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话梅糖工程服务众包平台!
工程公司

工程公司

设计院EPC项目商业模式体系重构与对策

项目管理zc12123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595 次浏览 • 2021-12-14 17:25 • 来自相关话题

当前设计院业务定位主要有三种:一是以发展工程总承包(EPC)能力为核心向工程公司转型;二是以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能力为核心向工程咨询公司转型;三是从单一设计业务向多元拓展。通过对2019年国内19家勘察设计上市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结构进行分析,其分布如图1所示。图1表明,相对于另外两种模式,选择EPC业务的勘察设计单位比例更高。尤其在新时代下,工程总承包(EPC)作为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催化剂”,已成为众多设计院转型的重要选择。 图1 19家上市设计企业主营业务结构 相对于国外,国内设计院发展EPC业务较晚,工程施工和项目管理经验积累不足,导致设计院EPC业务发展质量并不高。据某上市公司财务披露数据,EPC收入的毛利率仅为5.46%,比设计业务毛利率低25.27个百分点。因此,如何打破设计院EPC项目“高收入低盈利甚至无盈利”的现象,成为设计院向工程公司转型必须破解的关键问题。企业竞争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它决定着企业和项目的盈利能力。虽然已有部分文献试图破解这一现象,但鲜有从商业模式角度去寻找解决方案。本文希望通过重构EPC项目新商业模式及其相关研究,为设计院EPC项目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1 — 设计院EPC项目商业模式现状与变革 ▌1. 国内设计院EPC项目商业模式现状 EPC项目涵盖设计、采购和施工三个方面,需要更强的专业能力和项目整体管理水平。 在国际上,“总承包+分包”是国际上EPC项目主流做法。在国内,设计院在承揽EPC项目之后,也主要通过“总承包+分包”的方式实施项目。由于国内设计院尚未建立完善的分包商、供应商战略合作体系,往往存在“管了管不住”、“不管又不行”的分包囧象。同时,由于目前设计院EPC项目价值链较短,“分包差价收益”成为设计院EPC项目主要利润来源。这不但不能发挥EPC建设模式在设计、采购、施工中的协同增值优势,而且也难以发挥设计在EPC项目中的龙头作用,还会面临分包商工程质量、安全风险和费用索赔等风险。它也往往成为设计院EPC项目利润贡献度低甚至亏本的主要原因。理论与实践表明,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应具有定位要准、市场要大、扩展要快、壁垒要高、风险要低五大特征,显然传统的EPC“总承包+分包”商业模式难以形成企业的竞争壁垒和支撑企业快速发展的能力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组织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设计院在EPC项目经营管理中应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以保持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 ▌2.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的变革要求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应使企业保持EPC业务核心竞争力且能获得持续利润率的体系;需要体现设计、施工、咨询、供应商、分包商等项目参与方在EPC业务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项目参与方的潜在利益和相应收益的来源和方式。也就是,设计院EPC项目新的商业模式应体现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院在EPC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定位和地位。二是设计院作为总承包方与其它项目参与方的互动关系。三是设计院ECP项目收入来源及形式,利益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分配方式。 同时,通过SSCI收录的14篇文献中对商业模式定义的词频分析,顾客、利润、赚钱、战略、竞争力是排列前五的高频关键词,并结合埃森哲公司商业模式的观点,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应具有以下四个特质:一是具有持续的赢利能力。二是能为EPC项目业主提供独特的价值和增值服务。三是具有一套完整的且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资源和项目管理服务流程。四是将设计院和EPC项目内、外部项目参与方(者)都纳入到商业模式管理范围。因此,重构后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与传统“总承包+分包”经营方式相比,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2 —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的设计 ▌1. EPC新商业模式设计原则 商业模式不仅依赖于企业的技术,也存在行业差别和企业个体差异,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商业模式。尽管如此,但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在重构过程中应遵循一般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业主价值最大化原则 在满足业主对EPC项目功能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前提下,通过持续增值服务实现EPC项目投资更低、工期更短、业主价值最大化。 (2)持续赢利原则 既要确保设计院当前EPC项目能获得较勘察、设计等既有业务更高的利润、回报外,还要确保今后及未来较长时间内EPC业务能获得可观的收益。 (3)资源整合原则 既要实现EPC项目设计、采购和施工阶段的协同;又要实现企业内部勘测、设计、工程管理、商务等部门之间协同;还要实现分包商、供应商、咨询商等外部合同伙伴的协同以及系统内、外资源间高效运行。 (4)创新原则 既要有别于传统的EPC“总承包+分包”经营方式;又要体现设计院发展EPC业务的特色;还要不断延长业务价值链,持续增强EPC业务的增值和盈利能力;同时,把商业模式优化放在EPC业务能力发展全过程,保持EPC项目新商业模式长期生命力。 (5)融资有效性原则 既要考虑金融机构、联合体对EPC业务融资、投资支持;又要获得分包商、供应商等外部合作伙伴对延期付款的支持,以便解决EPC项目对资本要求压力大的实际情况。 (6)风险控制原则 既要考虑EPC项目技术难度、建设周期、业主特点等因素对商务报价风险影响的大小;又要考虑项目实施期间人、材、机等资源要素的涨价影响;还要避免项目在结算中业主反索赔、分包商索赔的风险。 上述六条主要原则将有利于确保重构后的设计院EPC项目商业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框架 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需要回答四个问题,一是Who(业主),应理解项目业主对EPC项目功能和价值的要求,并反馈给设计、采购和施工相关价值创造部门。二是What(产品、服务),应通过EPC项目实施能够营造出体现业主要求的工程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反映企业自身价值的增值服务。三是How(怎么做),即企业产品和服务需要依赖的资源和服务能力。四是Howmuch(造价),即EPC项目造价、成本以及企业从产品、服务提供中获得的利润和价值。通过2W2H的回答,便可构建如图2模式所示的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框架。图2中更加清晰地表明,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反映了EPC项目经营管理的本质是价值创造、增值服务与价值(利润)获取方式。 图2 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框架 ▌3.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构成要素 将EPC项目特征与Osterwalder九要素商业模式画布相结合,构建了如图3所示的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九要素画布。 图3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九要素画布[图片] — 3 — 设计院EPC项目 新商业模式要素定义与描述 根据图3中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九要素画布,需要识别并明确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九个元素的具体内容,并构建如图4所示的EPC项目新商业模式要素模型,具体如图4。 图4 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要素模型 ▌1. 客户细分 客户是指具有某些共性特征(企业可针对这些共性创造价值)的消费群体。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客户是指具有工程EPC项目发包资格和付款能力的当事人或继承人。 ▌2. 客户关系 即企业主动与消费群体建立的联系。在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客户关系管理以实现工程EPC项目承揽为目标,通过协调、整合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各环节与客户接触点,创造差异化美好的服务和质量体验,以期在设计院和客户之间形成良好而稳定的关系。 ▌3. 渠道通路 即企业接触客户与客户沟通并传递自身价值主张的各种途径。在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渠道通路是指以工程EPC项目招投标为中心,各种标前、标中、标后与客户互动的活动和行为。 ▌4. 价值主张 即为迎合细分客户群体的需求创造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在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价值主张则是围绕工程EPC项目某细分业主对象对项目功能和质量要求,按照项目合同约定提供、移交工程建筑物、构筑物以及相应的服务(增值服务)。 ▌5. 关键业务 即企业提供产品(服务)以及价值主张所必须实施的核心业务。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可根据关键业务的特点划分为三类:一是体现EPC建设模式特征的业务,即在可研或初步设计之后的设计、采购和施工任务。二是体现设计院发展EPC优势的业务,即设计引领全过程设计优化和价值工程(增值)。三是体现“总承包+分包”经营特色的业务,即出色的项目管理能力。也可从关键业务目标划分,即工程建筑物和构建物的建造,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综合最优解决方案和总承包项目管理。 ▌6. 核心能力(资源) 即实现价值主张,提供产品服务、接触市场、与客户建立关系并帮助企业获取利润的关键能力或资源。从资源类型上,可划分为实物资源、知识资源、人力资源、金融资源;从资源所有权上,可划分为企业自身的资源和合作伙伴的资源。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设计院的核心能力(资源)更侧重于优秀的设计团队、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和优秀的合作伙伴。 ▌7. 重要伙伴 即企业与外部组织所形成的合作关系网络以及商业联盟。包括非竞争性的战略联盟、竞合性的战略合作、合资(融资)关系和采供关系。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设计院的重要伙伴包括项目专项设计分包、施工单位、供应商、劳务、投资(金融)、检测机构、咨询单位等等。 ▌8. 成本结构 即企业实现价值主张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及其所占的比重。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项目费用包括管理费、设计费、采办服务费、施工费、设备材料费、联动投料试车费、临时动迁费、培训费、工程管理费以及税金。也可根据项目费用发生主体的不同,划分为企业自身生产成本和外包成本。 ▌9. 收入来源 即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获得的收入。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收入来源则指合同价格和合同结算价格。也可从EPC项目盈利能力角度将其归为赢利点,包括EPC项目的平均利润率(项目合理利润)、设计优化节约成本、工程索赔增加利润、业主方奖励、优化资源配置和投入节约成本、低于市场平均供应价和分包价节约成本、企业管理节约成本、节约风险费以及政府补贴和优惠等。— 4 —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重构对策建议 ▌1. 构建与EPC新商业模式相匹配的价值链 根据迈克尔·波特对价值链增值活动的分类,将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划分为辅助增值活动和基本增值活动;按照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应以项目承接、设计、采购、施工、交付维护为核心,构建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的价值链,见图5。 图5 设计院EPC商业模式中的价值链 ▌2. 大力发展两大核心能力 通过图2和图4分析表明,支撑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关键业务和核心能力(资源),因此,应结合设计院自身优势围绕关键业务培育两大核心能力。一是发展与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相适应的设计能力。重在体现三个“转变”,包括:从向设计阶段负责向全过程设计管理转变,树立设计、采购、施工融合意识;从传统设计业务体系的薪酬激励向EPC效益(绩效)赋薪转变,树立全过程成本意识;从传统设计“绘图”向制定产品(服务)标准转变,树立标准化意识。二是发展与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相适应的项目管理能力。重在体现四个“建立”,包括:建立矩阵式的EPC项目组织模式,有效整合设计院内部资源;建立EPC项目目标管理模式,统一所有管理人员的工作方法;建立目标跟踪与风险预警机制,强化进度、成本和风险管理;建立项目整体系统管理体系,推进整体节奏管理、整体实施阶段管理、整体范围管理、整体项目干系人管理。通过两种能力培养,有利于发挥设计引领EPC的龙头作用,有利于提升项目整体管理水平,以期实现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的价值主张。 ▌3. 建立与新商业模式相适应的分包战略合作伙伴 图2和图4表明,支撑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要素是伙伴,这与EPC“总承包+分包”的经营特点以及设计院发展EPC业务的核心资源要素定位相互吻合。因此,应围绕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和价值链,加强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主要体现四个“不仅、还”,包括:一是不仅应从规模、技术、财务和报价方面评价供应商、分包商,还应重视其价值观、企业责任等企业文化考查。二是不仅与供应商、分包商进行项目合同合作交流互动,还应推进双方联合开发与业务协同;三是不仅要约定责权清晰的总分包合同界面,还应建立管理和技术、工艺标准,向合作方输出质量文化;四是不仅对供应商、分包商建立分类分级管理、动态评价和退出机制,还应推进从商业采购、分包合作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升级。通过与供应商和分包商发展具有共同理念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才能为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提供坚强有力的外部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Zott,C,Amit,R.Thefitbetweenproductmarketstrategyandbusinessmodel:Implicationsforfirmperformance[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8(1):1-26. [2]张蕾,崔阳.欧美业主EPC项目管理特点和对策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3(9):64-68. [3]孔海东,张培,刘兵.商业模式创新与价值共创:一个整合分析框架[J].管理现代化,2019(2):26-29. [4]吴玥,杜梦丹.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与展望[J].商业经济研究,2019(4):101-104. [5]Osterwalder,A.Thebusinessmodelontology:Apropositionindesignscienceapproach[D].UniversitedeLausanne,2003. [6]黎传熙,祁明德.现代价值链下“新零售”商业模式的重构——基于“盒马鲜生”的九要素画布[J].企业经济,2020(4):46-57. [7]张腾,徐建军,叶成恒,等.EPC模式下的水电工程环境管理探索与实践[J].人民长江,2020(S2):155-157. [8]丁琦,王要武,徐鹏举.建筑企业价值链核心增值能力评价[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3):466-471. 来源|《建筑经济》 [图片] 本文来源于《建筑经济》杂志,作者翟博文、兰光裕、张思远、乐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全部
当前设计院业务定位主要有三种:一是以发展工程总承包(EPC)能力为核心向工程公司转型;二是以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能力为核心向工程咨询公司转型;三是从单一设计业务向多元拓展。通过对2019年国内19家勘察设计上市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结构进行分析,其分布如图1所示。图1表明,相对于另外两种模式,选择EPC业务的勘察设计单位比例更高。尤其在新时代下,工程总承包(EPC)作为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催化剂”,已成为众多设计院转型的重要选择。

图1 19家上市设计企业主营业务结构


wx-1.jpg



相对于国外,国内设计院发展EPC业务较晚,工程施工和项目管理经验积累不足,导致设计院EPC业务发展质量并不高。据某上市公司财务披露数据,EPC收入的毛利率仅为5.46%,比设计业务毛利率低25.27个百分点。因此,如何打破设计院EPC项目“高收入低盈利甚至无盈利”的现象,成为设计院向工程公司转型必须破解的关键问题。企业竞争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它决定着企业和项目的盈利能力。虽然已有部分文献试图破解这一现象,但鲜有从商业模式角度去寻找解决方案。本文希望通过重构EPC项目新商业模式及其相关研究,为设计院EPC项目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1 —
设计院EPC项目商业模式现状与变革
▌1. 国内设计院EPC项目商业模式现状

EPC项目涵盖设计、采购和施工三个方面,需要更强的专业能力和项目整体管理水平。

在国际上,“总承包+分包”是国际上EPC项目主流做法。在国内,设计院在承揽EPC项目之后,也主要通过“总承包+分包”的方式实施项目。由于国内设计院尚未建立完善的分包商、供应商战略合作体系,往往存在“管了管不住”、“不管又不行”的分包囧象。同时,由于目前设计院EPC项目价值链较短,“分包差价收益”成为设计院EPC项目主要利润来源。这不但不能发挥EPC建设模式在设计、采购、施工中的协同增值优势,而且也难以发挥设计在EPC项目中的龙头作用,还会面临分包商工程质量、安全风险和费用索赔等风险。它也往往成为设计院EPC项目利润贡献度低甚至亏本的主要原因。理论与实践表明,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应具有定位要准、市场要大、扩展要快、壁垒要高、风险要低五大特征,显然传统的EPC“总承包+分包”商业模式难以形成企业的竞争壁垒和支撑企业快速发展的能力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组织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设计院在EPC项目经营管理中应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以保持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

▌2.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的变革要求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应使企业保持EPC业务核心竞争力且能获得持续利润率的体系;需要体现设计、施工、咨询、供应商、分包商等项目参与方在EPC业务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项目参与方的潜在利益和相应收益的来源和方式。也就是,设计院EPC项目新的商业模式应体现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院在EPC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定位和地位。二是设计院作为总承包方与其它项目参与方的互动关系。三是设计院ECP项目收入来源及形式,利益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分配方式。

同时,通过SSCI收录的14篇文献中对商业模式定义的词频分析,顾客、利润、赚钱、战略、竞争力是排列前五的高频关键词,并结合埃森哲公司商业模式的观点,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应具有以下四个特质:一是具有持续的赢利能力。二是能为EPC项目业主提供独特的价值和增值服务。三是具有一套完整的且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资源和项目管理服务流程。四是将设计院和EPC项目内、外部项目参与方(者)都纳入到商业模式管理范围。因此,重构后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与传统“总承包+分包”经营方式相比,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2 —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的设计
▌1. EPC新商业模式设计原则

商业模式不仅依赖于企业的技术,也存在行业差别和企业个体差异,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商业模式。尽管如此,但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在重构过程中应遵循一般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业主价值最大化原则

在满足业主对EPC项目功能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前提下,通过持续增值服务实现EPC项目投资更低、工期更短、业主价值最大化。

(2)持续赢利原则

既要确保设计院当前EPC项目能获得较勘察、设计等既有业务更高的利润、回报外,还要确保今后及未来较长时间内EPC业务能获得可观的收益。

(3)资源整合原则

既要实现EPC项目设计、采购和施工阶段的协同;又要实现企业内部勘测、设计、工程管理、商务等部门之间协同;还要实现分包商、供应商、咨询商等外部合同伙伴的协同以及系统内、外资源间高效运行。

(4)创新原则

既要有别于传统的EPC“总承包+分包”经营方式;又要体现设计院发展EPC业务的特色;还要不断延长业务价值链,持续增强EPC业务的增值和盈利能力;同时,把商业模式优化放在EPC业务能力发展全过程,保持EPC项目新商业模式长期生命力。

(5)融资有效性原则

既要考虑金融机构、联合体对EPC业务融资、投资支持;又要获得分包商、供应商等外部合作伙伴对延期付款的支持,以便解决EPC项目对资本要求压力大的实际情况。

(6)风险控制原则

既要考虑EPC项目技术难度、建设周期、业主特点等因素对商务报价风险影响的大小;又要考虑项目实施期间人、材、机等资源要素的涨价影响;还要避免项目在结算中业主反索赔、分包商索赔的风险。

上述六条主要原则将有利于确保重构后的设计院EPC项目商业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框架

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需要回答四个问题,一是Who(业主),应理解项目业主对EPC项目功能和价值的要求,并反馈给设计、采购和施工相关价值创造部门。二是What(产品、服务),应通过EPC项目实施能够营造出体现业主要求的工程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反映企业自身价值的增值服务。三是How(怎么做),即企业产品和服务需要依赖的资源和服务能力。四是Howmuch(造价),即EPC项目造价、成本以及企业从产品、服务提供中获得的利润和价值。通过2W2H的回答,便可构建如图2模式所示的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框架。图2中更加清晰地表明,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反映了EPC项目经营管理的本质是价值创造、增值服务与价值(利润)获取方式。

图2 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框架


wx-2.jpg



▌3.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构成要素

将EPC项目特征与Osterwalder九要素商业模式画布相结合,构建了如图3所示的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九要素画布。

图3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九要素画布[图片]
wx-3.jpg


— 3 —
设计院EPC项目
新商业模式要素定义与描述
根据图3中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九要素画布,需要识别并明确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九个元素的具体内容,并构建如图4所示的EPC项目新商业模式要素模型,具体如图4。

图4 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要素模型


wx-4.jpg



▌1. 客户细分

客户是指具有某些共性特征(企业可针对这些共性创造价值)的消费群体。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客户是指具有工程EPC项目发包资格和付款能力的当事人或继承人。

▌2. 客户关系

即企业主动与消费群体建立的联系。在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客户关系管理以实现工程EPC项目承揽为目标,通过协调、整合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各环节与客户接触点,创造差异化美好的服务和质量体验,以期在设计院和客户之间形成良好而稳定的关系。

▌3. 渠道通路

即企业接触客户与客户沟通并传递自身价值主张的各种途径。在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渠道通路是指以工程EPC项目招投标为中心,各种标前、标中、标后与客户互动的活动和行为。

▌4. 价值主张

即为迎合细分客户群体的需求创造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在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价值主张则是围绕工程EPC项目某细分业主对象对项目功能和质量要求,按照项目合同约定提供、移交工程建筑物、构筑物以及相应的服务(增值服务)。

▌5. 关键业务

即企业提供产品(服务)以及价值主张所必须实施的核心业务。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可根据关键业务的特点划分为三类:一是体现EPC建设模式特征的业务,即在可研或初步设计之后的设计、采购和施工任务。二是体现设计院发展EPC优势的业务,即设计引领全过程设计优化和价值工程(增值)。三是体现“总承包+分包”经营特色的业务,即出色的项目管理能力。也可从关键业务目标划分,即工程建筑物和构建物的建造,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综合最优解决方案和总承包项目管理。

▌6. 核心能力(资源)

即实现价值主张,提供产品服务、接触市场、与客户建立关系并帮助企业获取利润的关键能力或资源。从资源类型上,可划分为实物资源、知识资源、人力资源、金融资源;从资源所有权上,可划分为企业自身的资源和合作伙伴的资源。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设计院的核心能力(资源)更侧重于优秀的设计团队、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和优秀的合作伙伴。

▌7. 重要伙伴

即企业与外部组织所形成的合作关系网络以及商业联盟。包括非竞争性的战略联盟、竞合性的战略合作、合资(融资)关系和采供关系。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设计院的重要伙伴包括项目专项设计分包、施工单位、供应商、劳务、投资(金融)、检测机构、咨询单位等等。

▌8. 成本结构

即企业实现价值主张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及其所占的比重。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项目费用包括管理费、设计费、采办服务费、施工费、设备材料费、联动投料试车费、临时动迁费、培训费、工程管理费以及税金。也可根据项目费用发生主体的不同,划分为企业自身生产成本和外包成本。

▌9. 收入来源

即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获得的收入。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收入来源则指合同价格和合同结算价格。也可从EPC项目盈利能力角度将其归为赢利点,包括EPC项目的平均利润率(项目合理利润)、设计优化节约成本、工程索赔增加利润、业主方奖励、优化资源配置和投入节约成本、低于市场平均供应价和分包价节约成本、企业管理节约成本、节约风险费以及政府补贴和优惠等。— 4 —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重构对策建议
▌1. 构建与EPC新商业模式相匹配的价值链

根据迈克尔·波特对价值链增值活动的分类,将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划分为辅助增值活动和基本增值活动;按照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应以项目承接、设计、采购、施工、交付维护为核心,构建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的价值链,见图5。

图5 设计院EPC商业模式中的价值链
wx-5.jpg

▌2. 大力发展两大核心能力

通过图2和图4分析表明,支撑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关键业务和核心能力(资源),因此,应结合设计院自身优势围绕关键业务培育两大核心能力。一是发展与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相适应的设计能力。重在体现三个“转变”,包括:从向设计阶段负责向全过程设计管理转变,树立设计、采购、施工融合意识;从传统设计业务体系的薪酬激励向EPC效益(绩效)赋薪转变,树立全过程成本意识;从传统设计“绘图”向制定产品(服务)标准转变,树立标准化意识。二是发展与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相适应的项目管理能力。重在体现四个“建立”,包括:建立矩阵式的EPC项目组织模式,有效整合设计院内部资源;建立EPC项目目标管理模式,统一所有管理人员的工作方法;建立目标跟踪与风险预警机制,强化进度、成本和风险管理;建立项目整体系统管理体系,推进整体节奏管理、整体实施阶段管理、整体范围管理、整体项目干系人管理。通过两种能力培养,有利于发挥设计引领EPC的龙头作用,有利于提升项目整体管理水平,以期实现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的价值主张。

▌3. 建立与新商业模式相适应的分包战略合作伙伴

图2和图4表明,支撑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要素是伙伴,这与EPC“总承包+分包”的经营特点以及设计院发展EPC业务的核心资源要素定位相互吻合。因此,应围绕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和价值链,加强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主要体现四个“不仅、还”,包括:一是不仅应从规模、技术、财务和报价方面评价供应商、分包商,还应重视其价值观、企业责任等企业文化考查。二是不仅与供应商、分包商进行项目合同合作交流互动,还应推进双方联合开发与业务协同;三是不仅要约定责权清晰的总分包合同界面,还应建立管理和技术、工艺标准,向合作方输出质量文化;四是不仅对供应商、分包商建立分类分级管理、动态评价和退出机制,还应推进从商业采购、分包合作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升级。通过与供应商和分包商发展具有共同理念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才能为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提供坚强有力的外部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Zott,C,Amit,R.Thefitbetweenproductmarketstrategyandbusinessmodel:Implicationsforfirmperformance[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8(1):1-26.

[2]张蕾,崔阳.欧美业主EPC项目管理特点和对策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3(9):64-68.

[3]孔海东,张培,刘兵.商业模式创新与价值共创:一个整合分析框架[J].管理现代化,2019(2):26-29.

[4]吴玥,杜梦丹.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与展望[J].商业经济研究,2019(4):101-104.

[5]Osterwalder,A.Thebusinessmodelontology:Apropositionindesignscienceapproach[D].UniversitedeLausanne,2003.

[6]黎传熙,祁明德.现代价值链下“新零售”商业模式的重构——基于“盒马鲜生”的九要素画布[J].企业经济,2020(4):46-57.

[7]张腾,徐建军,叶成恒,等.EPC模式下的水电工程环境管理探索与实践[J].人民长江,2020(S2):155-157.

