果你不能在周围充满聊天的声音和不断的电话铃声的情况下依然专注于自己桌面上的事情,那你就去试着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如果你不在意他人异样的眼光的话,你还可以戴一个防噪音耳机)。这样你就可以投入到自己需要做的事情中。
cgzs3.jpg

还有什么事情是会让你分心,唯恐避之不及的呢?那就是邮件了。所以关掉你的浏览器,也不要去听电脑里保存的那些悦耳的音乐。你还可以借鉴Tom John公司首席执行官汤姆·帕特森的做法:他会给办公室的所有人群发一条信息,告诉他们自己只会在某一个特定时间阅读邮件。这样你就不会时刻有想要检查自己邮箱的想法了。

4、他们会寻找捷径。

你或许听过“捷径”这个词,觉得这个词的意思大概是在工作中偷懒耍滑。不过这完全不是“找捷径”的实际意思。

成功人士总是在思考如何才能得到最佳结果,不过他们也能在这一过程中找到一些可以节省时间的方法。所以,仔细认真地审视一下你平常的做法,看看自己是不是在什么地方花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

也许你经常需要发一些内容相同的文件,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可以保存一个模板。你是不是常常要发同样内容的邮件?你应该保存一份回复邮件,这样你就无需一次又一次编辑相同的信息。你是不是每天或者每个星期都要去完成一些无意义的工作?你可以去找一下有没有可以自动完成这些工作的方法。

这些改变看上去不大,但是如果你在周一到周四期间每天可以节约15分钟时间,你在周五的时候就省下了整整一小时的时间。看到了吗?这些时间都是可以累加的。
cgzs2.jpg

减少一个工作日看起来似乎一定会让你完不成自己的工作,但是情况并非总是如此。事实上,四天工作制已经被证明有多重优点,包括提高生产率,更高质量的工作安排,以及员工幸福感的提升。

研究同时还表明,工作时间更长并不总是等同于完成更多工作。在某一个节点之后,我们的生产率曲线会趋于平坦,甚至完全呈急剧下降趋势。

所以,即使你的公司没有实行这样压缩式的工作制度,你也可以卷起袖子,在周一到周四的时间里实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这样你在周五的时候就会更加轻松,从而可以实现更高的理想,或是为下个星期的成功做好准备。毕竟,这是迎接周末最好的状态了。

用人,不看能力,先看这几点

谈天论地zc12123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34 次浏览 • 2017-01-12 23:06 • 来自相关话题

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学历,是人能力施展的基础,是当今社会稀缺而珍贵的品质标签。 人品和能力,如同左手和右手:单有能力,没有人品,人将残缺不全。人品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着最后的结果。 人品意义深远,没有人会愿意信任、重用一个人品欠佳的员工。好人品已成为现代人职业晋升的敬业标杆与成功人生的坚实根基。 比能力更重要的12种品格: 01. 忠诚。 站在公司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忠心维护公司的利益,在诱惑面前经得住考验。 02.  敬业。 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报酬,提供超出报酬的服务,乐意为工作做出个人牺牲。 03. 自动自发。 不要事事等人交待,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主动做一些“分外”事,先做后说。高要求:要求一步,做到三步。 04. 负责。 责任的核心在于责任心,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一诺千金,绝对没有借口,让问题的皮球止于你,不因一点疏忽而铸成大错。 05. 注重效率。 心无旁骛,专心致志,量化每日工作,拖延是最狠毒的事业杀手;注重主次,防止完美主义成为效率的大敌。 06.  结果导向。 开始就要想怎样把事情做成,办法总比问题多,创造条件去完成任务,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把任务完成得超出预期。 07.  善于沟通。 当面开口,当场解决,沟通和八卦是两回事,不说和说得过多都是一种错,带着方案去提问题,培养起接受批评的情商。 08. 合作。 团队提前,自我退后,滴水融入大海,个人融入团队,服从总体安排,遵守纪律才能保证战斗力;不当团队的“短板”,多为别人考虑,让能力在团队中被放大。 09. 积极进取。 永远跟上企业的步伐,以空杯心态去学习、去汲取,挤时间充电,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挑战自我。 10. 低调。 才高不自傲,克服“大材小用”的心理,不摆架子耍资格;给人一分尊敬,努力做到名实相符,成绩只是起点,荣誉可作动力。 11. 节约。 别把老板的钱不当钱,要诚信不耍小聪明,不浪费每一张纸,不浪费每一分钟工作时间;花公司每一分钱,都要收到最大效益:省下的都是利润。 12. 感恩。 想想是谁成就了今天的你?公司给了你工作,工作给你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同事给予你配合,客户帮助你创造业绩,对手让你看到距离,批评者让你趋向完美。 查看全部
用人.jpg

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学历,是人能力施展的基础,是当今社会稀缺而珍贵的品质标签。

人品和能力,如同左手和右手:单有能力,没有人品,人将残缺不全。人品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着最后的结果。

人品意义深远,没有人会愿意信任、重用一个人品欠佳的员工。好人品已成为现代人职业晋升的敬业标杆与成功人生的坚实根基。

比能力更重要的12种品格:


01. 忠诚。

站在公司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忠心维护公司的利益,在诱惑面前经得住考验。

02.  敬业。

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报酬,提供超出报酬的服务,乐意为工作做出个人牺牲。

03. 自动自发。

不要事事等人交待,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主动做一些“分外”事,先做后说。高要求:要求一步,做到三步。

04. 负责。

责任的核心在于责任心,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一诺千金,绝对没有借口,让问题的皮球止于你,不因一点疏忽而铸成大错。

05. 注重效率。

心无旁骛,专心致志,量化每日工作,拖延是最狠毒的事业杀手;注重主次,防止完美主义成为效率的大敌。

06.  结果导向。

开始就要想怎样把事情做成,办法总比问题多,创造条件去完成任务,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把任务完成得超出预期。

07.  善于沟通。

当面开口,当场解决,沟通和八卦是两回事,不说和说得过多都是一种错,带着方案去提问题,培养起接受批评的情商。

08. 合作。

团队提前,自我退后,滴水融入大海,个人融入团队,服从总体安排,遵守纪律才能保证战斗力;不当团队的“短板”,多为别人考虑,让能力在团队中被放大。

09. 积极进取。

永远跟上企业的步伐,以空杯心态去学习、去汲取,挤时间充电,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挑战自我。

10. 低调。

才高不自傲,克服“大材小用”的心理,不摆架子耍资格;给人一分尊敬,努力做到名实相符,成绩只是起点,荣誉可作动力。

11. 节约。

别把老板的钱不当钱,要诚信不耍小聪明,不浪费每一张纸,不浪费每一分钟工作时间;花公司每一分钱,都要收到最大效益:省下的都是利润。

12. 感恩。

想想是谁成就了今天的你?公司给了你工作,工作给你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同事给予你配合,客户帮助你创造业绩,对手让你看到距离,批评者让你趋向完美。

预测 | 2017年,中国即将发生的50个重大变化!

谈天论地zc12123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47 次浏览 • 2016-12-30 22:15 • 来自相关话题

纵观中国发展大势,2017年将是伟大而又转折的一年,那么2017年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1、一大批企业将倒闭,而同时一大批人将成为自由职业者; 2、2016年倒闭的是传统制造业,2017年倒闭的是互联网泡沫企业; 3、很多互联网企业开始抢占线下地盘、实体店开始复苏,并和线上深度融合; 4、供应链开始逆袭,消费者开始决定生产者,并且开始参与生产制造环节; 5、中国传统的暴利产品、暴富手段将彻底消失,而产品的厚利时代(增值)到来; 6、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关系和资源,而是一个优秀的机制; 7、由于企业越做越纵深,外部竞争越来越少,内部创新的要求却越来越高; 8、美国强力维持传统全球贸易结构,进一步打压中国的电子商务; 9、一部分产品未来进入中国市场,开始被中国贴牌; 10、如何更快、更好的对接到到消费者的需求,成为各大平台的核心任务; 11、房价从三四线城市开始回落,但不是急落; 12、O2O、P2P等概念将彻底消失在人们视线; 13、融合、跨界、互联依然是企业征战的主题; 14、各地的产业园区开始萧条,特色小镇却迅速成长; 15、中国将进一步成为世界物流、贸易的重要节点; 16、白领这个职业将在中国彻底消失,未来只有创造者; 17、定制化、个性化、个体化是产品三大主题,并且附带着强烈的文化气息; 18、传统创业浪潮已经过去,但新个体时代正在来临; 19、社会分工进一步精细化,冒出更多的垂直领域; 20、2017年是工薪阶层最纠结的一年,是创业者最苦难的一年; 21、中国召开国际性会议的频率进一步增加; 22、中国的经济、金融体系开始和西方分道扬镳,进行自我探索; 23、金融产业开始大众化,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金融的支持和红利; 24、90后将继续在各个领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25、政府将打破选拔、提拔人才的传统惯例,让有才之人获得施展机会; 26、很多国际性快消品牌,将越来越不适应中国的市场; 27、外国的节日在中国欢迎程度开始降低 28、各种APP将大量消失,应用程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们生活进一步便利化; 29、之前官员因为腐败问题而下台,2017年开始将有官员因为能力问题而下台; 30、2017年中国最大的红利,是重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31、中国会扶持部分二线城市,往一线城市去靠拢; 32、年轻人结婚的意愿越来越弱,老龄化会进一步加剧,养老产业进一步发展; 33、工厂数量在减少,大量蓝领将失业,同时服务业进一步兴起,吸纳大量服务业从业人员; 34、财富分化进一步加大,底层的人们为了出路,会不断的博出位; 35、健康问题、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凸显,大健康产业会进一步扩大; 36、勤劳虽然不再致富,但勤劳一定能糊口; 37、我们将从自然资源的开发,转向文化资源的开发 38、人们不再研究如何竞争,而是研究如何合作; 39、舆论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政策导向的主动力; 40、大量劳动型人口转向智力型人口,因此社会的治理力度要加强; 41、中国北方的经济环境会进一步下降,优秀的人才和资源向南方输送; 42、大量农村的优秀产品,有了更多机会往城市输送;而大量城市的流量,更多的指向了农村; 43、农村的土地正在形成一个市场,农村的活力有一定提升; 44、将出现重组和并购的热潮,股权投资依然是2017年最好的投资; 45、有钱人的财富,将越来越趋向于虚拟,比如估值、市值; 46、一批国产的产品的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47、在世界的新技术领域,中国崭露头角的机会越来越多; 48、人与人之间的独立性在增强,人们更加愿意追求内心的幸福; 49、中国的红利:将从制度红利、人口红利,转入到文化红利; 50、中国的竞争力:以前靠自然资源,后来靠制度,现在正切换成靠文明; 总之: 危机危机,有危也有机! 机遇与挑战并存! 让我们一起努力! 查看全部

纵观中国发展大势,2017年将是伟大而又转折的一年,那么2017年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1、一大批企业将倒闭,而同时一大批人将成为自由职业者;

2、2016年倒闭的是传统制造业,2017年倒闭的是互联网泡沫企业;

3、很多互联网企业开始抢占线下地盘、实体店开始复苏,并和线上深度融合;

4、供应链开始逆袭,消费者开始决定生产者,并且开始参与生产制造环节;

5、中国传统的暴利产品、暴富手段将彻底消失,而产品的厚利时代(增值)到来;

6、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关系和资源,而是一个优秀的机制;

7、由于企业越做越纵深,外部竞争越来越少,内部创新的要求却越来越高;

8、美国强力维持传统全球贸易结构,进一步打压中国的电子商务;

9、一部分产品未来进入中国市场,开始被中国贴牌;

10、如何更快、更好的对接到到消费者的需求,成为各大平台的核心任务;

11、房价从三四线城市开始回落,但不是急落;

12、O2O、P2P等概念将彻底消失在人们视线;

13、融合、跨界、互联依然是企业征战的主题;

14、各地的产业园区开始萧条,特色小镇却迅速成长;

15、中国将进一步成为世界物流、贸易的重要节点;

16、白领这个职业将在中国彻底消失,未来只有创造者;

17、定制化、个性化、个体化是产品三大主题,并且附带着强烈的文化气息;

18、传统创业浪潮已经过去,但新个体时代正在来临;

19、社会分工进一步精细化,冒出更多的垂直领域;

20、2017年是工薪阶层最纠结的一年,是创业者最苦难的一年;

21、中国召开国际性会议的频率进一步增加;

22、中国的经济、金融体系开始和西方分道扬镳,进行自我探索;

23、金融产业开始大众化,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金融的支持和红利;

24、90后将继续在各个领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25、政府将打破选拔、提拔人才的传统惯例,让有才之人获得施展机会;

26、很多国际性快消品牌,将越来越不适应中国的市场;

27、外国的节日在中国欢迎程度开始降低

28、各种APP将大量消失,应用程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们生活进一步便利化;

29、之前官员因为腐败问题而下台,2017年开始将有官员因为能力问题而下台;

30、2017年中国最大的红利,是重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31、中国会扶持部分二线城市,往一线城市去靠拢;

32、年轻人结婚的意愿越来越弱,老龄化会进一步加剧,养老产业进一步发展;

33、工厂数量在减少,大量蓝领将失业,同时服务业进一步兴起,吸纳大量服务业从业人员;

34、财富分化进一步加大,底层的人们为了出路,会不断的博出位;

35、健康问题、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凸显,大健康产业会进一步扩大;

36、勤劳虽然不再致富,但勤劳一定能糊口;

37、我们将从自然资源的开发,转向文化资源的开发

38、人们不再研究如何竞争,而是研究如何合作;

39、舆论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政策导向的主动力;

40、大量劳动型人口转向智力型人口,因此社会的治理力度要加强;

41、中国北方的经济环境会进一步下降,优秀的人才和资源向南方输送;

42、大量农村的优秀产品,有了更多机会往城市输送;而大量城市的流量,更多的指向了农村;

43、农村的土地正在形成一个市场,农村的活力有一定提升;

44、将出现重组和并购的热潮,股权投资依然是2017年最好的投资;

45、有钱人的财富,将越来越趋向于虚拟,比如估值、市值;

46、一批国产的产品的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47、在世界的新技术领域,中国崭露头角的机会越来越多;

48、人与人之间的独立性在增强,人们更加愿意追求内心的幸福;

49、中国的红利:将从制度红利、人口红利,转入到文化红利;

50、中国的竞争力:以前靠自然资源,后来靠制度,现在正切换成靠文明;




总之:

危机危机,有危也有机!