[8]丁琦,王要武,徐鹏举.建筑企业价值链核心增值能力评价[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3):466-471.
来源|《建筑经济》

[图片]

本文来源于《建筑经济》杂志,作者翟博文、兰光裕、张思远、乐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过程工程咨询背后的博弈

项目管理zc12123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372 次浏览 • 2019-03-20 16:10 • 来自相关话题

2018年11月初,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和住建部办公厅联合发出了《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而当年3月,住建部就曾发了《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这两个征求意见稿有什么关系?又反映了什么问题? 自从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19号文)提出“鼓励投资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等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政府投资工程应带头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鼓励非政府投资工程委托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在民用建筑项目中,充分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鼓励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之后,EPC、全过程工程咨询以及建筑师负责制一跃成为行业“热词”,也成为各地管理部门政策制定和企业未来转型发展的“灯塔”。 2017年5月,住建部根据19号文发出了《关于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四川8省(市)以及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等40家企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三大“热词”由于在顶层设计的文件中只有简单的描述,在行业内虽然也一直有实践,但没有形成成熟和一致认可的定式,在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都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管理决策层以及各地方都有些不同的做法,除了发改委、住建部各自的“征求意见稿”,部分试点省(市)也各自出台自己的指导意见,由于对一些关键问题的理解不同,政策和做法也不尽相同。 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有几个关键问题,其一就是政策实施管理部门的分工,其次是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否包括设计技术服务在内,联合体算不算全过程? 发改委VS住建部 工程咨询行业的管理职能一直以来在国家发改委,工程咨询的定义也因此由发改委认定。从1984年到2017年,发改委(国家计委)在33年内发布了十多个有关工程咨询的文件:1984年出台的第一个文件认为工程咨询是设计的拓展和延伸(此时工程设计归发改委的前身,当时的国家计委主管);1998年提出为固定资产投资全过程服务的咨询设计服务体系;2001年参考国际上对工程顾问的解释提出工程咨询包括8个方面内容;2010年宣布与菲迪克FIDIC一致。2017年9月《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46号》,取消了由发改委实施的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随即发改委出台了《工程咨询行业管理办法》,重新明确了工程咨询的服务范围,对咨询服务单位实行告知性备案管理。 在此之前发改委的文件,工程咨询服务范围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共七大类。宏观层面有规划咨询、项目前期咨询、评估咨询,微观层面是指为工程项目提供决策实施和管理提供智力服务的,包括工程设计、招标代理、工程(设备)监理和工程项目管理。最新发布的《工程咨询行业管理办法》则归为四大类: (一)规划咨询:含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行业规划的编制; (二)项目咨询:含项目投资机会研究、投融资策划、项目建议书(预可行性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的编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咨询等; (三)评估咨询: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的对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PPP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的评估,规划和项目中期评价、后评价,项目概预决算审查,及其他履行投资管理职能所需的专业技术服务; (四)全过程工程咨询:采用多种服务方式组合,为项目决策、实施和运营持续提供局部或整体解决方案以及管理服务。事实上是将原来的微观层面整体归类为“全过程工程咨询”。 住建部在去年3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对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定义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研究和决策以及工程项目实施和运行(或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包含设计和规划在内的涉及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等各有关方面的工程咨询服务。而在两部委的联合征求意见稿中的说法是“在项目决策和建设实施两个阶段,着力破除制度性障碍,重点培育发展投资决策综合性工程咨询和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将住建部理解的全过程拆分为了项目决策和建设实施两个阶段,前者发展“综合性工程咨询”,后者才提“全过程工程咨询”。 这便是为什么会有两个征求意见稿出台的背景,后者其实是对前者的否定,而且住建部也承认了这种解释。多年来由于管理分工而造成的条块分割一直是工程咨询行业发展的阻碍,原本以为“全过程”会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然而,发改委只简单地以“重新归类”的方式,一记“化骨绵掌”,一切回归原点。 设计单位VS监理单位 在两大部委的意见明确之后,全过程在“建设实施”阶段的主要矛盾变成“资质管理造成的企业业务范围单一和全过程所需要的综合资质及全面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当下,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包括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企业都提出要向全过程工程咨询转型,但业务能力相对全面的还是设计和监理。40个试点单位中有2家勘察单位,16家监理单位,其余的都是设计企业。从中也能看出一些倾向性。 全过程咨询是由设计牵头向上下延伸还是监理牵头设计分包?这里其实有涉咨询的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广义的咨询,包含技术咨询、经济咨询和管理咨询等,而狭义的工程咨询概念,与一些省市将监理、造价、招投标等协会合并成为“工程咨询协会”相一致,其核心是“项目管理”,其中并不包括设计技术服务。 就在“全过程”的概念被提出之前,2016年底江苏省发布了《关于推进工程建设全过程项目管理咨询服务的指导意见》,2017年3月上海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服务的通知》,其中提到的项目管理包括工程项目前期策划、项目设计、施工前准备、施工、竣工验收和保修等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项目管理服务,基本等同于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为此,上海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再出台关于全过程咨询的指导文件,因为管理部门认为两者基本一致,没有必要为了一个新的名词而重新出台一套政策。 如此来看,对于全过程工程咨询有两种理解方式,一种是全过程项目管理,一种则是设计+项目管理。 未来随着模式的成熟,无论什么样的企业只要有能力都可以做全过程咨询服务,但在目前的限制条件之下,监理和设计谁更适合来牵头,而各自的优势又在哪里? 早在1999年《关于加快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101号文)》中就提出,勘察设计单位要加快与国际工程咨询业接轨的步伐,由单一功能的设计院向为建设项目全过程提供各种咨询服务的工程公司。之后又提出设计单位要积极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大力发展建设项目总承包和项目管理。设计单位尤其是大型的工程设计单位早已具备了以设计为主导的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以设计为主导”的全过程咨询,也是国际通行的模式。 另一方面,自1988年推行监理制度以来,国家一直在引导监理单位向工程咨询和项目管理模式发展,事实上原建设部1989年发布的《建设监理试行规定》对监理业务的职责范围与当下对全过程工程咨询的业务范围基本一致,分为建设前期、设计阶段、施工招标阶段、施工阶段和保修阶段。“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95年,原建设部和原国家计委联合印发《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废止了原建设部发布的《建设监理试行规定》,工程建设监理的主要内容被描述为“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进行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协调有关单位间的工作关系”,监理的职能被大大减化。如此看来,监理单位提出要职能“回归”,大力发展“以大中型监理单位为主导,勘察设计企业为支持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似乎也“名正言顺”。 其实设计和监理各有优势。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起着先导作用,它引导其他工程咨询业务的进行,对于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增值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在国际上,建筑设计公司通常向业主提供从项目前期至设计全程(含策划、方案、招标图、施工图等)、招投标、施工监理等“一条龙”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这也是与UIA国际建协对建筑师职业责任的界定相一致。因此可以理解为全过程工程咨询在建筑设计领域即是“建筑师负责制”。 监理单位的优势在于监管主体定位,除了施工监理之外,大中型的监理企业还开展了项目管理、工程代建等业务,具有对建设项目工程管理的人才和能力,机构设置完备,有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等,在控制工程投资、质量和安全,协调工程进度等作用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 各自的优势很明显,但也各有缺陷。设计企业技术服务能力强但普遍缺乏项目管理人才,不过,多年的项目管理和设计总包管理也为设计单位培养了一批复合型人才。如果建筑师负责制能尽快推行,成为常态,专业设计人员具备管理能力,那么设计单位必然是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理想提供者。监理企业管理能力强,但要同时具备设计能力几乎是要“转身”而不是转型。 而实际操作层面是否需要一个企业具备所有能力,其实也有不同的看法。 联合体VS碎片化 自从工程总承包相关政策出台之后,设计施工联合体的总承包算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总承包”有不少争议,而“全过程”是将每个珠子串联起来的线还是“项链”本身?其中包括不包括设计?如何组织才不是“碎片化”?联合体是否算“拼接”?几家可以组成联合体?一家牵头,其他环节能否分包或是转委托? 所谓“碎片化”是指“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工程实施各个环节由设计、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监理等机构各自独立执行,相互之间缺乏联动。住建部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可由一家具有综合能力的工程咨询企业实施,或可由多家具有不同专业特长的咨询企业联合实施”,并鼓励“联合经营、并购重组”。而有不少专家认为,实施过程中如果将设计、造价、招标、监理企业进行简单“整合”,很可能演化为“碎片化”咨询的“拼接”,也达不到“全过程”的初衷。 8个试点省市出台的指导意见各不相同。目前明确允许分包的地区有:福建、广东、广西和江苏;明确允许联合体投标的地区有:福建、四川、广西和江苏;四川和广西仅允许由两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福建和四川省在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范围中都提到了设计服务;四川省在委托方式中也提到了“依法应当进行招标的项目,当实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理时,只需对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其中一项进行招标即可,其他咨询服务可直接委托给同一家咨询单位”;福建省也提到“经过依法发包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项目,不再另行组织规划、可研、评估、勘察、设计、监理、造价等单项咨询业务招标。接受委托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单位可以是一个单位”,因此福建和四川省都允许承接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企业承担同一项目的设计,但不能承担施工和材料设备供应。 其中广东提出“1+N”模式,“1”是指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必选项),“N”则指各阶段。而服务计费也采取“1+N”叠加计费模式。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尤其在建筑类项目中,这种方式在实现中更容易操作。比如上海同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提出的“1+X”服务模式,就是以项目管理为统领,牵头其他阶段的技术和服务,与广东提出的“1+N”模式基本同义。但是这种模式是否与国际接轨,而以“设计为主导”又如何体现? 也有专家认为,“1+N”的“糖葫芦式”模式并没有脱离“项目管理”的认知框架,各种专业咨询之间仍然是离散的,甚至于加剧了“碎片化”,还增加了一个利益群体,不但不能节约造价,业主还要多支付集成管理费。即使这个“1”是指“设计”,也不是真正的“全过程”。 尽管还有很多问题“说不清”,也因此大家都能积极争取,比如最近造价咨询行业就提出,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核心是通过整合与集成构成“管理创造价值”的过程,因此以投资控制为核心的全过程咨询服务,从成本管理向投资控制和价值工程方面拓展,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每类企业都能从中看到机会、找到佐证其优势的“理论依据”、能“蹭热度”的政策就是一个好政策。期望通过企业的不断实践,从项目实操层面不断跨越一个个障碍,从而实现真正的与国际接轨的“全过程”。 (本文来源于《建筑时报》第500期(2019年3月4日)第5版,作者:李武英;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查看全部
2018年11月初,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和住建部办公厅联合发出了《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而当年3月,住建部就曾发了《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5.11_.png

这两个征求意见稿有什么关系?又反映了什么问题?

自从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19号文)提出“鼓励投资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等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政府投资工程应带头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鼓励非政府投资工程委托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在民用建筑项目中,充分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鼓励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之后,EPC、全过程工程咨询以及建筑师负责制一跃成为行业“热词”,也成为各地管理部门政策制定和企业未来转型发展的“灯塔”。

2017年5月,住建部根据19号文发出了《关于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四川8省(市)以及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等40家企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三大“热词”由于在顶层设计的文件中只有简单的描述,在行业内虽然也一直有实践,但没有形成成熟和一致认可的定式,在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都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管理决策层以及各地方都有些不同的做法,除了发改委、住建部各自的“征求意见稿”,部分试点省(市)也各自出台自己的指导意见,由于对一些关键问题的理解不同,政策和做法也不尽相同。

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有几个关键问题,其一就是政策实施管理部门的分工,其次是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否包括设计技术服务在内,联合体算不算全过程?

发改委VS住建部

工程咨询行业的管理职能一直以来在国家发改委,工程咨询的定义也因此由发改委认定。从1984年到2017年,发改委(国家计委)在33年内发布了十多个有关工程咨询的文件:1984年出台的第一个文件认为工程咨询是设计的拓展和延伸(此时工程设计归发改委的前身,当时的国家计委主管);1998年提出为固定资产投资全过程服务的咨询设计服务体系;2001年参考国际上对工程顾问的解释提出工程咨询包括8个方面内容;2010年宣布与菲迪克FIDIC一致。2017年9月《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46号》,取消了由发改委实施的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随即发改委出台了《工程咨询行业管理办法》,重新明确了工程咨询的服务范围,对咨询服务单位实行告知性备案管理。

在此之前发改委的文件,工程咨询服务范围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共七大类。宏观层面有规划咨询、项目前期咨询、评估咨询,微观层面是指为工程项目提供决策实施和管理提供智力服务的,包括工程设计、招标代理、工程(设备)监理和工程项目管理。最新发布的《工程咨询行业管理办法》则归为四大类:

(一)规划咨询:含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行业规划的编制;

(二)项目咨询:含项目投资机会研究、投融资策划、项目建议书(预可行性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的编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咨询等;

(三)评估咨询: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的对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PPP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的评估,规划和项目中期评价、后评价,项目概预决算审查,及其他履行投资管理职能所需的专业技术服务;

(四)全过程工程咨询:采用多种服务方式组合,为项目决策、实施和运营持续提供局部或整体解决方案以及管理服务。事实上是将原来的微观层面整体归类为“全过程工程咨询”。

住建部在去年3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对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定义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研究和决策以及工程项目实施和运行(或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包含设计和规划在内的涉及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等各有关方面的工程咨询服务。而在两部委的联合征求意见稿中的说法是“在项目决策和建设实施两个阶段,着力破除制度性障碍,重点培育发展投资决策综合性工程咨询和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将住建部理解的全过程拆分为了项目决策和建设实施两个阶段,前者发展“综合性工程咨询”,后者才提“全过程工程咨询”。

这便是为什么会有两个征求意见稿出台的背景,后者其实是对前者的否定,而且住建部也承认了这种解释。多年来由于管理分工而造成的条块分割一直是工程咨询行业发展的阻碍,原本以为“全过程”会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然而,发改委只简单地以“重新归类”的方式,一记“化骨绵掌”,一切回归原点。

设计单位VS监理单位

在两大部委的意见明确之后,全过程在“建设实施”阶段的主要矛盾变成“资质管理造成的企业业务范围单一和全过程所需要的综合资质及全面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当下,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包括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企业都提出要向全过程工程咨询转型,但业务能力相对全面的还是设计和监理。40个试点单位中有2家勘察单位,16家监理单位,其余的都是设计企业。从中也能看出一些倾向性。

全过程咨询是由设计牵头向上下延伸还是监理牵头设计分包?这里其实有涉咨询的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广义的咨询,包含技术咨询、经济咨询和管理咨询等,而狭义的工程咨询概念,与一些省市将监理、造价、招投标等协会合并成为“工程咨询协会”相一致,其核心是“项目管理”,其中并不包括设计技术服务。

就在“全过程”的概念被提出之前,2016年底江苏省发布了《关于推进工程建设全过程项目管理咨询服务的指导意见》,2017年3月上海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服务的通知》,其中提到的项目管理包括工程项目前期策划、项目设计、施工前准备、施工、竣工验收和保修等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项目管理服务,基本等同于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为此,上海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再出台关于全过程咨询的指导文件,因为管理部门认为两者基本一致,没有必要为了一个新的名词而重新出台一套政策。

如此来看,对于全过程工程咨询有两种理解方式,一种是全过程项目管理,一种则是设计+项目管理。

未来随着模式的成熟,无论什么样的企业只要有能力都可以做全过程咨询服务,但在目前的限制条件之下,监理和设计谁更适合来牵头,而各自的优势又在哪里?

早在1999年《关于加快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101号文)》中就提出,勘察设计单位要加快与国际工程咨询业接轨的步伐,由单一功能的设计院向为建设项目全过程提供各种咨询服务的工程公司。之后又提出设计单位要积极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大力发展建设项目总承包和项目管理。设计单位尤其是大型的工程设计单位早已具备了以设计为主导的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以设计为主导”的全过程咨询,也是国际通行的模式。

另一方面,自1988年推行监理制度以来,国家一直在引导监理单位向工程咨询和项目管理模式发展,事实上原建设部1989年发布的《建设监理试行规定》对监理业务的职责范围与当下对全过程工程咨询的业务范围基本一致,分为建设前期、设计阶段、施工招标阶段、施工阶段和保修阶段。“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95年,原建设部和原国家计委联合印发《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废止了原建设部发布的《建设监理试行规定》,工程建设监理的主要内容被描述为“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进行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协调有关单位间的工作关系”,监理的职能被大大减化。如此看来,监理单位提出要职能“回归”,大力发展“以大中型监理单位为主导,勘察设计企业为支持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似乎也“名正言顺”。

其实设计和监理各有优势。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起着先导作用,它引导其他工程咨询业务的进行,对于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增值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在国际上,建筑设计公司通常向业主提供从项目前期至设计全程(含策划、方案、招标图、施工图等)、招投标、施工监理等“一条龙”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这也是与UIA国际建协对建筑师职业责任的界定相一致。因此可以理解为全过程工程咨询在建筑设计领域即是“建筑师负责制”。

监理单位的优势在于监管主体定位,除了施工监理之外,大中型的监理企业还开展了项目管理、工程代建等业务,具有对建设项目工程管理的人才和能力,机构设置完备,有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等,在控制工程投资、质量和安全,协调工程进度等作用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

各自的优势很明显,但也各有缺陷。设计企业技术服务能力强但普遍缺乏项目管理人才,不过,多年的项目管理和设计总包管理也为设计单位培养了一批复合型人才。如果建筑师负责制能尽快推行,成为常态,专业设计人员具备管理能力,那么设计单位必然是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理想提供者。监理企业管理能力强,但要同时具备设计能力几乎是要“转身”而不是转型。

而实际操作层面是否需要一个企业具备所有能力,其实也有不同的看法。

联合体VS碎片化

自从工程总承包相关政策出台之后,设计施工联合体的总承包算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总承包”有不少争议,而“全过程”是将每个珠子串联起来的线还是“项链”本身?其中包括不包括设计?如何组织才不是“碎片化”?联合体是否算“拼接”?几家可以组成联合体?一家牵头,其他环节能否分包或是转委托?

所谓“碎片化”是指“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工程实施各个环节由设计、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监理等机构各自独立执行,相互之间缺乏联动。住建部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可由一家具有综合能力的工程咨询企业实施,或可由多家具有不同专业特长的咨询企业联合实施”,并鼓励“联合经营、并购重组”。而有不少专家认为,实施过程中如果将设计、造价、招标、监理企业进行简单“整合”,很可能演化为“碎片化”咨询的“拼接”,也达不到“全过程”的初衷。

8个试点省市出台的指导意见各不相同。目前明确允许分包的地区有:福建、广东、广西和江苏;明确允许联合体投标的地区有:福建、四川、广西和江苏;四川和广西仅允许由两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福建和四川省在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范围中都提到了设计服务;四川省在委托方式中也提到了“依法应当进行招标的项目,当实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理时,只需对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其中一项进行招标即可,其他咨询服务可直接委托给同一家咨询单位”;福建省也提到“经过依法发包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项目,不再另行组织规划、可研、评估、勘察、设计、监理、造价等单项咨询业务招标。接受委托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单位可以是一个单位”,因此福建和四川省都允许承接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企业承担同一项目的设计,但不能承担施工和材料设备供应。

其中广东提出“1+N”模式,“1”是指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必选项),“N”则指各阶段。而服务计费也采取“1+N”叠加计费模式。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尤其在建筑类项目中,这种方式在实现中更容易操作。比如上海同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提出的“1+X”服务模式,就是以项目管理为统领,牵头其他阶段的技术和服务,与广东提出的“1+N”模式基本同义。但是这种模式是否与国际接轨,而以“设计为主导”又如何体现?

也有专家认为,“1+N”的“糖葫芦式”模式并没有脱离“项目管理”的认知框架,各种专业咨询之间仍然是离散的,甚至于加剧了“碎片化”,还增加了一个利益群体,不但不能节约造价,业主还要多支付集成管理费。即使这个“1”是指“设计”,也不是真正的“全过程”。

尽管还有很多问题“说不清”,也因此大家都能积极争取,比如最近造价咨询行业就提出,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核心是通过整合与集成构成“管理创造价值”的过程,因此以投资控制为核心的全过程咨询服务,从成本管理向投资控制和价值工程方面拓展,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每类企业都能从中看到机会、找到佐证其优势的“理论依据”、能“蹭热度”的政策就是一个好政策。期望通过企业的不断实践,从项目实操层面不断跨越一个个障碍,从而实现真正的与国际接轨的“全过程”。

(本文来源于《建筑时报》第500期(2019年3月4日)第5版,作者:李武英;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管道设计人员借调

回复

需求快讯黎明的曙光1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1 个回复 • 2834 次浏览 • 2018-10-22 12:02 • 来自相关话题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谈天论地黎明的曙光1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748 次浏览 • 2018-10-16 16:09 • 来自相关话题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 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 2018年9月20日 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进一步提高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和透明度,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8〕33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按照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坚持依法行政,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务实创新,坚持信息引领,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流程,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创造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二)改革内容。 1.实现过程全覆盖。改革覆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过程(包括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和公共设施接入服务);主要是房屋建筑、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水利、能源一般工程,不包括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重大工程;覆盖行政许可等审批事项和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以及备案等其他类型事项,推动流程优化和标准化。 2.分类管理项目。对本市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分类管理,按照资金来源、工程类别及建设规模划分为六类:财政投融资类房屋建筑项目、财政投融资类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小型财政投融资项目(投资3000万元以下的维修改造类项目)、一般社会投资项目(除带方案出让用地项目及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带方案出让用地的社会投资项目、小型社会投资项目(符合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规划且不涉及危险化学品等需要特殊审批的建筑面积不大于2万平方米的厂房、仓储、研发楼等生产办公设施项目)。 3.精简审批事项。凡无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或行政机关自行设定的前置审批服务事项及审批涉及中介事项,一律取消,确有必要实施的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按照国务院关于“放管服”改革总体要求,对国家法律法规中相关内容提出修改建议,对地方性法规相关内容提请修改。 4.优化审批流程。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主要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按照项目不同类型,实行分段审批、并联办理、交叉进行、告知承诺、容缺后补、以函代证、限时办结。 5.转变管理方式。对市场调节与政府管理边界进行明晰,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凡是能由部门内部或部门共享获得的信息不再以审批或备案的形式要求申请人申报提供,转变为部门内部工作,强化服务及事中事后监管。 (三)工作目标。 2018年底,形成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框架,建成以“政务一网通”为基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工程项目审批时间压减一半以上,压缩至100个工作日以内。其中:财政投融资类房屋建筑、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从申报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到竣工验收控制在90个工作日内;一般社会投资项目从取得用地到获得施工许可证67个工作日、竣工验收13个工作日,总体控制在80个工作日内;带方案出让用地的社会投资项目从取得用地到竣工验收控制在50个工作日内。到2019年,通过全面深化本市工程建设项目“放管服”改革和“政务一网通”平台建设,努力打造国际一流、全国最优的建设管理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二、统一审批流程 (四)优化审批阶段。 1.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主要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明确各阶段实施中涉及的行政许可事项、中介服务事项、办理顺序、审批责任主体及审批时限等。其中: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主要包括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选址意见书核发、用地预审、用地规划许可等;工程建设许可阶段主要包括设计方案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施工许可阶段主要包括施工图审查、消防和人防设计审核、施工许可证核发等;竣工验收阶段包括规划、消防、人防等专项验收及竣工验收备案等。按照“只少不多”的原则,将一般和小型社会投资项目的审批流程划分为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三个审批阶段;带方案出让用地的社会投资项目,不再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将工程建设许可和施工许可合并为一个阶段审批,简化为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两个审批阶段;小型财政投融资项目不再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直接批复项目建议书、实施方案并下达投资计划。 2.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审批等事项纳入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并联审批;将用水计划指标、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许可等事项纳入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并联审批;将临时用地许可、占掘道路审批等事项纳入施工许可阶段并联审批,工程质量安全登记与施工许可合并办理;将地名命名更名等事项纳入竣工验收阶段并联审批。 (五)分类细化流程。 1.对六类工程建设项目按照不同的审批阶段细化审批流程,制定审批流程图。审批流程图包括审批阶段、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和全流程总审批时限以及各审批阶段、各审批事项的审批时限。水利、交通、能源工程应当根据各专业工程的特点,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要求,制定审批流程图。 2.构建小型项目快速审批机制。进一步采取减环节、压时限、优服务的改革措施。其中: (1)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对不涉及建筑面积变化的内部改造和原挖原换的市政管网项目,不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现状改建、扩建的项目,直接办理工程规划许可事项,同时实行审批告知承诺制,建设单位凭承诺书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划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2)施工许可阶段。1000平方米以下的装饰装修类项目(文物和优秀历史建筑工程除外)不再办理施工许可证,取得消防审核备案手续后,到所在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后即可开工。500平方米以下工程不再办理施工许可证和消防审核备案手续。 (3)加快电网工程建设。推进变电站、电力线路等电网工程项目以函代证、信用承诺、简化并行等联合审批机制落地。电网工程项目不再办理施工许可审批。160千瓦(kW)及以下低压工商业等所有外部电源工程,不再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临时占用绿化用地许可、占用挖掘道路许可等审批事项,只要明确破路方案、破绿方案、占路保护及不低于原设计标准的恢复方式即可施工。 (六)大力推广并联审批。 强化并联审批机制。每个审批阶段确定一家牵头部门,由牵头部门组织制定本阶段并联审批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明确并联审批工作规程,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确保各阶段由牵头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严格按照限定时间完成审批。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由市、区两级投资立项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工程建设许可阶段由市、区两级规划部门牵头组织;施工许可阶段由市、区两级施工许可审批部门和交通、水利、能源等相关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竣工验收阶段由市、区两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 三、精简审批环节 (七)精简审批事项和条件。 1.提前进行土地收储征转。制定全市统一的精简收储征转简化流程,明确事项、要件、权限、时限等内容。各区对项目可以结合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以及项目意向协议,提前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土地进行收储和征转,确保在项目招商签约前完成土地收储和征转手续。 2.取消修建性详细规划许可。建设项目不再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许可审批(含市政工程规划方案)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批前公示。 3.简化规划许可申请材料。对出让(有偿使用)方式供地的商业、住宅类建筑工程,以土地交易中标通知书或成交确认书作为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主审材料;用地预审意见可以作为使用土地证明文件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用地批准手续在施工许可前完成。 4.优化单独选址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城市开发边界外单独选址的线性工程附属场站项目,取消单独选址前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及审批手续,根据批复的专项规划核发选址意见书。 5.全面规范规划主观审查。全面提升天津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并实行动态维护机制。建立主观审查负面清单,凡是建筑布局、外檐风格不在负面清单之内的建设项目,原则上规划主观审查一律予以通过。 6.优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批。不涉及环境敏感区且不需自建配套污水处理设施的房地产开发、宾馆、酒店、办公用房、标准厂房项目不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批,建设单位应在建设项目建成投入生产运营前登录网上备案系统完成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 7.放开社会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招标限制。社会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发包方式,可以直接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 8.简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申请条件。取消合同备案、建筑节能技术资料、银行出具的资金证明文件、年度投资计划文件等要件。对不涉及新增用地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用地预审意见作为使用土地证明文件申请施工许可。 9.推行以函代证模式。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用地受理的函作为用地批准手续,以规划部门出具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意见函申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意见函。待取得用地批准手续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再申请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意见函的建设单位在领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前不得办理竣工验收。 10.制定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和豁免清单。全面梳理和列出现行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并提出处理意见,坚决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审批事项,依法保留的审批事项要简化申请条件,减少前置要件。针对不同类别工程项目特性,制定审批豁免清单。细化豁免事项、流程及前后审批事项的衔接机制,以及豁免许可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豁免清单内的项目不再办理相关阶段许可手续。 (八)下放审批权限。 强化建设项目属地化管理。按照方便企业办事的原则,除轨道交通和跨区域市政基础设施等线性工程外,全部实行属地化管理,由各区负责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并核发施工许可证。监管部门要与审批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制定配套措施,完善监督制度,开展指导培训,提高服务效能。 (九)合并审批事项。 1.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登记和建设工程安全措施备案合并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安全登记,与施工许可一并进件,同时出证。 2.将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批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分别合并办理,不再单独审批。最大限度整合申请材料,实现建设单位一次提交材料,规划审批部门同时审查,一次出证。 3.实行联合审图机制。将建设项目消防设计审核备案、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设施许可事项的技术审查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相关部门不再进行技术审查。加强图审机构的培训监管,实现一类机构、一次审查、结果互认。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查。 4.推行联合验收与专项验收双轨机制。建设项目竣工并完成相关专业检测试验后,对于涉及规划、消防、人防、气象等验收事项的,建设单位可以向联合审批综合窗口申请联合验收。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项目的规划性质和规划指标等规划条件、消防总平面布局及平面布置和消防设施等消防要求、人防防护设施等人防要求、防雷装置开展联合勘验,完成联合验收。 5.推行土地规划“多测合一”。整合国土房管部门和规划部门测绘环节,将竣工验收事项涉及的规划验收测量项目和不动产登记涉及的地籍测量、房屋登记测量项目合并为一个综合性联合测量项目。制定“多测合一”综合技术规范、成果形式等标准,纳入网上中介服务大厅管理,做好机构信息核查和行业行为监管。国土房管部门和规划部门根据法定职责,提出本部门监管所需的测绘内容清单和技术要求,纳入综合技术规范,明确服务时间,公开收费标准,实现“一次委托、一次测绘、成果共用”。 (十)转变管理方式。 1.制定审批事项调整为政府内部协作事项的目录,明确政府内部协作事项的管理方式、内部征求意见的要求等内容。 2.优化规划征询机制。办理规划条件(选址意见书)时,取消涉及地震、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审查环节,由规划部门向地震、气象等部门征求意见,相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应在3个工作日内明确答复指标要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时一并进行设计方案审查,由规划审批部门征求人防、消防等部门意见,人防、消防等部门不再对设计方案进行单独审查。 3.推行园区“多评合一”。在市、区、乡镇三级工业、产业园区等功能区或其他特定区域,由园区管理机构牵头组织地震安全性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环境影响评价、交通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开展区域综合评估,可以将水土保持方案、防洪影响评价、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列入评估范围。将原来需由企业分头进行的各项评估评审,改为由政府统一组织,按区域统一编审,区域内工程建设项目共享区域评估评审结果,项目无需单独评估评审。相关部门应制定推动区域评估评审的实施细则,将建设项目评估评审由单体开展转变为整体开展、申请后评审转变为申请前服务。 (十一)调整审批时序。 1.落实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有关要求,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等评价事项不作为项目审批或核准条件,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在项目开工前完成,地震安全性评价在工程设计前完成。 2.将供水、供电、燃气、热力、排水、通信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提前到施工许可证核发后办理并纳入审批流程实施统一管理。市政公用服务单位制定服务指南及操作规程,明确服务标准、办事流程和办理时限,在工程施工阶段完成相关设施建设,竣工验收后直接办理接入事宜。 (十二)推行告知承诺制。 对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纠正不符合审批条件的行为且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审批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制,明确实行告知承诺制的审批事项清单,制定审批告知承诺制管理办法。各审批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制定实施细则,落实告知承诺的审批流程、办理方式等要求,做好具体实施工作。申请人按照要求作出书面承诺的,审批部门和相关单位要直接作出审批决定,并出具有关批文和证照。各级主管部门和单位要制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切实履行监管责任。 四、完善审批体系 (十三)构建“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 建设“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目标,整合空间管理分区,基本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形成“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整合空间图层数据,完成差异图斑分析,消除空间规划矛盾和差异,在一张图上划定各类控制线,形成管控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和管控规则明了的空间规划图。建立以“多规合一”“一张蓝图”为支撑、多部门协同参与的项目策划生成机制,建设全市统一的“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统筹协调各部门提出项目建设条件,制定并实施项目生成管理办法。建设单位落实建设条件要求,相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估。 (十四)建设“一个系统”实施统一管理。 借鉴先进地区成熟经验做法,整合各部门现有审批管理系统,由财政拨付专项资金,建设形成市、区两级统一,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丰富项目基础信息、办理过程信息、审批业务数据,将工程建设项目涉及的事项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全程锁控项目信息和办理过程,加强对审批行为的监控和各阶段时间节点控制,完善到期预警、超期警示、催办督办、过程纠偏、异常处理等功能,杜绝“体外循环”。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与“多规合一”协同平台、投资在线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审批过程和结果的实时传送。 实行“一网通办”。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网上申报,建立项目审批管理信息空间,实行网上咨询、网上办理、网上查询、网上跟踪督办,推行申请材料和审批结果数据化、电子化,全面提升建设项目审批办理便利化水平。 (十五)强化“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 在现有市、区两级行政许可服务中心设置建设项目综合受理窗口的基础上,组织供水、供电、燃气、热力、排水等市政配套部门进驻中心,整合窗口职能,提升服务能力,完善“单一窗口、综合受理、部门协同”办理机制,实现两级中心统一受理、限时办结、到期预警、超时通报,切实提升项目审批服务效率。 (十六)细化“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 进一步强化各审批阶段“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运作模式,各审批阶段牵头部门制定统一的办事指南和申报表格,每个审批阶段申请人只需提交一套申报材料。不同审批阶段的审批部门应当共享申报材料,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交。 (十七)完善“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 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配套制度,各审批阶段牵头部门要建立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审批服务协调机制,确保审批各阶段、各环节无缝衔接。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考核机制,加强对各审批服务部门和单位履行审批服务职能的督办,对项目审批服务实行全过程封闭式检查与考核。 根据试点方案改革措施,对照上位法梳理现行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对不符合上位法和不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的行政许可、行政确认及公共服务事项,提出取消、修改的调整意见,上报有关部门。 五、强化监督管理 (十八)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建立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和监管制度。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于实行告知承诺制的审批事项,审批部门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对申请人履行承诺的情况进行检查,对申请人未履行承诺的,撤销行政审批决定并追究申请人的相应责任。 (十九)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信用管理信息平台和黑名单制度,制定联合奖惩措施,将企业和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不履行告知承诺的不良行为向社会公开,并归集至天津市行政机关联合奖惩监管系统,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联合惩戒机制。 (二十)规范中介和市政公用服务。 1.取消、调整项目审批中介环节。全面清理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凡没有法定依据的项目审批中介服务环节和中介机构出具的行政许可要件一律取消。市审批办组织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对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再梳理、再精简,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减少中介服务事项和要件的清单。进一步取消灾害危险性评估等中介服务事项或改由审批部门委托有关机构进行技术评估,最大程度地将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等中介环节调整至建设项目开工前同步完成。 2.加强中介机构管理。各中介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涉及的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按照中介机构承诺办结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委托人提交的材料、文本格式内容“四规范”的要求,强化对中介机构提供项目审批要件的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 3.规范中介服务行为。依托“政务一网通”建立中介服务网上交易平台,进一步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中介服务市场秩序,加强纵横联动,实现中介服务提供的行政许可要件与行政审批信息互联互通,建立中介机构信用档案制度,强化对中介机构的信用管理,将中介机构提供的项目审批要件评价结果纳入其信用档案,并在行政许可服务系统和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 六、统筹组织实施 (二十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市建委、市审批办、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交通运输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市容园林委、市市场监管委、市安全监管局、市人防办、市公安消防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水务集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能源集团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委,负责牵头会同各部门会商处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出现的问题,建立议事决策机制,强化协作配合;涉及重大问题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报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涉及突破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的,按照程序报有权机关授权。 (二十二)建立考评机制。以企业和群众感受为标准,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考评机制和考评办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加大对有关部门改革工作的督查力度,跟踪督查改革任务落实情况。对于工作推进不力、影响改革进程的,特别是未按时完成阶段性工作目标的,要依法依规严肃问责。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向住房城乡建设部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二十三)做好宣传引导。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及时宣传报道相关工作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加强舆论引导,增进社会公众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了解和支持,鼓励企业参与改革,为顺利推进试点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附件:1.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 2.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改革试点事项及改革意见清单 3.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4.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任务分解表   查看全部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