机遇与挑战并存!

让我们一起努力!
IMG_3077(20161230-190909).jpg

企业运行12种最可怕的隐形成本,你知道么?

谈天论地黎明的曙光1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50 次浏览 • 2016-12-27 16:35 • 来自相关话题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瓶颈,觉得运营成本高涨,却又难以找到成本的所在,我们称之为“隐形成本”。这如同生命体暗藏的疾病,久治不愈,挥之不去,让经营者颇为头疼。 一、会议成本 会议是企业解决问题和发布指令的集体活动,但是也是一个高成本的经营活动。因为这个活动往往是很多领导者参与的集体活动,每过一分钟,意味着与会人员总数的分钟数,而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并未掌握开会的技巧,都存在“会前无准备,会中无主题,会后无执行,与会无必要,时间无控制,发言无边际”的六无现象。 当每个月发放薪水和总结收入时,财务报表的数字总是成为经营者奇效的“失眠药”,殊不知这颗“药”的很大一部分成分就是会议。 二、采购成本 采购在不同公司有不同的方式,但这是影响企业经营的重要成本。我们常常只会将此成本关注在采购的价格和数量上,而难以看到除此之外的其他因素。 曾经有一家企业,在做一个新项目时,项目组每天的运营成本为8万元,可是其在产品上市前夕,采购部门为了采购10万余元的包装,竟然耗费了一周时间,理由是要找价格低廉的供应商以节约采购成本。整个营销团队因此多等待一周时间无法和客户签约。 而这种现象其实在很多企业里均存在。一味的追求降低采购的直接成本而忽略了同时并存的“隐形成本”。当然,降低采购直接成本与本文并无冲突,在这里,我们要说的是企业的采购部门,要站在整体经营的角度综合权衡的各项指标,才能真正控制采购的成本支出。 三、沟通成本 沟通,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环节,很多企业在做众多的制度培训,精神层面的培训,可是大多没有“沟通能力”培训。 在大多数企业,你会发现,在同事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会出现严重失真的现象,或词不达意,或答非所问,或百人百解……这种现象,说小了,让很多工序成为无效工序,或失去很多重要机会。说大了,有可能因此给企业带来隐患。 四、加班隐患 加班成本很多老板总认为,员工在下班后“废寝忘食”的“加班”是一种敬业现象。殊不知,这可能隐含着很高的成本。理由有三: 第一,加班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工作任务太重,而是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的,加班意味着低效率。 第二,加班耗费更多的员工精力和体力,严重透支员工的健康,长期下去,会让一些重要员工不能长期发挥其效能,并且有为公司带来负担的隐患,比如有的机械操作员工因为长时间加班而导致疲累,造成事故,而企业要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第三,加班员工并不一定“务正业”,有些员工在下班之余,名为加班,利用公司的资源,从事其个人事情,同时还领取公司的加班费,很多企业的重要损失、数据丢失等都发生在下班时间,而加班成为企业“藏污纳垢”的死角。 五、人才流动成本 有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都是很欠缺的,他们认为人才是无限的,成为“铁打的营盘”,员工自然也就成为了那“流水的兵”了。不能不说,一个员工的离开对公司都是一笔成本,因为公司要承担对这个员工的培训费等前期投入,还要承担新招聘该岗位员工的前期成本,还要承担新员工是否适合岗位的风险,而老员工的离 职也会因为职业素养的关系,可能会流失重要的内部资料或信息,而其离职后,很可能会进入自己的竞争对手的企业。 所以,员工特别是老员工的流失无疑会给企业带来高出其收入几倍的支出。很多小企业在经营多年后,你发现他们一直是那么小的团队,而除了老板之外,没有一个员工是从企业成立当初留下来的。 六、岗位错位成本 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句名言“将正确的人放到正确的位置”。可惜,真能做到这点的企业的真的不多。 曾经在一家人才市场招聘,听到其员工之间的谈话,说每次招聘会都要他们全体职员去搬桌子和椅子,因为是租借的体育馆作为招聘场地。上到职业经理人,下到普通职员,都成为了“搬运工”,我不禁叹息,这家企业从事的是人才招聘与管理,怎么会花那么高工资请来并不专业的搬运工。 其实这体现了老板们一个非常清晰的心理,他们认为这些员工招聘回来就是要用的,只要自己有人手能做的,就不用再花更多的钱去做。但是我们发现他们因此付出的代价很高。该企业的员工一直抱怨不停,因为相当多的都是女职员,根本没有力气搬运桌椅,那些高官们也从来没有经受过这等“礼遇”,有些纷纷离职。我们也 从此不在该招聘会招聘,因为我不相信这样的团队能给我提供很好的服务。 七、流程成本 企业的乱,有太多都是因为流程,这在企业管理中是一个通病,凡是发展缓慢的企业,其流程一定是混乱或不合理。他们为此承担着很高的成本,然而一直却视而不见。流程,是企业运营的产业链,如同流水线一样,没有科学合理的流程,也就失去对各项工作系统性的控制,很多工作半途而废,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返工,无奇不 有。这会成为裹住企业前进双脚的乱麻。 八、停滞资源成本 停滞的资源在企业里可以说是最广泛的“隐形成本”,例如闲置的设备,积压的库存,低利用率的岗位职业,闲置的资金、搁置的业务等,他们虽然不一定会继续消耗企业的投入,但是他们却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企业会为此承担着利息等隐形成本。所以说,一个企业里,停滞资源的多少,体现着企业资源利用率的高低。 九、企业文化成本 有人说企业文化如同一个企业的魂,会在其每一个成员的精神面貌中得以体现。这种文化在企业成立的初期阶段就开始建立,他受企业的创始人的文化、习惯、技能、职业、好恶等影响,因此有人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 但是说企业文化会成为成本,或许很多人不以为然,但事实如此。我们会发现一些企业的员工精神萎靡,做事效率极其低下,无论多么优秀的员工只要进入,不久要么离开,要么也会变成那样,我们不能不说,这是“环境”问题。而这个“环境”正是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如同企业的生命,会伴随企业的一生,只能调整,无法重造。 十、信用成本 这是一个牵扯到远期回报的成本,诚信经营如同诚信做人。我们发现,很多企业,习惯拖欠供应商货款,习惯拖欠员工薪资,习惯克扣他人,习惯拖欠银行贷款等等,认为这样可以减轻企业流动资金压力。 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会成为企业经营的严重隐形成本,首先,供应商一定会将时间成本算在其报价中,这类企业无法采购到最低价格的原料或服务。其次,员工薪资拖欠,违背劳动法规,有被惩罚的危险。而拖欠银行贷款,克扣他人,会给其信用度大打折扣,在企业某一天遇到困难时,会四面楚歌的。无疑,企业为此要付出惨 重的代价,而其实其并没有因此获得任何益处。 十一、风险成本 将企业推向快车道是每个企业家的梦想。但是风险系数也因此而同步增加。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他们虽然发展迅猛,收入丰厚,但是一旦出现危机,将是灾难性的。多个案例证明,企业的风险很多都是因为预料不足或管理不善造成的,在风险发生前,都早已埋下隐患。而很多大型企业或者知名企业因为一次风险而消亡。 可见,风险是举足轻重的隐形成本。而这种现象并非显而易见,实在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十二、企业家成本 “企业家成本”是指的是企业的老板本身给企业带来的成本。有一句话说的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企业家如同一支军队的首领,其本身是企业支付成本最高的员工。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板把自己变成了企业的“皇帝”,一切自己说了算,全体员工变成了执行的机器。但是,企业家个人因素的缺陷,将会为企业增加沉重的 成本负担。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小型企业,但在大型企业里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我们也可以将这种成本延伸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甚至是每一个职员。因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工作负责,我们常常强调,在你的范围,你就是领导,你有权决策。而很多领导者一直以自己为中心,这将大大降低了团队的作战能力,增加了高额的隐形成本。记 得曾经对一个抱怨公司缺乏人才的老板说过一句话:“你们公司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和善用人才的智慧”。 查看全部

4296547_173818101662_2.jpg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瓶颈,觉得运营成本高涨,却又难以找到成本的所在,我们称之为“隐形成本”。这如同生命体暗藏的疾病,久治不愈,挥之不去,让经营者颇为头疼。

一、会议成本

会议是企业解决问题和发布指令的集体活动,但是也是一个高成本的经营活动。因为这个活动往往是很多领导者参与的集体活动,每过一分钟,意味着与会人员总数的分钟数,而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并未掌握开会的技巧,都存在“会前无准备,会中无主题,会后无执行,与会无必要,时间无控制,发言无边际”的六无现象。

当每个月发放薪水和总结收入时,财务报表的数字总是成为经营者奇效的“失眠药”,殊不知这颗“药”的很大一部分成分就是会议。

二、采购成本

采购在不同公司有不同的方式,但这是影响企业经营的重要成本。我们常常只会将此成本关注在采购的价格和数量上,而难以看到除此之外的其他因素。

曾经有一家企业,在做一个新项目时,项目组每天的运营成本为8万元,可是其在产品上市前夕,采购部门为了采购10万余元的包装,竟然耗费了一周时间,理由是要找价格低廉的供应商以节约采购成本。整个营销团队因此多等待一周时间无法和客户签约。

而这种现象其实在很多企业里均存在。一味的追求降低采购的直接成本而忽略了同时并存的“隐形成本”。当然,降低采购直接成本与本文并无冲突,在这里,我们要说的是企业的采购部门,要站在整体经营的角度综合权衡的各项指标,才能真正控制采购的成本支出。

三、沟通成本

沟通,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环节,很多企业在做众多的制度培训,精神层面的培训,可是大多没有“沟通能力”培训。

在大多数企业,你会发现,在同事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会出现严重失真的现象,或词不达意,或答非所问,或百人百解……这种现象,说小了,让很多工序成为无效工序,或失去很多重要机会。说大了,有可能因此给企业带来隐患。

四、加班隐患

加班成本很多老板总认为,员工在下班后“废寝忘食”的“加班”是一种敬业现象。殊不知,这可能隐含着很高的成本。理由有三:

第一,加班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工作任务太重,而是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的,加班意味着低效率。

第二,加班耗费更多的员工精力和体力,严重透支员工的健康,长期下去,会让一些重要员工不能长期发挥其效能,并且有为公司带来负担的隐患,比如有的机械操作员工因为长时间加班而导致疲累,造成事故,而企业要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第三,加班员工并不一定“务正业”,有些员工在下班之余,名为加班,利用公司的资源,从事其个人事情,同时还领取公司的加班费,很多企业的重要损失、数据丢失等都发生在下班时间,而加班成为企业“藏污纳垢”的死角。

五、人才流动成本

有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都是很欠缺的,他们认为人才是无限的,成为“铁打的营盘”,员工自然也就成为了那“流水的兵”了。不能不说,一个员工的离开对公司都是一笔成本,因为公司要承担对这个员工的培训费等前期投入,还要承担新招聘该岗位员工的前期成本,还要承担新员工是否适合岗位的风险,而老员工的离 职也会因为职业素养的关系,可能会流失重要的内部资料或信息,而其离职后,很可能会进入自己的竞争对手的企业。

所以,员工特别是老员工的流失无疑会给企业带来高出其收入几倍的支出。很多小企业在经营多年后,你发现他们一直是那么小的团队,而除了老板之外,没有一个员工是从企业成立当初留下来的。

六、岗位错位成本

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句名言“将正确的人放到正确的位置”。可惜,真能做到这点的企业的真的不多。

曾经在一家人才市场招聘,听到其员工之间的谈话,说每次招聘会都要他们全体职员去搬桌子和椅子,因为是租借的体育馆作为招聘场地。上到职业经理人,下到普通职员,都成为了“搬运工”,我不禁叹息,这家企业从事的是人才招聘与管理,怎么会花那么高工资请来并不专业的搬运工。

其实这体现了老板们一个非常清晰的心理,他们认为这些员工招聘回来就是要用的,只要自己有人手能做的,就不用再花更多的钱去做。但是我们发现他们因此付出的代价很高。该企业的员工一直抱怨不停,因为相当多的都是女职员,根本没有力气搬运桌椅,那些高官们也从来没有经受过这等“礼遇”,有些纷纷离职。我们也 从此不在该招聘会招聘,因为我不相信这样的团队能给我提供很好的服务。

七、流程成本

企业的乱,有太多都是因为流程,这在企业管理中是一个通病,凡是发展缓慢的企业,其流程一定是混乱或不合理。他们为此承担着很高的成本,然而一直却视而不见。流程,是企业运营的产业链,如同流水线一样,没有科学合理的流程,也就失去对各项工作系统性的控制,很多工作半途而废,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返工,无奇不 有。这会成为裹住企业前进双脚的乱麻。

八、停滞资源成本

停滞的资源在企业里可以说是最广泛的“隐形成本”,例如闲置的设备,积压的库存,低利用率的岗位职业,闲置的资金、搁置的业务等,他们虽然不一定会继续消耗企业的投入,但是他们却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企业会为此承担着利息等隐形成本。所以说,一个企业里,停滞资源的多少,体现着企业资源利用率的高低。

九、企业文化成本

有人说企业文化如同一个企业的魂,会在其每一个成员的精神面貌中得以体现。这种文化在企业成立的初期阶段就开始建立,他受企业的创始人的文化、习惯、技能、职业、好恶等影响,因此有人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

但是说企业文化会成为成本,或许很多人不以为然,但事实如此。我们会发现一些企业的员工精神萎靡,做事效率极其低下,无论多么优秀的员工只要进入,不久要么离开,要么也会变成那样,我们不能不说,这是“环境”问题。而这个“环境”正是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如同企业的生命,会伴随企业的一生,只能调整,无法重造。

十、信用成本

这是一个牵扯到远期回报的成本,诚信经营如同诚信做人。我们发现,很多企业,习惯拖欠供应商货款,习惯拖欠员工薪资,习惯克扣他人,习惯拖欠银行贷款等等,认为这样可以减轻企业流动资金压力。