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

2018年9月20日


天津市人民政府.png



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进一步提高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和透明度,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8〕33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按照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坚持依法行政,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务实创新,坚持信息引领,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流程,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创造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二)改革内容。

1.实现过程全覆盖。改革覆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过程(包括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和公共设施接入服务);主要是房屋建筑、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水利、能源一般工程,不包括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重大工程;覆盖行政许可等审批事项和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以及备案等其他类型事项,推动流程优化和标准化。

2.分类管理项目。对本市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分类管理,按照资金来源、工程类别及建设规模划分为六类:财政投融资类房屋建筑项目、财政投融资类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小型财政投融资项目(投资3000万元以下的维修改造类项目)、一般社会投资项目(除带方案出让用地项目及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带方案出让用地的社会投资项目、小型社会投资项目(符合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规划且不涉及危险化学品等需要特殊审批的建筑面积不大于2万平方米的厂房、仓储、研发楼等生产办公设施项目)。

3.精简审批事项。凡无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或行政机关自行设定的前置审批服务事项及审批涉及中介事项,一律取消,确有必要实施的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按照国务院关于“放管服”改革总体要求,对国家法律法规中相关内容提出修改建议,对地方性法规相关内容提请修改。

4.优化审批流程。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主要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按照项目不同类型,实行分段审批、并联办理、交叉进行、告知承诺、容缺后补、以函代证、限时办结。

5.转变管理方式。对市场调节与政府管理边界进行明晰,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凡是能由部门内部或部门共享获得的信息不再以审批或备案的形式要求申请人申报提供,转变为部门内部工作,强化服务及事中事后监管。

(三)工作目标。

2018年底,形成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框架,建成以“政务一网通”为基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工程项目审批时间压减一半以上,压缩至100个工作日以内。其中:财政投融资类房屋建筑、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从申报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到竣工验收控制在90个工作日内;一般社会投资项目从取得用地到获得施工许可证67个工作日、竣工验收13个工作日,总体控制在80个工作日内;带方案出让用地的社会投资项目从取得用地到竣工验收控制在50个工作日内。到2019年,通过全面深化本市工程建设项目“放管服”改革和“政务一网通”平台建设,努力打造国际一流、全国最优的建设管理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二、统一审批流程

(四)优化审批阶段。

1.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主要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明确各阶段实施中涉及的行政许可事项、中介服务事项、办理顺序、审批责任主体及审批时限等。其中: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主要包括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选址意见书核发、用地预审、用地规划许可等;工程建设许可阶段主要包括设计方案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施工许可阶段主要包括施工图审查、消防和人防设计审核、施工许可证核发等;竣工验收阶段包括规划、消防、人防等专项验收及竣工验收备案等。按照“只少不多”的原则,将一般和小型社会投资项目的审批流程划分为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三个审批阶段;带方案出让用地的社会投资项目,不再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将工程建设许可和施工许可合并为一个阶段审批,简化为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两个审批阶段;小型财政投融资项目不再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直接批复项目建议书、实施方案并下达投资计划。

2.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审批等事项纳入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并联审批;将用水计划指标、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许可等事项纳入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并联审批;将临时用地许可、占掘道路审批等事项纳入施工许可阶段并联审批,工程质量安全登记与施工许可合并办理;将地名命名更名等事项纳入竣工验收阶段并联审批。

(五)分类细化流程。

1.对六类工程建设项目按照不同的审批阶段细化审批流程,制定审批流程图。审批流程图包括审批阶段、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和全流程总审批时限以及各审批阶段、各审批事项的审批时限。水利、交通、能源工程应当根据各专业工程的特点,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要求,制定审批流程图。

2.构建小型项目快速审批机制。进一步采取减环节、压时限、优服务的改革措施。其中:

(1)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对不涉及建筑面积变化的内部改造和原挖原换的市政管网项目,不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现状改建、扩建的项目,直接办理工程规划许可事项,同时实行审批告知承诺制,建设单位凭承诺书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划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2)施工许可阶段。1000平方米以下的装饰装修类项目(文物和优秀历史建筑工程除外)不再办理施工许可证,取得消防审核备案手续后,到所在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后即可开工。500平方米以下工程不再办理施工许可证和消防审核备案手续。

(3)加快电网工程建设。推进变电站、电力线路等电网工程项目以函代证、信用承诺、简化并行等联合审批机制落地。电网工程项目不再办理施工许可审批。160千瓦(kW)及以下低压工商业等所有外部电源工程,不再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临时占用绿化用地许可、占用挖掘道路许可等审批事项,只要明确破路方案、破绿方案、占路保护及不低于原设计标准的恢复方式即可施工。

(六)大力推广并联审批。

强化并联审批机制。每个审批阶段确定一家牵头部门,由牵头部门组织制定本阶段并联审批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明确并联审批工作规程,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确保各阶段由牵头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严格按照限定时间完成审批。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由市、区两级投资立项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工程建设许可阶段由市、区两级规划部门牵头组织;施工许可阶段由市、区两级施工许可审批部门和交通、水利、能源等相关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竣工验收阶段由市、区两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

三、精简审批环节

(七)精简审批事项和条件。

1.提前进行土地收储征转。制定全市统一的精简收储征转简化流程,明确事项、要件、权限、时限等内容。各区对项目可以结合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以及项目意向协议,提前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土地进行收储和征转,确保在项目招商签约前完成土地收储和征转手续。

2.取消修建性详细规划许可。建设项目不再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许可审批(含市政工程规划方案)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批前公示。

3.简化规划许可申请材料。对出让(有偿使用)方式供地的商业、住宅类建筑工程,以土地交易中标通知书或成交确认书作为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主审材料;用地预审意见可以作为使用土地证明文件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用地批准手续在施工许可前完成。

4.优化单独选址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城市开发边界外单独选址的线性工程附属场站项目,取消单独选址前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及审批手续,根据批复的专项规划核发选址意见书。

5.全面规范规划主观审查。全面提升天津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并实行动态维护机制。建立主观审查负面清单,凡是建筑布局、外檐风格不在负面清单之内的建设项目,原则上规划主观审查一律予以通过。

6.优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批。不涉及环境敏感区且不需自建配套污水处理设施的房地产开发、宾馆、酒店、办公用房、标准厂房项目不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批,建设单位应在建设项目建成投入生产运营前登录网上备案系统完成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

7.放开社会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招标限制。社会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发包方式,可以直接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

8.简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申请条件。取消合同备案、建筑节能技术资料、银行出具的资金证明文件、年度投资计划文件等要件。对不涉及新增用地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用地预审意见作为使用土地证明文件申请施工许可。

9.推行以函代证模式。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用地受理的函作为用地批准手续,以规划部门出具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意见函申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意见函。待取得用地批准手续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再申请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意见函的建设单位在领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前不得办理竣工验收。

10.制定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和豁免清单。全面梳理和列出现行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并提出处理意见,坚决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审批事项,依法保留的审批事项要简化申请条件,减少前置要件。针对不同类别工程项目特性,制定审批豁免清单。细化豁免事项、流程及前后审批事项的衔接机制,以及豁免许可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豁免清单内的项目不再办理相关阶段许可手续。

(八)下放审批权限。

强化建设项目属地化管理。按照方便企业办事的原则,除轨道交通和跨区域市政基础设施等线性工程外,全部实行属地化管理,由各区负责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并核发施工许可证。监管部门要与审批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制定配套措施,完善监督制度,开展指导培训,提高服务效能。

(九)合并审批事项。

1.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登记和建设工程安全措施备案合并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安全登记,与施工许可一并进件,同时出证。

2.将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批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分别合并办理,不再单独审批。最大限度整合申请材料,实现建设单位一次提交材料,规划审批部门同时审查,一次出证。

3.实行联合审图机制。将建设项目消防设计审核备案、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设施许可事项的技术审查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相关部门不再进行技术审查。加强图审机构的培训监管,实现一类机构、一次审查、结果互认。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查。

4.推行联合验收与专项验收双轨机制。建设项目竣工并完成相关专业检测试验后,对于涉及规划、消防、人防、气象等验收事项的,建设单位可以向联合审批综合窗口申请联合验收。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项目的规划性质和规划指标等规划条件、消防总平面布局及平面布置和消防设施等消防要求、人防防护设施等人防要求、防雷装置开展联合勘验,完成联合验收。

5.推行土地规划“多测合一”。整合国土房管部门和规划部门测绘环节,将竣工验收事项涉及的规划验收测量项目和不动产登记涉及的地籍测量、房屋登记测量项目合并为一个综合性联合测量项目。制定“多测合一”综合技术规范、成果形式等标准,纳入网上中介服务大厅管理,做好机构信息核查和行业行为监管。国土房管部门和规划部门根据法定职责,提出本部门监管所需的测绘内容清单和技术要求,纳入综合技术规范,明确服务时间,公开收费标准,实现“一次委托、一次测绘、成果共用”。

(十)转变管理方式。

1.制定审批事项调整为政府内部协作事项的目录,明确政府内部协作事项的管理方式、内部征求意见的要求等内容。

2.优化规划征询机制。办理规划条件(选址意见书)时,取消涉及地震、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审查环节,由规划部门向地震、气象等部门征求意见,相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应在3个工作日内明确答复指标要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时一并进行设计方案审查,由规划审批部门征求人防、消防等部门意见,人防、消防等部门不再对设计方案进行单独审查。

3.推行园区“多评合一”。在市、区、乡镇三级工业、产业园区等功能区或其他特定区域,由园区管理机构牵头组织地震安全性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环境影响评价、交通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开展区域综合评估,可以将水土保持方案、防洪影响评价、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列入评估范围。将原来需由企业分头进行的各项评估评审,改为由政府统一组织,按区域统一编审,区域内工程建设项目共享区域评估评审结果,项目无需单独评估评审。相关部门应制定推动区域评估评审的实施细则,将建设项目评估评审由单体开展转变为整体开展、申请后评审转变为申请前服务。

(十一)调整审批时序。

1.落实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有关要求,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等评价事项不作为项目审批或核准条件,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在项目开工前完成,地震安全性评价在工程设计前完成。

2.将供水、供电、燃气、热力、排水、通信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提前到施工许可证核发后办理并纳入审批流程实施统一管理。市政公用服务单位制定服务指南及操作规程,明确服务标准、办事流程和办理时限,在工程施工阶段完成相关设施建设,竣工验收后直接办理接入事宜。

(十二)推行告知承诺制。

对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纠正不符合审批条件的行为且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审批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制,明确实行告知承诺制的审批事项清单,制定审批告知承诺制管理办法。各审批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制定实施细则,落实告知承诺的审批流程、办理方式等要求,做好具体实施工作。申请人按照要求作出书面承诺的,审批部门和相关单位要直接作出审批决定,并出具有关批文和证照。各级主管部门和单位要制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切实履行监管责任。

四、完善审批体系

(十三)构建“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

建设“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目标,整合空间管理分区,基本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形成“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整合空间图层数据,完成差异图斑分析,消除空间规划矛盾和差异,在一张图上划定各类控制线,形成管控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和管控规则明了的空间规划图。建立以“多规合一”“一张蓝图”为支撑、多部门协同参与的项目策划生成机制,建设全市统一的“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统筹协调各部门提出项目建设条件,制定并实施项目生成管理办法。建设单位落实建设条件要求,相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估。

(十四)建设“一个系统”实施统一管理。

借鉴先进地区成熟经验做法,整合各部门现有审批管理系统,由财政拨付专项资金,建设形成市、区两级统一,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丰富项目基础信息、办理过程信息、审批业务数据,将工程建设项目涉及的事项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全程锁控项目信息和办理过程,加强对审批行为的监控和各阶段时间节点控制,完善到期预警、超期警示、催办督办、过程纠偏、异常处理等功能,杜绝“体外循环”。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与“多规合一”协同平台、投资在线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审批过程和结果的实时传送。

实行“一网通办”。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网上申报,建立项目审批管理信息空间,实行网上咨询、网上办理、网上查询、网上跟踪督办,推行申请材料和审批结果数据化、电子化,全面提升建设项目审批办理便利化水平。

(十五)强化“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

在现有市、区两级行政许可服务中心设置建设项目综合受理窗口的基础上,组织供水、供电、燃气、热力、排水等市政配套部门进驻中心,整合窗口职能,提升服务能力,完善“单一窗口、综合受理、部门协同”办理机制,实现两级中心统一受理、限时办结、到期预警、超时通报,切实提升项目审批服务效率。

(十六)细化“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

进一步强化各审批阶段“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运作模式,各审批阶段牵头部门制定统一的办事指南和申报表格,每个审批阶段申请人只需提交一套申报材料。不同审批阶段的审批部门应当共享申报材料,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交。

(十七)完善“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

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配套制度,各审批阶段牵头部门要建立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审批服务协调机制,确保审批各阶段、各环节无缝衔接。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考核机制,加强对各审批服务部门和单位履行审批服务职能的督办,对项目审批服务实行全过程封闭式检查与考核。

根据试点方案改革措施,对照上位法梳理现行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对不符合上位法和不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的行政许可、行政确认及公共服务事项,提出取消、修改的调整意见,上报有关部门。

五、强化监督管理

(十八)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建立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和监管制度。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于实行告知承诺制的审批事项,审批部门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对申请人履行承诺的情况进行检查,对申请人未履行承诺的,撤销行政审批决定并追究申请人的相应责任。

(十九)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信用管理信息平台和黑名单制度,制定联合奖惩措施,将企业和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不履行告知承诺的不良行为向社会公开,并归集至天津市行政机关联合奖惩监管系统,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联合惩戒机制。

(二十)规范中介和市政公用服务。

1.取消、调整项目审批中介环节。全面清理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凡没有法定依据的项目审批中介服务环节和中介机构出具的行政许可要件一律取消。市审批办组织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对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再梳理、再精简,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减少中介服务事项和要件的清单。进一步取消灾害危险性评估等中介服务事项或改由审批部门委托有关机构进行技术评估,最大程度地将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等中介环节调整至建设项目开工前同步完成。

2.加强中介机构管理。各中介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涉及的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按照中介机构承诺办结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委托人提交的材料、文本格式内容“四规范”的要求,强化对中介机构提供项目审批要件的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

3.规范中介服务行为。依托“政务一网通”建立中介服务网上交易平台,进一步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中介服务市场秩序,加强纵横联动,实现中介服务提供的行政许可要件与行政审批信息互联互通,建立中介机构信用档案制度,强化对中介机构的信用管理,将中介机构提供的项目审批要件评价结果纳入其信用档案,并在行政许可服务系统和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

六、统筹组织实施

(二十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市建委、市审批办、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交通运输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市容园林委、市市场监管委、市安全监管局、市人防办、市公安消防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水务集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能源集团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委,负责牵头会同各部门会商处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出现的问题,建立议事决策机制,强化协作配合;涉及重大问题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报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涉及突破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的,按照程序报有权机关授权。

(二十二)建立考评机制。以企业和群众感受为标准,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考评机制和考评办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加大对有关部门改革工作的督查力度,跟踪督查改革任务落实情况。对于工作推进不力、影响改革进程的,特别是未按时完成阶段性工作目标的,要依法依规严肃问责。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向住房城乡建设部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二十三)做好宣传引导。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及时宣传报道相关工作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加强舆论引导,增进社会公众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了解和支持,鼓励企业参与改革,为顺利推进试点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附件:1.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

2.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改革试点事项及改革意见清单

3.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4.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任务分解表

话梅糖logo.png

 

2018年ENR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发布,中国天辰上升至88名!

默认分类KQ大侠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302 次浏览 • 2018-07-17 09:17 • 来自相关话题

Key to type of firm A-architect; E-engineer; EC-engineer-contractor; AE-architect-engineer; EA-engineer-architect; ENV-environmental; GE-geotechnical engineer; L-landscape architect; P-planner; O-other. Other combinations possible. Firms classified themselves. 来源:ENR官网 任务众包、网络工作室、线下工作室、工程实习、企业降本利器、招聘服务、找工作 查看全部
ENR_TL2018LOGO_225_blank.jpg

ENR-2018-Top-225-International-Design-Firms-1-100.png

ENR-2018-Top-225-International-Design-Firms-101-200.png

ENR-2018-Top-225-International-Design-Firms-201-225.png

Key to type of firm A-architect; E-engineer; EC-engineer-contractor; AE-architect-engineer; EA-engineer-architect; ENV-environmental; GE-geotechnical engineer; L-landscape architect; P-planner; O-other. Other combinations possible. Firms classified themselves.
来源:ENR官网
任务众包网络工作室线下工作室工程实习企业降本利器招聘服务找工作

刚刚,2018年ENR设计150强发布,中国21家公司上榜,长江设计院新晋,苏交科进步最大

默认分类KQ大侠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959 次浏览 • 2018-07-17 08:58 • 来自相关话题

刚刚,ENR(美国工程新闻纪录)发布了2018年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的名单,它是对全世界的工程设计企业在2017年的设计总收入(包括国内和国外)进行排名得到的。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中国有哪些企业入围,它们在过去1年的表现如何,以及在全球工程设计公司中所处的地位。(最后为不断进步的企业点个赞!) 1、中国企业在全球设计市场上总体表现平稳 入围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的中国企业有: 2018年,21家 2017年,21家 2016年,20家 2015年,20家 其中,有18家中国企业挤进前100名,比2017年增加了2家。 2、市场变幻莫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4家企业排名上升:进步最大的是苏交科,上升了33个名次,其次是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前进了22个名次,进步第三大的是北京城建集团,进步了19个名次。 4家企业排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名次下降最多的是上海城建集团和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分别下降了39名、13名。 1家企业新进: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位列第84名。 2家企业名次不变: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位列第2、4名。 1家企业落榜: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去年其排名就已经在下降1位,降至120名,今年的150强榜单和225强榜单都未见其踪影。 2018年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入围中国企业 注:正数表示排名上升,负数表示排名下降 2018年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完整名单 来源勘察设计前沿 查看全部
刚刚,ENR(美国工程新闻纪录)发布了2018年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的名单,它是对全世界的工程设计企业在2017年的设计总收入(包括国内和国外)进行排名得到的。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中国有哪些企业入围,它们在过去1年的表现如何,以及在全球工程设计公司中所处的地位。(最后为不断进步的企业点个赞!)
ENR_TL2018LOGO_150_blank.jpg

1、中国企业在全球设计市场上总体表现平稳


入围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的中国企业有:

2018年,21家

2017年,21家

2016年,20家

2015年,20家

其中,有18家中国企业挤进前100名,比2017年增加了2家。

2、市场变幻莫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4家企业排名上升:进步最大的是苏交科,上升了33个名次,其次是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前进了22个名次,进步第三大的是北京城建集团,进步了19个名次。

4家企业排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名次下降最多的是上海城建集团和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分别下降了39名、13名。

1家企业新进: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位列第84名。

2家企业名次不变: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位列第2、4名。

1家企业落榜: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去年其排名就已经在下降1位,降至120名,今年的150强榜单和225强榜单都未见其踪影。

2018年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入围中国企业
1F27FACE-B415-4B7F-A594-338824923710.png

注:正数表示排名上升,负数表示排名下降

2018年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完整名单
12121.png

71.png

12122.png

134.png

12123.png

来源勘察设计前沿

新视角理解2018建筑行业资质改革

谈天论地寻找那片海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847 次浏览 • 2018-04-26 18:07 • 来自相关话题

建筑行业有一份通知,每年只出一期,却往往能言中建筑业大势!如果你是搞工程的,一定记得细读,它会帮你了解政府对全国建筑市场管理的思路,或许还能帮你看清建筑业的政策趋势与未来方向! 回头看2017年出台的政策,对比之后不难发现,除了“修订《建筑法》”一项未落地之外,其他内容都有相应的政策出台、落地。2016年的情况也是一样,由此可见这份文件的重要性和权威性! 对比:2017 & 2018 3月2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8年工作要点》正式公布。 今天以一个新的视角,重新解读下这份《要点》。 通过对比2018年、2017年的《工作要点》,有何发现? 一、从“标准”到“管理” 关于资质,2017年提法是“简化企业资质标准”,2018年换成了“简化企业资质管理”。虽是一词之差,毫无疑问,“管理”的范畴更广,包括了资质标准、市场准入限制的改革。 也可以说,是从“概念化”到“实操化”的转变,更接地气了。从成文内容看,也可以感受到,像减少资质等级、合并部分专业承包资质的提法,较以往更为细化、明确。 二、强化“四库一平台”监管 《2018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依托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资质动态监管。 目前,全国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而资质动态监管的内容,不外乎资产、主要注册人员、工程业绩等内容。这些信息大体都能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俗称“四库一平台”)上查到。 我们试举一例,做简要说明: 1)输入“公司名称”,点击查询: 2)公司资质信息: 3)人员信息:(注册专业、人数均有详细记录) 4)工程项目信息: 5)信用记录: 前段时间,住建部专门下文,要求强化“四库一平台”在建筑市场监管中的应用,要求省级平台要覆盖所有市县的建筑市场日常监管业务。 可以预见,2018年资质动态核查的频次会适当加大,查处力度也恐会加大不少。 三、强化建筑市场清出 这一内容,在2017年、2018年连续提及。近两年来,住建部已撤销了十数家已取得资质的特级、一级资质企业,原因基本都是“弄虚作假,骗取资质”。 据《2017年上半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公布,截至2017年6月,全国有7967家特、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到现在,这个数字肯定已超过8000家。 至于其中到底有多少家是“名副其实”的?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只有强化市场清出,扫除“僵尸企业”和皮包公司,实现优胜劣汰,才能正本清源,廓清长期笼罩在建筑市场的雾霾。 四、减少资质类别 2018年,首次明确提出“减少专业类别”、“合并部分专业承包资质”。其实,早在去年10月,住建部在答网友问时就曾提到“拟简化资质标准条件和专业类别”。 此次以正式的条文通知公布,意义自然不同。目前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分为两大序列: 施工总承包序列,包含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等12个专业类别; 专业承包序列,包含地基基础工程等36个类别。 2018年《工作要点》中将此明确列出,说明此事已正式提上日程,也可能已形成相关草案。具体12个专业类别会缩减为几个?哪些专业承包资质将合并?可能年内就会有文件或征求意见稿出来,请大家拭目以待! 五、实地核查工程业绩 2017年11月,住建部在《关于开展建筑业企业资质告知承诺审批试点的通知》中明确: 对涉及的企业业绩全部实地核查。 因此,2018年将研究制定“企业业绩实地核查工作管理办法”,对现场核查行为进一步规范。 六、资质证书电子化 2017年建管司提出,推进资质申报、审查电子化;2018年则提出,推进资质证书电子化。 目前,浙江省已开展相关试点。 总之一句话,“弱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的改革逐渐落地,接下来是真刀真枪的改革,也会是触及利益的改革。  资料来源:工程建设微平台   个人接包商为企业服务开票困难?话梅糖帮您解决 话梅糖工程服务众包平台-互联网+平台化雇佣,降低企业成本 查看全部
建筑行业有一份通知,每年只出一期,却往往能言中建筑业大势!如果你是搞工程的,一定记得细读,它会帮你了解政府对全国建筑市场管理的思路,或许还能帮你看清建筑业的政策趋势与未来方向!

回头看2017年出台的政策,对比之后不难发现,除了“修订《建筑法》”一项未落地之外,其他内容都有相应的政策出台、落地。2016年的情况也是一样,由此可见这份文件的重要性和权威性!

对比:2017 & 2018

3月2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8年工作要点》正式公布。

今天以一个新的视角,重新解读下这份《要点》。
WX20180426-180652.png

通过对比2018年、2017年的《工作要点》,有何发现?

一、从“标准”到“管理”

关于资质,2017年提法是“简化企业资质标准”,2018年换成了“简化企业资质管理”。虽是一词之差,毫无疑问,“管理”的范畴更广,包括了资质标准、市场准入限制的改革。

也可以说,是从“概念化”到“实操化”的转变,更接地气了。从成文内容看,也可以感受到,像减少资质等级、合并部分专业承包资质的提法,较以往更为细化、明确。

二、强化“四库一平台”监管

《2018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依托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资质动态监管。

目前,全国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而资质动态监管的内容,不外乎资产、主要注册人员、工程业绩等内容。这些信息大体都能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俗称“四库一平台”)上查到。

我们试举一例,做简要说明:

1)输入“公司名称”,点击查询:

2)公司资质信息:

3)人员信息:(注册专业、人数均有详细记录)

4)工程项目信息:

5)信用记录:

前段时间,住建部专门下文,要求强化“四库一平台”在建筑市场监管中的应用,要求省级平台要覆盖所有市县的建筑市场日常监管业务。

可以预见,2018年资质动态核查的频次会适当加大,查处力度也恐会加大不少。

三、强化建筑市场清出

这一内容,在2017年、2018年连续提及。近两年来,住建部已撤销了十数家已取得资质的特级、一级资质企业,原因基本都是“弄虚作假,骗取资质”。

据《2017年上半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公布,截至2017年6月,全国有7967家特、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到现在,这个数字肯定已超过8000家。

至于其中到底有多少家是“名副其实”的?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只有强化市场清出,扫除“僵尸企业”和皮包公司,实现优胜劣汰,才能正本清源,廓清长期笼罩在建筑市场的雾霾。

四、减少资质类别

2018年,首次明确提出“减少专业类别”、“合并部分专业承包资质”。其实,早在去年10月,住建部在答网友问时就曾提到“拟简化资质标准条件和专业类别”。

此次以正式的条文通知公布,意义自然不同。目前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分为两大序列:

施工总承包序列,包含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等12个专业类别;

专业承包序列,包含地基基础工程等36个类别。

2018年《工作要点》中将此明确列出,说明此事已正式提上日程,也可能已形成相关草案。具体12个专业类别会缩减为几个?哪些专业承包资质将合并?可能年内就会有文件或征求意见稿出来,请大家拭目以待!