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会成为企业经营的严重隐形成本,首先,供应商一定会将时间成本算在其报价中,这类企业无法采购到最低价格的原料或服务。其次,员工薪资拖欠,违背劳动法规,有被惩罚的危险。而拖欠银行贷款,克扣他人,会给其信用度大打折扣,在企业某一天遇到困难时,会四面楚歌的。无疑,企业为此要付出惨 重的代价,而其实其并没有因此获得任何益处。

十一、风险成本

将企业推向快车道是每个企业家的梦想。但是风险系数也因此而同步增加。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他们虽然发展迅猛,收入丰厚,但是一旦出现危机,将是灾难性的。多个案例证明,企业的风险很多都是因为预料不足或管理不善造成的,在风险发生前,都早已埋下隐患。而很多大型企业或者知名企业因为一次风险而消亡。

可见,风险是举足轻重的隐形成本。而这种现象并非显而易见,实在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十二、企业家成本

“企业家成本”是指的是企业的老板本身给企业带来的成本。有一句话说的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企业家如同一支军队的首领,其本身是企业支付成本最高的员工。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板把自己变成了企业的“皇帝”,一切自己说了算,全体员工变成了执行的机器。但是,企业家个人因素的缺陷,将会为企业增加沉重的 成本负担。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小型企业,但在大型企业里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我们也可以将这种成本延伸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甚至是每一个职员。因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工作负责,我们常常强调,在你的范围,你就是领导,你有权决策。而很多领导者一直以自己为中心,这将大大降低了团队的作战能力,增加了高额的隐形成本。记 得曾经对一个抱怨公司缺乏人才的老板说过一句话:“你们公司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和善用人才的智慧”。

勘察设计业行业:将信息化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

项目管理zc12123 发表了文章 • 1 个评论 • 1009 次浏览 • 2016-12-27 16:31 • 来自相关话题

针对我国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工作存在认识高度还不一致、信息化应用呈现碎片化、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12月8日,在厦门召开的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工作交流会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信息化推进工作委员会2016年年会提出,信息化对提升勘察设计水平、设计质量和工程质量以及工作效率有着革命性的重大意义,应当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上来重视,以数字化、设计无纸化、智能化、一体化为目标推动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发展和应用。   勘察设计行业的信息化工作起步早、发展快,从率先甩图板、CAD技术应用开始,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一直对整个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李如生在会上指出,信息化是国家发展战略之一,也是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希望协会发挥行业优势和平台作用,促进建设领域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及时跟进总结勘察设计行业“互联网+”形势下管理、生产的新模式,推动引领新业态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单位以“高端引领、深化应用、因地制宜”为方针,不断加大投入和推广力度,积极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为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完成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的勘察设计任务,落实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提供了重要支撑。大型骨干勘察、设计企业基本建立了协同设计、三维设计和三维地层信息系统,企业综合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和文档管理系统等管理信息化应用基本普及,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工程数据共享和应用系统集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中小型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与信息技术应用先进企业的差距逐步缩小,信息资源体系和信息化标准建设稳步推进,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模式建设已初见成效。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 施设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施设坦言,勘察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尚存四方面问题: 一是在对信息化工作有了普遍认识的基础上,认识的高度还不一致。很多企业还没有放到战略高度,没有务实推进的打算及长远规划,更谈不上顶层设计。 二是信息化应用呈现碎片化。很多企业为了应用而应用,BIM的应用与企业管理的脱节使信息的效率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三是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信息化应用的水平不断提高,而中小型企业应用水平相对较弱。福建、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应用较好,部分地区应用滞后。 四是进口和国产软件供应商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给勘察设计企业的技术支持水平不断提高,但在规模性和系统性上尚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施设强调,信息化对提升勘察设计水平、设计质量和工程质量以及工作效率,有着革命性的重大意义,务必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上来重视。应用BIM技术是勘察设计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数字化、设计无纸化、智能化、一体化是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应用的目标。勘察设计行业发展信息化还需对实现动态精准设计、BIM设计和虚拟现实、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和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研究。协会要成为信息化技术研究和协作的开发团队、成为信息化交流和培训的平台、成为发展和推广信息技术和产品的服务单位和平台。 会议对“十二五”期间实施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及个人进行了表彰。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等128家单位获评先进单位,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任天新等141人获评先进个人。来自全国各地各专业领域的勘察设计企业,软件、硬件研发企业的300多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来源:中国建设报   查看全部

针对我国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工作存在认识高度还不一致、信息化应用呈现碎片化、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12月8日,在厦门召开的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工作交流会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信息化推进工作委员会2016年年会提出,信息化对提升勘察设计水平、设计质量和工程质量以及工作效率有着革命性的重大意义,应当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上来重视,以数字化、设计无纸化、智能化、一体化为目标推动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发展和应用。
 

信息化.jpg

勘察设计行业的信息化工作起步早、发展快,从率先甩图板、CAD技术应用开始,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一直对整个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李如生在会上指出,信息化是国家发展战略之一,也是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希望协会发挥行业优势和平台作用,促进建设领域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及时跟进总结勘察设计行业“互联网+”形势下管理、生产的新模式,推动引领新业态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单位以“高端引领、深化应用、因地制宜”为方针,不断加大投入和推广力度,积极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为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完成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的勘察设计任务,落实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提供了重要支撑。大型骨干勘察、设计企业基本建立了协同设计、三维设计和三维地层信息系统,企业综合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和文档管理系统等管理信息化应用基本普及,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工程数据共享和应用系统集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中小型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与信息技术应用先进企业的差距逐步缩小,信息资源体系和信息化标准建设稳步推进,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模式建设已初见成效。
2016-信息化大会4施总_副本.jpg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 施设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施设坦言,勘察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尚存四方面问题:

一是在对信息化工作有了普遍认识的基础上,认识的高度还不一致。很多企业还没有放到战略高度,没有务实推进的打算及长远规划,更谈不上顶层设计。

二是信息化应用呈现碎片化。很多企业为了应用而应用,BIM的应用与企业管理的脱节使信息的效率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三是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信息化应用的水平不断提高,而中小型企业应用水平相对较弱。福建、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应用较好,部分地区应用滞后。

四是进口和国产软件供应商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给勘察设计企业的技术支持水平不断提高,但在规模性和系统性上尚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施设强调,信息化对提升勘察设计水平、设计质量和工程质量以及工作效率,有着革命性的重大意义,务必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上来重视。应用BIM技术是勘察设计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数字化、设计无纸化、智能化、一体化是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应用的目标。勘察设计行业发展信息化还需对实现动态精准设计、BIM设计和虚拟现实、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和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研究。协会要成为信息化技术研究和协作的开发团队、成为信息化交流和培训的平台、成为发展和推广信息技术和产品的服务单位和平台。
2016-信息化大会表彰1.png

2016-信息化大会表彰2.png

会议对“十二五”期间实施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及个人进行了表彰。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等128家单位获评先进单位,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任天新等141人获评先进个人。来自全国各地各专业领域的勘察设计企业,软件、硬件研发企业的300多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来源:中国建设报  
信息化2.jpg


阿里研究员院长高红冰:向公司模式告别,未来属于平台

谈天论地shania812138 发表了文章 • 1 个评论 • 694 次浏览 • 2016-12-22 14:50 • 来自相关话题

2016年12月17日,2017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年报告会暨中国人才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如论讲堂盛大举行。本次新年报告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办,北京东方慧博人力资源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来自政界、学界和企业界的100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人与组织关系的重塑这一主题切磋互动、跨界交流。超过5万人次在线观看了本次活动的网络直播,精彩的演讲和互动引起观众的热烈反响。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先生作了题为“向公司告别,未来属于平台”极具未来感、前瞻性的主题演讲。 互动环节,高红冰院长与中国人民大施炜、苏中兴两位教授,针对平台对于人与组织关系的重塑,平台性质界定,科斯交易成本理论,组织无边界性,规则博弈,平台治理等话题进行交流与智慧碰撞,妙语连珠、精彩纷呈。 以下是高红冰院长发言实录,以飨读者。 各位好,很荣幸到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这个平台上来讨论组织平台人力资源这个话题。今天在座大部分人是从事人力资源行业的,几位专家和教授也在讲HR的工作会永远存在下去,我相信会存在下去,但是做的事情肯定会发生重大变化,事务性的东西将来会转向管文化和价值观,这是大趋势。   今天在阿里巴巴组织中感觉到了,公司的管理、公司的运营更多的转向不是靠战略、靠公司组织方式,而是靠文化价值系统重新塑造,文化价值系统的塑造最终来决定一个组织,决定一个社会的关系,这肯定是互联网进一步渗透发展的终极。人工智能一定会把那些日常事务性的东西解决掉,但是是不是还会有辞退员工的事情,不知道。因为大量斜杠青年根本不在公司上班,他们没有HR,未来越来越多的人他们不需要在公司上班,他们的名片都是斜杠摄影家、斜杠出租车司机等等。如果公司消失了不知道在座在公司做HR,不知道去哪里做HR? 互联网平台成为了经济社会组织的现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了一个事情,我们看到的今天的生产线工业化的流程,工业化的流程把整个公司塑造出来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帮助管理公司提升效率,第四次工业革命我看到的平台型的组织出现了,今天看到的淘宝、滴滴,大量的平台企业的出现后发现,这些人并没在公司上班。淘宝上千万商家,网店、物流、电商服务从业人员口有1500万,这些人群都不是阿里巴巴的员工,都不是阿里巴巴HR要管的事情。平台型的组织方式,社会化就业是主要的组织方式,这个趋势会更加的快。 在20年前,排在全球的前20个市值最高的公司,当时的市值只有1600多亿美元,20年后,今年11月份的数据,同样是排在前15的互联网企业,市值过了三万亿,15家中,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有五家,美国有十家,中国和美国是互联网世界双巨头,市值翻了180倍,这20年变化很大。黑色的部分是工业化的企业,绿色的部分是互联网、IT、DT的企业,在2016年8月1日历史性的发生了反转,排在前五位市值最高的公司全部是互联网公司,石油、零售业、银行业这些大的巨头全部退在后面,这是很强的信号,一个时代的巨变到来了,到了拐点,到了巨大的拐点,传统的工业领域就业的人,或者传统经济、传统工业组织就业者,肯定慢慢会向互联网平台去迁移。 生态的背后对标把传统的工业经济巨头和今天互联网巨头对比,举例阿里巴巴,今年3月份财年到来交易额突破了三万亿,三万亿交易对标沃尔玛,沃尔玛是4800亿美元左右,220多万员工,全球将近十万个门店组织了一个巨大的零售体系,靠IT系统把门店和商品组织管理起来。阿里巴巴零售平台靠淘宝交易系统、靠新的评价体系,靠几十万服务商、全网络化支付交易系统、大量社会化物流公司的合作,形成了全新的商业零售生态系统,阿里巴巴搭建了一个交易、支付、物流的平台,阿里巴巴不卖一个商品,转帐的银行帐户也是用户自己的,这样的社会化大平台下,它的就业、组织是什么方式呢?阿里巴巴只有三万多员工,真正从事淘宝、天猫、聚划算的员工也就是八千名。这样新型的组织来看,未来公司的发展会进一步走向开放、协作、透明的社会化体系,这背后要看HR会如何变化,商业组织和人如何变化,这其中有很多可以思考的地方。   从有边界到无边界。工业经济到信息时代,最大的区别是公司是有边界的,公司内部造成了自己的聘用员工的公司内部、公司外部的系统,公司整个商业的、制造业价值链流程中有自己封闭的系统,如果公司从价值链角度去延展,一个制造业企业,比如华为,有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下游分销商,上下游加在一起整个组织的商业组织个数是几万家企业,今天淘宝上去看,开放系统聚集上千万商家,所以不是一个量级,组织方式也完全不同。互联网平台开店就来注册,背后靠信用和数据化进行连接的一套新的开放体系,深化以后高度社会化协作的体系,这是平台化发展的方向。 公司发明是工业革命最大的发明,如果没有公司制的发明,现代企业是不可能成立的,公司发明最大的突破是有限责任,公司以注册资本承担责任,过去是个人承担无限责任,当出现公司的有限责任以后制度上进行更大的创造。第二个要点,公司成立以后资产可以由公司作为载体进行转让,构思可以资产化不同体间流动,法人地位,公司出现工业革命,带来很大的突破和创新,公司出现后,当时成立公司是一个特权,今天来看随便一个人都可以注册成立公司,公司成了普遍的产业,2000年互联网兴起很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融资和开放的公司很多,一个人手头会拿着十几个公司,公司很普遍。 现在进一步发展这种公司制的模式会淡出。公司的典型特征,公司要有效益一定要实行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要分等级的,公司的管理分专业化,要把人放在公司里,人如果有情绪在整个工业过程管理中是不好的,人最好可以变成一个机器,变化流程的一部分,这是工业经济中最大的特点,现在互联网经济带来的冲击越来越要求人有自己的个性化,人在公司中进一步突出公司对他的舒服,人要讲理想、讲情怀,这是互联网要求开放性带来的变化,但在过去的工业经济情况下越多的规章制度、越严密的流程,是效率最高的产出最多的。 进入后工业社会,过去是讲生产经营,现在经济开始转向消费者为中心。上世纪70年代生产什么就能够卖掉什么,因为那个时候商品是短缺的,到了上世纪80年代,生产的东西就过剩了,跟消费对不上了,所以会有库存,现在生产出来的东西一半以上卖不掉,因为无法对接。后工业化时代生产大量的过剩,生产能力的提高、产品大量的产出,导致了整个全社会化不光是中国,全世界的生产过剩,过剩的结果是产品如何推到消费者中间,这出现了逆转,变成了消费者来挑选产品,这个时候消费者进入到了整个商业世界、制造业世界的中心。由过去工业化企业进行严密的生产和组织推产品给消费者,现在变成消费者为中心来选择生产者。 今天必须把消费者放在中间,消费者是整个商业活动的中心。生产制造过程发生了逆转,B2C转向了C2B的模式,消费者提出诉求,生产商进行定制,定制可以按商品数和不同的消费者分层来挖掘消费者的需求,根据消费者需求挖掘消费的意愿,然后塑造产品的功能和价值,B2C转向C2B,商业活动倒转带来了对整个工业经济、信息经济重新的塑造,这个过程中过去的工厂式的做RND、原材料供应和生产制造、做批发、零售和消费是线性价值链,今天是网状的价值链,消费者在中间,所有的基于这个做生产和活动。 阿里零售平台有两个重要的动力:技术创新与商业变革。技术创新把过去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技术不断拓展商业、金融业的边界,拓展生活空间。过去造成垂直的行业全部打破;商业变革,由B2C转向C2B,不断推动过去工业经济组织的方式,转向平台型、全社会化开放的体系,这个时候进入真正意义的商业的生态系统。商业开放生态系统中,每天在产生大量新的服务商、新的职位、新的岗位,你可以去管理一百万员工,但是无法管理开放性的上千万,每天生出新的、死掉一些旧的不断的翻新的动态的系统,这个系统的背后核心的交易系统还是支撑衍生系统和整个社会化服务系统的变化。 新的价值创造,推动社会化就业还是产生新的经济增长和消费的增长。平台型就业大量的涌现,客户源的角度来看,平台在拓展每个用户的来源,收入的激励发生很大变化,在平台上进行操作的时候,你的行为不断被记录下来,形成了信用分值,信用的评价系统变成了社会化的激励系统,可以通过用户评价得到,不再靠公司给某一个主管打分来得到,社会化的激励机制变成了效率提升的关键。时间的分配,网店和消费者都可以用碎片化的时间,零工经济就出现了,分时就业,而不是八小时上班,可以在非八小时外做事情,随便的时间聚集变成一个工作,这是平台经济变成新的常态,常态的背后一些典型的代表,淘宝的平台、iPhone的APP,供应链管理支撑亚马逊、阿里巴巴平台,分享链的管理平台,滴滴打车,自由工作者的群体日益扩大,白天上班晚上去代驾,完全可以灵活切换不同的角色,P2P的工业模式,就业者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实现了跟市场的对接,关键通过市场的连接价值得以实现,获得自己的收入。 互联网自由、开放、分享、透明的文化,想封闭想搞垄断是不可能的,人们会在不同的组织中、不同的平台中切换他的工作,这会变成非常灵活的就业方式。 未来组织的演变,首先组织进一步开放没有边界,组织小微化,会变成小社群、小组织,这是典型的特征,专业化、自组织化,自己会自由的连接不用自己去规定,核心的专家化,组织结构趋于大的云端平台重新构建组织模式。 公司+雇员进一步转向平台+个人。公司会不断雇佣员工,但是员工会不断离开公司跑到平台上,平台上的个人无法定义是谁,在平台上可以多平台进行多方位的就业,这样的模式下变成了新的组织方式是小前端、大平台、多生态。个体要求有两个能力,第一是专家化的能力,个人有非常强的专业能力或者自己的专家能力,同时非常灵活的切换模式,今天拿这个能力接入这个平台换一个系统也可以就业,能力在他身上走到哪里都可以实现自己的就业,跟过去的工厂方式不一样,工厂要聘用进去安排在流水线上,今天平台上流水线是新的平台化的系统,不是过去必须把时间固定化的就业岗位。   治理方面组织平台化、系统生态化、治理多元化也在发生。 进入到大、小、富、共的状态。美军击毙本拉登的案例,也正是突击队士兵的“小前端”+美国全球控制指挥系统“大平台”,大平台的背后美国纵深巨大的军工产业“富生态”。未来的经济已经开始呈现,将由大企业和跨国公司主导,逐渐转向平台型经济体,转向跨国境的平台加个人的组织方式,这可能是未来经济和商业组织的方向,也是未来整个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在这个背后大家再去思考公司没有了,HR干什么? 谢谢! 演讲配套PPT: 查看全部
2016年12月17日,2017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年报告会暨中国人才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如论讲堂盛大举行。本次新年报告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办,北京东方慧博人力资源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来自政界、学界和企业界的100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人与组织关系的重塑这一主题切磋互动、跨界交流。超过5万人次在线观看了本次活动的网络直播,精彩的演讲和互动引起观众的热烈反响。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先生作了题为“向公司告别,未来属于平台”极具未来感、前瞻性的主题演讲。
互动环节,高红冰院长与中国人民大施炜、苏中兴两位教授,针对平台对于人与组织关系的重塑,平台性质界定,科斯交易成本理论,组织无边界性,规则博弈,平台治理等话题进行交流与智慧碰撞,妙语连珠、精彩纷呈。
IMG_2886.JPG