五、实地核查工程业绩

2017年11月,住建部在《关于开展建筑业企业资质告知承诺审批试点的通知》中明确:

对涉及的企业业绩全部实地核查。

因此,2018年将研究制定“企业业绩实地核查工作管理办法”,对现场核查行为进一步规范。

六、资质证书电子化

2017年建管司提出,推进资质申报、审查电子化;2018年则提出,推进资质证书电子化。

目前,浙江省已开展相关试点。

总之一句话,“弱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的改革逐渐落地,接下来是真刀真枪的改革,也会是触及利益的改革。
 资料来源:工程建设微平台
 
个人接包商为企业服务开票困难?话梅糖帮您解决
话梅糖工程服务众包平台-互联网+平台化雇佣,降低企业成本
话梅糖企业版3.png

中国化学下属6家设计院综合实力大比拼

项目管理KQ大侠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8052 次浏览 • 2017-11-09 21:23 • 来自相关话题

原化工部撤销后,其下属九大设计院陆续从化工部分离出去,之后便经历了下凡历劫,然后飞升上神的过程。九大设计院中有6家重组成了工程公司,并入了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2家并入中石化(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和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1家并入中石油(中国石油集团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吉林设计院)。这次我们就重点介绍一下并入中国化学旗下的6家设计院,分别从资质、人才队伍、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等方面比较一下到底哪家设计院实力更强(备注:其实中国化学旗下还有一家设计院——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有限公司,为确保选择的标准一致,即反映各设计院从化工部脱离出来之后的发展情况,本文只选择了6家进行比较)。 1、设计院简介 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简称“TCC”)前身为化工部第一设计院,始建于一九五三年,是化工系统最早的国家级设计单位。多年来,天辰公司以不断创新的理念,致力于在实践中探索设计体制和项目运行模式改革的新思路,逐步从单一的工程设计向设计、采购和施工管理的总承包模式过度,已使天辰公司成为了与国际接轨的综合型工程公司。目前公司在全球已服务国家和地区约30个,完成工程项目超过2000个。2016年完成合同额180亿元,实现营业额108亿元。多次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勘察设计综合实力百强单位,连续入选美国《工程新闻》杂志(ENR)公布的225家全球最大国际工程设计公司。公司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当前正式员工2000人。 赛鼎工程有限公司(原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成立于1958年。2006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改制为国有独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取得了住建部颁发的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公司还具有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工程招标、工程勘察甲级、环境评价、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劳动安全评价、国外承包工程劳动合作经营许可证等资质。具有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公司现有员工1200余人。其中国家级工程设计大师1名,石油和化工行业工程勘察设计大师4名,高级职称人员440余名,持有各种资质证书的人员260余人。拥有一批具有丰富设计工程经验,在国内享有知名度的专家,技术实力雄厚,科研创新能力强。2005年至今公司一直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百强企业。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华科技”)源于1963年成立的原化工部第三设计院,2001年实施股份制改造,200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是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首家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的现代科技型企业。东华科技拥有国家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专业从事化工、石油化工、医药、市政、建筑、环保等多领域工程建设的工艺研发、咨询、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开车指导、工程监理、工程总承包、PMC管理、运营等全过程服务,具有对外承包工程资格和进出口经营权。公司拥有一支专业学科多样、梯次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拥有“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名,“安徽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5名,石油和化工行业勘察设计大师2名,原化工部设计大师多名。以公司本部为核心层的员工近千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90%,中高级以上职称占75%,以及包括控股公司在内的紧密层员工1400多人,为公司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化学工业部第四设计院,现在为具有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承包和管理功能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公司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和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咨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多项甲级资质,并享有对外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及工程承包经营权,是首批获得全国AAA级信用企业资格的工程公司。五十多年来,中国五环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腾飞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工程科技领域硕果累累。累计完成境内外1700余项大中型设计项目和60多项工程总承包项目,业务遍及国内31个省、直辖市和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现有职工近1300余人,其中,国家和部级设计大师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9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50余人,高级工程师420余人,国家各类注册执业工程师350余人。 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化工部第六设计院,距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公司注册资金2.6028亿元。华陆是集投融资、技术研发、技术咨询、工程设计、采购施工、项目管理、开车指导、运行维护等业务于一体的,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公司具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可承接各行业、各等级的建设工程设计业务,可从事国内外相应的建设工程总承包及项目管理业务和相关的技术与管理服务。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座落在我国西南文化名城──成都,前身为化工部第八设计院。公司始建于五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现已成为以设计为主体实行工程总承包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历年来公司为我国的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工业电力、医药、商物粮、建筑、市政、环保等领域的基本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市场开拓上,公司瞄准国际市场,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与国外数十家公司,特别是美、英、日、法、意、德、荷、韩等国著名的公司和专利商进行过卓有成效的合作。公司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房屋建筑工程、化工石油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机电安装工程甲级工程监理资质,工程咨询甲级、工程造价甲级等资质。公司现有在册员工1216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97人,专业技术人员1202人,具有国家执业资格和岗位合格证书人员500多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约占80%。 2、设计院总资产排名 可以看到天辰作为化工设计院的老大哥,总资产远高于其它5家设计院,近3年总资产平均值达到137亿元,排在第二位的为成达,近3年总资产平均值为86亿元,东华科技以65亿元的总资产平均值排在第三位。 6家设计院近3年总资产变化各不相同,其中华陆和五环总资产逐年升高,赛鼎总资产则逐年下降,天辰和东华总资产先降后升,成达总资产先升后降。 3、设计院净资产排名 6家设计院净资产和总资产排名一致,但各设计院净资产值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天辰以32亿元的净资产平均值依然排在首位,其次为成达,近3年净资产平均值为22亿元,第三位东华科技,近3年净资产平均值为21亿元。 6家设计院近3年净资产均逐年提高。 4、设计院净利润排名 6家设计院净利润排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天辰以3.8亿元的净利润平均值依然排在首位,但是前两轮都排在第二位的成达,近3年净利润平均值只有1.1亿元,排在最末位。赛鼎以3.1亿元的净利润平均值排在了第二位,华陆以2.4亿元的净利润平均值排在第三位。 除成达以外,其余5家设计院近3年净利润一路下滑,这与2014年底以来的国际油价下跌有很大的关系。整个油气行业,无论上游还是中游、下游都依然处在低谷期,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种状态不会有较大改观。 由于没有各设计院准确的员工数量数据,本次暂不讨论人均净利润。 5、设计院资产负债率排名 资产负债率排名与前面排名相比又有明显不同,赛鼎近3年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64.2%,排在首位;华陆以64.8%的资产负债率紧随其后,排在第二位;五环则以65.0%的资产负债率排在第三位。 除成达近3年资产负债率是先上升后下降,天辰资产负债率先下降后上升之外,其余4家设计院近3年资产负债率都是逐年下降的,反映出大部分设计院的长期偿债能力都是提升的。 6、其它财务指标 (备注:为简化计算,本文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 7、小结 可以看到从总规模上来讲,天辰、成达、东华是无可争议的前三强,但是从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来讲,赛鼎、华陆和五环更胜一筹。当然这与各家设计院开展业务的类型、区域布局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关系,本次的指标选择还很单一,没有过多考虑其它因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批评。 作者丨李玲,来自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勘察设计前沿】原创,素材来源于中国化学近3年年报和各设计院官网 查看全部
原化工部撤销后,其下属九大设计院陆续从化工部分离出去,之后便经历了下凡历劫,然后飞升上神的过程。九大设计院中有6家重组成了工程公司,并入了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2家并入中石化(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和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1家并入中石油(中国石油集团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吉林设计院)。这次我们就重点介绍一下并入中国化学旗下的6家设计院,分别从资质、人才队伍、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等方面比较一下到底哪家设计院实力更强(备注:其实中国化学旗下还有一家设计院——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有限公司,为确保选择的标准一致,即反映各设计院从化工部脱离出来之后的发展情况,本文只选择了6家进行比较)。


1、设计院简介

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简称“TCC”)前身为化工部第一设计院,始建于一九五三年,是化工系统最早的国家级设计单位。多年来,天辰公司以不断创新的理念,致力于在实践中探索设计体制和项目运行模式改革的新思路,逐步从单一的工程设计向设计、采购和施工管理的总承包模式过度,已使天辰公司成为了与国际接轨的综合型工程公司。目前公司在全球已服务国家和地区约30个,完成工程项目超过2000个。2016年完成合同额180亿元,实现营业额108亿元。多次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勘察设计综合实力百强单位,连续入选美国《工程新闻》杂志(ENR)公布的225家全球最大国际工程设计公司。公司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当前正式员工2000人。

赛鼎工程有限公司(原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成立于1958年。2006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改制为国有独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取得了住建部颁发的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公司还具有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工程招标、工程勘察甲级、环境评价、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劳动安全评价、国外承包工程劳动合作经营许可证等资质。具有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公司现有员工1200余人。其中国家级工程设计大师1名,石油和化工行业工程勘察设计大师4名,高级职称人员440余名,持有各种资质证书的人员260余人。拥有一批具有丰富设计工程经验,在国内享有知名度的专家,技术实力雄厚,科研创新能力强。2005年至今公司一直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百强企业。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华科技”)源于1963年成立的原化工部第三设计院,2001年实施股份制改造,200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是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首家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的现代科技型企业。东华科技拥有国家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专业从事化工、石油化工、医药、市政、建筑、环保等多领域工程建设的工艺研发、咨询、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开车指导、工程监理、工程总承包、PMC管理、运营等全过程服务,具有对外承包工程资格和进出口经营权。公司拥有一支专业学科多样、梯次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拥有“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名,“安徽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5名,石油和化工行业勘察设计大师2名,原化工部设计大师多名。以公司本部为核心层的员工近千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90%,中高级以上职称占75%,以及包括控股公司在内的紧密层员工1400多人,为公司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化学工业部第四设计院,现在为具有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承包和管理功能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公司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和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咨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多项甲级资质,并享有对外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及工程承包经营权,是首批获得全国AAA级信用企业资格的工程公司。五十多年来,中国五环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腾飞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工程科技领域硕果累累。累计完成境内外1700余项大中型设计项目和60多项工程总承包项目,业务遍及国内31个省、直辖市和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现有职工近1300余人,其中,国家和部级设计大师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9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50余人,高级工程师420余人,国家各类注册执业工程师350余人。

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化工部第六设计院,距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公司注册资金2.6028亿元。华陆是集投融资、技术研发、技术咨询、工程设计、采购施工、项目管理、开车指导、运行维护等业务于一体的,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公司具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可承接各行业、各等级的建设工程设计业务,可从事国内外相应的建设工程总承包及项目管理业务和相关的技术与管理服务。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座落在我国西南文化名城──成都,前身为化工部第八设计院。公司始建于五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现已成为以设计为主体实行工程总承包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历年来公司为我国的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工业电力、医药、商物粮、建筑、市政、环保等领域的基本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市场开拓上,公司瞄准国际市场,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与国外数十家公司,特别是美、英、日、法、意、德、荷、韩等国著名的公司和专利商进行过卓有成效的合作。公司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房屋建筑工程、化工石油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机电安装工程甲级工程监理资质,工程咨询甲级、工程造价甲级等资质。公司现有在册员工1216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97人,专业技术人员1202人,具有国家执业资格和岗位合格证书人员500多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约占80%。

2、设计院总资产排名
a1-1.png

可以看到天辰作为化工设计院的老大哥,总资产远高于其它5家设计院,近3年总资产平均值达到137亿元,排在第二位的为成达,近3年总资产平均值为86亿元,东华科技以65亿元的总资产平均值排在第三位。

6家设计院近3年总资产变化各不相同,其中华陆和五环总资产逐年升高,赛鼎总资产则逐年下降,天辰和东华总资产先降后升,成达总资产先升后降。

3、设计院净资产排名
a1-2.png

6家设计院净资产和总资产排名一致,但各设计院净资产值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天辰以32亿元的净资产平均值依然排在首位,其次为成达,近3年净资产平均值为22亿元,第三位东华科技,近3年净资产平均值为21亿元。

6家设计院近3年净资产均逐年提高。

4、设计院净利润排名
a1-3.png

6家设计院净利润排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天辰以3.8亿元的净利润平均值依然排在首位,但是前两轮都排在第二位的成达,近3年净利润平均值只有1.1亿元,排在最末位。赛鼎以3.1亿元的净利润平均值排在了第二位,华陆以2.4亿元的净利润平均值排在第三位。

除成达以外,其余5家设计院近3年净利润一路下滑,这与2014年底以来的国际油价下跌有很大的关系。整个油气行业,无论上游还是中游、下游都依然处在低谷期,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种状态不会有较大改观。

由于没有各设计院准确的员工数量数据,本次暂不讨论人均净利润。

5、设计院资产负债率排名
a1-4.png

资产负债率排名与前面排名相比又有明显不同,赛鼎近3年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64.2%,排在首位;华陆以64.8%的资产负债率紧随其后,排在第二位;五环则以65.0%的资产负债率排在第三位。

除成达近3年资产负债率是先上升后下降,天辰资产负债率先下降后上升之外,其余4家设计院近3年资产负债率都是逐年下降的,反映出大部分设计院的长期偿债能力都是提升的。

6、其它财务指标
a1-5.png

(备注:为简化计算,本文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

7、小结
a1-6.png

可以看到从总规模上来讲,天辰、成达、东华是无可争议的前三强,但是从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来讲,赛鼎、华陆和五环更胜一筹。当然这与各家设计院开展业务的类型、区域布局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关系,本次的指标选择还很单一,没有过多考虑其它因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批评。


作者丨李玲,来自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勘察设计前沿】原创,素材来源于中国化学近3年年报和各设计院官网

国家发改委公告:加强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行政许可取消后的事中事后监管,做好相关工作衔接

项目管理KQ大侠 发表了文章 • 1 个评论 • 685 次浏览 • 2017-10-27 20:34 • 来自相关话题

  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46号),自2017年9月22日起取消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行政许可事项。为加强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行政许可取消后的事中事后监管,做好相关工作衔接,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2017年7月23日,我委已公告今年暂不开展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今后,我委也不再开展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工作,各省级发展改革委和有关单位不再受理资格认定申请材料。 二、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行政许可事项取消后,工程咨询市场准入放开,我委对工程咨询单位实行告知性备案管理。从事工程咨询业务的机构,应自2018年1月1日起,按规定内容通过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以下简称在线平台)告知有关信息。工程咨询单位备案信息、政府部门的管理信息、与“信用中国”共享的信用信息等,将通过在线平台向社会公示,为工程咨询服务委托方择优选择工程咨询单位提供参考。 三、我委正在研究完善行业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包括资信评价在内的行业自律措施等新的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工程咨询行业发展。在新的管理规定实施之前,为保障工程咨询服务质量,工程咨询服务委托方可参照工程咨询单位原资格证书选择服务提供方。 四、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转变工作理念,切实承担起工程咨询行业的监管职责,重点从加强政府指导、推进行业自律等方面着力,规范行业发展,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工程咨询市场。要加大对工程咨询单位及其人员从业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在咨询业务中弄虚作假、咨询成果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处理,并列入不良记录名单,及时通过在线平台予以公布。 特此公告。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7年10月16日 来源: http://www.ndrc.gov.cn/zcfb/zcfbgg/201710/t20171026_864918.html     话梅糖招聘外包服务-专注工程设计人才招聘服务 查看全部
 
7DC2F758-3934-44CC-9A8A-81C6EB9A12A0.png

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46号),自2017年9月22日起取消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行政许可事项。为加强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行政许可取消后的事中事后监管,做好相关工作衔接,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2017年7月23日,我委已公告今年暂不开展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今后,我委也不再开展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工作,各省级发展改革委和有关单位不再受理资格认定申请材料。

二、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行政许可事项取消后,工程咨询市场准入放开,我委对工程咨询单位实行告知性备案管理。从事工程咨询业务的机构,应自2018年1月1日起,按规定内容通过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以下简称在线平台)告知有关信息。工程咨询单位备案信息、政府部门的管理信息、与“信用中国”共享的信用信息等,将通过在线平台向社会公示,为工程咨询服务委托方择优选择工程咨询单位提供参考。

三、我委正在研究完善行业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包括资信评价在内的行业自律措施等新的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工程咨询行业发展。在新的管理规定实施之前,为保障工程咨询服务质量,工程咨询服务委托方可参照工程咨询单位原资格证书选择服务提供方。

四、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转变工作理念,切实承担起工程咨询行业的监管职责,重点从加强政府指导、推进行业自律等方面着力,规范行业发展,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工程咨询市场。要加大对工程咨询单位及其人员从业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在咨询业务中弄虚作假、咨询成果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处理,并列入不良记录名单,及时通过在线平台予以公布。

特此公告。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7年10月16日
来源:
http://www.ndrc.gov.cn/zcfb/zcfbgg/201710/t20171026_864918.html  
 
话梅糖招聘外包服务-专注工程设计人才招聘服务

[权威发布]2016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

谈天论地轻舞飞扬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72 次浏览 • 2017-07-17 20:05 • 来自相关话题

根据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制度有关规定,我部对2016年全国具有资质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基本数据进行了统计,现公布如下: 一、企业总体情况 2016年全国共有21983个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参加了统计,与上年相比增长7.3%。其中,工程勘察企业1903个,占企业总数8.7%;工程设计企业17582个,占企业总数80%;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企业2498个,占企业总数11.4%。 二、从业人员情况 2016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年末从业人员320.2万人,与上年相比增长5.2%;年末专业技术人员154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5.2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1%;具有中级职称人员5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8.1%。年末取得注册执业资格人员累计34.9万人次,占年末从业人员总数的10.9%。 三、业务完成情况 2016年工程勘察完成合同额合计734.2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3.3%;工程设计完成合同额合计3542.7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5.8%。 工程总承包完成合同额合计13856.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8%;工程技术管理服务完成合同额合计485.9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0.5%。其中,工程咨询完成合同额190.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6.4%。境外工程完成合同额合计1614.6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28.6%。 四、财务情况 2016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总计33337.5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23.1%。其中,工程勘察收入833.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5%;工程设计收入3610.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8%;工程总承包收入10784.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2.3%;工程技术管理服务收入432.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全年利润总额1961.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20.8%;企业净利润1617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22.5%。 五、科技活动情况 2016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科技活动费用支出总额为775.2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47.2%;企业累计拥有专利130208项,与上年相比增加38.7%;企业累计拥有专有技术42120项,与上年相比增加57.2%。   来源:建设部 http://www.mohurd.gov.cn/xytj/tjzljsxytjgb/tjxxtjgb/201707/t20170717_232647.html     权威-住建部发布2015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啦! http://www.huameitang.com/ask/?/article/632   查看全部
根据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制度有关规定,我部对2016年全国具有资质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基本数据进行了统计,现公布如下:

一、企业总体情况

2016年全国共有21983个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参加了统计,与上年相比增长7.3%。其中,工程勘察企业1903个,占企业总数8.7%;工程设计企业17582个,占企业总数80%;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企业2498个,占企业总数11.4%。

二、从业人员情况

2016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年末从业人员320.2万人,与上年相比增长5.2%;年末专业技术人员154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5.2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1%;具有中级职称人员5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8.1%。年末取得注册执业资格人员累计34.9万人次,占年末从业人员总数的10.9%。

三、业务完成情况

2016年工程勘察完成合同额合计734.2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3.3%;工程设计完成合同额合计3542.7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5.8%。

工程总承包完成合同额合计13856.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8%;工程技术管理服务完成合同额合计485.9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0.5%。其中,工程咨询完成合同额190.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6.4%。境外工程完成合同额合计1614.6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28.6%。

四、财务情况

2016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总计33337.5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23.1%。其中,工程勘察收入833.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5%;工程设计收入3610.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8%;工程总承包收入10784.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2.3%;工程技术管理服务收入432.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全年利润总额1961.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20.8%;企业净利润1617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22.5%。

五、科技活动情况

2016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科技活动费用支出总额为775.2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47.2%;企业累计拥有专利130208项,与上年相比增加38.7%;企业累计拥有专有技术42120项,与上年相比增加57.2%。
 
来源:建设部
http://www.mohurd.gov.cn/xytj/tjzljsxytjgb/tjxxtjgb/201707/t20170717_232647.html  
 
权威-住建部发布2015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啦!
http://www.huameitang.com/ask/?/article/632  

天津辰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话梅糖入驻企业风采

网站公告话梅糖官方 发表了文章 • 1 个评论 • 2376 次浏览 • 2016-05-24 15:09 • 来自相关话题

        天津辰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前身为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96年,2008年4月改制为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股份制企业,2015年4月经国家住建部批准为具有化工石化医药行业(化工工程)专业甲级设计资质单位。公司还具有化工石化医药行业乙级、环境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专项设计资质。2009年公司通过ISO9001:2008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         公司专业配套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员工44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及以上人员67人,工程师202人,各类注册工程师41人。         公司业务主要涵盖有:化工工程及石油产品储运设计、工程咨询、EPC、EPCM等技术管理与服务。         几年来,公司坚持“依托战略伙伴,立足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优势”的发展思路,抓住机遇,在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塑料后加工等行业塑造了一批精品项目,为公司在设计市场上赢得了好口碑。         公司承诺:工程设计及咨询服务100%符合规范要求;合同履约率100%;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技术咨询服务、优质的工程设计是公司永远不变的追求。 地 址:天津市北辰区京津路1号 网 址:www.chenlikeji.com  话梅糖工程服务众包平台店铺: http://www.huameitang.com/inde ... 3D201 查看全部
辰力.jpg

        天津辰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前身为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96年,2008年4月改制为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股份制企业,2015年4月经国家住建部批准为具有化工石化医药行业(化工工程)专业甲级设计资质单位。公司还具有化工石化医药行业乙级、环境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专项设计资质。2009年公司通过ISO9001:2008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
        公司专业配套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员工44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及以上人员67人,工程师202人,各类注册工程师41人。
        公司业务主要涵盖有:化工工程及石油产品储运设计、工程咨询、EPC、EPCM等技术管理与服务。
        几年来,公司坚持“依托战略伙伴,立足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优势”的发展思路,抓住机遇,在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塑料后加工等行业塑造了一批精品项目,为公司在设计市场上赢得了好口碑。
        公司承诺:工程设计及咨询服务100%符合规范要求;合同履约率100%;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技术咨询服务、优质的工程设计是公司永远不变的追求。
地 址:天津市北辰区京津路1号
网 址:www.chenlikeji.com 
话梅糖工程服务众包平台店铺http://www.huameitang.com/inde ... 3D201
辰力公司.jpg

管道设计人员借调

回复

需求快讯黎明的曙光1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1 个回复 • 2834 次浏览 • 2018-10-22 12:02 • 来自相关话题

设计院EPC项目商业模式体系重构与对策

项目管理zc12123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595 次浏览 • 2021-12-14 17:25 • 来自相关话题

当前设计院业务定位主要有三种:一是以发展工程总承包(EPC)能力为核心向工程公司转型;二是以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能力为核心向工程咨询公司转型;三是从单一设计业务向多元拓展。通过对2019年国内19家勘察设计上市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结构进行分析,其分布如图1所示。图1表明,相对于另外两种模式,选择EPC业务的勘察设计单位比例更高。尤其在新时代下,工程总承包(EPC)作为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催化剂”,已成为众多设计院转型的重要选择。 图1 19家上市设计企业主营业务结构 相对于国外,国内设计院发展EPC业务较晚,工程施工和项目管理经验积累不足,导致设计院EPC业务发展质量并不高。据某上市公司财务披露数据,EPC收入的毛利率仅为5.46%,比设计业务毛利率低25.27个百分点。因此,如何打破设计院EPC项目“高收入低盈利甚至无盈利”的现象,成为设计院向工程公司转型必须破解的关键问题。企业竞争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它决定着企业和项目的盈利能力。虽然已有部分文献试图破解这一现象,但鲜有从商业模式角度去寻找解决方案。本文希望通过重构EPC项目新商业模式及其相关研究,为设计院EPC项目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1 — 设计院EPC项目商业模式现状与变革 ▌1. 国内设计院EPC项目商业模式现状 EPC项目涵盖设计、采购和施工三个方面,需要更强的专业能力和项目整体管理水平。 在国际上,“总承包+分包”是国际上EPC项目主流做法。在国内,设计院在承揽EPC项目之后,也主要通过“总承包+分包”的方式实施项目。由于国内设计院尚未建立完善的分包商、供应商战略合作体系,往往存在“管了管不住”、“不管又不行”的分包囧象。同时,由于目前设计院EPC项目价值链较短,“分包差价收益”成为设计院EPC项目主要利润来源。这不但不能发挥EPC建设模式在设计、采购、施工中的协同增值优势,而且也难以发挥设计在EPC项目中的龙头作用,还会面临分包商工程质量、安全风险和费用索赔等风险。它也往往成为设计院EPC项目利润贡献度低甚至亏本的主要原因。理论与实践表明,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应具有定位要准、市场要大、扩展要快、壁垒要高、风险要低五大特征,显然传统的EPC“总承包+分包”商业模式难以形成企业的竞争壁垒和支撑企业快速发展的能力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组织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设计院在EPC项目经营管理中应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以保持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 ▌2.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的变革要求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应使企业保持EPC业务核心竞争力且能获得持续利润率的体系;需要体现设计、施工、咨询、供应商、分包商等项目参与方在EPC业务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项目参与方的潜在利益和相应收益的来源和方式。也就是,设计院EPC项目新的商业模式应体现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院在EPC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定位和地位。二是设计院作为总承包方与其它项目参与方的互动关系。三是设计院ECP项目收入来源及形式,利益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分配方式。 同时,通过SSCI收录的14篇文献中对商业模式定义的词频分析,顾客、利润、赚钱、战略、竞争力是排列前五的高频关键词,并结合埃森哲公司商业模式的观点,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应具有以下四个特质:一是具有持续的赢利能力。二是能为EPC项目业主提供独特的价值和增值服务。三是具有一套完整的且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资源和项目管理服务流程。四是将设计院和EPC项目内、外部项目参与方(者)都纳入到商业模式管理范围。因此,重构后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与传统“总承包+分包”经营方式相比,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2 —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的设计 ▌1. EPC新商业模式设计原则 商业模式不仅依赖于企业的技术,也存在行业差别和企业个体差异,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商业模式。尽管如此,但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在重构过程中应遵循一般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业主价值最大化原则 在满足业主对EPC项目功能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前提下,通过持续增值服务实现EPC项目投资更低、工期更短、业主价值最大化。 (2)持续赢利原则 既要确保设计院当前EPC项目能获得较勘察、设计等既有业务更高的利润、回报外,还要确保今后及未来较长时间内EPC业务能获得可观的收益。 (3)资源整合原则 既要实现EPC项目设计、采购和施工阶段的协同;又要实现企业内部勘测、设计、工程管理、商务等部门之间协同;还要实现分包商、供应商、咨询商等外部合同伙伴的协同以及系统内、外资源间高效运行。 (4)创新原则 既要有别于传统的EPC“总承包+分包”经营方式;又要体现设计院发展EPC业务的特色;还要不断延长业务价值链,持续增强EPC业务的增值和盈利能力;同时,把商业模式优化放在EPC业务能力发展全过程,保持EPC项目新商业模式长期生命力。 (5)融资有效性原则 既要考虑金融机构、联合体对EPC业务融资、投资支持;又要获得分包商、供应商等外部合作伙伴对延期付款的支持,以便解决EPC项目对资本要求压力大的实际情况。 (6)风险控制原则 既要考虑EPC项目技术难度、建设周期、业主特点等因素对商务报价风险影响的大小;又要考虑项目实施期间人、材、机等资源要素的涨价影响;还要避免项目在结算中业主反索赔、分包商索赔的风险。 上述六条主要原则将有利于确保重构后的设计院EPC项目商业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框架 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需要回答四个问题,一是Who(业主),应理解项目业主对EPC项目功能和价值的要求,并反馈给设计、采购和施工相关价值创造部门。二是What(产品、服务),应通过EPC项目实施能够营造出体现业主要求的工程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反映企业自身价值的增值服务。三是How(怎么做),即企业产品和服务需要依赖的资源和服务能力。四是Howmuch(造价),即EPC项目造价、成本以及企业从产品、服务提供中获得的利润和价值。通过2W2H的回答,便可构建如图2模式所示的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框架。图2中更加清晰地表明,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反映了EPC项目经营管理的本质是价值创造、增值服务与价值(利润)获取方式。 图2 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框架 ▌3.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构成要素 将EPC项目特征与Osterwalder九要素商业模式画布相结合,构建了如图3所示的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九要素画布。 图3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九要素画布[图片] — 3 — 设计院EPC项目 新商业模式要素定义与描述 根据图3中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九要素画布,需要识别并明确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九个元素的具体内容,并构建如图4所示的EPC项目新商业模式要素模型,具体如图4。 图4 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要素模型 ▌1. 客户细分 客户是指具有某些共性特征(企业可针对这些共性创造价值)的消费群体。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客户是指具有工程EPC项目发包资格和付款能力的当事人或继承人。 ▌2. 客户关系 即企业主动与消费群体建立的联系。在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客户关系管理以实现工程EPC项目承揽为目标,通过协调、整合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各环节与客户接触点,创造差异化美好的服务和质量体验,以期在设计院和客户之间形成良好而稳定的关系。 ▌3. 渠道通路 即企业接触客户与客户沟通并传递自身价值主张的各种途径。在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渠道通路是指以工程EPC项目招投标为中心,各种标前、标中、标后与客户互动的活动和行为。 ▌4. 价值主张 即为迎合细分客户群体的需求创造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在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价值主张则是围绕工程EPC项目某细分业主对象对项目功能和质量要求,按照项目合同约定提供、移交工程建筑物、构筑物以及相应的服务(增值服务)。 ▌5. 关键业务 即企业提供产品(服务)以及价值主张所必须实施的核心业务。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可根据关键业务的特点划分为三类:一是体现EPC建设模式特征的业务,即在可研或初步设计之后的设计、采购和施工任务。二是体现设计院发展EPC优势的业务,即设计引领全过程设计优化和价值工程(增值)。三是体现“总承包+分包”经营特色的业务,即出色的项目管理能力。也可从关键业务目标划分,即工程建筑物和构建物的建造,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综合最优解决方案和总承包项目管理。 ▌6. 核心能力(资源) 即实现价值主张,提供产品服务、接触市场、与客户建立关系并帮助企业获取利润的关键能力或资源。从资源类型上,可划分为实物资源、知识资源、人力资源、金融资源;从资源所有权上,可划分为企业自身的资源和合作伙伴的资源。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设计院的核心能力(资源)更侧重于优秀的设计团队、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和优秀的合作伙伴。 ▌7. 重要伙伴 即企业与外部组织所形成的合作关系网络以及商业联盟。包括非竞争性的战略联盟、竞合性的战略合作、合资(融资)关系和采供关系。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设计院的重要伙伴包括项目专项设计分包、施工单位、供应商、劳务、投资(金融)、检测机构、咨询单位等等。 ▌8. 成本结构 即企业实现价值主张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及其所占的比重。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项目费用包括管理费、设计费、采办服务费、施工费、设备材料费、联动投料试车费、临时动迁费、培训费、工程管理费以及税金。也可根据项目费用发生主体的不同,划分为企业自身生产成本和外包成本。 ▌9. 收入来源 即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获得的收入。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收入来源则指合同价格和合同结算价格。也可从EPC项目盈利能力角度将其归为赢利点,包括EPC项目的平均利润率(项目合理利润)、设计优化节约成本、工程索赔增加利润、业主方奖励、优化资源配置和投入节约成本、低于市场平均供应价和分包价节约成本、企业管理节约成本、节约风险费以及政府补贴和优惠等。— 4 —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重构对策建议 ▌1. 构建与EPC新商业模式相匹配的价值链 根据迈克尔·波特对价值链增值活动的分类,将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划分为辅助增值活动和基本增值活动;按照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应以项目承接、设计、采购、施工、交付维护为核心,构建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的价值链,见图5。 图5 设计院EPC商业模式中的价值链 ▌2. 大力发展两大核心能力 通过图2和图4分析表明,支撑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关键业务和核心能力(资源),因此,应结合设计院自身优势围绕关键业务培育两大核心能力。一是发展与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相适应的设计能力。重在体现三个“转变”,包括:从向设计阶段负责向全过程设计管理转变,树立设计、采购、施工融合意识;从传统设计业务体系的薪酬激励向EPC效益(绩效)赋薪转变,树立全过程成本意识;从传统设计“绘图”向制定产品(服务)标准转变,树立标准化意识。二是发展与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相适应的项目管理能力。重在体现四个“建立”,包括:建立矩阵式的EPC项目组织模式,有效整合设计院内部资源;建立EPC项目目标管理模式,统一所有管理人员的工作方法;建立目标跟踪与风险预警机制,强化进度、成本和风险管理;建立项目整体系统管理体系,推进整体节奏管理、整体实施阶段管理、整体范围管理、整体项目干系人管理。通过两种能力培养,有利于发挥设计引领EPC的龙头作用,有利于提升项目整体管理水平,以期实现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的价值主张。 ▌3. 建立与新商业模式相适应的分包战略合作伙伴 图2和图4表明,支撑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要素是伙伴,这与EPC“总承包+分包”的经营特点以及设计院发展EPC业务的核心资源要素定位相互吻合。因此,应围绕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和价值链,加强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主要体现四个“不仅、还”,包括:一是不仅应从规模、技术、财务和报价方面评价供应商、分包商,还应重视其价值观、企业责任等企业文化考查。二是不仅与供应商、分包商进行项目合同合作交流互动,还应推进双方联合开发与业务协同;三是不仅要约定责权清晰的总分包合同界面,还应建立管理和技术、工艺标准,向合作方输出质量文化;四是不仅对供应商、分包商建立分类分级管理、动态评价和退出机制,还应推进从商业采购、分包合作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升级。通过与供应商和分包商发展具有共同理念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才能为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提供坚强有力的外部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Zott,C,Amit,R.Thefitbetweenproductmarketstrategyandbusinessmodel:Implicationsforfirmperformance[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8(1):1-26. [2]张蕾,崔阳.欧美业主EPC项目管理特点和对策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3(9):64-68. [3]孔海东,张培,刘兵.商业模式创新与价值共创:一个整合分析框架[J].管理现代化,2019(2):26-29. [4]吴玥,杜梦丹.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与展望[J].商业经济研究,2019(4):101-104. [5]Osterwalder,A.Thebusinessmodelontology:Apropositionindesignscienceapproach[D].UniversitedeLausanne,2003. [6]黎传熙,祁明德.现代价值链下“新零售”商业模式的重构——基于“盒马鲜生”的九要素画布[J].企业经济,2020(4):46-57. [7]张腾,徐建军,叶成恒,等.EPC模式下的水电工程环境管理探索与实践[J].人民长江,2020(S2):155-157. [8]丁琦,王要武,徐鹏举.建筑企业价值链核心增值能力评价[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3):466-471. 来源|《建筑经济》 [图片] 本文来源于《建筑经济》杂志,作者翟博文、兰光裕、张思远、乐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全部
当前设计院业务定位主要有三种:一是以发展工程总承包(EPC)能力为核心向工程公司转型;二是以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能力为核心向工程咨询公司转型;三是从单一设计业务向多元拓展。通过对2019年国内19家勘察设计上市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结构进行分析,其分布如图1所示。图1表明,相对于另外两种模式,选择EPC业务的勘察设计单位比例更高。尤其在新时代下,工程总承包(EPC)作为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催化剂”,已成为众多设计院转型的重要选择。

图1 19家上市设计企业主营业务结构


wx-1.jpg



相对于国外,国内设计院发展EPC业务较晚,工程施工和项目管理经验积累不足,导致设计院EPC业务发展质量并不高。据某上市公司财务披露数据,EPC收入的毛利率仅为5.46%,比设计业务毛利率低25.27个百分点。因此,如何打破设计院EPC项目“高收入低盈利甚至无盈利”的现象,成为设计院向工程公司转型必须破解的关键问题。企业竞争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它决定着企业和项目的盈利能力。虽然已有部分文献试图破解这一现象,但鲜有从商业模式角度去寻找解决方案。本文希望通过重构EPC项目新商业模式及其相关研究,为设计院EPC项目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1 —
设计院EPC项目商业模式现状与变革
▌1. 国内设计院EPC项目商业模式现状

EPC项目涵盖设计、采购和施工三个方面,需要更强的专业能力和项目整体管理水平。

在国际上,“总承包+分包”是国际上EPC项目主流做法。在国内,设计院在承揽EPC项目之后,也主要通过“总承包+分包”的方式实施项目。由于国内设计院尚未建立完善的分包商、供应商战略合作体系,往往存在“管了管不住”、“不管又不行”的分包囧象。同时,由于目前设计院EPC项目价值链较短,“分包差价收益”成为设计院EPC项目主要利润来源。这不但不能发挥EPC建设模式在设计、采购、施工中的协同增值优势,而且也难以发挥设计在EPC项目中的龙头作用,还会面临分包商工程质量、安全风险和费用索赔等风险。它也往往成为设计院EPC项目利润贡献度低甚至亏本的主要原因。理论与实践表明,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应具有定位要准、市场要大、扩展要快、壁垒要高、风险要低五大特征,显然传统的EPC“总承包+分包”商业模式难以形成企业的竞争壁垒和支撑企业快速发展的能力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组织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设计院在EPC项目经营管理中应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以保持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

▌2.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的变革要求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应使企业保持EPC业务核心竞争力且能获得持续利润率的体系;需要体现设计、施工、咨询、供应商、分包商等项目参与方在EPC业务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项目参与方的潜在利益和相应收益的来源和方式。也就是,设计院EPC项目新的商业模式应体现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院在EPC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定位和地位。二是设计院作为总承包方与其它项目参与方的互动关系。三是设计院ECP项目收入来源及形式,利益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分配方式。

同时,通过SSCI收录的14篇文献中对商业模式定义的词频分析,顾客、利润、赚钱、战略、竞争力是排列前五的高频关键词,并结合埃森哲公司商业模式的观点,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应具有以下四个特质:一是具有持续的赢利能力。二是能为EPC项目业主提供独特的价值和增值服务。三是具有一套完整的且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资源和项目管理服务流程。四是将设计院和EPC项目内、外部项目参与方(者)都纳入到商业模式管理范围。因此,重构后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与传统“总承包+分包”经营方式相比,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2 —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的设计
▌1. EPC新商业模式设计原则

商业模式不仅依赖于企业的技术,也存在行业差别和企业个体差异,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商业模式。尽管如此,但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在重构过程中应遵循一般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业主价值最大化原则

在满足业主对EPC项目功能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前提下,通过持续增值服务实现EPC项目投资更低、工期更短、业主价值最大化。

(2)持续赢利原则

既要确保设计院当前EPC项目能获得较勘察、设计等既有业务更高的利润、回报外,还要确保今后及未来较长时间内EPC业务能获得可观的收益。

(3)资源整合原则

既要实现EPC项目设计、采购和施工阶段的协同;又要实现企业内部勘测、设计、工程管理、商务等部门之间协同;还要实现分包商、供应商、咨询商等外部合同伙伴的协同以及系统内、外资源间高效运行。

(4)创新原则

既要有别于传统的EPC“总承包+分包”经营方式;又要体现设计院发展EPC业务的特色;还要不断延长业务价值链,持续增强EPC业务的增值和盈利能力;同时,把商业模式优化放在EPC业务能力发展全过程,保持EPC项目新商业模式长期生命力。

(5)融资有效性原则

既要考虑金融机构、联合体对EPC业务融资、投资支持;又要获得分包商、供应商等外部合作伙伴对延期付款的支持,以便解决EPC项目对资本要求压力大的实际情况。

(6)风险控制原则

既要考虑EPC项目技术难度、建设周期、业主特点等因素对商务报价风险影响的大小;又要考虑项目实施期间人、材、机等资源要素的涨价影响;还要避免项目在结算中业主反索赔、分包商索赔的风险。

上述六条主要原则将有利于确保重构后的设计院EPC项目商业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框架

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需要回答四个问题,一是Who(业主),应理解项目业主对EPC项目功能和价值的要求,并反馈给设计、采购和施工相关价值创造部门。二是What(产品、服务),应通过EPC项目实施能够营造出体现业主要求的工程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反映企业自身价值的增值服务。三是How(怎么做),即企业产品和服务需要依赖的资源和服务能力。四是Howmuch(造价),即EPC项目造价、成本以及企业从产品、服务提供中获得的利润和价值。通过2W2H的回答,便可构建如图2模式所示的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框架。图2中更加清晰地表明,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反映了EPC项目经营管理的本质是价值创造、增值服务与价值(利润)获取方式。

图2 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框架


wx-2.jpg



▌3.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构成要素

将EPC项目特征与Osterwalder九要素商业模式画布相结合,构建了如图3所示的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九要素画布。

图3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九要素画布[图片]
wx-3.jpg


— 3 —
设计院EPC项目
新商业模式要素定义与描述
根据图3中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九要素画布,需要识别并明确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九个元素的具体内容,并构建如图4所示的EPC项目新商业模式要素模型,具体如图4。

图4 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要素模型


wx-4.jpg



▌1. 客户细分

客户是指具有某些共性特征(企业可针对这些共性创造价值)的消费群体。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客户是指具有工程EPC项目发包资格和付款能力的当事人或继承人。

▌2. 客户关系

即企业主动与消费群体建立的联系。在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客户关系管理以实现工程EPC项目承揽为目标,通过协调、整合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各环节与客户接触点,创造差异化美好的服务和质量体验,以期在设计院和客户之间形成良好而稳定的关系。

▌3. 渠道通路

即企业接触客户与客户沟通并传递自身价值主张的各种途径。在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渠道通路是指以工程EPC项目招投标为中心,各种标前、标中、标后与客户互动的活动和行为。

▌4. 价值主张

即为迎合细分客户群体的需求创造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在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价值主张则是围绕工程EPC项目某细分业主对象对项目功能和质量要求,按照项目合同约定提供、移交工程建筑物、构筑物以及相应的服务(增值服务)。

▌5. 关键业务

即企业提供产品(服务)以及价值主张所必须实施的核心业务。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可根据关键业务的特点划分为三类:一是体现EPC建设模式特征的业务,即在可研或初步设计之后的设计、采购和施工任务。二是体现设计院发展EPC优势的业务,即设计引领全过程设计优化和价值工程(增值)。三是体现“总承包+分包”经营特色的业务,即出色的项目管理能力。也可从关键业务目标划分,即工程建筑物和构建物的建造,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综合最优解决方案和总承包项目管理。

▌6. 核心能力(资源)

即实现价值主张,提供产品服务、接触市场、与客户建立关系并帮助企业获取利润的关键能力或资源。从资源类型上,可划分为实物资源、知识资源、人力资源、金融资源;从资源所有权上,可划分为企业自身的资源和合作伙伴的资源。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设计院的核心能力(资源)更侧重于优秀的设计团队、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和优秀的合作伙伴。

▌7. 重要伙伴

即企业与外部组织所形成的合作关系网络以及商业联盟。包括非竞争性的战略联盟、竞合性的战略合作、合资(融资)关系和采供关系。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设计院的重要伙伴包括项目专项设计分包、施工单位、供应商、劳务、投资(金融)、检测机构、咨询单位等等。

▌8. 成本结构

即企业实现价值主张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及其所占的比重。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项目费用包括管理费、设计费、采办服务费、施工费、设备材料费、联动投料试车费、临时动迁费、培训费、工程管理费以及税金。也可根据项目费用发生主体的不同,划分为企业自身生产成本和外包成本。

▌9. 收入来源

即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获得的收入。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收入来源则指合同价格和合同结算价格。也可从EPC项目盈利能力角度将其归为赢利点,包括EPC项目的平均利润率(项目合理利润)、设计优化节约成本、工程索赔增加利润、业主方奖励、优化资源配置和投入节约成本、低于市场平均供应价和分包价节约成本、企业管理节约成本、节约风险费以及政府补贴和优惠等。— 4 —
EPC项目新商业模式重构对策建议
▌1. 构建与EPC新商业模式相匹配的价值链

根据迈克尔·波特对价值链增值活动的分类,将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划分为辅助增值活动和基本增值活动;按照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应以项目承接、设计、采购、施工、交付维护为核心,构建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的价值链,见图5。

图5 设计院EPC商业模式中的价值链
wx-5.jpg

▌2. 大力发展两大核心能力

通过图2和图4分析表明,支撑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关键业务和核心能力(资源),因此,应结合设计院自身优势围绕关键业务培育两大核心能力。一是发展与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相适应的设计能力。重在体现三个“转变”,包括:从向设计阶段负责向全过程设计管理转变,树立设计、采购、施工融合意识;从传统设计业务体系的薪酬激励向EPC效益(绩效)赋薪转变,树立全过程成本意识;从传统设计“绘图”向制定产品(服务)标准转变,树立标准化意识。二是发展与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相适应的项目管理能力。重在体现四个“建立”,包括:建立矩阵式的EPC项目组织模式,有效整合设计院内部资源;建立EPC项目目标管理模式,统一所有管理人员的工作方法;建立目标跟踪与风险预警机制,强化进度、成本和风险管理;建立项目整体系统管理体系,推进整体节奏管理、整体实施阶段管理、整体范围管理、整体项目干系人管理。通过两种能力培养,有利于发挥设计引领EPC的龙头作用,有利于提升项目整体管理水平,以期实现EPC项目新商业模式中的价值主张。

▌3. 建立与新商业模式相适应的分包战略合作伙伴

图2和图4表明,支撑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要素是伙伴,这与EPC“总承包+分包”的经营特点以及设计院发展EPC业务的核心资源要素定位相互吻合。因此,应围绕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和价值链,加强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主要体现四个“不仅、还”,包括:一是不仅应从规模、技术、财务和报价方面评价供应商、分包商,还应重视其价值观、企业责任等企业文化考查。二是不仅与供应商、分包商进行项目合同合作交流互动,还应推进双方联合开发与业务协同;三是不仅要约定责权清晰的总分包合同界面,还应建立管理和技术、工艺标准,向合作方输出质量文化;四是不仅对供应商、分包商建立分类分级管理、动态评价和退出机制,还应推进从商业采购、分包合作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升级。通过与供应商和分包商发展具有共同理念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才能为设计院EPC项目新商业模式提供坚强有力的外部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Zott,C,Amit,R.Thefitbetweenproductmarketstrategyandbusinessmodel:Implicationsforfirmperformance[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8(1):1-26.

[2]张蕾,崔阳.欧美业主EPC项目管理特点和对策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3(9):64-68.

[3]孔海东,张培,刘兵.商业模式创新与价值共创:一个整合分析框架[J].管理现代化,2019(2):26-29.

[4]吴玥,杜梦丹.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与展望[J].商业经济研究,2019(4):101-104.

[5]Osterwalder,A.Thebusinessmodelontology:Apropositionindesignscienceapproach[D].UniversitedeLausanne,2003.

[6]黎传熙,祁明德.现代价值链下“新零售”商业模式的重构——基于“盒马鲜生”的九要素画布[J].企业经济,2020(4):46-57.

[7]张腾,徐建军,叶成恒,等.EPC模式下的水电工程环境管理探索与实践[J].人民长江,2020(S2):155-157.

[8]丁琦,王要武,徐鹏举.建筑企业价值链核心增值能力评价[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3):466-471.
来源|《建筑经济》

[图片]

本文来源于《建筑经济》杂志,作者翟博文、兰光裕、张思远、乐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过程工程咨询背后的博弈

项目管理zc12123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372 次浏览 • 2019-03-20 16:10 • 来自相关话题

2018年11月初,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和住建部办公厅联合发出了《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而当年3月,住建部就曾发了《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这两个征求意见稿有什么关系?又反映了什么问题? 自从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19号文)提出“鼓励投资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等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政府投资工程应带头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鼓励非政府投资工程委托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在民用建筑项目中,充分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鼓励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之后,EPC、全过程工程咨询以及建筑师负责制一跃成为行业“热词”,也成为各地管理部门政策制定和企业未来转型发展的“灯塔”。 2017年5月,住建部根据19号文发出了《关于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四川8省(市)以及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等40家企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三大“热词”由于在顶层设计的文件中只有简单的描述,在行业内虽然也一直有实践,但没有形成成熟和一致认可的定式,在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都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管理决策层以及各地方都有些不同的做法,除了发改委、住建部各自的“征求意见稿”,部分试点省(市)也各自出台自己的指导意见,由于对一些关键问题的理解不同,政策和做法也不尽相同。 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有几个关键问题,其一就是政策实施管理部门的分工,其次是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否包括设计技术服务在内,联合体算不算全过程? 发改委VS住建部 工程咨询行业的管理职能一直以来在国家发改委,工程咨询的定义也因此由发改委认定。从1984年到2017年,发改委(国家计委)在33年内发布了十多个有关工程咨询的文件:1984年出台的第一个文件认为工程咨询是设计的拓展和延伸(此时工程设计归发改委的前身,当时的国家计委主管);1998年提出为固定资产投资全过程服务的咨询设计服务体系;2001年参考国际上对工程顾问的解释提出工程咨询包括8个方面内容;2010年宣布与菲迪克FIDIC一致。2017年9月《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46号》,取消了由发改委实施的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随即发改委出台了《工程咨询行业管理办法》,重新明确了工程咨询的服务范围,对咨询服务单位实行告知性备案管理。 在此之前发改委的文件,工程咨询服务范围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共七大类。宏观层面有规划咨询、项目前期咨询、评估咨询,微观层面是指为工程项目提供决策实施和管理提供智力服务的,包括工程设计、招标代理、工程(设备)监理和工程项目管理。最新发布的《工程咨询行业管理办法》则归为四大类: (一)规划咨询:含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行业规划的编制; (二)项目咨询:含项目投资机会研究、投融资策划、项目建议书(预可行性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的编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咨询等; (三)评估咨询: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的对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PPP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的评估,规划和项目中期评价、后评价,项目概预决算审查,及其他履行投资管理职能所需的专业技术服务; (四)全过程工程咨询:采用多种服务方式组合,为项目决策、实施和运营持续提供局部或整体解决方案以及管理服务。事实上是将原来的微观层面整体归类为“全过程工程咨询”。 住建部在去年3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对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定义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研究和决策以及工程项目实施和运行(或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包含设计和规划在内的涉及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等各有关方面的工程咨询服务。而在两部委的联合征求意见稿中的说法是“在项目决策和建设实施两个阶段,着力破除制度性障碍,重点培育发展投资决策综合性工程咨询和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将住建部理解的全过程拆分为了项目决策和建设实施两个阶段,前者发展“综合性工程咨询”,后者才提“全过程工程咨询”。 这便是为什么会有两个征求意见稿出台的背景,后者其实是对前者的否定,而且住建部也承认了这种解释。多年来由于管理分工而造成的条块分割一直是工程咨询行业发展的阻碍,原本以为“全过程”会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然而,发改委只简单地以“重新归类”的方式,一记“化骨绵掌”,一切回归原点。 设计单位VS监理单位 在两大部委的意见明确之后,全过程在“建设实施”阶段的主要矛盾变成“资质管理造成的企业业务范围单一和全过程所需要的综合资质及全面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当下,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包括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企业都提出要向全过程工程咨询转型,但业务能力相对全面的还是设计和监理。40个试点单位中有2家勘察单位,16家监理单位,其余的都是设计企业。从中也能看出一些倾向性。 全过程咨询是由设计牵头向上下延伸还是监理牵头设计分包?这里其实有涉咨询的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广义的咨询,包含技术咨询、经济咨询和管理咨询等,而狭义的工程咨询概念,与一些省市将监理、造价、招投标等协会合并成为“工程咨询协会”相一致,其核心是“项目管理”,其中并不包括设计技术服务。 就在“全过程”的概念被提出之前,2016年底江苏省发布了《关于推进工程建设全过程项目管理咨询服务的指导意见》,2017年3月上海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服务的通知》,其中提到的项目管理包括工程项目前期策划、项目设计、施工前准备、施工、竣工验收和保修等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项目管理服务,基本等同于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为此,上海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再出台关于全过程咨询的指导文件,因为管理部门认为两者基本一致,没有必要为了一个新的名词而重新出台一套政策。 如此来看,对于全过程工程咨询有两种理解方式,一种是全过程项目管理,一种则是设计+项目管理。 未来随着模式的成熟,无论什么样的企业只要有能力都可以做全过程咨询服务,但在目前的限制条件之下,监理和设计谁更适合来牵头,而各自的优势又在哪里? 早在1999年《关于加快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101号文)》中就提出,勘察设计单位要加快与国际工程咨询业接轨的步伐,由单一功能的设计院向为建设项目全过程提供各种咨询服务的工程公司。之后又提出设计单位要积极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大力发展建设项目总承包和项目管理。设计单位尤其是大型的工程设计单位早已具备了以设计为主导的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以设计为主导”的全过程咨询,也是国际通行的模式。 另一方面,自1988年推行监理制度以来,国家一直在引导监理单位向工程咨询和项目管理模式发展,事实上原建设部1989年发布的《建设监理试行规定》对监理业务的职责范围与当下对全过程工程咨询的业务范围基本一致,分为建设前期、设计阶段、施工招标阶段、施工阶段和保修阶段。“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95年,原建设部和原国家计委联合印发《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废止了原建设部发布的《建设监理试行规定》,工程建设监理的主要内容被描述为“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进行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协调有关单位间的工作关系”,监理的职能被大大减化。如此看来,监理单位提出要职能“回归”,大力发展“以大中型监理单位为主导,勘察设计企业为支持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似乎也“名正言顺”。 其实设计和监理各有优势。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起着先导作用,它引导其他工程咨询业务的进行,对于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增值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在国际上,建筑设计公司通常向业主提供从项目前期至设计全程(含策划、方案、招标图、施工图等)、招投标、施工监理等“一条龙”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这也是与UIA国际建协对建筑师职业责任的界定相一致。因此可以理解为全过程工程咨询在建筑设计领域即是“建筑师负责制”。 监理单位的优势在于监管主体定位,除了施工监理之外,大中型的监理企业还开展了项目管理、工程代建等业务,具有对建设项目工程管理的人才和能力,机构设置完备,有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等,在控制工程投资、质量和安全,协调工程进度等作用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 各自的优势很明显,但也各有缺陷。设计企业技术服务能力强但普遍缺乏项目管理人才,不过,多年的项目管理和设计总包管理也为设计单位培养了一批复合型人才。如果建筑师负责制能尽快推行,成为常态,专业设计人员具备管理能力,那么设计单位必然是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理想提供者。监理企业管理能力强,但要同时具备设计能力几乎是要“转身”而不是转型。 而实际操作层面是否需要一个企业具备所有能力,其实也有不同的看法。 联合体VS碎片化 自从工程总承包相关政策出台之后,设计施工联合体的总承包算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总承包”有不少争议,而“全过程”是将每个珠子串联起来的线还是“项链”本身?其中包括不包括设计?如何组织才不是“碎片化”?联合体是否算“拼接”?几家可以组成联合体?一家牵头,其他环节能否分包或是转委托? 所谓“碎片化”是指“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工程实施各个环节由设计、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监理等机构各自独立执行,相互之间缺乏联动。住建部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可由一家具有综合能力的工程咨询企业实施,或可由多家具有不同专业特长的咨询企业联合实施”,并鼓励“联合经营、并购重组”。而有不少专家认为,实施过程中如果将设计、造价、招标、监理企业进行简单“整合”,很可能演化为“碎片化”咨询的“拼接”,也达不到“全过程”的初衷。 8个试点省市出台的指导意见各不相同。目前明确允许分包的地区有:福建、广东、广西和江苏;明确允许联合体投标的地区有:福建、四川、广西和江苏;四川和广西仅允许由两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福建和四川省在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范围中都提到了设计服务;四川省在委托方式中也提到了“依法应当进行招标的项目,当实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理时,只需对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其中一项进行招标即可,其他咨询服务可直接委托给同一家咨询单位”;福建省也提到“经过依法发包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项目,不再另行组织规划、可研、评估、勘察、设计、监理、造价等单项咨询业务招标。接受委托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单位可以是一个单位”,因此福建和四川省都允许承接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企业承担同一项目的设计,但不能承担施工和材料设备供应。 其中广东提出“1+N”模式,“1”是指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必选项),“N”则指各阶段。而服务计费也采取“1+N”叠加计费模式。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尤其在建筑类项目中,这种方式在实现中更容易操作。比如上海同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提出的“1+X”服务模式,就是以项目管理为统领,牵头其他阶段的技术和服务,与广东提出的“1+N”模式基本同义。但是这种模式是否与国际接轨,而以“设计为主导”又如何体现? 也有专家认为,“1+N”的“糖葫芦式”模式并没有脱离“项目管理”的认知框架,各种专业咨询之间仍然是离散的,甚至于加剧了“碎片化”,还增加了一个利益群体,不但不能节约造价,业主还要多支付集成管理费。即使这个“1”是指“设计”,也不是真正的“全过程”。 尽管还有很多问题“说不清”,也因此大家都能积极争取,比如最近造价咨询行业就提出,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核心是通过整合与集成构成“管理创造价值”的过程,因此以投资控制为核心的全过程咨询服务,从成本管理向投资控制和价值工程方面拓展,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每类企业都能从中看到机会、找到佐证其优势的“理论依据”、能“蹭热度”的政策就是一个好政策。期望通过企业的不断实践,从项目实操层面不断跨越一个个障碍,从而实现真正的与国际接轨的“全过程”。 (本文来源于《建筑时报》第500期(2019年3月4日)第5版,作者:李武英;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查看全部
2018年11月初,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和住建部办公厅联合发出了《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而当年3月,住建部就曾发了《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5.11_.png

这两个征求意见稿有什么关系?又反映了什么问题?