以下是高红冰院长发言实录,以飨读者。

各位好,很荣幸到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这个平台上来讨论组织平台人力资源这个话题。今天在座大部分人是从事人力资源行业的,几位专家和教授也在讲HR的工作会永远存在下去,我相信会存在下去,但是做的事情肯定会发生重大变化,事务性的东西将来会转向管文化和价值观,这是大趋势。


 

今天在阿里巴巴组织中感觉到了,公司的管理、公司的运营更多的转向不是靠战略、靠公司组织方式,而是靠文化价值系统重新塑造,文化价值系统的塑造最终来决定一个组织,决定一个社会的关系,这肯定是互联网进一步渗透发展的终极。人工智能一定会把那些日常事务性的东西解决掉,但是是不是还会有辞退员工的事情,不知道。因为大量斜杠青年根本不在公司上班,他们没有HR,未来越来越多的人他们不需要在公司上班,他们的名片都是斜杠摄影家、斜杠出租车司机等等。如果公司消失了不知道在座在公司做HR,不知道去哪里做HR?


IMG_2888.JPG

互联网平台成为了经济社会组织的现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了一个事情,我们看到的今天的生产线工业化的流程,工业化的流程把整个公司塑造出来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帮助管理公司提升效率,第四次工业革命我看到的平台型的组织出现了,今天看到的淘宝、滴滴,大量的平台企业的出现后发现,这些人并没在公司上班。淘宝上千万商家,网店、物流、电商服务从业人员口有1500万,这些人群都不是阿里巴巴的员工,都不是阿里巴巴HR要管的事情。平台型的组织方式,社会化就业是主要的组织方式,这个趋势会更加的快。


IMG_2894.JPG

在20年前,排在全球的前20个市值最高的公司,当时的市值只有1600多亿美元,20年后,今年11月份的数据,同样是排在前15的互联网企业,市值过了三万亿,15家中,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有五家,美国有十家,中国和美国是互联网世界双巨头,市值翻了180倍,这20年变化很大。黑色的部分是工业化的企业,绿色的部分是互联网、IT、DT的企业,在2016年8月1日历史性的发生了反转,排在前五位市值最高的公司全部是互联网公司,石油、零售业、银行业这些大的巨头全部退在后面,这是很强的信号,一个时代的巨变到来了,到了拐点,到了巨大的拐点,传统的工业领域就业的人,或者传统经济、传统工业组织就业者,肯定慢慢会向互联网平台去迁移。


IMG_2893.JPG

生态的背后对标把传统的工业经济巨头和今天互联网巨头对比,举例阿里巴巴,今年3月份财年到来交易额突破了三万亿,三万亿交易对标沃尔玛,沃尔玛是4800亿美元左右,220多万员工,全球将近十万个门店组织了一个巨大的零售体系,靠IT系统把门店和商品组织管理起来。阿里巴巴零售平台靠淘宝交易系统、靠新的评价体系,靠几十万服务商、全网络化支付交易系统、大量社会化物流公司的合作,形成了全新的商业零售生态系统,阿里巴巴搭建了一个交易、支付、物流的平台,阿里巴巴不卖一个商品,转帐的银行帐户也是用户自己的,这样的社会化大平台下,它的就业、组织是什么方式呢?阿里巴巴只有三万多员工,真正从事淘宝、天猫、聚划算的员工也就是八千名。这样新型的组织来看,未来公司的发展会进一步走向开放、协作、透明的社会化体系,这背后要看HR会如何变化,商业组织和人如何变化,这其中有很多可以思考的地方。