自从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19号文)提出“鼓励投资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等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政府投资工程应带头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鼓励非政府投资工程委托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在民用建筑项目中,充分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鼓励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之后,EPC、全过程工程咨询以及建筑师负责制一跃成为行业“热词”,也成为各地管理部门政策制定和企业未来转型发展的“灯塔”。

2017年5月,住建部根据19号文发出了《关于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四川8省(市)以及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等40家企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三大“热词”由于在顶层设计的文件中只有简单的描述,在行业内虽然也一直有实践,但没有形成成熟和一致认可的定式,在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都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管理决策层以及各地方都有些不同的做法,除了发改委、住建部各自的“征求意见稿”,部分试点省(市)也各自出台自己的指导意见,由于对一些关键问题的理解不同,政策和做法也不尽相同。

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有几个关键问题,其一就是政策实施管理部门的分工,其次是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否包括设计技术服务在内,联合体算不算全过程?

发改委VS住建部

工程咨询行业的管理职能一直以来在国家发改委,工程咨询的定义也因此由发改委认定。从1984年到2017年,发改委(国家计委)在33年内发布了十多个有关工程咨询的文件:1984年出台的第一个文件认为工程咨询是设计的拓展和延伸(此时工程设计归发改委的前身,当时的国家计委主管);1998年提出为固定资产投资全过程服务的咨询设计服务体系;2001年参考国际上对工程顾问的解释提出工程咨询包括8个方面内容;2010年宣布与菲迪克FIDIC一致。2017年9月《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46号》,取消了由发改委实施的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随即发改委出台了《工程咨询行业管理办法》,重新明确了工程咨询的服务范围,对咨询服务单位实行告知性备案管理。

在此之前发改委的文件,工程咨询服务范围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共七大类。宏观层面有规划咨询、项目前期咨询、评估咨询,微观层面是指为工程项目提供决策实施和管理提供智力服务的,包括工程设计、招标代理、工程(设备)监理和工程项目管理。最新发布的《工程咨询行业管理办法》则归为四大类:

(一)规划咨询:含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行业规划的编制;

(二)项目咨询:含项目投资机会研究、投融资策划、项目建议书(预可行性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的编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咨询等;

(三)评估咨询: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的对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PPP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的评估,规划和项目中期评价、后评价,项目概预决算审查,及其他履行投资管理职能所需的专业技术服务;

(四)全过程工程咨询:采用多种服务方式组合,为项目决策、实施和运营持续提供局部或整体解决方案以及管理服务。事实上是将原来的微观层面整体归类为“全过程工程咨询”。

住建部在去年3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对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定义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研究和决策以及工程项目实施和运行(或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包含设计和规划在内的涉及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等各有关方面的工程咨询服务。而在两部委的联合征求意见稿中的说法是“在项目决策和建设实施两个阶段,着力破除制度性障碍,重点培育发展投资决策综合性工程咨询和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将住建部理解的全过程拆分为了项目决策和建设实施两个阶段,前者发展“综合性工程咨询”,后者才提“全过程工程咨询”。

这便是为什么会有两个征求意见稿出台的背景,后者其实是对前者的否定,而且住建部也承认了这种解释。多年来由于管理分工而造成的条块分割一直是工程咨询行业发展的阻碍,原本以为“全过程”会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然而,发改委只简单地以“重新归类”的方式,一记“化骨绵掌”,一切回归原点。

设计单位VS监理单位

在两大部委的意见明确之后,全过程在“建设实施”阶段的主要矛盾变成“资质管理造成的企业业务范围单一和全过程所需要的综合资质及全面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当下,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包括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企业都提出要向全过程工程咨询转型,但业务能力相对全面的还是设计和监理。40个试点单位中有2家勘察单位,16家监理单位,其余的都是设计企业。从中也能看出一些倾向性。

全过程咨询是由设计牵头向上下延伸还是监理牵头设计分包?这里其实有涉咨询的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广义的咨询,包含技术咨询、经济咨询和管理咨询等,而狭义的工程咨询概念,与一些省市将监理、造价、招投标等协会合并成为“工程咨询协会”相一致,其核心是“项目管理”,其中并不包括设计技术服务。

就在“全过程”的概念被提出之前,2016年底江苏省发布了《关于推进工程建设全过程项目管理咨询服务的指导意见》,2017年3月上海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服务的通知》,其中提到的项目管理包括工程项目前期策划、项目设计、施工前准备、施工、竣工验收和保修等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项目管理服务,基本等同于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为此,上海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再出台关于全过程咨询的指导文件,因为管理部门认为两者基本一致,没有必要为了一个新的名词而重新出台一套政策。

如此来看,对于全过程工程咨询有两种理解方式,一种是全过程项目管理,一种则是设计+项目管理。

未来随着模式的成熟,无论什么样的企业只要有能力都可以做全过程咨询服务,但在目前的限制条件之下,监理和设计谁更适合来牵头,而各自的优势又在哪里?

早在1999年《关于加快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101号文)》中就提出,勘察设计单位要加快与国际工程咨询业接轨的步伐,由单一功能的设计院向为建设项目全过程提供各种咨询服务的工程公司。之后又提出设计单位要积极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大力发展建设项目总承包和项目管理。设计单位尤其是大型的工程设计单位早已具备了以设计为主导的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以设计为主导”的全过程咨询,也是国际通行的模式。

另一方面,自1988年推行监理制度以来,国家一直在引导监理单位向工程咨询和项目管理模式发展,事实上原建设部1989年发布的《建设监理试行规定》对监理业务的职责范围与当下对全过程工程咨询的业务范围基本一致,分为建设前期、设计阶段、施工招标阶段、施工阶段和保修阶段。“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95年,原建设部和原国家计委联合印发《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废止了原建设部发布的《建设监理试行规定》,工程建设监理的主要内容被描述为“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进行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协调有关单位间的工作关系”,监理的职能被大大减化。如此看来,监理单位提出要职能“回归”,大力发展“以大中型监理单位为主导,勘察设计企业为支持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似乎也“名正言顺”。

其实设计和监理各有优势。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起着先导作用,它引导其他工程咨询业务的进行,对于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增值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在国际上,建筑设计公司通常向业主提供从项目前期至设计全程(含策划、方案、招标图、施工图等)、招投标、施工监理等“一条龙”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这也是与UIA国际建协对建筑师职业责任的界定相一致。因此可以理解为全过程工程咨询在建筑设计领域即是“建筑师负责制”。

监理单位的优势在于监管主体定位,除了施工监理之外,大中型的监理企业还开展了项目管理、工程代建等业务,具有对建设项目工程管理的人才和能力,机构设置完备,有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等,在控制工程投资、质量和安全,协调工程进度等作用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

各自的优势很明显,但也各有缺陷。设计企业技术服务能力强但普遍缺乏项目管理人才,不过,多年的项目管理和设计总包管理也为设计单位培养了一批复合型人才。如果建筑师负责制能尽快推行,成为常态,专业设计人员具备管理能力,那么设计单位必然是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理想提供者。监理企业管理能力强,但要同时具备设计能力几乎是要“转身”而不是转型。

而实际操作层面是否需要一个企业具备所有能力,其实也有不同的看法。

联合体VS碎片化

自从工程总承包相关政策出台之后,设计施工联合体的总承包算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总承包”有不少争议,而“全过程”是将每个珠子串联起来的线还是“项链”本身?其中包括不包括设计?如何组织才不是“碎片化”?联合体是否算“拼接”?几家可以组成联合体?一家牵头,其他环节能否分包或是转委托?

所谓“碎片化”是指“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工程实施各个环节由设计、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监理等机构各自独立执行,相互之间缺乏联动。住建部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可由一家具有综合能力的工程咨询企业实施,或可由多家具有不同专业特长的咨询企业联合实施”,并鼓励“联合经营、并购重组”。而有不少专家认为,实施过程中如果将设计、造价、招标、监理企业进行简单“整合”,很可能演化为“碎片化”咨询的“拼接”,也达不到“全过程”的初衷。

8个试点省市出台的指导意见各不相同。目前明确允许分包的地区有:福建、广东、广西和江苏;明确允许联合体投标的地区有:福建、四川、广西和江苏;四川和广西仅允许由两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福建和四川省在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范围中都提到了设计服务;四川省在委托方式中也提到了“依法应当进行招标的项目,当实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理时,只需对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其中一项进行招标即可,其他咨询服务可直接委托给同一家咨询单位”;福建省也提到“经过依法发包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项目,不再另行组织规划、可研、评估、勘察、设计、监理、造价等单项咨询业务招标。接受委托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单位可以是一个单位”,因此福建和四川省都允许承接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企业承担同一项目的设计,但不能承担施工和材料设备供应。

其中广东提出“1+N”模式,“1”是指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必选项),“N”则指各阶段。而服务计费也采取“1+N”叠加计费模式。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尤其在建筑类项目中,这种方式在实现中更容易操作。比如上海同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提出的“1+X”服务模式,就是以项目管理为统领,牵头其他阶段的技术和服务,与广东提出的“1+N”模式基本同义。但是这种模式是否与国际接轨,而以“设计为主导”又如何体现?

也有专家认为,“1+N”的“糖葫芦式”模式并没有脱离“项目管理”的认知框架,各种专业咨询之间仍然是离散的,甚至于加剧了“碎片化”,还增加了一个利益群体,不但不能节约造价,业主还要多支付集成管理费。即使这个“1”是指“设计”,也不是真正的“全过程”。

尽管还有很多问题“说不清”,也因此大家都能积极争取,比如最近造价咨询行业就提出,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核心是通过整合与集成构成“管理创造价值”的过程,因此以投资控制为核心的全过程咨询服务,从成本管理向投资控制和价值工程方面拓展,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每类企业都能从中看到机会、找到佐证其优势的“理论依据”、能“蹭热度”的政策就是一个好政策。期望通过企业的不断实践,从项目实操层面不断跨越一个个障碍,从而实现真正的与国际接轨的“全过程”。

(本文来源于《建筑时报》第500期(2019年3月4日)第5版,作者:李武英;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谈天论地黎明的曙光1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748 次浏览 • 2018-10-16 16:09 • 来自相关话题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 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 2018年9月20日 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进一步提高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和透明度,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8〕33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按照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坚持依法行政,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务实创新,坚持信息引领,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流程,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创造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二)改革内容。 1.实现过程全覆盖。改革覆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过程(包括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和公共设施接入服务);主要是房屋建筑、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水利、能源一般工程,不包括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重大工程;覆盖行政许可等审批事项和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以及备案等其他类型事项,推动流程优化和标准化。 2.分类管理项目。对本市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分类管理,按照资金来源、工程类别及建设规模划分为六类:财政投融资类房屋建筑项目、财政投融资类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小型财政投融资项目(投资3000万元以下的维修改造类项目)、一般社会投资项目(除带方案出让用地项目及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带方案出让用地的社会投资项目、小型社会投资项目(符合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规划且不涉及危险化学品等需要特殊审批的建筑面积不大于2万平方米的厂房、仓储、研发楼等生产办公设施项目)。 3.精简审批事项。凡无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或行政机关自行设定的前置审批服务事项及审批涉及中介事项,一律取消,确有必要实施的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按照国务院关于“放管服”改革总体要求,对国家法律法规中相关内容提出修改建议,对地方性法规相关内容提请修改。 4.优化审批流程。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主要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按照项目不同类型,实行分段审批、并联办理、交叉进行、告知承诺、容缺后补、以函代证、限时办结。 5.转变管理方式。对市场调节与政府管理边界进行明晰,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凡是能由部门内部或部门共享获得的信息不再以审批或备案的形式要求申请人申报提供,转变为部门内部工作,强化服务及事中事后监管。 (三)工作目标。 2018年底,形成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框架,建成以“政务一网通”为基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工程项目审批时间压减一半以上,压缩至100个工作日以内。其中:财政投融资类房屋建筑、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从申报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到竣工验收控制在90个工作日内;一般社会投资项目从取得用地到获得施工许可证67个工作日、竣工验收13个工作日,总体控制在80个工作日内;带方案出让用地的社会投资项目从取得用地到竣工验收控制在50个工作日内。到2019年,通过全面深化本市工程建设项目“放管服”改革和“政务一网通”平台建设,努力打造国际一流、全国最优的建设管理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二、统一审批流程 (四)优化审批阶段。 1.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主要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明确各阶段实施中涉及的行政许可事项、中介服务事项、办理顺序、审批责任主体及审批时限等。其中: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主要包括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选址意见书核发、用地预审、用地规划许可等;工程建设许可阶段主要包括设计方案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施工许可阶段主要包括施工图审查、消防和人防设计审核、施工许可证核发等;竣工验收阶段包括规划、消防、人防等专项验收及竣工验收备案等。按照“只少不多”的原则,将一般和小型社会投资项目的审批流程划分为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三个审批阶段;带方案出让用地的社会投资项目,不再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将工程建设许可和施工许可合并为一个阶段审批,简化为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两个审批阶段;小型财政投融资项目不再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直接批复项目建议书、实施方案并下达投资计划。 2.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审批等事项纳入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并联审批;将用水计划指标、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许可等事项纳入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并联审批;将临时用地许可、占掘道路审批等事项纳入施工许可阶段并联审批,工程质量安全登记与施工许可合并办理;将地名命名更名等事项纳入竣工验收阶段并联审批。 (五)分类细化流程。 1.对六类工程建设项目按照不同的审批阶段细化审批流程,制定审批流程图。审批流程图包括审批阶段、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和全流程总审批时限以及各审批阶段、各审批事项的审批时限。水利、交通、能源工程应当根据各专业工程的特点,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要求,制定审批流程图。 2.构建小型项目快速审批机制。进一步采取减环节、压时限、优服务的改革措施。其中: (1)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对不涉及建筑面积变化的内部改造和原挖原换的市政管网项目,不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现状改建、扩建的项目,直接办理工程规划许可事项,同时实行审批告知承诺制,建设单位凭承诺书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划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2)施工许可阶段。1000平方米以下的装饰装修类项目(文物和优秀历史建筑工程除外)不再办理施工许可证,取得消防审核备案手续后,到所在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后即可开工。500平方米以下工程不再办理施工许可证和消防审核备案手续。 (3)加快电网工程建设。推进变电站、电力线路等电网工程项目以函代证、信用承诺、简化并行等联合审批机制落地。电网工程项目不再办理施工许可审批。160千瓦(kW)及以下低压工商业等所有外部电源工程,不再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临时占用绿化用地许可、占用挖掘道路许可等审批事项,只要明确破路方案、破绿方案、占路保护及不低于原设计标准的恢复方式即可施工。 (六)大力推广并联审批。 强化并联审批机制。每个审批阶段确定一家牵头部门,由牵头部门组织制定本阶段并联审批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明确并联审批工作规程,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确保各阶段由牵头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严格按照限定时间完成审批。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由市、区两级投资立项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工程建设许可阶段由市、区两级规划部门牵头组织;施工许可阶段由市、区两级施工许可审批部门和交通、水利、能源等相关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竣工验收阶段由市、区两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 三、精简审批环节 (七)精简审批事项和条件。 1.提前进行土地收储征转。制定全市统一的精简收储征转简化流程,明确事项、要件、权限、时限等内容。各区对项目可以结合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以及项目意向协议,提前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土地进行收储和征转,确保在项目招商签约前完成土地收储和征转手续。 2.取消修建性详细规划许可。建设项目不再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许可审批(含市政工程规划方案)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批前公示。 3.简化规划许可申请材料。对出让(有偿使用)方式供地的商业、住宅类建筑工程,以土地交易中标通知书或成交确认书作为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主审材料;用地预审意见可以作为使用土地证明文件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用地批准手续在施工许可前完成。 4.优化单独选址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城市开发边界外单独选址的线性工程附属场站项目,取消单独选址前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及审批手续,根据批复的专项规划核发选址意见书。 5.全面规范规划主观审查。全面提升天津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并实行动态维护机制。建立主观审查负面清单,凡是建筑布局、外檐风格不在负面清单之内的建设项目,原则上规划主观审查一律予以通过。 6.优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批。不涉及环境敏感区且不需自建配套污水处理设施的房地产开发、宾馆、酒店、办公用房、标准厂房项目不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批,建设单位应在建设项目建成投入生产运营前登录网上备案系统完成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 7.放开社会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招标限制。社会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发包方式,可以直接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 8.简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申请条件。取消合同备案、建筑节能技术资料、银行出具的资金证明文件、年度投资计划文件等要件。对不涉及新增用地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用地预审意见作为使用土地证明文件申请施工许可。 9.推行以函代证模式。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用地受理的函作为用地批准手续,以规划部门出具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意见函申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意见函。待取得用地批准手续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再申请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意见函的建设单位在领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前不得办理竣工验收。 10.制定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和豁免清单。全面梳理和列出现行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并提出处理意见,坚决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审批事项,依法保留的审批事项要简化申请条件,减少前置要件。针对不同类别工程项目特性,制定审批豁免清单。细化豁免事项、流程及前后审批事项的衔接机制,以及豁免许可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豁免清单内的项目不再办理相关阶段许可手续。 (八)下放审批权限。 强化建设项目属地化管理。按照方便企业办事的原则,除轨道交通和跨区域市政基础设施等线性工程外,全部实行属地化管理,由各区负责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并核发施工许可证。监管部门要与审批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制定配套措施,完善监督制度,开展指导培训,提高服务效能。 (九)合并审批事项。 1.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登记和建设工程安全措施备案合并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安全登记,与施工许可一并进件,同时出证。 2.将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批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分别合并办理,不再单独审批。最大限度整合申请材料,实现建设单位一次提交材料,规划审批部门同时审查,一次出证。 3.实行联合审图机制。将建设项目消防设计审核备案、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设施许可事项的技术审查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相关部门不再进行技术审查。加强图审机构的培训监管,实现一类机构、一次审查、结果互认。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查。 4.推行联合验收与专项验收双轨机制。建设项目竣工并完成相关专业检测试验后,对于涉及规划、消防、人防、气象等验收事项的,建设单位可以向联合审批综合窗口申请联合验收。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项目的规划性质和规划指标等规划条件、消防总平面布局及平面布置和消防设施等消防要求、人防防护设施等人防要求、防雷装置开展联合勘验,完成联合验收。 5.推行土地规划“多测合一”。整合国土房管部门和规划部门测绘环节,将竣工验收事项涉及的规划验收测量项目和不动产登记涉及的地籍测量、房屋登记测量项目合并为一个综合性联合测量项目。制定“多测合一”综合技术规范、成果形式等标准,纳入网上中介服务大厅管理,做好机构信息核查和行业行为监管。国土房管部门和规划部门根据法定职责,提出本部门监管所需的测绘内容清单和技术要求,纳入综合技术规范,明确服务时间,公开收费标准,实现“一次委托、一次测绘、成果共用”。 (十)转变管理方式。 1.制定审批事项调整为政府内部协作事项的目录,明确政府内部协作事项的管理方式、内部征求意见的要求等内容。 2.优化规划征询机制。办理规划条件(选址意见书)时,取消涉及地震、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审查环节,由规划部门向地震、气象等部门征求意见,相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应在3个工作日内明确答复指标要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时一并进行设计方案审查,由规划审批部门征求人防、消防等部门意见,人防、消防等部门不再对设计方案进行单独审查。 3.推行园区“多评合一”。在市、区、乡镇三级工业、产业园区等功能区或其他特定区域,由园区管理机构牵头组织地震安全性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环境影响评价、交通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开展区域综合评估,可以将水土保持方案、防洪影响评价、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列入评估范围。将原来需由企业分头进行的各项评估评审,改为由政府统一组织,按区域统一编审,区域内工程建设项目共享区域评估评审结果,项目无需单独评估评审。相关部门应制定推动区域评估评审的实施细则,将建设项目评估评审由单体开展转变为整体开展、申请后评审转变为申请前服务。 (十一)调整审批时序。 1.落实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有关要求,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等评价事项不作为项目审批或核准条件,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在项目开工前完成,地震安全性评价在工程设计前完成。 2.将供水、供电、燃气、热力、排水、通信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提前到施工许可证核发后办理并纳入审批流程实施统一管理。市政公用服务单位制定服务指南及操作规程,明确服务标准、办事流程和办理时限,在工程施工阶段完成相关设施建设,竣工验收后直接办理接入事宜。 (十二)推行告知承诺制。 对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纠正不符合审批条件的行为且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审批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制,明确实行告知承诺制的审批事项清单,制定审批告知承诺制管理办法。各审批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制定实施细则,落实告知承诺的审批流程、办理方式等要求,做好具体实施工作。申请人按照要求作出书面承诺的,审批部门和相关单位要直接作出审批决定,并出具有关批文和证照。各级主管部门和单位要制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切实履行监管责任。 四、完善审批体系 (十三)构建“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 建设“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目标,整合空间管理分区,基本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形成“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整合空间图层数据,完成差异图斑分析,消除空间规划矛盾和差异,在一张图上划定各类控制线,形成管控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和管控规则明了的空间规划图。建立以“多规合一”“一张蓝图”为支撑、多部门协同参与的项目策划生成机制,建设全市统一的“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统筹协调各部门提出项目建设条件,制定并实施项目生成管理办法。建设单位落实建设条件要求,相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估。 (十四)建设“一个系统”实施统一管理。 借鉴先进地区成熟经验做法,整合各部门现有审批管理系统,由财政拨付专项资金,建设形成市、区两级统一,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丰富项目基础信息、办理过程信息、审批业务数据,将工程建设项目涉及的事项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全程锁控项目信息和办理过程,加强对审批行为的监控和各阶段时间节点控制,完善到期预警、超期警示、催办督办、过程纠偏、异常处理等功能,杜绝“体外循环”。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与“多规合一”协同平台、投资在线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审批过程和结果的实时传送。 实行“一网通办”。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网上申报,建立项目审批管理信息空间,实行网上咨询、网上办理、网上查询、网上跟踪督办,推行申请材料和审批结果数据化、电子化,全面提升建设项目审批办理便利化水平。 (十五)强化“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 在现有市、区两级行政许可服务中心设置建设项目综合受理窗口的基础上,组织供水、供电、燃气、热力、排水等市政配套部门进驻中心,整合窗口职能,提升服务能力,完善“单一窗口、综合受理、部门协同”办理机制,实现两级中心统一受理、限时办结、到期预警、超时通报,切实提升项目审批服务效率。 (十六)细化“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 进一步强化各审批阶段“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运作模式,各审批阶段牵头部门制定统一的办事指南和申报表格,每个审批阶段申请人只需提交一套申报材料。不同审批阶段的审批部门应当共享申报材料,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交。 (十七)完善“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 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配套制度,各审批阶段牵头部门要建立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审批服务协调机制,确保审批各阶段、各环节无缝衔接。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考核机制,加强对各审批服务部门和单位履行审批服务职能的督办,对项目审批服务实行全过程封闭式检查与考核。 根据试点方案改革措施,对照上位法梳理现行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对不符合上位法和不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的行政许可、行政确认及公共服务事项,提出取消、修改的调整意见,上报有关部门。 五、强化监督管理 (十八)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建立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和监管制度。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于实行告知承诺制的审批事项,审批部门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对申请人履行承诺的情况进行检查,对申请人未履行承诺的,撤销行政审批决定并追究申请人的相应责任。 (十九)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信用管理信息平台和黑名单制度,制定联合奖惩措施,将企业和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不履行告知承诺的不良行为向社会公开,并归集至天津市行政机关联合奖惩监管系统,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联合惩戒机制。 (二十)规范中介和市政公用服务。 1.取消、调整项目审批中介环节。全面清理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凡没有法定依据的项目审批中介服务环节和中介机构出具的行政许可要件一律取消。市审批办组织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对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再梳理、再精简,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减少中介服务事项和要件的清单。进一步取消灾害危险性评估等中介服务事项或改由审批部门委托有关机构进行技术评估,最大程度地将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等中介环节调整至建设项目开工前同步完成。 2.加强中介机构管理。各中介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涉及的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按照中介机构承诺办结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委托人提交的材料、文本格式内容“四规范”的要求,强化对中介机构提供项目审批要件的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 3.规范中介服务行为。依托“政务一网通”建立中介服务网上交易平台,进一步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中介服务市场秩序,加强纵横联动,实现中介服务提供的行政许可要件与行政审批信息互联互通,建立中介机构信用档案制度,强化对中介机构的信用管理,将中介机构提供的项目审批要件评价结果纳入其信用档案,并在行政许可服务系统和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 六、统筹组织实施 (二十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市建委、市审批办、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交通运输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市容园林委、市市场监管委、市安全监管局、市人防办、市公安消防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水务集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能源集团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委,负责牵头会同各部门会商处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出现的问题,建立议事决策机制,强化协作配合;涉及重大问题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报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涉及突破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的,按照程序报有权机关授权。 (二十二)建立考评机制。以企业和群众感受为标准,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考评机制和考评办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加大对有关部门改革工作的督查力度,跟踪督查改革任务落实情况。对于工作推进不力、影响改革进程的,特别是未按时完成阶段性工作目标的,要依法依规严肃问责。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向住房城乡建设部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二十三)做好宣传引导。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及时宣传报道相关工作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加强舆论引导,增进社会公众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了解和支持,鼓励企业参与改革,为顺利推进试点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附件:1.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 2.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改革试点事项及改革意见清单 3.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4.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任务分解表   查看全部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

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

2018年9月20日


天津市人民政府.png



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进一步提高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和透明度,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8〕33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按照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坚持依法行政,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务实创新,坚持信息引领,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流程,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创造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二)改革内容。

1.实现过程全覆盖。改革覆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过程(包括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和公共设施接入服务);主要是房屋建筑、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水利、能源一般工程,不包括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重大工程;覆盖行政许可等审批事项和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以及备案等其他类型事项,推动流程优化和标准化。

2.分类管理项目。对本市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分类管理,按照资金来源、工程类别及建设规模划分为六类:财政投融资类房屋建筑项目、财政投融资类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小型财政投融资项目(投资3000万元以下的维修改造类项目)、一般社会投资项目(除带方案出让用地项目及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带方案出让用地的社会投资项目、小型社会投资项目(符合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规划且不涉及危险化学品等需要特殊审批的建筑面积不大于2万平方米的厂房、仓储、研发楼等生产办公设施项目)。

3.精简审批事项。凡无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或行政机关自行设定的前置审批服务事项及审批涉及中介事项,一律取消,确有必要实施的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按照国务院关于“放管服”改革总体要求,对国家法律法规中相关内容提出修改建议,对地方性法规相关内容提请修改。

4.优化审批流程。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主要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按照项目不同类型,实行分段审批、并联办理、交叉进行、告知承诺、容缺后补、以函代证、限时办结。

5.转变管理方式。对市场调节与政府管理边界进行明晰,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凡是能由部门内部或部门共享获得的信息不再以审批或备案的形式要求申请人申报提供,转变为部门内部工作,强化服务及事中事后监管。

(三)工作目标。

2018年底,形成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框架,建成以“政务一网通”为基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工程项目审批时间压减一半以上,压缩至100个工作日以内。其中:财政投融资类房屋建筑、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从申报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到竣工验收控制在90个工作日内;一般社会投资项目从取得用地到获得施工许可证67个工作日、竣工验收13个工作日,总体控制在80个工作日内;带方案出让用地的社会投资项目从取得用地到竣工验收控制在50个工作日内。到2019年,通过全面深化本市工程建设项目“放管服”改革和“政务一网通”平台建设,努力打造国际一流、全国最优的建设管理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二、统一审批流程

(四)优化审批阶段。

1.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主要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明确各阶段实施中涉及的行政许可事项、中介服务事项、办理顺序、审批责任主体及审批时限等。其中: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主要包括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选址意见书核发、用地预审、用地规划许可等;工程建设许可阶段主要包括设计方案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施工许可阶段主要包括施工图审查、消防和人防设计审核、施工许可证核发等;竣工验收阶段包括规划、消防、人防等专项验收及竣工验收备案等。按照“只少不多”的原则,将一般和小型社会投资项目的审批流程划分为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三个审批阶段;带方案出让用地的社会投资项目,不再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将工程建设许可和施工许可合并为一个阶段审批,简化为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两个审批阶段;小型财政投融资项目不再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直接批复项目建议书、实施方案并下达投资计划。

2.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审批等事项纳入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并联审批;将用水计划指标、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许可等事项纳入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并联审批;将临时用地许可、占掘道路审批等事项纳入施工许可阶段并联审批,工程质量安全登记与施工许可合并办理;将地名命名更名等事项纳入竣工验收阶段并联审批。

(五)分类细化流程。

1.对六类工程建设项目按照不同的审批阶段细化审批流程,制定审批流程图。审批流程图包括审批阶段、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和全流程总审批时限以及各审批阶段、各审批事项的审批时限。水利、交通、能源工程应当根据各专业工程的特点,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要求,制定审批流程图。

2.构建小型项目快速审批机制。进一步采取减环节、压时限、优服务的改革措施。其中:

(1)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对不涉及建筑面积变化的内部改造和原挖原换的市政管网项目,不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现状改建、扩建的项目,直接办理工程规划许可事项,同时实行审批告知承诺制,建设单位凭承诺书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划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2)施工许可阶段。1000平方米以下的装饰装修类项目(文物和优秀历史建筑工程除外)不再办理施工许可证,取得消防审核备案手续后,到所在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后即可开工。500平方米以下工程不再办理施工许可证和消防审核备案手续。

(3)加快电网工程建设。推进变电站、电力线路等电网工程项目以函代证、信用承诺、简化并行等联合审批机制落地。电网工程项目不再办理施工许可审批。160千瓦(kW)及以下低压工商业等所有外部电源工程,不再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临时占用绿化用地许可、占用挖掘道路许可等审批事项,只要明确破路方案、破绿方案、占路保护及不低于原设计标准的恢复方式即可施工。

(六)大力推广并联审批。

强化并联审批机制。每个审批阶段确定一家牵头部门,由牵头部门组织制定本阶段并联审批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明确并联审批工作规程,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确保各阶段由牵头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严格按照限定时间完成审批。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由市、区两级投资立项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工程建设许可阶段由市、区两级规划部门牵头组织;施工许可阶段由市、区两级施工许可审批部门和交通、水利、能源等相关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竣工验收阶段由市、区两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

三、精简审批环节

(七)精简审批事项和条件。

1.提前进行土地收储征转。制定全市统一的精简收储征转简化流程,明确事项、要件、权限、时限等内容。各区对项目可以结合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以及项目意向协议,提前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土地进行收储和征转,确保在项目招商签约前完成土地收储和征转手续。

2.取消修建性详细规划许可。建设项目不再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许可审批(含市政工程规划方案)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批前公示。

3.简化规划许可申请材料。对出让(有偿使用)方式供地的商业、住宅类建筑工程,以土地交易中标通知书或成交确认书作为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主审材料;用地预审意见可以作为使用土地证明文件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用地批准手续在施工许可前完成。

4.优化单独选址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城市开发边界外单独选址的线性工程附属场站项目,取消单独选址前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及审批手续,根据批复的专项规划核发选址意见书。

5.全面规范规划主观审查。全面提升天津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并实行动态维护机制。建立主观审查负面清单,凡是建筑布局、外檐风格不在负面清单之内的建设项目,原则上规划主观审查一律予以通过。

6.优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批。不涉及环境敏感区且不需自建配套污水处理设施的房地产开发、宾馆、酒店、办公用房、标准厂房项目不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批,建设单位应在建设项目建成投入生产运营前登录网上备案系统完成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

7.放开社会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招标限制。社会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发包方式,可以直接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

8.简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申请条件。取消合同备案、建筑节能技术资料、银行出具的资金证明文件、年度投资计划文件等要件。对不涉及新增用地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用地预审意见作为使用土地证明文件申请施工许可。

9.推行以函代证模式。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用地受理的函作为用地批准手续,以规划部门出具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意见函申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意见函。待取得用地批准手续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再申请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意见函的建设单位在领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前不得办理竣工验收。

10.制定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和豁免清单。全面梳理和列出现行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并提出处理意见,坚决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审批事项,依法保留的审批事项要简化申请条件,减少前置要件。针对不同类别工程项目特性,制定审批豁免清单。细化豁免事项、流程及前后审批事项的衔接机制,以及豁免许可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豁免清单内的项目不再办理相关阶段许可手续。

(八)下放审批权限。

强化建设项目属地化管理。按照方便企业办事的原则,除轨道交通和跨区域市政基础设施等线性工程外,全部实行属地化管理,由各区负责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并核发施工许可证。监管部门要与审批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制定配套措施,完善监督制度,开展指导培训,提高服务效能。

(九)合并审批事项。

1.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登记和建设工程安全措施备案合并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安全登记,与施工许可一并进件,同时出证。

2.将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批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分别合并办理,不再单独审批。最大限度整合申请材料,实现建设单位一次提交材料,规划审批部门同时审查,一次出证。

3.实行联合审图机制。将建设项目消防设计审核备案、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设施许可事项的技术审查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相关部门不再进行技术审查。加强图审机构的培训监管,实现一类机构、一次审查、结果互认。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查。

4.推行联合验收与专项验收双轨机制。建设项目竣工并完成相关专业检测试验后,对于涉及规划、消防、人防、气象等验收事项的,建设单位可以向联合审批综合窗口申请联合验收。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项目的规划性质和规划指标等规划条件、消防总平面布局及平面布置和消防设施等消防要求、人防防护设施等人防要求、防雷装置开展联合勘验,完成联合验收。

5.推行土地规划“多测合一”。整合国土房管部门和规划部门测绘环节,将竣工验收事项涉及的规划验收测量项目和不动产登记涉及的地籍测量、房屋登记测量项目合并为一个综合性联合测量项目。制定“多测合一”综合技术规范、成果形式等标准,纳入网上中介服务大厅管理,做好机构信息核查和行业行为监管。国土房管部门和规划部门根据法定职责,提出本部门监管所需的测绘内容清单和技术要求,纳入综合技术规范,明确服务时间,公开收费标准,实现“一次委托、一次测绘、成果共用”。

(十)转变管理方式。

1.制定审批事项调整为政府内部协作事项的目录,明确政府内部协作事项的管理方式、内部征求意见的要求等内容。

2.优化规划征询机制。办理规划条件(选址意见书)时,取消涉及地震、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审查环节,由规划部门向地震、气象等部门征求意见,相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应在3个工作日内明确答复指标要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时一并进行设计方案审查,由规划审批部门征求人防、消防等部门意见,人防、消防等部门不再对设计方案进行单独审查。

3.推行园区“多评合一”。在市、区、乡镇三级工业、产业园区等功能区或其他特定区域,由园区管理机构牵头组织地震安全性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环境影响评价、交通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开展区域综合评估,可以将水土保持方案、防洪影响评价、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列入评估范围。将原来需由企业分头进行的各项评估评审,改为由政府统一组织,按区域统一编审,区域内工程建设项目共享区域评估评审结果,项目无需单独评估评审。相关部门应制定推动区域评估评审的实施细则,将建设项目评估评审由单体开展转变为整体开展、申请后评审转变为申请前服务。

(十一)调整审批时序。

1.落实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有关要求,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等评价事项不作为项目审批或核准条件,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在项目开工前完成,地震安全性评价在工程设计前完成。

2.将供水、供电、燃气、热力、排水、通信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提前到施工许可证核发后办理并纳入审批流程实施统一管理。市政公用服务单位制定服务指南及操作规程,明确服务标准、办事流程和办理时限,在工程施工阶段完成相关设施建设,竣工验收后直接办理接入事宜。

(十二)推行告知承诺制。

对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纠正不符合审批条件的行为且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审批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制,明确实行告知承诺制的审批事项清单,制定审批告知承诺制管理办法。各审批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制定实施细则,落实告知承诺的审批流程、办理方式等要求,做好具体实施工作。申请人按照要求作出书面承诺的,审批部门和相关单位要直接作出审批决定,并出具有关批文和证照。各级主管部门和单位要制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切实履行监管责任。

四、完善审批体系

(十三)构建“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

建设“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目标,整合空间管理分区,基本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形成“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整合空间图层数据,完成差异图斑分析,消除空间规划矛盾和差异,在一张图上划定各类控制线,形成管控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和管控规则明了的空间规划图。建立以“多规合一”“一张蓝图”为支撑、多部门协同参与的项目策划生成机制,建设全市统一的“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统筹协调各部门提出项目建设条件,制定并实施项目生成管理办法。建设单位落实建设条件要求,相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估。

(十四)建设“一个系统”实施统一管理。

借鉴先进地区成熟经验做法,整合各部门现有审批管理系统,由财政拨付专项资金,建设形成市、区两级统一,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丰富项目基础信息、办理过程信息、审批业务数据,将工程建设项目涉及的事项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全程锁控项目信息和办理过程,加强对审批行为的监控和各阶段时间节点控制,完善到期预警、超期警示、催办督办、过程纠偏、异常处理等功能,杜绝“体外循环”。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与“多规合一”协同平台、投资在线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审批过程和结果的实时传送。

实行“一网通办”。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网上申报,建立项目审批管理信息空间,实行网上咨询、网上办理、网上查询、网上跟踪督办,推行申请材料和审批结果数据化、电子化,全面提升建设项目审批办理便利化水平。

(十五)强化“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

在现有市、区两级行政许可服务中心设置建设项目综合受理窗口的基础上,组织供水、供电、燃气、热力、排水等市政配套部门进驻中心,整合窗口职能,提升服务能力,完善“单一窗口、综合受理、部门协同”办理机制,实现两级中心统一受理、限时办结、到期预警、超时通报,切实提升项目审批服务效率。

(十六)细化“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

进一步强化各审批阶段“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运作模式,各审批阶段牵头部门制定统一的办事指南和申报表格,每个审批阶段申请人只需提交一套申报材料。不同审批阶段的审批部门应当共享申报材料,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交。

(十七)完善“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

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配套制度,各审批阶段牵头部门要建立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审批服务协调机制,确保审批各阶段、各环节无缝衔接。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考核机制,加强对各审批服务部门和单位履行审批服务职能的督办,对项目审批服务实行全过程封闭式检查与考核。

根据试点方案改革措施,对照上位法梳理现行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对不符合上位法和不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的行政许可、行政确认及公共服务事项,提出取消、修改的调整意见,上报有关部门。

五、强化监督管理

(十八)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建立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和监管制度。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于实行告知承诺制的审批事项,审批部门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对申请人履行承诺的情况进行检查,对申请人未履行承诺的,撤销行政审批决定并追究申请人的相应责任。

(十九)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信用管理信息平台和黑名单制度,制定联合奖惩措施,将企业和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不履行告知承诺的不良行为向社会公开,并归集至天津市行政机关联合奖惩监管系统,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联合惩戒机制。

(二十)规范中介和市政公用服务。

1.取消、调整项目审批中介环节。全面清理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凡没有法定依据的项目审批中介服务环节和中介机构出具的行政许可要件一律取消。市审批办组织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对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再梳理、再精简,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减少中介服务事项和要件的清单。进一步取消灾害危险性评估等中介服务事项或改由审批部门委托有关机构进行技术评估,最大程度地将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等中介环节调整至建设项目开工前同步完成。

2.加强中介机构管理。各中介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涉及的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按照中介机构承诺办结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委托人提交的材料、文本格式内容“四规范”的要求,强化对中介机构提供项目审批要件的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

3.规范中介服务行为。依托“政务一网通”建立中介服务网上交易平台,进一步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中介服务市场秩序,加强纵横联动,实现中介服务提供的行政许可要件与行政审批信息互联互通,建立中介机构信用档案制度,强化对中介机构的信用管理,将中介机构提供的项目审批要件评价结果纳入其信用档案,并在行政许可服务系统和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

六、统筹组织实施

(二十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市建委、市审批办、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交通运输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市容园林委、市市场监管委、市安全监管局、市人防办、市公安消防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水务集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能源集团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委,负责牵头会同各部门会商处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出现的问题,建立议事决策机制,强化协作配合;涉及重大问题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报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涉及突破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的,按照程序报有权机关授权。

(二十二)建立考评机制。以企业和群众感受为标准,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考评机制和考评办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加大对有关部门改革工作的督查力度,跟踪督查改革任务落实情况。对于工作推进不力、影响改革进程的,特别是未按时完成阶段性工作目标的,要依法依规严肃问责。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向住房城乡建设部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二十三)做好宣传引导。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及时宣传报道相关工作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加强舆论引导,增进社会公众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了解和支持,鼓励企业参与改革,为顺利推进试点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附件:1.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

2.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改革试点事项及改革意见清单

3.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4.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任务分解表

话梅糖logo.png

 

2018年ENR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发布,中国天辰上升至88名!

默认分类KQ大侠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302 次浏览 • 2018-07-17 09:17 • 来自相关话题

Key to type of firm A-architect; E-engineer; EC-engineer-contractor; AE-architect-engineer; EA-engineer-architect; ENV-environmental; GE-geotechnical engineer; L-landscape architect; P-planner; O-other. Other combinations possible. Firms classified themselves. 来源:ENR官网 任务众包、网络工作室、线下工作室、工程实习、企业降本利器、招聘服务、找工作 查看全部
ENR_TL2018LOGO_225_blank.jpg

ENR-2018-Top-225-International-Design-Firms-1-100.png

ENR-2018-Top-225-International-Design-Firms-101-200.png

ENR-2018-Top-225-International-Design-Firms-201-225.png

Key to type of firm A-architect; E-engineer; EC-engineer-contractor; AE-architect-engineer; EA-engineer-architect; ENV-environmental; GE-geotechnical engineer; L-landscape architect; P-planner; O-other. Other combinations possible. Firms classified themselves.
来源:ENR官网
任务众包网络工作室线下工作室工程实习企业降本利器招聘服务找工作

刚刚,2018年ENR设计150强发布,中国21家公司上榜,长江设计院新晋,苏交科进步最大

默认分类KQ大侠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959 次浏览 • 2018-07-17 08:58 • 来自相关话题

刚刚,ENR(美国工程新闻纪录)发布了2018年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的名单,它是对全世界的工程设计企业在2017年的设计总收入(包括国内和国外)进行排名得到的。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中国有哪些企业入围,它们在过去1年的表现如何,以及在全球工程设计公司中所处的地位。(最后为不断进步的企业点个赞!) 1、中国企业在全球设计市场上总体表现平稳 入围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的中国企业有: 2018年,21家 2017年,21家 2016年,20家 2015年,20家 其中,有18家中国企业挤进前100名,比2017年增加了2家。 2、市场变幻莫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4家企业排名上升:进步最大的是苏交科,上升了33个名次,其次是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前进了22个名次,进步第三大的是北京城建集团,进步了19个名次。 4家企业排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名次下降最多的是上海城建集团和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分别下降了39名、13名。 1家企业新进: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位列第84名。 2家企业名次不变: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位列第2、4名。 1家企业落榜: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去年其排名就已经在下降1位,降至120名,今年的150强榜单和225强榜单都未见其踪影。 2018年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入围中国企业 注:正数表示排名上升,负数表示排名下降 2018年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完整名单 来源勘察设计前沿 查看全部
刚刚,ENR(美国工程新闻纪录)发布了2018年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的名单,它是对全世界的工程设计企业在2017年的设计总收入(包括国内和国外)进行排名得到的。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中国有哪些企业入围,它们在过去1年的表现如何,以及在全球工程设计公司中所处的地位。(最后为不断进步的企业点个赞!)
ENR_TL2018LOGO_150_blank.jpg

1、中国企业在全球设计市场上总体表现平稳


入围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的中国企业有:

2018年,21家

2017年,21家

2016年,20家

2015年,20家

其中,有18家中国企业挤进前100名,比2017年增加了2家。

2、市场变幻莫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4家企业排名上升:进步最大的是苏交科,上升了33个名次,其次是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前进了22个名次,进步第三大的是北京城建集团,进步了19个名次。

4家企业排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名次下降最多的是上海城建集团和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分别下降了39名、13名。

1家企业新进: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位列第84名。

2家企业名次不变: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位列第2、4名。

1家企业落榜: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去年其排名就已经在下降1位,降至120名,今年的150强榜单和225强榜单都未见其踪影。

2018年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入围中国企业
1F27FACE-B415-4B7F-A594-338824923710.png

注:正数表示排名上升,负数表示排名下降

2018年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完整名单
12121.png

71.png

12122.png

134.png

12123.png

来源勘察设计前沿

新视角理解2018建筑行业资质改革

谈天论地寻找那片海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847 次浏览 • 2018-04-26 18:07 • 来自相关话题

建筑行业有一份通知,每年只出一期,却往往能言中建筑业大势!如果你是搞工程的,一定记得细读,它会帮你了解政府对全国建筑市场管理的思路,或许还能帮你看清建筑业的政策趋势与未来方向! 回头看2017年出台的政策,对比之后不难发现,除了“修订《建筑法》”一项未落地之外,其他内容都有相应的政策出台、落地。2016年的情况也是一样,由此可见这份文件的重要性和权威性! 对比:2017 & 2018 3月2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8年工作要点》正式公布。 今天以一个新的视角,重新解读下这份《要点》。 通过对比2018年、2017年的《工作要点》,有何发现? 一、从“标准”到“管理” 关于资质,2017年提法是“简化企业资质标准”,2018年换成了“简化企业资质管理”。虽是一词之差,毫无疑问,“管理”的范畴更广,包括了资质标准、市场准入限制的改革。 也可以说,是从“概念化”到“实操化”的转变,更接地气了。从成文内容看,也可以感受到,像减少资质等级、合并部分专业承包资质的提法,较以往更为细化、明确。 二、强化“四库一平台”监管 《2018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依托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资质动态监管。 目前,全国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而资质动态监管的内容,不外乎资产、主要注册人员、工程业绩等内容。这些信息大体都能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俗称“四库一平台”)上查到。 我们试举一例,做简要说明: 1)输入“公司名称”,点击查询: 2)公司资质信息: 3)人员信息:(注册专业、人数均有详细记录) 4)工程项目信息: 5)信用记录: 前段时间,住建部专门下文,要求强化“四库一平台”在建筑市场监管中的应用,要求省级平台要覆盖所有市县的建筑市场日常监管业务。 可以预见,2018年资质动态核查的频次会适当加大,查处力度也恐会加大不少。 三、强化建筑市场清出 这一内容,在2017年、2018年连续提及。近两年来,住建部已撤销了十数家已取得资质的特级、一级资质企业,原因基本都是“弄虚作假,骗取资质”。 据《2017年上半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公布,截至2017年6月,全国有7967家特、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到现在,这个数字肯定已超过8000家。 至于其中到底有多少家是“名副其实”的?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只有强化市场清出,扫除“僵尸企业”和皮包公司,实现优胜劣汰,才能正本清源,廓清长期笼罩在建筑市场的雾霾。 四、减少资质类别 2018年,首次明确提出“减少专业类别”、“合并部分专业承包资质”。其实,早在去年10月,住建部在答网友问时就曾提到“拟简化资质标准条件和专业类别”。 此次以正式的条文通知公布,意义自然不同。目前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分为两大序列: 施工总承包序列,包含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等12个专业类别; 专业承包序列,包含地基基础工程等36个类别。 2018年《工作要点》中将此明确列出,说明此事已正式提上日程,也可能已形成相关草案。具体12个专业类别会缩减为几个?哪些专业承包资质将合并?可能年内就会有文件或征求意见稿出来,请大家拭目以待! 五、实地核查工程业绩 2017年11月,住建部在《关于开展建筑业企业资质告知承诺审批试点的通知》中明确: 对涉及的企业业绩全部实地核查。 因此,2018年将研究制定“企业业绩实地核查工作管理办法”,对现场核查行为进一步规范。 六、资质证书电子化 2017年建管司提出,推进资质申报、审查电子化;2018年则提出,推进资质证书电子化。 目前,浙江省已开展相关试点。 总之一句话,“弱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的改革逐渐落地,接下来是真刀真枪的改革,也会是触及利益的改革。  资料来源:工程建设微平台   个人接包商为企业服务开票困难?话梅糖帮您解决 话梅糖工程服务众包平台-互联网+平台化雇佣,降低企业成本 查看全部
建筑行业有一份通知,每年只出一期,却往往能言中建筑业大势!如果你是搞工程的,一定记得细读,它会帮你了解政府对全国建筑市场管理的思路,或许还能帮你看清建筑业的政策趋势与未来方向!

回头看2017年出台的政策,对比之后不难发现,除了“修订《建筑法》”一项未落地之外,其他内容都有相应的政策出台、落地。2016年的情况也是一样,由此可见这份文件的重要性和权威性!

对比:2017 & 2018

3月2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8年工作要点》正式公布。

今天以一个新的视角,重新解读下这份《要点》。
WX20180426-180652.png

通过对比2018年、2017年的《工作要点》,有何发现?

一、从“标准”到“管理”

关于资质,2017年提法是“简化企业资质标准”,2018年换成了“简化企业资质管理”。虽是一词之差,毫无疑问,“管理”的范畴更广,包括了资质标准、市场准入限制的改革。

也可以说,是从“概念化”到“实操化”的转变,更接地气了。从成文内容看,也可以感受到,像减少资质等级、合并部分专业承包资质的提法,较以往更为细化、明确。

二、强化“四库一平台”监管

《2018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依托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资质动态监管。

目前,全国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而资质动态监管的内容,不外乎资产、主要注册人员、工程业绩等内容。这些信息大体都能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俗称“四库一平台”)上查到。

我们试举一例,做简要说明:

1)输入“公司名称”,点击查询:

2)公司资质信息:

3)人员信息:(注册专业、人数均有详细记录)

4)工程项目信息:

5)信用记录:

前段时间,住建部专门下文,要求强化“四库一平台”在建筑市场监管中的应用,要求省级平台要覆盖所有市县的建筑市场日常监管业务。

可以预见,2018年资质动态核查的频次会适当加大,查处力度也恐会加大不少。

三、强化建筑市场清出

这一内容,在2017年、2018年连续提及。近两年来,住建部已撤销了十数家已取得资质的特级、一级资质企业,原因基本都是“弄虚作假,骗取资质”。

据《2017年上半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公布,截至2017年6月,全国有7967家特、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到现在,这个数字肯定已超过8000家。

至于其中到底有多少家是“名副其实”的?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只有强化市场清出,扫除“僵尸企业”和皮包公司,实现优胜劣汰,才能正本清源,廓清长期笼罩在建筑市场的雾霾。

四、减少资质类别

2018年,首次明确提出“减少专业类别”、“合并部分专业承包资质”。其实,早在去年10月,住建部在答网友问时就曾提到“拟简化资质标准条件和专业类别”。

此次以正式的条文通知公布,意义自然不同。目前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分为两大序列:

施工总承包序列,包含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等12个专业类别;

专业承包序列,包含地基基础工程等36个类别。

2018年《工作要点》中将此明确列出,说明此事已正式提上日程,也可能已形成相关草案。具体12个专业类别会缩减为几个?哪些专业承包资质将合并?可能年内就会有文件或征求意见稿出来,请大家拭目以待!

五、实地核查工程业绩

2017年11月,住建部在《关于开展建筑业企业资质告知承诺审批试点的通知》中明确:

对涉及的企业业绩全部实地核查。

因此,2018年将研究制定“企业业绩实地核查工作管理办法”,对现场核查行为进一步规范。

六、资质证书电子化

2017年建管司提出,推进资质申报、审查电子化;2018年则提出,推进资质证书电子化。

目前,浙江省已开展相关试点。

总之一句话,“弱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的改革逐渐落地,接下来是真刀真枪的改革,也会是触及利益的改革。
 资料来源:工程建设微平台
 
个人接包商为企业服务开票困难?话梅糖帮您解决
话梅糖工程服务众包平台-互联网+平台化雇佣,降低企业成本
话梅糖企业版3.png

中国化学下属6家设计院综合实力大比拼

项目管理KQ大侠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8052 次浏览 • 2017-11-09 21:23 • 来自相关话题

原化工部撤销后,其下属九大设计院陆续从化工部分离出去,之后便经历了下凡历劫,然后飞升上神的过程。九大设计院中有6家重组成了工程公司,并入了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2家并入中石化(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和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1家并入中石油(中国石油集团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吉林设计院)。这次我们就重点介绍一下并入中国化学旗下的6家设计院,分别从资质、人才队伍、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等方面比较一下到底哪家设计院实力更强(备注:其实中国化学旗下还有一家设计院——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有限公司,为确保选择的标准一致,即反映各设计院从化工部脱离出来之后的发展情况,本文只选择了6家进行比较)。 1、设计院简介 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简称“TCC”)前身为化工部第一设计院,始建于一九五三年,是化工系统最早的国家级设计单位。多年来,天辰公司以不断创新的理念,致力于在实践中探索设计体制和项目运行模式改革的新思路,逐步从单一的工程设计向设计、采购和施工管理的总承包模式过度,已使天辰公司成为了与国际接轨的综合型工程公司。目前公司在全球已服务国家和地区约30个,完成工程项目超过2000个。2016年完成合同额180亿元,实现营业额108亿元。多次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勘察设计综合实力百强单位,连续入选美国《工程新闻》杂志(ENR)公布的225家全球最大国际工程设计公司。公司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当前正式员工2000人。 赛鼎工程有限公司(原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成立于1958年。2006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改制为国有独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取得了住建部颁发的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公司还具有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工程招标、工程勘察甲级、环境评价、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劳动安全评价、国外承包工程劳动合作经营许可证等资质。具有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公司现有员工1200余人。其中国家级工程设计大师1名,石油和化工行业工程勘察设计大师4名,高级职称人员440余名,持有各种资质证书的人员260余人。拥有一批具有丰富设计工程经验,在国内享有知名度的专家,技术实力雄厚,科研创新能力强。2005年至今公司一直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百强企业。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华科技”)源于1963年成立的原化工部第三设计院,2001年实施股份制改造,200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是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首家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的现代科技型企业。东华科技拥有国家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专业从事化工、石油化工、医药、市政、建筑、环保等多领域工程建设的工艺研发、咨询、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开车指导、工程监理、工程总承包、PMC管理、运营等全过程服务,具有对外承包工程资格和进出口经营权。公司拥有一支专业学科多样、梯次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拥有“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名,“安徽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5名,石油和化工行业勘察设计大师2名,原化工部设计大师多名。以公司本部为核心层的员工近千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90%,中高级以上职称占75%,以及包括控股公司在内的紧密层员工1400多人,为公司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化学工业部第四设计院,现在为具有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承包和管理功能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公司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和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咨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多项甲级资质,并享有对外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及工程承包经营权,是首批获得全国AAA级信用企业资格的工程公司。五十多年来,中国五环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腾飞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工程科技领域硕果累累。累计完成境内外1700余项大中型设计项目和60多项工程总承包项目,业务遍及国内31个省、直辖市和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现有职工近1300余人,其中,国家和部级设计大师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9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50余人,高级工程师420余人,国家各类注册执业工程师350余人。 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化工部第六设计院,距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公司注册资金2.6028亿元。华陆是集投融资、技术研发、技术咨询、工程设计、采购施工、项目管理、开车指导、运行维护等业务于一体的,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公司具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可承接各行业、各等级的建设工程设计业务,可从事国内外相应的建设工程总承包及项目管理业务和相关的技术与管理服务。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座落在我国西南文化名城──成都,前身为化工部第八设计院。公司始建于五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现已成为以设计为主体实行工程总承包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历年来公司为我国的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工业电力、医药、商物粮、建筑、市政、环保等领域的基本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市场开拓上,公司瞄准国际市场,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与国外数十家公司,特别是美、英、日、法、意、德、荷、韩等国著名的公司和专利商进行过卓有成效的合作。公司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房屋建筑工程、化工石油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机电安装工程甲级工程监理资质,工程咨询甲级、工程造价甲级等资质。公司现有在册员工1216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97人,专业技术人员1202人,具有国家执业资格和岗位合格证书人员500多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约占80%。 2、设计院总资产排名 可以看到天辰作为化工设计院的老大哥,总资产远高于其它5家设计院,近3年总资产平均值达到137亿元,排在第二位的为成达,近3年总资产平均值为86亿元,东华科技以65亿元的总资产平均值排在第三位。 6家设计院近3年总资产变化各不相同,其中华陆和五环总资产逐年升高,赛鼎总资产则逐年下降,天辰和东华总资产先降后升,成达总资产先升后降。 3、设计院净资产排名 6家设计院净资产和总资产排名一致,但各设计院净资产值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天辰以32亿元的净资产平均值依然排在首位,其次为成达,近3年净资产平均值为22亿元,第三位东华科技,近3年净资产平均值为21亿元。 6家设计院近3年净资产均逐年提高。 4、设计院净利润排名 6家设计院净利润排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天辰以3.8亿元的净利润平均值依然排在首位,但是前两轮都排在第二位的成达,近3年净利润平均值只有1.1亿元,排在最末位。赛鼎以3.1亿元的净利润平均值排在了第二位,华陆以2.4亿元的净利润平均值排在第三位。 除成达以外,其余5家设计院近3年净利润一路下滑,这与2014年底以来的国际油价下跌有很大的关系。整个油气行业,无论上游还是中游、下游都依然处在低谷期,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种状态不会有较大改观。 由于没有各设计院准确的员工数量数据,本次暂不讨论人均净利润。 5、设计院资产负债率排名 资产负债率排名与前面排名相比又有明显不同,赛鼎近3年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64.2%,排在首位;华陆以64.8%的资产负债率紧随其后,排在第二位;五环则以65.0%的资产负债率排在第三位。 除成达近3年资产负债率是先上升后下降,天辰资产负债率先下降后上升之外,其余4家设计院近3年资产负债率都是逐年下降的,反映出大部分设计院的长期偿债能力都是提升的。 6、其它财务指标 (备注:为简化计算,本文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 7、小结 可以看到从总规模上来讲,天辰、成达、东华是无可争议的前三强,但是从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来讲,赛鼎、华陆和五环更胜一筹。当然这与各家设计院开展业务的类型、区域布局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关系,本次的指标选择还很单一,没有过多考虑其它因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批评。 作者丨李玲,来自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勘察设计前沿】原创,素材来源于中国化学近3年年报和各设计院官网 查看全部
原化工部撤销后,其下属九大设计院陆续从化工部分离出去,之后便经历了下凡历劫,然后飞升上神的过程。九大设计院中有6家重组成了工程公司,并入了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2家并入中石化(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和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1家并入中石油(中国石油集团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吉林设计院)。这次我们就重点介绍一下并入中国化学旗下的6家设计院,分别从资质、人才队伍、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等方面比较一下到底哪家设计院实力更强(备注:其实中国化学旗下还有一家设计院——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有限公司,为确保选择的标准一致,即反映各设计院从化工部脱离出来之后的发展情况,本文只选择了6家进行比较)。