 

从有边界到无边界。工业经济到信息时代,最大的区别是公司是有边界的,公司内部造成了自己的聘用员工的公司内部、公司外部的系统,公司整个商业的、制造业价值链流程中有自己封闭的系统,如果公司从价值链角度去延展,一个制造业企业,比如华为,有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下游分销商,上下游加在一起整个组织的商业组织个数是几万家企业,今天淘宝上去看,开放系统聚集上千万商家,所以不是一个量级,组织方式也完全不同。互联网平台开店就来注册,背后靠信用和数据化进行连接的一套新的开放体系,深化以后高度社会化协作的体系,这是平台化发展的方向。


公司发明是工业革命最大的发明,如果没有公司制的发明,现代企业是不可能成立的,公司发明最大的突破是有限责任,公司以注册资本承担责任,过去是个人承担无限责任,当出现公司的有限责任以后制度上进行更大的创造。第二个要点,公司成立以后资产可以由公司作为载体进行转让,构思可以资产化不同体间流动,法人地位,公司出现工业革命,带来很大的突破和创新,公司出现后,当时成立公司是一个特权,今天来看随便一个人都可以注册成立公司,公司成了普遍的产业,2000年互联网兴起很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融资和开放的公司很多,一个人手头会拿着十几个公司,公司很普遍。


现在进一步发展这种公司制的模式会淡出。公司的典型特征,公司要有效益一定要实行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要分等级的,公司的管理分专业化,要把人放在公司里,人如果有情绪在整个工业过程管理中是不好的,人最好可以变成一个机器,变化流程的一部分,这是工业经济中最大的特点,现在互联网经济带来的冲击越来越要求人有自己的个性化,人在公司中进一步突出公司对他的舒服,人要讲理想、讲情怀,这是互联网要求开放性带来的变化,但在过去的工业经济情况下越多的规章制度、越严密的流程,是效率最高的产出最多的。


进入后工业社会,过去是讲生产经营,现在经济开始转向消费者为中心。上世纪70年代生产什么就能够卖掉什么,因为那个时候商品是短缺的,到了上世纪80年代,生产的东西就过剩了,跟消费对不上了,所以会有库存,现在生产出来的东西一半以上卖不掉,因为无法对接。后工业化时代生产大量的过剩,生产能力的提高、产品大量的产出,导致了整个全社会化不光是中国,全世界的生产过剩,过剩的结果是产品如何推到消费者中间,这出现了逆转,变成了消费者来挑选产品,这个时候消费者进入到了整个商业世界、制造业世界的中心。由过去工业化企业进行严密的生产和组织推产品给消费者,现在变成消费者为中心来选择生产者。


IMG_2892.JPG

今天必须把消费者放在中间,消费者是整个商业活动的中心。生产制造过程发生了逆转,B2C转向了C2B的模式,消费者提出诉求,生产商进行定制,定制可以按商品数和不同的消费者分层来挖掘消费者的需求,根据消费者需求挖掘消费的意愿,然后塑造产品的功能和价值,B2C转向C2B,商业活动倒转带来了对整个工业经济、信息经济重新的塑造,这个过程中过去的工厂式的做RND、原材料供应和生产制造、做批发、零售和消费是线性价值链,今天是网状的价值链,消费者在中间,所有的基于这个做生产和活动。


阿里零售平台有两个重要的动力:技术创新与商业变革。技术创新把过去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技术不断拓展商业、金融业的边界,拓展生活空间。过去造成垂直的行业全部打破;商业变革,由B2C转向C2B,不断推动过去工业经济组织的方式,转向平台型、全社会化开放的体系,这个时候进入真正意义的商业的生态系统。商业开放生态系统中,每天在产生大量新的服务商、新的职位、新的岗位,你可以去管理一百万员工,但是无法管理开放性的上千万,每天生出新的、死掉一些旧的不断的翻新的动态的系统,这个系统的背后核心的交易系统还是支撑衍生系统和整个社会化服务系统的变化。


20161220175706_页面_16.png

新的价值创造,推动社会化就业还是产生新的经济增长和消费的增长。平台型就业大量的涌现,客户源的角度来看,平台在拓展每个用户的来源,收入的激励发生很大变化,在平台上进行操作的时候,你的行为不断被记录下来,形成了信用分值,信用的评价系统变成了社会化的激励系统,可以通过用户评价得到,不再靠公司给某一个主管打分来得到,社会化的激励机制变成了效率提升的关键。时间的分配,网店和消费者都可以用碎片化的时间,零工经济就出现了,分时就业,而不是八小时上班,可以在非八小时外做事情,随便的时间聚集变成一个工作,这是平台经济变成新的常态,常态的背后一些典型的代表,淘宝的平台、iPhone的APP,供应链管理支撑亚马逊、阿里巴巴平台,分享链的管理平台,滴滴打车,自由工作者的群体日益扩大,白天上班晚上去代驾,完全可以灵活切换不同的角色,P2P的工业模式,就业者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实现了跟市场的对接,关键通过市场的连接价值得以实现,获得自己的收入。


互联网自由、开放、分享、透明的文化,想封闭想搞垄断是不可能的,人们会在不同的组织中、不同的平台中切换他的工作,这会变成非常灵活的就业方式。


IMG_2890.JPG

未来组织的演变,首先组织进一步开放没有边界,组织小微化,会变成小社群、小组织,这是典型的特征,专业化、自组织化,自己会自由的连接不用自己去规定,核心的专家化,组织结构趋于大的云端平台重新构建组织模式。


公司+雇员进一步转向平台+个人。公司会不断雇佣员工,但是员工会不断离开公司跑到平台上,平台上的个人无法定义是谁,在平台上可以多平台进行多方位的就业,这样的模式下变成了新的组织方式是小前端、大平台、多生态。个体要求有两个能力,第一是专家化的能力,个人有非常强的专业能力或者自己的专家能力,同时非常灵活的切换模式,今天拿这个能力接入这个平台换一个系统也可以就业,能力在他身上走到哪里都可以实现自己的就业,跟过去的工厂方式不一样,工厂要聘用进去安排在流水线上,今天平台上流水线是新的平台化的系统,不是过去必须把时间固定化的就业岗位。


IMG_2889.JPG

 
治理方面组织平台化、系统生态化、治理多元化也在发生。


进入到大、小、富、共的状态。美军击毙本拉登的案例,也正是突击队士兵的“小前端”+美国全球控制指挥系统“大平台”,大平台的背后美国纵深巨大的军工产业“富生态”。未来的经济已经开始呈现,将由大企业和跨国公司主导,逐渐转向平台型经济体,转向跨国境的平台加个人的组织方式,这可能是未来经济和商业组织的方向,也是未来整个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在这个背后大家再去思考公司没有了,HR干什么?


谢谢!


演讲配套PPT:
  
天津话梅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津ICP备15007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