1、设计院简介

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简称“TCC”)前身为化工部第一设计院,始建于一九五三年,是化工系统最早的国家级设计单位。多年来,天辰公司以不断创新的理念,致力于在实践中探索设计体制和项目运行模式改革的新思路,逐步从单一的工程设计向设计、采购和施工管理的总承包模式过度,已使天辰公司成为了与国际接轨的综合型工程公司。目前公司在全球已服务国家和地区约30个,完成工程项目超过2000个。2016年完成合同额180亿元,实现营业额108亿元。多次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勘察设计综合实力百强单位,连续入选美国《工程新闻》杂志(ENR)公布的225家全球最大国际工程设计公司。公司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当前正式员工2000人。

赛鼎工程有限公司(原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成立于1958年。2006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改制为国有独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取得了住建部颁发的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公司还具有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工程招标、工程勘察甲级、环境评价、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劳动安全评价、国外承包工程劳动合作经营许可证等资质。具有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公司现有员工1200余人。其中国家级工程设计大师1名,石油和化工行业工程勘察设计大师4名,高级职称人员440余名,持有各种资质证书的人员260余人。拥有一批具有丰富设计工程经验,在国内享有知名度的专家,技术实力雄厚,科研创新能力强。2005年至今公司一直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百强企业。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华科技”)源于1963年成立的原化工部第三设计院,2001年实施股份制改造,200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是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首家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的现代科技型企业。东华科技拥有国家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专业从事化工、石油化工、医药、市政、建筑、环保等多领域工程建设的工艺研发、咨询、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开车指导、工程监理、工程总承包、PMC管理、运营等全过程服务,具有对外承包工程资格和进出口经营权。公司拥有一支专业学科多样、梯次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拥有“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名,“安徽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5名,石油和化工行业勘察设计大师2名,原化工部设计大师多名。以公司本部为核心层的员工近千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90%,中高级以上职称占75%,以及包括控股公司在内的紧密层员工1400多人,为公司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化学工业部第四设计院,现在为具有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承包和管理功能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公司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和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咨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多项甲级资质,并享有对外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及工程承包经营权,是首批获得全国AAA级信用企业资格的工程公司。五十多年来,中国五环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腾飞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工程科技领域硕果累累。累计完成境内外1700余项大中型设计项目和60多项工程总承包项目,业务遍及国内31个省、直辖市和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现有职工近1300余人,其中,国家和部级设计大师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9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50余人,高级工程师420余人,国家各类注册执业工程师350余人。

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化工部第六设计院,距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公司注册资金2.6028亿元。华陆是集投融资、技术研发、技术咨询、工程设计、采购施工、项目管理、开车指导、运行维护等业务于一体的,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公司具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可承接各行业、各等级的建设工程设计业务,可从事国内外相应的建设工程总承包及项目管理业务和相关的技术与管理服务。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座落在我国西南文化名城──成都,前身为化工部第八设计院。公司始建于五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现已成为以设计为主体实行工程总承包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历年来公司为我国的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工业电力、医药、商物粮、建筑、市政、环保等领域的基本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市场开拓上,公司瞄准国际市场,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与国外数十家公司,特别是美、英、日、法、意、德、荷、韩等国著名的公司和专利商进行过卓有成效的合作。公司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房屋建筑工程、化工石油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机电安装工程甲级工程监理资质,工程咨询甲级、工程造价甲级等资质。公司现有在册员工1216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97人,专业技术人员1202人,具有国家执业资格和岗位合格证书人员500多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约占80%。

2、设计院总资产排名
a1-1.png

可以看到天辰作为化工设计院的老大哥,总资产远高于其它5家设计院,近3年总资产平均值达到137亿元,排在第二位的为成达,近3年总资产平均值为86亿元,东华科技以65亿元的总资产平均值排在第三位。

6家设计院近3年总资产变化各不相同,其中华陆和五环总资产逐年升高,赛鼎总资产则逐年下降,天辰和东华总资产先降后升,成达总资产先升后降。

3、设计院净资产排名
a1-2.png

6家设计院净资产和总资产排名一致,但各设计院净资产值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天辰以32亿元的净资产平均值依然排在首位,其次为成达,近3年净资产平均值为22亿元,第三位东华科技,近3年净资产平均值为21亿元。

6家设计院近3年净资产均逐年提高。

4、设计院净利润排名
a1-3.png

6家设计院净利润排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天辰以3.8亿元的净利润平均值依然排在首位,但是前两轮都排在第二位的成达,近3年净利润平均值只有1.1亿元,排在最末位。赛鼎以3.1亿元的净利润平均值排在了第二位,华陆以2.4亿元的净利润平均值排在第三位。

除成达以外,其余5家设计院近3年净利润一路下滑,这与2014年底以来的国际油价下跌有很大的关系。整个油气行业,无论上游还是中游、下游都依然处在低谷期,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种状态不会有较大改观。

由于没有各设计院准确的员工数量数据,本次暂不讨论人均净利润。

5、设计院资产负债率排名
a1-4.png

资产负债率排名与前面排名相比又有明显不同,赛鼎近3年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64.2%,排在首位;华陆以64.8%的资产负债率紧随其后,排在第二位;五环则以65.0%的资产负债率排在第三位。

除成达近3年资产负债率是先上升后下降,天辰资产负债率先下降后上升之外,其余4家设计院近3年资产负债率都是逐年下降的,反映出大部分设计院的长期偿债能力都是提升的。

6、其它财务指标
a1-5.png

(备注:为简化计算,本文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

7、小结
a1-6.png

可以看到从总规模上来讲,天辰、成达、东华是无可争议的前三强,但是从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来讲,赛鼎、华陆和五环更胜一筹。当然这与各家设计院开展业务的类型、区域布局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关系,本次的指标选择还很单一,没有过多考虑其它因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批评。


作者丨李玲,来自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勘察设计前沿】原创,素材来源于中国化学近3年年报和各设计院官网

国家发改委公告:加强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行政许可取消后的事中事后监管,做好相关工作衔接

项目管理KQ大侠 发表了文章 • 1 个评论 • 685 次浏览 • 2017-10-27 20:34 • 来自相关话题

  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46号),自2017年9月22日起取消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行政许可事项。为加强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行政许可取消后的事中事后监管,做好相关工作衔接,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2017年7月23日,我委已公告今年暂不开展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今后,我委也不再开展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工作,各省级发展改革委和有关单位不再受理资格认定申请材料。 二、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行政许可事项取消后,工程咨询市场准入放开,我委对工程咨询单位实行告知性备案管理。从事工程咨询业务的机构,应自2018年1月1日起,按规定内容通过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以下简称在线平台)告知有关信息。工程咨询单位备案信息、政府部门的管理信息、与“信用中国”共享的信用信息等,将通过在线平台向社会公示,为工程咨询服务委托方择优选择工程咨询单位提供参考。 三、我委正在研究完善行业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包括资信评价在内的行业自律措施等新的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工程咨询行业发展。在新的管理规定实施之前,为保障工程咨询服务质量,工程咨询服务委托方可参照工程咨询单位原资格证书选择服务提供方。 四、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转变工作理念,切实承担起工程咨询行业的监管职责,重点从加强政府指导、推进行业自律等方面着力,规范行业发展,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工程咨询市场。要加大对工程咨询单位及其人员从业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在咨询业务中弄虚作假、咨询成果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处理,并列入不良记录名单,及时通过在线平台予以公布。 特此公告。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7年10月16日 来源: http://www.ndrc.gov.cn/zcfb/zcfbgg/201710/t20171026_864918.html     话梅糖招聘外包服务-专注工程设计人才招聘服务 查看全部
 
7DC2F758-3934-44CC-9A8A-81C6EB9A12A0.png

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46号),自2017年9月22日起取消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行政许可事项。为加强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行政许可取消后的事中事后监管,做好相关工作衔接,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2017年7月23日,我委已公告今年暂不开展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今后,我委也不再开展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工作,各省级发展改革委和有关单位不再受理资格认定申请材料。

二、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行政许可事项取消后,工程咨询市场准入放开,我委对工程咨询单位实行告知性备案管理。从事工程咨询业务的机构,应自2018年1月1日起,按规定内容通过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以下简称在线平台)告知有关信息。工程咨询单位备案信息、政府部门的管理信息、与“信用中国”共享的信用信息等,将通过在线平台向社会公示,为工程咨询服务委托方择优选择工程咨询单位提供参考。

三、我委正在研究完善行业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包括资信评价在内的行业自律措施等新的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工程咨询行业发展。在新的管理规定实施之前,为保障工程咨询服务质量,工程咨询服务委托方可参照工程咨询单位原资格证书选择服务提供方。

四、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转变工作理念,切实承担起工程咨询行业的监管职责,重点从加强政府指导、推进行业自律等方面着力,规范行业发展,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工程咨询市场。要加大对工程咨询单位及其人员从业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在咨询业务中弄虚作假、咨询成果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处理,并列入不良记录名单,及时通过在线平台予以公布。

特此公告。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7年10月16日
来源:
http://www.ndrc.gov.cn/zcfb/zcfbgg/201710/t20171026_864918.html  
 
话梅糖招聘外包服务-专注工程设计人才招聘服务

[权威发布]2016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

谈天论地轻舞飞扬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72 次浏览 • 2017-07-17 20:05 • 来自相关话题

根据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制度有关规定,我部对2016年全国具有资质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基本数据进行了统计,现公布如下: 一、企业总体情况 2016年全国共有21983个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参加了统计,与上年相比增长7.3%。其中,工程勘察企业1903个,占企业总数8.7%;工程设计企业17582个,占企业总数80%;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企业2498个,占企业总数11.4%。 二、从业人员情况 2016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年末从业人员320.2万人,与上年相比增长5.2%;年末专业技术人员154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5.2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1%;具有中级职称人员5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8.1%。年末取得注册执业资格人员累计34.9万人次,占年末从业人员总数的10.9%。 三、业务完成情况 2016年工程勘察完成合同额合计734.2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3.3%;工程设计完成合同额合计3542.7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5.8%。 工程总承包完成合同额合计13856.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8%;工程技术管理服务完成合同额合计485.9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0.5%。其中,工程咨询完成合同额190.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6.4%。境外工程完成合同额合计1614.6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28.6%。 四、财务情况 2016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总计33337.5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23.1%。其中,工程勘察收入833.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5%;工程设计收入3610.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8%;工程总承包收入10784.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2.3%;工程技术管理服务收入432.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全年利润总额1961.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20.8%;企业净利润1617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22.5%。 五、科技活动情况 2016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科技活动费用支出总额为775.2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47.2%;企业累计拥有专利130208项,与上年相比增加38.7%;企业累计拥有专有技术42120项,与上年相比增加57.2%。   来源:建设部 http://www.mohurd.gov.cn/xytj/tjzljsxytjgb/tjxxtjgb/201707/t20170717_232647.html     权威-住建部发布2015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啦! http://www.huameitang.com/ask/?/article/632   查看全部
根据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制度有关规定,我部对2016年全国具有资质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基本数据进行了统计,现公布如下:

一、企业总体情况

2016年全国共有21983个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参加了统计,与上年相比增长7.3%。其中,工程勘察企业1903个,占企业总数8.7%;工程设计企业17582个,占企业总数80%;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企业2498个,占企业总数11.4%。

二、从业人员情况

2016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年末从业人员320.2万人,与上年相比增长5.2%;年末专业技术人员154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5.2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1%;具有中级职称人员5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8.1%。年末取得注册执业资格人员累计34.9万人次,占年末从业人员总数的10.9%。

三、业务完成情况

2016年工程勘察完成合同额合计734.2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3.3%;工程设计完成合同额合计3542.7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5.8%。

工程总承包完成合同额合计13856.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8%;工程技术管理服务完成合同额合计485.9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0.5%。其中,工程咨询完成合同额190.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6.4%。境外工程完成合同额合计1614.6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28.6%。

四、财务情况

2016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总计33337.5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23.1%。其中,工程勘察收入833.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5%;工程设计收入3610.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8%;工程总承包收入10784.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2.3%;工程技术管理服务收入432.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全年利润总额1961.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20.8%;企业净利润1617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22.5%。

五、科技活动情况

2016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科技活动费用支出总额为775.2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47.2%;企业累计拥有专利130208项,与上年相比增加38.7%;企业累计拥有专有技术42120项,与上年相比增加57.2%。
 
来源:建设部
http://www.mohurd.gov.cn/xytj/tjzljsxytjgb/tjxxtjgb/201707/t20170717_232647.html  
 
权威-住建部发布2015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啦!
http://www.huameitang.com/ask/?/article/632  

可怕的不是人工智能,可怕的是未来已来。人工智能“入侵”设计领域?

谈天论地zc12123 发表了文章 • 2 个评论 • 584 次浏览 • 2017-07-02 00:21 • 来自相关话题

最近有关人工智能入侵建筑行业的议论非常热闹,唤起了行业人对于科技威胁的担忧。 我想说,同志们过虑了。 因为,我们中很多人可能熬不到人工智能来威胁的那天,就已经下课。 1、终于 地产龙头也拿自己人薪酬开刀 在今天的地产公司,降薪其实见怪不怪,但这次不一样:一向重视人力的地产龙头万科,也开始结构性缩减员工薪酬,确有不同意义(相关资讯来自公众号涛哥杂谈在上周一篇热文“情怀总输给现实,地产黄金时代的终结”)。 年报显示,万科在2016年首次实现了超过200亿的净利润,其市场占有率也提升到3.1%;可惜增收不增利,净利润率由2014年的10.76%,降至2016的8.74%(数据来源于联商咨询)。 从这个数据可见,这个行业中的优秀者如万科,其利润的增长不是来自行业红利,而是通过扩大规模实现,利润率呈下降趋势; 对于其他相当部分的地产企业,更加高企的融资成本,略逊一筹的管理水平,利润率跳水的趋势将更为堪忧。 在此背景下,加上人才供给已严重过剩,企业选择节流,收紧人力成本,心平气和的说,再正常不过。 而此刻回顾链条下游设计院的劳动回报,早就逼近冰点,已经降无可降。 2、当下 白领精英正逐步沦为重资产 之前以为,以白领精英自居的我们,是以四两拨千斤的轻资产角色参与这个游戏,赚的是脑力劳动的钱,还颇为傲娇,但事实是,并非那么轻:   一个普通员工月薪一万,公司为此付出的成本大约是三万; 作为管理者,手下有10个这样的兵,这个团队一个月的人力成本就是三十万;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同时,精英们会变得越来越“重”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正在迈入老龄社会,大约15年后,全国人口抚养比会比现在翻一番,预示着人力成本也会翻一番;在高企的人力成本下,按现在臃肿的人力配置企业根本无法生存,减少对人工的依赖是企业存活的不得已的选择。 地产如此,设计院更是如此。 船太大,人太多,开不快呀,何况这船还想着要飞起来呢! 涛哥杂谈文章中的一句话,可谓是当头棒喝: 有份工作就不错了,真以为自己都是精英啊。 3、未来 企业会越来越骨感 地产的分工已经非常细化与成熟,房企的职能构架将变得极其精简。 除了基础岗位职能可以外包,含金量高的核心业务也会逐渐被划出企业的边界之外,这里面当然包含了设计管理职能--高水准的咨询公司完全可以涵盖取代地产设计部的职能。 企业的边界在哪里? 底层逻辑上决定于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对比,即,当企业采购某项服务的交易成本低于自己做这件事情的管理成本,那么这项服务就应该被划出企业边界之外。   为什么说未来房企必然会越来越骨感? 一方面是外包带来的人力成本降低,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互联网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为行业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也为形成专业化的外包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   设计端也做着类似的转变: 过去两年内,多家互联网企业都发布了虚拟设计院平台,其实质之一,就是利用信息化工具,继续精简组织构架,由“公司+个人”过渡到“平台+个人”,大幅降低成本。   是科技进步,在提高管理集中度。 是新一代生产力,在裁剪着企业的边界。 4、威胁! 人工智能入侵设计领域? 人工智能会威胁甚至取代建筑设计的工作么?   个人觉得不会,道理很简单:   谁愿意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后,拿着这个大杀器,去做设计这样一件事情?去挣这点一次性买卖的微薄的设计费??? 这无异于为了得到一滴纯净的水,花费了一桶水的代价--做这样的事情,智能秒变智障。 人工智能的应用肯定只会选择有发展潜力,有更为广泛需求,有持久和丰厚回报的领域。   目前设计领域的这些智能产品, 可以几秒钟变出各种建筑强排方案,可以一个键点下去,就完成了大量的机械绘图工作,怎么看都只是一个辅助设计师的工具。   与其担心人工智能,不如先关心即将铺开的全生命周期的BIM应用。   未来的公司都会是数据形公司,地产行业并不例外,而地产或设计企业的数据化,必然始于企业级BIM的应用,例如: 利用BimEx全过程管理云平台及其配套的人工智能技术,在项目开发、设计、建造过程,以数字化的业务流程,精准定量优化内部的运营管控,实现跨越量级的提质、增效、降成本; 当逐步延伸到物业的运营维护,将体现其更大的价值,行业中领先者如万达,已经在大力实践--至此,原本冰冷的建筑终于和万千的用户“对话”,在这个交互过程中形成的用户数据,将是企业最为核心的资产; 不管是用来挖掘商业价值,还是优化前端设计,只有积累了大量数据,以算法驱动的人工智能才具备发挥威力的条件。 未来已经兵临城下 我们如何逐个击破? 一、用价值,把入场券拽紧在手心   我们每个人都应建立自己独立的损益表:   如果是一个月薪一万的普通员工,为公司创造每个月十万的价值,职位仍旧是稳当的; 如果是手下有10个兵的总监,带领团队为公司创造每个月一百万的价值,那才到60分的及格线! 以创业者心态为公司创造价值,这是我们永远被需要的根基。   二、用能力,游弋在企业边界之外   企业的业务会外包,部门会消减,但这些业务永远都在,永远都需要人来做,而且永远是这个行业里头的人来做: 过去用什么知识技能给所在公司服务,就可以用同样的东西服务于所有甲方。 不同是身份的转换,由打工者转变为创业者,对于个人的要求,除了高度专业化的业务能力,还要具备极强的综合素质。   三、防守--避开“人工智能”的火力区   此刻开始的成长需要到达这样的效果:工作三年,就要有三年的有效积累;工作十年,就必须要有十年的经验技能壁垒;这些技能沉淀不会因为技术突变而一夜间回到解放前。   选择耕耘的领域必须避开容易被机器自动化狙击的简单重复劳动,比如,低技术含量的制图、建模,容易被标准化的管理技能,等等。   可以考虑这样一些安全方向:有创造性的工作,与人深度协作的技能,跨界沟通与资源整合能力。   四、进攻--装备工具变身收割者   再锋利的大刀,也敌不过最原始的枪炮;我们必须要拥抱变化,学会用工具,而且是武装最先进的工具: 人工智能也罢,信息技术也罢,都不外乎是工具,而站在工具背后的,暂时还轮不到AI,是人,而且是这个行业内的人; 有幸坐在这艘巨舰的驾驶舱的幸存者,将所向披靡,变身收割者。   只是可惜,驾驶舱容量极其有限,赶快上船吧。  写在最后 一场惨烈的攻城略地一触即发 有劫后余生,就有血洒疆场。 还以为对手是科技怪物? 但翻开这“怪物”的盔甲,里面是血肉之躯。 这哪里是和未来在交兵? 这分明是人与人的战争。 来自微信:公众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查看全部
最近有关人工智能入侵建筑行业的议论非常热闹,唤起了行业人对于科技威胁的担忧。

我想说,同志们过虑了。

因为,我们中很多人可能熬不到人工智能来威胁的那天,就已经下课。

1、终于

地产龙头也拿自己人薪酬开刀



在今天的地产公司,降薪其实见怪不怪,但这次不一样:一向重视人力的地产龙头万科,也开始结构性缩减员工薪酬,确有不同意义(相关资讯来自公众号涛哥杂谈在上周一篇热文“情怀总输给现实,地产黄金时代的终结”)。

年报显示,万科在2016年首次实现了超过200亿的净利润,其市场占有率也提升到3.1%;可惜增收不增利,净利润率由2014年的10.76%,降至2016的8.74%(数据来源于联商咨询)。

从这个数据可见,这个行业中的优秀者如万科,其利润的增长不是来自行业红利,而是通过扩大规模实现,利润率呈下降趋势;

对于其他相当部分的地产企业,更加高企的融资成本,略逊一筹的管理水平,利润率跳水的趋势将更为堪忧。

在此背景下,加上人才供给已严重过剩,企业选择节流,收紧人力成本,心平气和的说,再正常不过。

而此刻回顾链条下游设计院的劳动回报,早就逼近冰点,已经降无可降。




2、当下

白领精英正逐步沦为重资产



之前以为,以白领精英自居的我们,是以四两拨千斤的轻资产角色参与这个游戏,赚的是脑力劳动的钱,还颇为傲娇,但事实是,并非那么轻:

 
一个普通员工月薪一万,公司为此付出的成本大约是三万;

作为管理者,手下有10个这样的兵,这个团队一个月的人力成本就是三十万;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同时,精英们会变得越来越“重”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正在迈入老龄社会,大约15年后,全国人口抚养比会比现在翻一番,预示着人力成本也会翻一番;在高企的人力成本下,按现在臃肿的人力配置企业根本无法生存,减少对人工的依赖是企业存活的不得已的选择。


地产如此,设计院更是如此。


船太大,人太多,开不快呀,何况这船还想着要飞起来呢!


涛哥杂谈文章中的一句话,可谓是当头棒喝:


有份工作就不错了,真以为自己都是精英啊。




3、未来

企业会越来越骨感




地产的分工已经非常细化与成熟,房企的职能构架将变得极其精简。


除了基础岗位职能可以外包,含金量高的核心业务也会逐渐被划出企业的边界之外,这里面当然包含了设计管理职能--高水准的咨询公司完全可以涵盖取代地产设计部的职能。


企业的边界在哪里?


底层逻辑上决定于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对比,即,当企业采购某项服务的交易成本低于自己做这件事情的管理成本,那么这项服务就应该被划出企业边界之外。
 

为什么说未来房企必然会越来越骨感?


一方面是外包带来的人力成本降低,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互联网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为行业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也为形成专业化的外包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

 

设计端也做着类似的转变:


过去两年内,多家互联网企业都发布了虚拟设计院平台,其实质之一,就是利用信息化工具,继续精简组织构架,由“公司+个人”过渡到“平台+个人”,大幅降低成本。

 

是科技进步,在提高管理集中度。


是新一代生产力,在裁剪着企业的边界。



4、威胁!

人工智能入侵设计领域?



人工智能会威胁甚至取代建筑设计的工作么?

 
个人觉得不会,道理很简单:
 

谁愿意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后,拿着这个大杀器,去做设计这样一件事情?去挣这点一次性买卖的微薄的设计费???


这无异于为了得到一滴纯净的水,花费了一桶水的代价--做这样的事情,智能秒变智障。


人工智能的应用肯定只会选择有发展潜力,有更为广泛需求,有持久和丰厚回报的领域。

 
目前设计领域的这些智能产品, 可以几秒钟变出各种建筑强排方案,可以一个键点下去,就完成了大量的机械绘图工作,怎么看都只是一个辅助设计师的工具。

 
与其担心人工智能,不如先关心即将铺开的全生命周期的BIM应用。

 
未来的公司都会是数据形公司,地产行业并不例外,而地产或设计企业的数据化,必然始于企业级BIM的应用,例如:


利用BimEx全过程管理云平台及其配套的人工智能技术,在项目开发、设计、建造过程,以数字化的业务流程,精准定量优化内部的运营管控,实现跨越量级的提质、增效、降成本;


当逐步延伸到物业的运营维护,将体现其更大的价值,行业中领先者如万达,已经在大力实践--至此,原本冰冷的建筑终于和万千的用户“对话”,在这个交互过程中形成的用户数据,将是企业最为核心的资产;


不管是用来挖掘商业价值,还是优化前端设计,只有积累了大量数据,以算法驱动的人工智能才具备发挥威力的条件。


未来已经兵临城下

我们如何逐个击破?




一、用价值,把入场券拽紧在手心

 

我们每个人都应建立自己独立的损益表:

 

如果是一个月薪一万的普通员工,为公司创造每个月十万的价值,职位仍旧是稳当的;

如果是手下有10个兵的总监,带领团队为公司创造每个月一百万的价值,那才到60分的及格线!


以创业者心态为公司创造价值,这是我们永远被需要的根基。

 

二、用能力,游弋在企业边界之外

 

企业的业务会外包,部门会消减,但这些业务永远都在,永远都需要人来做,而且永远是这个行业里头的人来做:


过去用什么知识技能给所在公司服务,就可以用同样的东西服务于所有甲方。


不同是身份的转换,由打工者转变为创业者,对于个人的要求,除了高度专业化的业务能力,还要具备极强的综合素质。

 

三、防守--避开“人工智能”的火力区

 

此刻开始的成长需要到达这样的效果:工作三年,就要有三年的有效积累;工作十年,就必须要有十年的经验技能壁垒;这些技能沉淀不会因为技术突变而一夜间回到解放前。
 

选择耕耘的领域必须避开容易被机器自动化狙击的简单重复劳动,比如,低技术含量的制图、建模,容易被标准化的管理技能,等等。

 
可以考虑这样一些安全方向:有创造性的工作,与人深度协作的技能,跨界沟通与资源整合能力。

 

四、进攻--装备工具变身收割者

 

再锋利的大刀,也敌不过最原始的枪炮;我们必须要拥抱变化,学会用工具,而且是武装最先进的工具:


人工智能也罢,信息技术也罢,都不外乎是工具,而站在工具背后的,暂时还轮不到AI,是人,而且是这个行业内的人;


有幸坐在这艘巨舰的驾驶舱的幸存者,将所向披靡,变身收割者。
 

只是可惜,驾驶舱容量极其有限,赶快上船吧。

 写在最后

一场惨烈的攻城略地一触即发

有劫后余生,就有血洒疆场。


还以为对手是科技怪物?


但翻开这“怪物”的盔甲,里面是血肉之躯。

这哪里是和未来在交兵?

这分明是人与人的战争。

来自微信:公众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工程公司、工程设计公司、设计院等
天津话梅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津ICP备15007254号-1